越绝外传记吴王占梦第十二

【题解】

本篇记述的是吴伐齐之前的一次占梦事件。梦本属生理现象,但以为梦就是生命活动的某种预兆和警示,则属虚妄。喜吉厌凶,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如果一味地信以为真,就是愚昧的表现。就如本篇所记公孙圣的解梦,虽然后来一一得到了证实,但这其实并不在“梦”的本身(“梦”本身是杜撰的),而是在揭示一个客观事实——吴国正如所设计的梦那样,由盛而衰,内外交困,一步步走向灭亡。所以,记吴王占梦,并不在梦本身所预示的运势,而在于吴王夫差处理占梦事件的荒唐态度:吴王表面上对伯嚭和公孙圣说“吉则言吉,凶则言凶,无谀寡人之心所从”,其实他“大悦”伯嚭的谀言而“忿”公孙圣的直言;伯嚭谀言获得赏赐,公孙圣直言而被刑戮,吴王性格上的缺陷是导致吴国灭亡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吴国不乏敢言直谏、忠心爱国之臣,如公孙圣、伍子胥,奈何吴王昏聩愚顽,不听忠言,擅杀忠良。吴国灭亡的主要责任在吴王。另外,公孙圣和伯嚭两人一善一恶德性的对比,表明了作者明确的褒贬态度。

本篇与其他各篇不同,作者没有安排议论性的话,但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深味其中的道理:一、要居安思危;二、要“亲贤臣,远小人”;三、忠言逆耳利于行。为君者能做到这几点,就能国泰民安,否则会国亡身死。这是《越绝书》里反复申述的道理。

12.1昔者,吴王夫差之时,其民殷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其民习于斗战。阖庐□剬子胥之教,行有日,发有时①。道于姑胥之门②,昼卧姑胥之台③。觉寤而起,其心惆怅,如有所悔。即召太宰而占之,曰:“向者昼卧,梦入章明之宫④。入门,见两炊而不蒸⑤;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见两铧倚吾宫堂;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见前园横索生树桐;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⑥。子为寡人精占之,吉则言吉,凶则言凶,无谀寡人之心所从。”太宰嚭对曰:“善哉!大王兴师伐齐。夫章明者,伐齐克,天下显明也。见两炊而不蒸者,大王圣气有余也。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四夷已服,朝诸侯也。两铧倚吾宫堂,夹田夫也⑦。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献物已至,则有余也。见前园横索生树桐,乐府吹巧也⑧。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者,宫女鼓乐也。”吴王大悦,而赐太宰嚭杂缯四十匹。

【注释】

①“昔者”数句:此数句疑有脱漏和错简。“吴王夫差”当为“吴王阖庐”。全句语序应调整为:“昔者,阖庐□剬子胥之教,行有日,发有时。其民殷众,禾稼登熟,兵革坚利,其民习于斗战。”将“吴王夫差之时”移至“道于姑胥之门”句前,文义较顺。并疑有脱文。按下文义,当有谋伐齐之事。殷众,富裕而且多。登,成熟。剬,同“制”,法式。动词,以……为法式。

②姑胥之门:胥门。

③姑胥之台:姑胥台。

④章明:吴宫台名。

⑤:同“鬲”,鼎属,圆口,三空心袋足。

⑥锻者扶挟鼓小震:匠人鼓橐发出轻轻之声。扶挟,拿,持。鼓,橐囊,皮制的鼓风器。《吴越春秋》作“后房鼓震箧箧有锻工”。

⑦夹田夫:农夫耦耕,即两人并排耕作。

⑧吹巧:即吹奏之声美妙动听。古者梧桐多作乐器,故此太宰嚭即由梧桐而解“乐府吹巧”。

【译文】

从前,吴王阖庐的时候,以伍子胥的教诲为治国的法则,但凡军事行动都会根据季节时令而不误农事,所以吴国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庄稼连获丰收。兵器锐利,甲衣坚固,老百姓都经过军事训练。到了吴王夫差的时候,有一天,吴王夫差经过姑胥门,来到姑胥台,中午在姑胥台睡了一觉。他醒来后,觉得十分懊恼,似乎感到有大祸要降临。于是召太宰伯嚭来占梦,说:“刚才我躺在床上做了个梦,梦见进入章明宫。入门后,便看到有两口锅在烧东西但不冒热气;看见有两只黑狗向北吼叫,又向南吼叫;又看见有两把铁锹靠在宫堂的墙边;看到流水浩浩荡荡,漫过宫墙;又看见前面园子里横着长出一株梧桐树;还看到后房有铁匠在拉风箱发出‘噗噗’的响声。你替我把这个梦解说一下,是吉就说吉,是凶就说凶,不要为了迎合我的心思而专门拣好听的说。”太宰伯嚭回答说:“多好的梦啊!这是大王伐齐取胜的好兆头。您梦见进入章明宫,章明就是大王讨伐齐国获得大胜而名扬天下;看见两只锅在烧东西而不冒热气,说明大王您的神气不会用光;看到两只黑狗一会儿向北吼叫,一会儿向南吼叫,预示着四方臣服,诸侯前来朝拜;两把铁锹靠在宫堂的墙上,是说明两个农夫在并排耕作,预示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看到流水浩浩荡荡漫过宫墙,这是诸侯的贡品将要献来,财物多得用不完;看到前面园子里横生一株梧桐树,这是宫廷乐工们在吹奏乐器;看到后房铁匠在拉风箱而发出噗噗声,这是宫女们在弹奏。”吴王夫差听了很高兴,赏给太宰伯嚭各种颜色的丝织品四十匹。

12.2王心不已,召王孙骆而告之①。对曰:“臣智浅能薄,无方术之事②,不能占大王梦。臣知有东掖门亭长、越公弟子公孙圣③,为人幼而好学,长而憙游,博闻强识,通于方来之事④,可占大王所梦。臣请召之。”吴王曰:“诺。”王孙骆移记⑤,曰:“今日壬午,左校司马王孙骆,受教告东掖门亭长公孙圣:吴王昼卧,觉寤而心中惆怅也,如有悔。记到,车驰诣姑胥之台。”

圣得记,发而读之,伏地而泣,有顷不起。其妻大君从旁接而起之,曰:“何若子性之大也!希见人主,卒得急记⑥,流涕不止。”公孙圣仰天叹曰:“呜呼,悲哉!此固非子之所能知也。今日壬午,时加南方⑦,命属苍天,不可逃亡。伏地而泣者,不能自惜,但吴王⑧。谀心而言,师道不明⑨;正言直谏,身死无功。”大君曰:“汝强食自爱,慎勿相忘。”伏地而书,既成篇,即与妻把臂而决,涕泣如雨。上车不顾,遂至姑胥之台,谒见吴王。

【注释】

①王孙骆:吴臣,任左校司马。见6.6注③。

②方术:道教所信奉的方仙之术,包括天文、医巫、占卜、命相、堪舆、炼丹等。这里指占梦术。

③东掖门:宫门东边门。亭长:官名。公孙圣:名圣,复姓公孙。

④方来:将来。

⑤移记:即移文,此指行发公文。记,古代一种公文。

⑥卒(cù):同“猝”,突然。

⑦时加南方:时辰又在南方。南方即午时。古人将十二支与四面八方相配,南方配午时,相当于现在的十一时到十三时。古人以午时为凶时,并习惯在午时三刻处决犯人,原因大概也在这里。

⑧但吴王:“但”下疑有脱文“伤”或“悲”。《吴越春秋》作“非但自哀,诚伤吴王”。

⑨师道不明:师道,师所授之道。不明,得不到彰明。意谓会辜负老师正直做人的教诲。

【译文】

吴王夫差的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召来王孙骆,告诉他自己做梦的事。王孙骆对吴王说:“我智能浅陋,不懂占梦一类的事,所以不能解大王的梦。我知道东掖门亭长、越公弟子公孙圣,他年轻时好学上进,成年后喜欢游览四方,见多识广,记性又好,又精通方术,能预测未来的事情,他能够解大王的梦。让我把他叫来见您。”吴王说:“好的。”王孙骆派人送给公孙圣一封公函,公函上说:“今天是壬午日,左校司马王孙骆告知东掖门亭长公孙圣:吴王白天睡觉,醒来后心中烦恼,似乎有不祥之事。看到公函后,即刻驱车到姑胥台见吴王。”

公孙圣接到来函,打开一看,便伏在地上不停哭泣,过了好一会也不起来。他妻子大君从旁边把他拉了起来,说:“有谁像你这般高兴的!希望见到君主,突然接到吴王召见急函,就兴奋得痛哭流涕。”公孙圣仰天叹息,说:“啊,可悲啊!这当然不是你们妇人能懂得的事情。今天是壬午日,时辰又是午时,命运是老天爷安排好的,碰到凶日凶时,看来死是无法逃避了。我伏在地上哭泣,并不是可惜自己,而是为吴王感到悲哀。见到吴王后如果说些阿谀奉承的话,就是给老师越公的脸上抹黑;如果实话实说,直言劝告,自己也是白白送死。”大君劝他说:“你还是尽量多吃些东西,爱惜自己的身体,千万不要忘记这个家。”公孙圣伏在地上急速地写起来,写完后交与妻子,抓住妻子的双臂与她诀别,泪下如雨。然后登上车,头也不回,直奔姑胥台去见吴王。

12.3吴王劳曰:“越弟子公孙圣也①。寡人昼卧姑胥之台,梦入章明之宫。入门,见两炊而不蒸;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见两铧倚吾宫堂;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见前园横索生树桐;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子为寡人精占之,吉则言吉,凶则言凶,无谀寡人心所从。”公孙圣伏地,有顷而起,仰天叹曰:“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谀谗申者,师道不明。正言切谏,身死无功。伏地而泣者,非自惜,因悲大王。夫章者,战不胜,走傽傽②;明者,去昭昭,就冥冥③。见两炊而不蒸者,王且不得火食④。见两黑犬嗥以北,嗥以南者,大王身死,魂魄惑也。见两铧倚吾宫堂者,越人入吴邦,伐宗庙,掘社稷也⑤。见流水汤汤,越吾宫墙者,大王宫堂虚也。前园横索生树桐者,桐不为器用,但为甬⑥,当与人俱葬。后房锻者鼓小震者,大息也⑦。王毋自行,使臣下可矣。”太宰嚭、王孙骆惶怖,解冠帻,肉袒而谢⑧。吴王忿圣言不祥,乃使其身自受其殃。王乃使力士石番,以铁杖击圣,中断之为两头。圣仰天叹曰:“苍天知冤乎!直言正谏,身死无功。令吾家无葬我,提我山中,后世为声响。”吴王使人提于秦馀杭之山⑨:“虎狼食其肉,野火烧其骨,东风至,飞扬汝灰,汝更能为声哉!”太宰嚭前再拜,曰:“逆言已灭,谗谀已亡,因酌行觞⑩,时可以行矣。”吴王曰:“诺。”

【注释】

①越弟子:当作“越公弟子”。

②走傽傽(zhāng):张皇失措貌。《吴越春秋》作“走傽偟也”。

③去昭昭,就冥冥:昭昭,光明,指阳间—生。冥冥,亦作“溟溟”,昏暗,指阴间—死。

④火食:熟食。

⑤伐宗庙,掘社稷:伐,毁坏。宗庙,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社稷,帝王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处所。古代以宗庙和社稷指代国家,宗庙和社稷毁了,国家也就灭亡了。

⑥甬:通“俑”,古代陪葬用的偶人。

⑦大息:太息。即叹息。

⑧谢:请罪。

⑨秦馀杭之山:见3.6注⑭。

⑩行觞:依次斟酒而饮。觞,古代盛酒器。

【译文】

吴王连忙表示问候,说:“你就是越公弟子公孙圣啊,辛苦了!我白天在姑胥台睡觉,梦见自己进入章明宫,一进门,就看到有两只锅在烧东西却不冒热气;看到两只黑狗一会儿向北吼叫,一会儿向南吼叫;看到两把铁锹靠在宫堂的墙上;看见流水浩浩荡荡漫过宫墙;看见前面园子里横生一株梧桐树;又见后房有匠人在拉风箱发出‘噗噗’的声响。你替我详细地解说一下,是吉就说吉,是凶就说凶,不要为迎合我的心思而说些奉承的话。”公孙圣伏在地上小声抽泣,好一会儿才起来,仰天叹息,说:“悲伤啊!喜爱弄船的常常被水淹死,爱好骑马的往往坠马而亡,人们总是以他们所喜好的遭致祸殃。我如果说些奉承讨好的话,就会对不起我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果实话实说,直言劝告,自己也是白白送死。我伏在地上哭泣,并不是可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因为大王而悲伤。梦入章明之宫,‘章’是预示您打仗失败,张皇失措地逃跑;‘明’是预示您离开光明的人间,去到黑暗的地狱。您看到两只锅在烧东西而不冒热气,是预示着大王您将有吃不到熟食的一天;您看到两只黑狗一会儿向北吼叫,一会儿向南吼叫,是预示大王您死后魂魄居无定所;您看到两把铁锹靠在宫堂的墙上,是预示着越国军队攻入吴国,毁我宗庙,掘我社稷啊;您看见流水浩浩汤汤漫过宫墙,是预示着大王宫堂将空荡荡无一人一物;您看见前面园子里横生一株梧桐树,这是说梧桐树是不能做生活器具的,只能用来做木俑与人一起埋葬;您看见后房匠人在拉风箱发出噗噗的声响,这可是将要遭遇不幸的叹息声。讨伐齐国时,我请求大王不要亲自带兵前去,只派遣臣下替您统军就可以了。”太宰伯嚭和王孙骆听了公孙圣的话,惶恐不安,连忙取下帽子,解开头巾,脱去上衣,叩头向吴王请罪。吴王夫差恨公孙圣出言不逊,便要让他自己先受到出言不逊的报应。吴王于是叫大力士石番,用铁棍痛打公孙圣,把公孙圣拦腰打成两截。公孙圣仰天叹息说:“苍天啊,你知道我多么冤枉吗!我直言规劝,反而招来杀身之祸。我死后就叫我家人不要埋葬我,把我的尸体抛到山上,将来变成回声以明我冤情。”吴王派人把他抛到秦馀杭山上,狠狠地说:“就让虎狼吃了你的肉,野火烧尽你的骨,东风吹来,吹散你的骨灰,看你还能变成回声!”太宰伯嚭上前向吴王叩头行礼,说:“悖逆的言论已经清除,说坏话的人已经处死,请让我们倒满酒畅饮一番,讨伐齐国的时机已到,大军可以出发了。”吴王夫差说:“就照你说的办吧。”

12.4王孙骆为左校司马,太宰嚭为右校司马,王从骑三千,旌旗羽盖①,自处中军。伐齐,大剋②。师兵三月不去,过伐晋③。晋知其兵革之罢倦,粮食尽索,兴师击之,大败吴师④。涉江,流血浮尸者,不可胜数。吴王不忍,率其余兵,相将至秦馀杭之山。饥饿,足行乏粮,视瞻不明。据地饮水⑤,持笼稻而飡之⑥。顾谓左右曰:“此何名?”群臣对曰:“是笼稻也。”吴王曰:“悲哉!此公孙圣所言,王且不得火食。”太宰嚭曰:“秦馀杭山西坂闲燕⑦,可以休息,大王亟飡而去,尚有十数里耳。”吴王曰:“吾尝戮公孙圣于斯山,子试为寡人前呼之,即尚在耶,当有声响。”太宰嚭即上山三呼,圣三应。吴王大怖,足行属腐,面如死灰色,曰:“公孙圣令寡人得邦,诚世世相事⑧。”言未毕,越王追至。兵三围吴,大夫种处中。范蠡数吴王曰:“王有过者五,宁知之乎?杀忠臣伍子胥、公孙圣。胥为人先知、忠信,中断之入江;圣正言直谏,身死无功。此非大过者二乎?夫齐无罪,空复伐之⑨,使鬼神不血食⑩,社稷废芜,父子离散,兄弟异居。此非大过者三乎?夫越王句践,虽东僻,亦得系于天皇之位,无罪,而王恒使其刍茎秩马⑪,比于奴虏。此非大过者四乎?太宰嚭谗谀佞谄,断绝王世,听而用之。此非大过者五乎?”吴王曰:“今日闻命矣。”

【注释】

①羽盖:用鸟羽装饰的伞形车篷。

②剋(kè):战胜。

③师兵三月不去,过伐晋:据《左传》,哀公十一年夏吴、齐艾陵之役,至哀公十三年夏吴、晋黄池之会,前后为三年,而非三月。又黄池之会为吴晋争强,是会盟时的争长,虽陈兵对峙,未有“伐晋”之事。且黄池在卫,非晋地。此“过伐晋”事不足据。

④“晋知其”数句:史未闻有晋败吴师之事。晋,当为“越”。兵革,借指军队。罢倦,疲倦。罢,同“疲”。索,完,尽。

⑤据:蹲或坐。

⑥笼稻:指蒸而未熟的米饭。飡:同“餐”。

⑦闲燕:僻静安全。闲,同“间”,僻静。燕,安宁。

⑧事:祭祀之事。

⑨空复伐之:找借口多次攻伐它(齐国)。空,找借口。

⑩血食:受祭祀。古代杀牲以祭,所以称血食。

⑪刍茎秩马:《外传本事》作“刍莝养马”。秩马,养马。

【译文】

王孙骆为左校司马,太宰伯嚭为右校司马,吴王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旌旗招展,羽盖辉煌,自己率领中军。讨伐齐国,大获全胜。军队逗留齐地三个月不愿离开,又进兵讨伐晋国。这时越王句践知道吴国军队已疲惫不堪,粮草匮乏,便兴兵攻伐吴国,大败吴军。吴军退入江中,负伤流血的、淹死江中的不计其数。吴王夫差十分伤心,便率领残兵败将,相互搀扶着来到秦馀杭山。这时他饿着肚子走路,身边又没有粮食,饿得眼睛昏花,看不清东西。只好蹲在地上喝溪沟里的流水,拿过尚未蒸熟的米饭生嚼硬吞起来。他回头问身边的人说:“这是什么啊?”群臣回答说:“这是未蒸熟的米饭。”吴王夫差说:“可悲啊!这就是公孙圣所预言的‘大王有一天将吃不到熟食’。”太宰伯嚭对吴王说:“秦馀杭山西坡偏僻安静,在那里可以休息,大王赶紧吃了离开这里,还有十多里路要走呢!”吴王夫差说:“我曾经把公孙圣处死丢在这座山上,你代我上前喊几声试试,如果他的魂魄还在,应该会有回声。”太宰伯嚭就走上前去叫了三声:“公孙圣!”对面山上果然应了三声。吴王听到回声吓坏了,走起路来双脚像踩在腐烂的东西上面发怵打软,脸色也像死灰一样难看,口中念念有词:“公孙圣啊,如果能让我重新振兴国家,我一定会为您立庙,让子孙后代永远祭祀您!”话还没有说完,越王句践已经追到。越王命令部队将吴王团团围住,大夫文种站在中间,范蠡上前指着吴王,列举他的罪状:“大王有五条大罪,难道你还不知道吗?杀了忠臣伍子胥、公孙圣,伍子胥为人有先见之明,又忠诚守信,你却使他身首异处,把他抛入江中;公孙圣为人敢于讲真话,直言不讳,你却不明不白地把他杀了。这不是两桩大罪吗?齐国并没有得罪你,而你却找借口多次攻伐它,斩杀了那么多齐国将士,使得他们的祖先无人祭扫,那里的土地庙也变成了废墟,父子兄弟阴阳相隔。这不是第三桩大罪吗?越王句践虽然立国在偏僻的东海边上,但也是一国之君,又没有犯大罪,而你却常常让他割草喂马,像使唤奴隶一样地使唤他。这不是第四桩大罪吗?太宰伯嚭是一个逢迎拍马、暗中使坏的小人,是他断送了吴国,而你却对他言听计从,重用他。这不是第五桩大罪吗?”吴王夫差哀叹说:“我今天就听从你的安排了。”

12.5越王抚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瞋目谓范蠡曰:“子何不早图之乎?”范蠡曰:“臣不敢杀主。臣存主若亡,今日逊敬,天报微功。”越王谓吴王曰:“世无千岁之人,死一耳。”范蠡左手持鼓,右手操枹而鼓之,曰:“上天苍苍,若存若亡①。何须军士,断子之颈,挫子之骸。不亦缪乎②?”吴王曰:“闻命矣。以三寸之帛,冥吾两目③,使死者有知,吾惭见伍子胥、公孙圣;以为无知,吾耻生。”越王则解绶以冥其目,遂伏剑而死④。越王杀太宰嚭⑤,戮其妻子,以其不忠信,断绝吴之世。

【注释】

①上天苍苍,若存若亡:意思是:苍天在上,生死由它决定。若存若亡,即或存或亡。偏重于“亡”。

②不亦缪乎:亦,句中语助词。缪(jiū),通“樛”。《汉书·外戚传下》:“即自缪死。”颜师古注:“缪,绞也。”意思是:何不自己了断呢。

③冥:蒙住双眼。

④遂伏剑而死:《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缢,上吊而死。《吴越春秋》作“乃引剑而伏之死”。

⑤杀太宰嚭:见6.7注⑨。

【译文】

越王句践一手把着步光宝剑,一手握着屈卢大矛,瞪着眼睛对范蠡说:“你怎么还不赶快下手?”范蠡回答说:“我作为臣子不敢杀一位国君。我即便保存了吴王的性命,他也如死人一样,我今天退让以示恭敬,上天将会报偿我这微薄的功德。”越王句践便对吴王夫差说:“世上从来没有活上一千岁的人,早死晚死还不是一个样!”范蠡左手抱着大鼓,右手拿着鼓槌,一边击鼓一边说:“苍天在上,谁存谁亡都是天意。何必要等士兵来砍掉你的头颅,折断你的胫骨。何不自己了断呢?”吴王夫差说:“我听从你的指教了。请给我一块布条,蒙住我的眼睛,假使死了的人还有知觉,我也就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公孙圣;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我宁愿一死也不想羞耻地活着。”越王句践就解下绶带叫人蒙住夫差的眼睛,吴王夫差便拿起剑来自杀了。越王句践又杀了太宰伯嚭和他的妻子儿女,因为他的不忠诚断送了吴国的基业。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