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志卷二十

天文略【三】

日月

七政宿度

日月五星皆有宿度古以十二宫定于二十八宿故宿度逐岁不同者经度亦因而不同今以二十八宿历于十二宫故宿度逐岁有差而经度终古不变其法以岁差五十一杪按岁积之与各宿第一星黄道经度相加为本年黄道宿钤而于七政黄道经度内减去相当黄道宿度余即七政黄道宿度盖七政恒星皆宗黄道故宿度亦以黄道推也至于日月交食则并用赤道宿因其关于天行最着故于推算独详然各宿赤道经纬度逐岁不同须用推恒星赤道经度法求得本年各宿第一星赤道经度为本年赤道宿钤乃于太阳太隂赤道经纬内减去相当赤道宿度余即太阳太隂赤道宿度

太阳行度

太阳行天每岁一周万古不忒宜其每日平行而无有盈缩乃徵之实测则春分至秋分行天半周而历日多秋分至春分行天半周而历日少其在半天所行之度原均而人居地上所见时日不同今即其不平行之数求其所以然之故则惟有本天高卑之说能尽之本天高卑之法有二一为不同心天盖天包地外以地为心太阳本天亦包乎地外而不以地为心因其有两心之差而高卑判焉自春分历夏至以至秋分太阳行本天之大半周故历日多而自地心立算止行黄道之半周故为行缩自秋分历冬至以至春分太阳行本天之小半周故历日少而自地心立算亦行黄道之半周故为行盈夫日在本天原自平行因自地心立算而不以太阳本天心立算遂有高卑盈缩之异故高卑为盈缩之原而两心之差又高卑之所由生也一为本轮盖本天与地同心而本天之周又有一本轮本轮心循本天周向东而行日在本轮之周向西而行两行之度相等太阳在本轮之下半周去地近为卑则顺轮心行故见其速於平行在本轮之上半周去地远为高则背轮心行故见其迟於平行在本轮之左右去地不远不近为高卑中故名中距其行与平行等本轮循本天东行为平行度太阳循本轮西行由下而左而上而右而复於下为自行度如太阳在本轮之下去地心最近是为最卑太阳在本轮之上去地心最远是为最高最高最卑之点皆对本轮心与地心成一直线其平行实行同度故为盈缩起算之端如太阳由本轮下向左顺轮心行能益东行之度故较平行度为盈至半象限後所益渐少迨轮心行一象限太阳亦行轮周一象限即无所益而复於平行是为中距然而积盈之多正在中距盖从地心立算为盈差之极大也从中距而後太阳行本轮之上半周背轮心行故实行渐缩然因有积盈之度方以次渐消其实行仍在平行前迨行满一象限至最高为极缩而积盈之度始消尽无余其实行与平行乃合为一线故自最卑至最高半周俱为盈也如太阳由本轮上向右背轮心行能损东行之度故较平行度为缩至半象限後所损渐少迨轮心行一象限太阳亦行轮周一象限即无所损而复於平行是为中距然而积缩之多亦在中距盖从地心立算为缩差之极大也从中距而後太阳行本轮之下半周顺轮心行故实行渐盈然因有积缩之度方以次相补其实行仍在平行後迨行满一象限至最卑为极盈而积缩之度始补足无缺其实行与平行乃合为一线故自最高至最卑半周俱为缩也求得两心之差而本轮之径自见明於本轮之故而盈缩之理益彰其理相近其用相辅可以参稽而互证也

【臣】等谨按第谷立为本天高卑本轮均轮诸说用三角形推算乾隆初西人刻白尔噶西尼等更相推考又以本天为撱圆均分其面积为平行度与旧法迥殊然法虽巧合而其理则犹是本天高卑之说详见考成後编

太阴行度

太阴行度有九而随天西转之行不与焉一曰平行盖太阴之本天带一本轮本轮心循本天自西而东每日平行一十三度有奇二十七日有余而行天一周即白道经度也二曰自行盖本轮心循白道行自西而东【即平行经度】太阴复依本轮周行自东而西每日亦行一十三度有奇微不及本轮心行而与本轮心之行顺逆参错人目视之遂生迟疾故名自行以别之授时历名为转周满一周为转终其所生之迟疾差名为初均数也三曰均轮行西人第谷言用一本轮以齐太阴之行往往与实测未合因将本轮半径三分之存其二分为本轮半径用其一分为均轮半径均轮循本轮周行自东而西【即自行转周度】太阴复依均轮周行自西而东每日行二十六度有奇为轮心行之倍度【均轮心行一度月行均轮周二度也】其所生之迟疾差即今所用之初均数也四曰次轮行盖用本轮均轮推得迟疾之最大差为四度有奇於朔望时测之其数恰合而於上下弦时测之则不合其大差至七度有奇故又於均轮之周复设一轮循均轮周行命为次轮次轮心自西而东太隂复依次轮周亦自西而东每日行二十四度有奇为本轮心距太阳行之倍度【本轮心距太阳行一度月行次轮周二度】名为倍离倍离所生之迟疾差名为次均数也五曰次均轮行盖有初均次均以步朔望以定两弦则既合矣而於两弦前後测之又多不合爰思次轮之上必更有一轮以消息乎次均之数今命之曰次轮均其心循次轮周自西而东行倍离之度而太阴则循此轮之周自西而东亦行倍离之度用其所生之差以加减次均数即与太阴两弦前後所行恰合也六曰交行盖太阴行白道出入於黄道之内大距五度有奇其自黄道南过黄道北之点名曰正交【即如春分自赤道南过赤道北】自黄道北过黄道南之点名曰中交【即如秋分自赤道北过赤道南】每交之终不能复依原次而不及一度有余逐日计之退行三分有余命为两交左旋之度【自东而西也】亦名罗计行度也【正交曰罗?中交曰计都】七曰最高行最高者本轮之上半最远地心之处而最高行者平行与自行相较之分也均轮心从最高左旋微不及於平行每日六分有奇即命为最高左旋之度亦名月孛行度也八曰距日行於每日平行度内减去太阳之行为每日太阴距太阳行二十九日有奇而复与日会是为朔策九曰距交行以每日平行度与每日交行相加得每日太阴距交度二十七日有奇而行交一周名为交周也

太阴行度用四轮推之而四轮之法皆系实测而得非意设也西人第谷以前步月离惟用本轮次轮盖因朔望之行有迟疾故知其有本轮而两弦之行不同於朔望故知其有次轮其法次轮与本轮两周相切之点故云朔望时太阴循本轮周行而两弦时太阴则从两周相切之点行次轮半周距本轮心最远故次轮全径为两弦时大於朔望时平行实行之极大差第谷遵其法用之因不能密合太阴之行故於本轮上复加一均轮且因两弦前後之行又不同於两弦故又加一次均轮盖用本轮推朔望时平行实行之极大差为本轮半径得四度五十八分有余而徵之实测惟自行三宫九宫初度之一点为合在最高前後两象限则失之小最卑前後两象限则失之大故第谷将本轮半径三分之存其二分为本轮半径取其一分为均轮半径用求平行实行之差为初均数乃密合於天至於两弦时平行实行之极大差七度二十五分有余虽为新本轮半径并均轮半径仍加次轮全径之数然即旧本轮半径与次轮全径相并之数也其次均轮行於次轮即如初均轮之行於本轮但所行之度不同耳【初均轮行为引数之度次均轮行为倍离之度】要之本轮者推本天之高卑均轮者所以消息本轮之行度次轮者定朔望两弦之远近次均轮者又所以分别朔望两弦前後之加减故本轮行度合初均轮之倍引而生均数分高卑左右而为朔望之加减差也次轮行度合次均轮之倍离而生二三均数分远近上下而为两弦前後之加减差也是故非验实测无以知四轮之妙而明於四轮之用则於太阴迟疾之故思过半矣

【臣】等谨按刻白尔创为撱圆之法专主不同心天而不同心之两心差及太阴诸行又皆以日行与日天消息自一平均以迄交角皆实测之数而要不离乎第谷用本天高卑中距四限与朔望两弦前後参互比较之法说详考成後编

日躔用数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数元

周天三百六十度

周日一万分

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

纪法六十

宿法二十八

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余三三○五一六九

最卑每岁平行六十一秒小余一六六六六最卑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六七四六九太阳本天半径一千万

太阳本轮半径二十六万八千八百一十二太阳均轮半径八万九千六百零四

气应七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宿应五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最卑应七度一十分一十秒一十微

日躔星纪宫初度冬至日出辰初一刻十分日入申正二刻五分昼三十六刻十分夜五十九刻五分日躔星纪宫十五度小寒日出辰初一刻七分日入申正二刻八分昼三十七刻一分夜五十八刻十四分

日躔元枵宫初度大寒日出辰初初刻十二分日入申正三刻三分昼三十八刻六分夜五十七刻九分

日躔元枵宫十五度立春日出卯正三刻十二分日入酉初初刻三分昼四十刻六分夜五十五刻九分

日躔娵訾宫初度雨水日出卯正二刻九分日入酉初一刻六分昼四十二刻十二分夜五十三刻三分

日躔娵訾宫十五度惊蛰日出卯正一刻五分日入酉初二刻十分昼四十五刻五分夜五十刻十分

日躔降娄宫初度春分日出卯正初刻日入酉正初刻昼四十八刻夜四十八刻

日躔降娄宫十五度清明日出卯初二刻十分日入酉正一刻五分昼五十刻十分夜四十五刻五分

日躔大梁宫初度谷雨日出卯初一刻六分日入酉正二刻九分昼五十三刻三分夜四十二刻十二分

日躔大梁宫十五度立夏日出卯初初刻三分日入酉正三刻十二分昼五十五刻九分夜四十刻六分

日躔实沈宫初度小满日出寅正三刻三分日入戌初初刻十二分昼五十七刻九分夜三十八刻六分

日躔实沈宫十五度芒种日出寅正二刻八分日入戌初一刻七分昼五十八刻十四分夜三十七刻一分

日躔鹑首宫初度夏至日出寅正二刻五分日入戌初一刻十分昼五十九刻五分夜三十六刻十分

日躔鹑首宫十五度小暑日出寅正二刻八分日入戌初一刻七分昼五十八刻十四分夜三十七刻一分

日躔鹑火宫初度大暑日出寅正三刻三分日入戌初初刻十二分昼五十七刻九分夜三十八刻六分

日躔鹑火宫十五度立秋日出卯初初刻三分日入酉正三刻十二分昼五十五刻九分夜四十刻六分

日躔鹑尾宫初度处暑日出卯初一刻六分日入酉正二刻九分昼五十三刻三分夜四十二刻十二分

日躔鹑尾宫十五度白露日出卯初二刻十分日入酉正一刻五分昼五十刻十分夜四十五刻五分

日躔夀星宫初度秋分日出卯正初刻日入酉正初刻昼四十八刻夜四十八刻

日躔夀星宫十五度寒露日出卯正一刻五分日入酉初二刻十分昼四十五刻五分夜五十刻十分

日躔大火宫初度霜降日出卯正二刻九分日入酉初一刻六分昼四十二刻十二分夜五十三刻三分

日躔大火宫十五度立冬日出卯正三刻十二分日入酉初初刻三分昼四十刻六分夜五十五刻九分

日躔析木宫初度小雪日出辰初初刻十二分日入申正三刻三分昼三十八刻六分夜五十七刻九分

日躔析木宫十五度大雪日出辰初一刻七分日入申正二刻八分昼三十七刻一分夜五十八刻十四分

雍正元年癸卯天正冬至为元

周天三百六十度

周日一万分

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

纪法六十

宿法二十八

太阳每日平行三千五百四十八秒小余三二九零八九七

最卑每岁平行六十二秒小余九九七五

最卑每日平行十分秒之一又七二四八

太阳本天大半径一千万小半径九百九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一小余八五

两心差十六万九千

气应三十二日一二二五四

宿应二十七日一二二五四

最卑应八度七分三十二秒二十二微

【臣】等谨按考成下编载日躔及五星用数皆康熙甲子所推後编又载雍正元年癸卯所推用数但有日月而无五星今并録於此

月离用数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数元

周天三百六十度

周日一万分

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

纪法六十

宿法二十八

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小余○二一一七七

太阴一小时平行一千九百七十六秒小余四五九二一五七

月孛每日平行四百零一秒小余○七七四七七正交每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小余六四

太隂本天半径一千万

太隂本轮半径五十八万

太隂均轮半径二十九万

太隂负圈半径七十九万七千

次轮半径二十一万七千

次均轮半径一十一万七千五百

朔望黄白大距四度五十八分三十秒

两弦黄白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三十秒

黄白大距中数五度零八分

黄白大距半较九分三十秒

气应七日六五六三七四九二六

平行应一宫零八度四十五分五十七秒一十六微

月孛应三宫零四度四十九分五十四秒零九微正交应六宫二十七度一十三分三十七秒四十八微

月离元枵宫十五度至大梁宫十五度为正升月离大梁宫十五度至鹑首宫初度为斜升月离鹑首宫初度至析木宫十五度为横升月离析木宫十五度至星纪宫初度为斜升雍正元年癸卯天正冬至为元

周天三百六十度

周日一万分

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

纪法六十

太阴每日平行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五秒小余○二三四○八六

最高每日平行四百零一秒小余○七○二二六正交每日平行一百九十秒小余六三八六三太阳最大均数一度五十六分一十三秒

太阴最大平均一十一分五十秒

最高最大平均一十九分五十六秒

正高最大平均九分三十秒

太阳最高立方积一○五一五六二

太阳高卑立方较一○一四一○

  太阳在最高太阴最大二平均三分三十四秒太阳在最卑太阴最大二平均三分五十六秒太阴最大三平均四十七秒

太阴本天撱圆大半径一千万

最大两心差六六七八二○

  最小两心差四三三一九○

  最高本轮半径五五○五○五

最高均轮半径一一七三一五

太阳在最高太阴最大二均三十三分一十四秒太阳在最卑太阴最大二均三十七分一十一秒太阴最大三均二分二十五秒

两最高相距一十度两弦最大末均六十一秒【以下从省文祗书相距末均四字】相距二十度末均六十七秒相距三十度末均七十六秒相距四十度末均八十八秒相距五十度末均一百零三秒相距六十度末均一百二十秒相距七十度末均一百三十九秒相距八十度末均一百五十九秒相距九十度末均一百八十秒正交本轮半径五十七分半

正交均轮半径一分半

最大黄白大距五度一十七分二十秒

最小黄白大距四度五十九分三十五秒

黄白大距中数五度八分二十七秒三十微黄白大距半较八分五十二秒三十微

最大交角加分一十七分四十五秒

最大距日加分二分四十三秒

气应三十二日一二二五四

太隂平行应五宫二十六度二十七分四十八秒五十三微

最高应八宫一度十五分四十五秒三十八微正交应五宫二十二度五十七分三十七秒三十三微

【臣】等谨按雍正元年日月用数较康熙时周详加倍盖至是而推步益密虽不载及五星而其法可以概见也

朔望平实

日月相会为朔相对为望朔望又有平实之殊平朔望者日月之平行度相会相对也实朔望者日月之实行度相会相对也故平朔望与实朔望相距之时刻以两实行相距之度为准盖两实行相距之度以两均数相加减而得而两朔望相距之时刻则以两实行相距之度变为时刻以加减平朔望而得实朔望故两实行相距无定数则两朔望相距亦无定时也

晦朔弦望

太阴之晦朔弦望虽无关乎自行之迟疾而自行之迟疾实由於朔望两弦而得知其二十七日有奇而一周者太阴之自行也其二十九日半强而与太阳相会者朔策也其间犹有望与上下两弦之分焉盖太阴之体赖太阳而生光其向太阳之面恒明背太阳之面恒晦而其行则甚速於太阳当其与太阳相会之时人在地上正见其背故谓之朔後渐远太阳人可渐见其面其光渐长至距朔七日有奇其距太阳九十度人可见其半面太阳在後太阴在前其光向西其魄向东故名上弦上弦以後距太阳愈远其光渐满至一百八十度正与太阳相望人居其间正见其面故谓之望自望之後又渐近太阳人不能正见其面其光渐亏其魄渐生至距望七日有奇其距太阳亦距九十度则又止见其半面太阳在前太阴在後其光向东其魄向西故名下弦下弦以後距太阳愈近其光渐消至复与太阳相会其光全晦复为朔矣

太阴隐见迟疾

合朔之後恒以三日月见於西方故尚书注月之三日为哉生明然有朔後二日即见者更有晦日之晨月见东方朔日之夕月见西方者唐历家遂为进朔之法致日食乃在晦宗元史已辨其非而未明其故盖月之隐见迟疾固有一定之理可按数而推殆因乎天行由於地度毋庸转移迁就也至於汉魏历家未明盈缩迟疾之差以平朔着历故有晦而月见东方朔而月见西方者此则推步之疎不可以隐见迟疾论也隐见之迟疾一因黄赤道之升降有斜正也盖春分前後各三宫【由星纪至实沈六宫】黄道斜升而正降月离此六宫则朔後疾见秋分前後各三宫【由鹑首至析木六宫】黄道正升而斜降月离此六宫则朔後迟见如日躔降娄初度月离降娄一十五度为正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一十四度余即可见盖入地迟而见早也日躔夀星初度月离夀星一十五度为斜降日入时月在地平上高六度余即不可见盖入地疾而见迟也若晦前月离正升六宫则隐迟斜升六宫则隐早其理亦同一因月距黄纬有南北也盖月距黄道北则朔後见早距黄道南则朔後见迟如日躔降娄初度月离降娄一十五度而月距黄道北则月距地平之度多入地迟而见早月距黄道南则月距地平之度少入地疾而见迟也若晦前距黄道北则隐迟距黄道南则隐早其理亦同一因月自行度有迟疾也盖月自行迟则朔後见迟晦前隐迟自行疾则朔後见早晦前隐早也夫月离正降宫度距日一十五度即可见以每日平行一十二度有奇计之则朔後一日有余即见生明於西是故合朔如在甲日亥子之间月离正升宫度距黄道北而又行迟则甲日太阳未出亦见东方月离正降宫度距黄道北而又行疾则乙日太阳已入亦见西方矣

地半径差

凡求七曜出地之高度必用测量乃测量所得之数往往不合盖推步所得者七曜距地心之高度而测量所得者七曜距地面之高度也距地心之高度为真高距地面之高度为视高人在地面不在地心故视高必小於真高以有地半径之差也【或有大於真高者则清蒙气所为也】盖七曜恒星虽皆丽於天而其高下又各不等惟恒星天为最高其距地最远地半径甚微故有视高真高之差若夫七曜诸天则皆有地半径差

噶西尼等谓日天半径甚远无地半径差而测量所系只在秒微又有蒙气杂乎其内最为难定因思日月星之在天惟恒星无地半径差若以日与恒星相较可得其准而日星不能两见是测日不如测五星也土木二星在日上去地尤远地半径差愈微金水二星虽有时在日下而其行绕日逼近日光均为难测惟火绕日而亦绕地能与太阳冲故夜半时火星正当子午线於南北两处测之同与一恒星相较其距恒星若相等则是无地半径差若相距不等即为有地半径差其不等之数即两处半径差之较且火星冲太阳时其距地较太阳为近则太阳地半径差必更小如火星地半径差也噶西尼用此法推得火星在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为二十五秒比例得太阳在中距时地平上最大地半径差为一十秒验之交食果为脗合近日西法并宗其说

地影半径

太阳照地而生地影太阴遇影而生薄蚀凡食分之浅深食时之久暂皆视地影半径之大小其所系固非轻也但地影半径之大小随时变易其故有二一缘太阳距地有远近距地远者影巨而长距地近者影细而短此由太阳而变易者也一缘地影为尖圆体近地粗而远地细太阴行最卑距地近则过影之粗处其径大行最高距地远则过影之细处其径小此由太阴而变易也

旧说谓太阳有光分能侵地影使小今说谓地周有蒙气能障地影使大此亦极不同之致然最大影半径旧为四十六分四十八秒今为四十六分五十一秒相差不过三秒最小影半径旧为四十二分三十八秒今为三十分二十八秒相差四分有余盖地影之大小固由於太阳距地之远近及太阴距地之高卑而太阴所关为尤重最卑太阴距地今昔相差不过百分地半径之九十五最高太阴距地则相差至百分地半径之五百六十一夫月之距地既因两心差而不同则月径与影径遂亦因之而各异要皆据一时之所测设法推步以求合而非为臆说也

日月实径与地径

日最大地次之月最小新法历书载日径为地径之五倍有余月径为地径之百分之二十七强今依其法用日月高卑两限各数推之所得实径之数日径为地径之五倍又百分之七月径为地径之百分之二十七弱皆与旧数大制相符足徵其说之有据而非诬也【臣】等谨按西法以日实径为地径之五倍有余近西人用远镜仪测日实径为地径之九十六倍余月实径为地径百分之二十七零是月实径与旧大致相符而日实径差至十九倍说详考成後编物理小识云影瘦光肥斯言得之矣

清蒙气差

清蒙气差从古未闻明万历间西人第谷始发之其言曰清蒙气者地中游气时时上腾其质轻微不能隔碍人目却能暎小为大升卑为高故日月在地平上比於中天则大星座在地平上比於中天则广此暎小为大也定望时地在日月之间人在地面无两见之理而恒得两见或日未西没而已见月食於东日已东出而尚见月食於西此升卑为高也又曰清蒙之气有厚薄有高下气盛则厚而高气微则薄而下而升象之高下亦因之而殊其所以有厚薄有高下者地势殊也若海或江湖水气多则清蒙气必厚且高也故欲定七政之纬宜先定本地之清蒙差第谷言其国北极出地五十五度有奇测得地平上最大之差三十四分自地平以上其差渐少至四十五度其差五秒更高则无差此即新法历书所用之表也近日西人又言於北极出地四十八度之地测得太阳高四十五度时蒙气差尚有一分余自地平至天顶皆有蒙气差即此观之益见蒙气差之随地不同而第谷为不妄矣

第谷所定地平蒙气差噶西尼谓蒙气绕乎地球之周日月星照乎蒙气之外人在地面为蒙气所暎必能视之使高而日月星之光线入乎蒙气之中必反折之使下故光线与视线在蒙气之内则合而为一蒙气之外则岐而为二此二线所交之角即为蒙气差角第谷已悟其理然犹未有算法今反覆精求视线与光线所岐虽有不同而相合则有定处自地心过所合处作线抵圜周则此线即为蒙气之割线视线与割线成一角光线与割线亦成一角二角相减即得蒙气差角爰在北极出地高四十四度处屡加精测得地平最大差为三十二分二十九秒蒙气之厚为地半径千万分之六千零九十五视线角与光线角正弦之比例常如一千万与一千万零二千八百四十一用是以推逐度之蒙气差至八十九度尚有一秒验诸实测较第谷为密近日西法并宗之

曚影刻分

曚影者古所谓晨昏分也太阳未出之光已入之後距地平一十八度皆有光故以一十八度为曚影限然北极出地有高下太阳距赤道有南北故曚影刻分随时随地不同其随时不同者二分之刻分少二至之刻分多随地不同者愈北则刻分愈多愈南则刻分愈少也若夫北极出地五十度则夏至之夜半犹有光愈高则渐不夜矣南至赤道下则二分之刻分极少而二至之刻分相等赤道以南反是

交食总论

日月相会为朔相对为望朔而同度同道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望而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月为之食【朔望日月皆东西同度而南北不皆同道同道则食】顾推步之法月食犹易而日食最难以月在日下人在地面随时随处所见常不同也自大衍以至授时其法寖备我朝用西法推验尤精考成上编言之详矣近日西人噶西尼等益复精求立为新表其理不越乎昔人之范围而其用意细密又有出於昔人所未及者如求实朔实望用前後二时日月实行为比例昔人用平朔平望实距弧者未之及也日月两心相距最近为食甚两周初切为初亏初离为复圆皆用两径斜距为比例昔之用月距日实行者未之及也日食周图算月之视行不与白道平行带食日在地平视差即圆之半径月之视距即见食之浅深昔之言视差者亦未之及也虽其数所差无多而其法实属可取其他或因屡测而小有变更或因屡算而益求简捷则又考验之常规而推步所当从也

【臣】等谨按天文推步向分二门而七政之在天成象与恒星不同舍推步则象无可纪今备列宿度至交食凡十三条撮其大纲言理而不及数挈观象之端绪亦测验之要凡也若夫交食推求例繁数密具有成书兹不嫌於简略云

皇朝通志卷二十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