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像历史教科书那样写法,要不,已经有了那么多套教科书了,何必重复?也不能写成历史故事,故事必然会有虚构、夸张成分,而这部书的目的是给读者以必需的历史常识,这个区别是必须弄清楚的。当然,更不能写成历史论文,因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读懂。经过研究,采用类目形式,而且要求简短精练,每个类目一般只有一千多字,具体说明一两个问题。每个类目都有独立性,各个类目之间又有连贯性。读者随便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阅读一两个类目,从而获得知识。既可以随时看,也可以随时放下。把读过的东西连贯起来,则又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第二是取材广泛。由于形式比较活泼,不拘泥于一定格式,在一般教科书中所不可能接触到的题材,在这部书里就有了用武之地了。除了比较系统地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概况以外,本书还写了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生产进步,也写了某些重要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人物;既阐明了历史上的光明面,也叙述了历史上的黑暗面。此外,如卧薪尝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班门弄斧、约法三章、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扁鹊再世、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等成语,都通过具体史实,给以详尽的说明,这种叙述比一般辞书要详细一些,丰富一些,也更生动一些,使读者不但便于记忆,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发。

第三是文字通俗。为了使读者都能够读懂这部书,所有作者都在写作中力求通俗,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字和词句,写法也力求流畅、明白易晓。有些专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其中有些较生僻的字难以避免的,也用汉语拼音注音、用汉字注释,使读者省去翻查字典的麻烦。在讲述中还穿插了一些有关的故事情节,力求做到生动活泼,容易阅读。

此外,由于内容涉及方面多,篇幅也不免较多。本书第一到第五编是古代史部分:其中,第一编是先秦,第二编是秦汉到南北朝,第三编是隋到宋,第四编是元、明、清,第五编是古代史专题知识部分。近代史部分则是第六至第八编。

最后应该特别提出的是,这部书的编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历史学界和其他有关方面广泛支持的成果。就单位来说,参加写作的有二十多个;就写作成员来说,一共有八十多人担任分题撰写。从最初商定选题到最后定稿,经过反复修改、审订,都是通过广泛的协作进行的。参加的人有青年人、中年人,也有老一辈的长者,充分体现了青老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同时也发挥了学术工作者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其中,参加制订选题计划、讨论编写要求的有(以姓氏笔画为序,下同):丁名楠、白寿彝、何兹全、郑天挺、胡厚宣、谢承仁、戴逸等同志,其他大多数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参加审改稿件的,第一编有何兹全、胡厚宣同志;第二编有何兹全同志;第三编有邓广铭、汪篯、陈乐素同志;第四编有郑天挺、翁独健同志;第五编有何兹全同志;审阅近代史的是戴逸同志。此外,谢承仁同志担负的任务最为繁重,他参加了古代史全部书稿的编辑工作,逐篇逐段地协同进行了审阅、修改和统一加工的工作。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附带声明两点。第一,这部书是通俗读物,为了避免在读者中引起对事物认识的混乱,所论述的只限于学术界已经论定的、有了一致意见的。至于学术界尚在争论、说法不一的问题,则尽量不涉及。有些必须涉及的问题,如春秋、战国的起迄年代,则把各家说法同时提出。第二,在编写中,我们主观上的要求是立论正确,要富有教育意义,但是因为时间匆促和水平的限制,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可能还是会有若干错误。同样,在文字表达方面,虽然力求通俗,但是也没有完全做到,离生动活泼、浅显明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热忱要求读者和各方面专家,随时提出批评,以便在再版时更正,使之不断提高,成为比较可读、易读的通俗读物。

吴晗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