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论语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音逸]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八人。)

不忍者,人心之大闲,礼义廉耻之守也。舞八佾于大夫之庭而忍矣,则凡力之所可为者,何所不为哉?夫子斯言,所以诛季氏不臣之心。

三家者以雍彻[直列切]。子曰:“‘相[去声]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三家,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之家也。雍,周颂篇名。彻,祭毕而收其俎也。相,助也。辟公,诸侯也。穆穆,和敬之容也。二语,雍诗之辞。)

歌雍而彻,三家但知僭鲁耳,不知鲁君,本非所宜有也。“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此何等语,亦且习闻而安焉?夫子断之以奚取,岂独为三家者发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人心也。礼者,履此而已。乐者,乐此而已。非徒玉帛钟鼓之云也。不仁则何以为礼乐?此为前二者发。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鲁人。易,和易也。)

夫子大林放之问,而以宁俭答之。辞旨若有未尽焉者。盖礼之本,以奢而亡,俭虽非中,质犹在也。不既,庶几乎味。与其及宁字,深见伤时之意。然必求其所谓本者,则非仁不可。故曰:克己复礼为仁。岂林放学未进此,姑本世俗之弊以告之欤?丧,是礼中一事。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夫子感伤诸夏而羡夷狄之有君焉,可哀也已。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音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旅,祭名。泰山,鲁国之山。冉有,名求,孔子弟子,时为季氏宰。救,救止也。)

诸侯祭封内山川,礼也。林放能问礼之本,而求也不能救季氏之僭,有愧多矣。曾谓泰山之神,亦不如林放乎?所以深罪冉有也。在礼则僭,在神则渎,将谁欺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去声],其争也君子。”(揖逊而升者,大射之礼,耦进三揖而后升堂也。下而饮,谓射毕揖降,以俟众耦皆降,胜者乃揖不胜者升,取觯立饮也。)

争者,血气之事。清明无我,自然无争。射有胜有负,疑不免矣,而揖逊升降,乃如许是其争也,所以为君子也。然则君子,果何所争乎?

子夏问曰:“‘巧笑倩[七练切]兮,美目盼[普苋切]兮,素以为绚[呼县切]兮。’何谓也?”子曰:“绘[胡对切]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所问三句,先儒谓逸诗今卫硕人篇有上二句。倩,口辅之美也。盼,白黑分明也。绚,采色画之饰也。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

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有质而后有文也。子夏一闻“绘事后素”之语而遽答之以“礼后”,可谓善触类者矣。故曰:起予。起予者,强人意之。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杞,夏之后。宋,商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也。)

夫子能言二代之礼,复以文献不足为憾。然则所能言者,岂直文物制度之谓哉。

子曰:“禘[大计切]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而以始祖配。成王赐鲁重祭。故禘于周公之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灌者,方祭之始用郁鬯灌地以降神也。)

灌以降神,祭之始皆然也。既灌而往,吾不欲观,则禘无一之足观也,明矣。“不欲观”三字,有忠厚不忍之意。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之于天下,犹言达之天下也。示,视也。示诸斯,即指其掌而言,盖谓甚易晓也。)

答禘之问,既曰不知,所谓之于天下与所以示诸斯者,又何以然也?明得此义,则上下有辨,大分昭昭而三纲五常正矣。故中庸又曰:明乎禘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乎。谓不知者,不敢显言国恶也。学者当就指掌处领会。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去声]祭,如不祭。”(祭,祭先祖也。祭神,祭外神也。)

人且死,形质既无有矣。所谓鬼神者,何物哉?知所以为鬼神,则知人之所以为人,如在之旨,可以默喻。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王孙贾,卫大夫。媚,悦之也。室西南隅为奥,尊上之所居,喻君。灶者,老妇之祭,虽卑而饮食萃焉。贾自喻讽夫子,使媚已也。)

王孙贾但知事于用卫,而不知夫子所事者天。欲以区区媚灶讽之,可怜矣哉!无所祷之言,不特窒幸者之门,足以破万世弄权之胆。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于六切]乎文哉!吾从周。”(监,视也。二代,夏商也。郁郁,文盛貌。)

春秋之未,诸夏无君。鲁号秉周礼而且僭乱,不可言矣,何况其它。夫子所以感念先王之旧,发“从周”之叹欤?

子入大[音泰]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侧留切]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大庙,鲁周公庙。鄹,鲁邑名也。孔子父叔梁纥尝为其邑大夫。)

讲之于平时,问之于临事,敬而无失,所谓礼也。动容周旋,皆盛德之至。岂以一物不知为耻者哉。谓鄹人之子,必是初年入大庙之始。

子曰:“射不主皮,为[去声]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皮,革也。布侯而栖,革于其中以为的,所谓鹄也。科,等也)

射贵于中耳。古之道乃不主皮,其所主者何事?

子贡欲去[起吕切]告[古笃切]朔之饩[许气切]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犹供羊。饩,生牲也。)

鲁不视朔,慢上甚矣。犹幸饩羊,可仿佛也。子贡乃欲并去之。呜呼!爱一羊也哉!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礼,即天则之不可逾者,无纤毫欠阙,方谓之尽到处,方是了臣子分职耳。故曰:明此以北面舜。之所以为臣,未至圣人,皆未可以言尽也。孟子自谓,齐人莫如我敬王,气象便不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鲁君,名宋。)

君臣之间,非徒势位。君以礼,臣以忠,各尽其分耳。此与孟子犬马寇仇之义不同。先儒把礼与忠对说,恐于臣节有所未安。屈原遭谗放逐至死,而此心皎皎如秋霜夏日,安可一日忘哉。

子曰:“关雎[七余切],乐[音洛]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周南首篇。淫者,乐之过。伤者,哀之过也。)

乐则易淫,哀则易伤。发乎情性之正,自然中节,所谓和也。所以不淫不伤者,谁实为之。慈湖先师谓此论关雎之音。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宰我,名子,孔子弟子。以松,以柏,以栗者,古者立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以为主也。战栗,恐惧貌。)

社之置,关国体,系民命,其义重矣。宰我不能发挥,止以主木为对,而使民战栗之说,又复不能正救其谬。夫子所以深责之。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于虔切]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去声],有反坫[丁念切],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管仲,名夷吾,齐大夫,相桓公以霸者。器,即君子不器之器。三归,台名。摄,兼也。家臣不能具官,故兼摄之,不摄侈也。宫屏,谓之树塞蔽也,所以蔽内外也。好,谓好会。坫,在两楹之间,献酬饮毕,则反爵于其上。皆诸侯之礼,管氏僭之。)

先儒论奢与犯礼,其器之小可知。愚谓管仲以其君霸,正是器之小处。奢与犯礼,特其中一事耳,未至于道,未离于器,况假之乎。或者之问,与公孙丑,犹不足为之,见略相似。

子语[去声]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音纵]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语,告也。太师乐,官名。翕,合也。从,放也。纯,谐和不杂也。皎,明也,八音历历无相夺也。绎,相续不绝也。成,乐之一终也。)

乐其可知,非夫子自谓也。将以乐语鲁太师,言其旨亦易晓云耳。曰始作,曰从,曰成,始终之备也。曰翕,曰纯,曰皎,曰绎,音节之美也。所谓可知者如此。夫子自卫反鲁之时乎?

仪封人请见[贤遍切]。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去声]者见[贤遍切]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去声]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仪,卫邑封人,掌封疆之官。君子,谓当时贤者。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教则振之。)

仪封人一见夫子,便知斯文未丧,天意有在,贤于晨门,荷蒉远矣。木铎一振,万古遗音。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舜乐。武,武王乐。)

武未尽善,武王之心有不得已焉。夫子非不满于武王也。韶居圣人之盛,武处圣人之变。夫子明圣人之心,严万世之大法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不宽则猛,固无足观。不敬不哀,皆文具耳。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于虔切]得知[去声]?”

心不明于是非,则视仁人若冰炭矣。虽曰与之处,而对面千万里矣。安知所择也?苟知所择,定不背驰。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音洛]。仁者安仁。知[去声]者利仁。”(约,穷困也。利者,知之而喜进也。)

熟后自然不违,故安。知后自然不已,故利。利而行之者,用力于仁也。安而行之者,无用乎力,纯乎天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去声]人,能恶[去声]人。”(唯,言独也。)

无一点私意,斯之谓仁。是是非非皆天理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如字]也。”

人之趋向,全在立志。苟志于仁,即念念在仁矣,自然无恶。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去声]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平声]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七到切]次必于是,颠沛[音贝]必于是。”(终食者,一饭之顷也。造次,急遽也。颠沛,偃仆也。)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何谓素行?道是也。故无入而不自得,安得苟殉欲恶而为去处哉?仁,故谓之君子。去仁,则安所名乎?终食不违,以至颠沛造次必于是,皆不去之实也。毕竟仁在何处,如何是不违,如何是必于是,知乎此,则知所用力,而道不可须臾离矣。

子曰:“我未见好[去声]仁者,恶[去声]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盖有者,不敢谓无用力于仁之人也。我未之见,所以深叹其难得也。)

仁为己任,若甚重矣。然此事在我,非有险阻之难越也,非有荒远之难到也,非有百钧九鼎之难举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安在有力不足者哉?好仁则自然用力,恶不仁则终能用力。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党,即偏党之党。)

党是人心偏si处,所以过也。仁者,大公无我,何偏私之有!知所以为过,即知所以为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到脱然无疑碍处,生亦可,死亦可。蠢蠢逐逐,醉生梦死,乌可与言哉!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念外驰,便非志道。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丁历切]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毗志切]。”(适,专主也。莫,不肯也。比,从也。)

明得义,后自然。无所适,莫不然,即胶矣。故曰:君子而时中。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有德有刑,则君子怀。有土有惠,则小人怀。怀者,中心不忘之谓也。君子隐遁,小人离散,谁实任其咎哉。刑罚不中,则无以惩恶,而君子病矣。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放者,放纵之放。)

利欲之心,如水滔滔。窒之犹恐其弗止,况放而行之乎!利之行,怨之归也。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何有,言不难也。)

辞逊成风,自然顺治。不然,则陵夺之习胜矣,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立与可知,指君子自治之实耳,非为外也。无位为患,则所谓立者必荒。患莫已知,则所以可知者必略。立者确乎不可拔之名,是所学实事,即所谓可知者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上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参乎者,呼曾子名而语之也。贯,通也。唯者,默喻而深领之辞。门人者,曾子之门人也。)

这个不是事事物物上斗合得来。会得后自然光明洞彻,无所不通,本一贯也,非贯之而后一也。夫子以一贯语曾子,直是指得清切。曾子以忠恕答门人,直是断得清切。不清切,后一唯字如何撰得出!后学不悟本一之旨,直向事物上逐项寻讨,安得曾子者而论忠恕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者,深明其旨,深知其味者也。不幸志趣一差到,喻后如何住得?桑弘羊之徒,算析秋毫,至死不悔,可怜也已。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悉井切]也。”

思齐则迁善,内省则改过。贤,不贤,皆吾师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几,微也。)

迎其未形,便当救止。既形,则过已显,无及矣。微察其不然,便不敢拂。才拂,则意已伤,难再进矣。既能如此委曲,又须劳而不怨。所谓怨者,非必形之辞色也,心之隐微,稍有不足便不可。为人子者,所宜深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朝往暮未还,已重倚门之望。远游与不知方所,父母之心何如哉?又况事亲之道,种种未便!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己见首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之年,安有不知?所贵于知者,欲其以喜惧为心也。不然则知犹不知耳,徒记得某甲某乙,济甚事!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逮,及也。)

以躬行不逮为耻,敢易言乎!玩“不出”二字,隐然有为之关键者。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上声]矣。”(约,不放逸也。)

约则有守,自然寡过。才放逸,便失了。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去声]。”

实见实履,不在言语上。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易曰:敬义立而德不孤。不孤者,此德之盛也。有邻者,同德之应也。德不孤,则必有邻矣。

子游曰:“事君数[色角切下同],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者,屑屑不惮烦之谓也。朝夕讷诲,方谓之忠。切切偲偲,方谓之益。则何者谓之数乎?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