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眉山苏轼诗二五十四首

十月二日。将至涡口五里所。遇风留宿

长淮久无风。放意弄清快。今朝雪浪满。始觉平野隘。两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

孤舟系桑本。终夜舞澎湃。舟人更传呼。弱缆恃菅蒯。平生傲忧患。久矣恬百怪。

鬼神欺吾穷。戏我聊一噫。瓶中尚有酒。信命谁能戒。

原选者评。刻画山水。如谢公而去其棘涩。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茆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原选者评。宛是拗体律诗。别饶古趣。

施元之曰。东坡尝纵笔书此诗。且题云。予年三十六。赴杭亻卒过寿。作此诗。今五十九。

南迁至虔。烟雨凄然。颇有当年气象也。

寿阳岸下

街东街西翠幕成。池南池北绿钱生。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泗州僧伽塔

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原选者评。至理奇文。只是眼前景物口头语。透辟无碍。是广长舌。

。潜溪诗眼。曰。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昔尝问山谷。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山谷云。不如千岩无人万壑静。十步回头五步坐。此专论句法。不论义理。盖七言诗四字三字作两节也。此句法出。黄庭经。自上有。黄庭。下关元已下多此体。张平子。四愁诗。句句如此。

。困学纪闻。刘梦得。何卜赋。云。同涉於川。其时在风。沿者之吉。溯者之凶。同於野。其时在泽。伊禾童之利。乃之厄。东坡诗。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本此意。

。容斋四笔。曰。俚语笑林。谓两商人入神庙。其一陆行欲晴。许赛以猪头。其一水行欲雨。许赛以羊头。神顾小鬼言。晴乾口契猪头。雨落口契羊头。有何不可。坡诗云。若使人人祷辄应。造物应须日千变。此意未易为庸俗道也。

。志林。曰。泗州大圣僧伽传。云。和尚何国人也。又世云莫知其所从来。云不知何国人也。近读。隋书。西域传。乃有何国。余在惠州。忽被命责儋耳。太守方子容自携告身来。且语余曰。此固前定无可恨。吾妻沈素事僧伽谨甚。一夕。梦和尚告别。沈问所往。答曰。当与苏子瞻同行。后七十二日当有命。今适七十二日矣。岂非前定乎。予以为事之前定者。不待梦而知。然予何人也。而和尚辱与同行。得非夙世有少缘契乎。

龟山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原选者评。万里。句阔远。一庵。静闲。妙作对偶。熙宁甲寅。轼自杭亻卒移知密州。至元丰己未。移知湖州。故云。再过龟山岁五周。结寓感叹。以见兵戎事往。并故垒亦不复存。不独无人记忆已也。

。明道杂志。曰。苏公诗云。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黄九云。初日头。问其义。但云。若此僧负暄於初日耳。余不然。黄甚不平。曰。岂有用白对天乎。余异日问苏公。

公曰。若是黄九要改作日头。也不奈何他。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

恍疑所见皆梦寐。百里变怪旋消亡。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冷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革华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原选者评。一往作缥缈之音。觉自来赋金山者极意著题正。无从得此远韵。起二句将。万里程。半生事。一笔道尽。恰好由岷山导江至此处。海门归宿为入题之语。中间。望乡国。句故作羁望语。以环应首尾。后思及江神见怪而终之。以归田矜奇之语。见道之言。想见登眺徘徊。俯视一切。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金山楼观何眈眈。撞钟击鼓闻淮南。焦山何有有修竹。采薪汲水僧两三。

云霾浪打人迹绝。时有沙户祈春蚕。我来金山更留宿。而此不到心怀惭。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啸倚半酣。

老僧下山惊客至。迎笑喜作巴人谈。自言久客忘乡井。只有弥勒为同龛。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山林饥饿古亦有。无田不退宁非贪。

展禽虽未三见黜。叔夜自知七不堪。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原选者评。金山。作已极登高望远之胜。故。焦山。作只写见闻歌啸之景。彼以雄放称奇。

此以闲寂入妙。结处。无田不退宁非贪。则又为前篇。有田不归如江水。之句进一解矣。

甘露寺

江山岂不好。独游情易阑。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我欲访甘露。当途无闲官。

二子旧不识。欣然肯联鞍。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楼台断崖上。地窄天水宽。

一览吞数州。山长江漫漫。却望大明寺。惟见烟中竿。很石卧庭下。穹窿如伏羱。

缅怀卧龙公。挟策事雕钻。一谈收猘子。再说走老瞒。名高有余想。事往无留观。

萧公古铁镬。相对空团团。陂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泗水逸周鼎。渭城辞汉盘。

山川失故态。怪此能独完。僧繇六化人。霓衣挂冰纨。隐见十二叠。观者疑夸谩。

破板陆生画。青猊戏盘跚。上有二天人。挥手如翔鸾。笔墨虽欲尽。典刑垂不刊。

赫赫赞皇公。英姿凛以寒。古柏手亲种。挺然谁敢干。枝撑云峰裂。根入石窟蟠。

薙草得断碑。斩崖出金棺。瘗藏岂不牢。见伏理可叹。四雄皆龙虎。遗迹俨未刓。

方其盛壮时。争夺肯少安。废兴属造物。迁逝谁控抟。况彼妄庸子。而欲事所难。

古今共一轨。后世徒辛酸。聊兴广武叹。不待雍门弹。

原选者评。就寺中所见器物。抚时怀古。每事各为段落。而感慨深情。别有规连矩泄之妙。

。志林。曰。昔先友史经臣彦辅谓余。阮籍登广武而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其名。岂谓沛公竖子乎。余曰。非也。伤时无刘项也。竖子指魏晋间人耳。其后。余游润州甘露寺。寺有孔明。孙权。梁武。李德裕之遗迹。余感之赋诗。则犹此意也。嗣宗虽放荡。本有意於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於酒。何至以沛公为竖子乎。

。玉壶清话。曰。润州甘露寺。熙宁四年春。江中渔者见神光累夕起於溷厕间。一旦。其厕无故自圮。长老应夫再营之。方筑基垦土。去地数尺。一础覆土中。刻曰。有唐太和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於上元县禅众寺旧塔基下获舍利石函。以其年二月十五日。重瘗藏於丹徒县甘露寺东塔下。金棺一。银木享一。锦九重。皆余之施也。余创甘露寺宝刹。重瘗舍利。以资穆皇之冥福也。江浙西道观察等使兼润州刺史李德裕记。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道人之居在何所。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原选者评。结句。清景。二字。一篇之大旨。云雪楼台远望之景。水清林深。近接之景。未至其居。见盘纡之山路。既造其屋。有坐睡之蒲团。至於仆夫整驾。回望云山。寒日将晡。宛然入画。野鹘。句於分明处写出迷离。正与起五句相对照。语语清景。亦语语自娱。而道人有道之处。已於言外得之。栩栩欲仙。何必涤笔於冰瓯雪碗。

。苏长公外纪。曰。惠勤惠思者。皆居孤山。子瞻以腊日访之作诗。此诗惟。孥蘧。二韵艰涩。而公三叠之原韵孥字。乃东方朔腊日早归之事。

施元之曰。惠勤。余杭人。东坡通守钱塘。见欧阳文忠公於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於诗。子求人於湖山间而不可得。则往从勤乎。东坡到官三日。访勤於孤山之下。遂赋此诗。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虀盐甘似蜜。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原选者评。前后平列两段。末以四句作结。宛丘低头读书。而有昂藏磊落之气。别驾画堂高坐。而有气节消缩之嫌。其所齐名并驱者。独文章耳。而文章固无用也。中间以。画堂五丈

容旄。对。宛丘学舍小如舟。以。重楼跨空雨声远。对。斜风吹帷雨注面。以。平生所惭今不耻。对。先生不愧傍人羞。以。坐对疲氓更鞭。对。门前万事不挂眼。以。居高志下真何益。对。头虽长低气不屈。故作喧寂相反之势。不独气节消缩者难云自适。即安坐诵读者岂云得时。文则跌宕昭彰。情则欷歔悒郁。

。乌台诗案。曰。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意取。东方朔传。侏儒饱欲死。

及。滑稽传。优旃谓陛楯郎。汝虽长何益。乃雨立。我虽短。幸休居。言弟家贫官卑而身材长大。所以比东方朔。陛楯郎。而以当今进用之人比侏儒。优旃也。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时新兴律学。轼意非之。以为法律不足以致君於尧舜。今时又专学法律而忘诗书。

故言我读万卷书。不读法律。盖闻法律之中无致君尧舜之术也。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盐甘似蜜。以讥新差提举官所至苛细生事。发摘官吏。惟学官无吏责也。弟辙为学官。故有是句。生平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是时多徒配犯盐之人。例皆饥贫。言鞭此等贫民轼生平所惭。今不复耻矣。以讥讽盐法太急也。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是时。

张靓。俞希旦作盐司。意不喜其为人。然不敢与争议。故毁诋之为阳虎也。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

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

才多事少厌闲寂。卧看云烟变风雨。笋如玉箸椹如簪。强饮且为山作主。

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春浓睡足午羓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原选者评。句句奇辟。轼每以人事喻景物。笔端出奇无穷。真乃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矣。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原选者评。如古谣谚。精悍遒古。考天竺观音祈祷求雨见於史者。始自高宗绍兴。然张去华祷雨之事。已始自咸平初。灵感之额则赐於治平。此诗。辍耒废筐。之词似含嘲讽。集中有。杭州祷观音祈晴。祝文。盖自熙宁间习俗盛行矣。

咸淳。临安志。曰。后晋天福四年。僧道翊结庐山中。夜有光。就地视得奇木。命孔仁谦刻观音像。会僧勋从洛阳持古佛。舍利来。因纳之。顶间妙相具足。钱忠懿王梦白衣人求治其居。王感悟。乃即其地创佛庐。号。天竺看经院。咸平初。郡守张去华以旱迎大士。至梵天寺致祷。即日雨。自是遇水旱必谒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录三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羏回。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凉飙呼不来。流汗方被体。稀星乍明灭。暗水光氵弥氵弥。香风过莲芡。惊枕裂鲂鲤。

欠伸宿酒余。起坐濯清云。火云势方壮。未受月露洗。身微欲安适。坐待东方启。

原选者评。惊枕裂鲂鲤。五字。警绝笔端。有风冷然。

宿临安净土寺

鸡鸣发余杭。到寺已亭午。参禅固未暇。饱食良先务。平生睡不足。急扫清风宇。

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

浩歌出门去。暮色入村坞。微月半隐山。圆荷争泻露。相携石桥上。夜与故人语。

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昔照熊虎姿。今为猿鸟顾。废兴何作吊。万世一仰俯。

原选者评。别有一种清腴幽异之趣。无心刻琢。自造玄微。

自净土寺步至功臣寺

落日岸葛巾。晚风吹羽扇。松间野步稳。竹外飞桥转。神功凿横岭。岩石得巨片。

直渡千人沟。下有微流泫。冈峦蔚回合。金碧烂明绚。缅怀异姓王。负担此乡县。

长逢胯下辱。屡乞桑间饭。谁谓山石顽。识此稀世彦。凛然英气逼。屹起犹耸战。

他年万骑归。父老恣欢宴。锦绣被原野。金珠散贫贱。窦融既入朝。吴芮空记面。

荣华坐销歇。阅世如邮传。惟有长明灯。依然照金殿。

原选者评。写步至之景。琢句近六朝人风骨。后幅即事寄慨。正以不横使议论为高。

。五代史。曰。钱。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以贩盐为盗。天复二年封越王。昭宗诏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鉴山曰衣锦山。大官山曰功臣山。 游衣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梁太祖即位。封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来相追随。牛斗无孛人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游径山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革登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茆宴坐荒山巅。

精诚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寒羓暖足来扑朔。夜钵咒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扣门。愿为弟子长参禅。尔来废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

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晴空偶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村鸢。

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近来愈觉世议隘。每到宽处差安便。

嗟余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原选者评。只是叙述径山事。奇文崛起纸上。如有金碧照耀。蹑杜陵之高踪。导渭南之先路。

。乌台诗案。曰。熙宁六年游径山。留题云。近来愈觉世议隘。以讥近日进用之人多是刻薄。议论偏隘。不少容人过失。故见山中宽闲之处为乐也。

。径山山门事状。曰。径山乃天目东北峰也。中有径路以通天目。故谓之径山。有大师讳法钦。吴郡昆山人。初隐此山。有素衣老人前致拜曰。我龙也。自师到此。吾属五百皆不安息。

我将挈归天目。愿舍此地为师立锡之所。师许之。乃请师登山绝顶。入五峰之间。中有大湫。

指谓师曰。吾家若去。此湫当涨留一穴水。慎勿堙之。我将时至卫师焉。今此一穴尚存。谓之。龙井。永泰中。师坐石屏下。见白衣儒士拜於前。自言。是天目巾子山人也。长安佛法有难。

闻师道行高邈。愿度为沙弥往救。师曰。汝有何术。曰。我诵俱胝观音咒。功力无比。师欲验之。乃曰。吾坐后石屏。汝能咒之令破否。曰。可。遂叱之。石屏裂为三片。今谓之。喝石。岩师知神异。为艹

雉 发。给衣。赐名惠崇。至京师与术士竞。惠崇告胜云。

夜泛西湖五绝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香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原选者评。五绝蝉联而下。体制从三百篇出。清苍突兀。三。四两作写景之妙。尤为脱尽恒蹊。昔陈思。赠白马王彪。诗。艺苑卮言。谓其体全仿。大雅。文王之什。至谢康乐。登临海峤。四章。文选。直合为一首。注亦更不分其一。其二。若此诗亦必作一首读。乃见其妙耳。监试呈诸试官

我本山中人。寒苦盗寸廪。文词虽少作。勉强非天禀。既得旋废忘。懒惰今十稔。

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每闻科诏下。白汗如流沈。此邦东南会。多士敢题品。

刍荛尽兰荪。香不数葵荏。贫家见珠贝。眩晃自难审。缅怀嘉祐初。文格变已甚。

千金碎全璧。百衲收寸锦。调和椒桂酽。咀嚼沙砾碜。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

维时老宗伯。气压群儿凛。蛟龙不世出。鱼鲔初警淰。至音久乃信。知味如食椹。

至今天下士。微管几左衽。谓当千载后。石室祠高朕。尔来又一变。此学初谁谂。

权衡破旧法。刍豢笑凡饪。高言追卫乐。篆刻鄙曹沈。先生周孔出。弟子渊骞寝。

却顾老钝躯。顽朴谢镌锓。诸君况才杰。容我懒且噤。聊欲废书眠。秋涛舂午枕。

原选者评。熙宁五年。轼在杭州通判任。是年科场监试。故有呈试官及试院诸诗。此其第一作也。以自述起。以自述终。中间极论文章之变。嘉祐茁轧之习文变。而弊得欧阳修为之力返於古。逮王安石一变科举之法。是又变而之衰之候矣。括以二言曰。先生周。孔出。弟子渊。

骞寝。而自伤老钝。无与回澜。岂惟论文。实以慨世。

赵次公曰。卫玠。乐广。言其时尚虚无之学也。曹植。沈约。言时以诗赋为篆刻而不用也。

。石林诗话。曰。至和嘉祐间。场屋举子为文尚奇涩。读或不能成句。欧阳文忠公力欲革其弊。既知贡举。凡文涉雕刻者皆黜之。时范景仁。王禹玉。梅公仪等同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及放榜。平时有声如刘辉辈。皆不预选。士论颇汹汹。然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子由与曾子固皆在选中。不可谓不得人矣。

邵长蘅曰。先生以嘉祐六年辛丑中制科。入第三等。至熙宁五年壬子。在杭州监试。盖十二年矣。今十稔举成数云。

望海楼晚景五绝录三首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譍。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负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塼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原选者评。独写煎茶妙处。於集中诸咏茶诗别出一奇。语不必深。而精采自露。此与。汲江。一篇在古近体中各推绝唱。

任居实曰。蔡君谟作。茶辨。辨水泉。煮饮等极为详备。有蟹眼。鱼眼。用汤之法。茶经。云。凡候汤有三沸。如鱼眼微有声。为一沸。四向如涌泉连珠。为第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则汤老。

赵次公曰。银瓶泻汤夸第二。此乃是寻常点茶时。先略倾瓶中汤方点。谓之第二汤也。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原选者评。轼论书大旨。不外前和子由所作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二语。故每不取少陵。瘦硬通神。之说。此诗就亭中所列李。颜。二徐诸刻加之评论。轼之书。其源出於颜。徐。

诗中。细筋入骨如秋鹰。及。字外出力中藏棱。二句。非惟道古。乃其自道。盖直以金针度与人矣。

。复斋漫录。曰。山谷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云。曹霸弟子沙苑丞。

喜作肥马人笑之。李侯论干独不尔。妙画骨相遗毛皮。翰林评书乃如此。贱肥贵瘦渠未知。

盖谓东坡尝作墨妙亭诗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意属此也。

轼。墨妙亭记。曰。熙宁四年十二月。高邮县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於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得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於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於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催试官考较戏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橘香。剑潭桥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原选者评。写月高朗。写潮雄奇。鲲鹏。组练。二语。可括枚乘。七发。观涛。一篇。

秋怀二首

苦热念西风。常恐来无时。及兹遂凄凛。又作徂年悲。蟋蟀鸣我床。黄叶投我帏。

窗前有栖服鸟。夜啸如狐狸。露冷梧叶脱。孤眠无安枝。熠耀亦有偶。高屋飞相追。

定知无几见。迫此清霜期。物化逝不留。我兴为嗟咨。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

海风东南来。吹尽三日雨。空阶有余滴。似与幽人语。念我平生欢。寂寞守环堵。

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今年秋应熟。过从饱鸡黍。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

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

原选者评。前作感怆。后作乃导以冲和。起乎悲。止乎乐。盖犹是优游卒岁之旨。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远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

原选者评。峭艹

倩 高洁。韦柳遗音。

。竹坡诗话。曰。余读东坡。和梵天寺僧守诠。诗。尝喜其清绝过人。晚游钱塘始得诠诗。

云。落日寒蝉鸣。独归林下寺。柴扉夜未掩。片月随行屦。时闻犬吠声。更入青萝去。乃知其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东坡虽欲回三峡倒流之澜。与溪壑争流。终不近也。

。湖土需杂记。曰。梵天寺石幢。高建皆镌吴越名号。其寺之伽蓝乃东坡也。禅家取东坡。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不离清净身。二语。以为见道。不若其题梵天五古。色相俱空。已臻上乘。其成佛当不在灵运下也。矧伽蓝乎。冷斋夜话。曰。东吴僧惠诠。徉狂垢污。而诗语清婉。尝书一诗於湖上山寺壁。东坡一见为和其后。诠竟以此诗知名。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

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齐驱大道中。并带銮镳驰。

闻声自决骤。那复受絷维。谓君朝发燕。秣楚日未奇攴。云何中道止。连蹇驴骡随。

金鞍冒翠锦。玉勒垂青丝。旁观信美矣。自揣良厌之。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

君看立仗马。不敢鸣且窥。调习困鞭箠。仅存骨与皮。人生各有志。此论我久持。

他人闻定笑。聊与吾子期。空阶卧积雨。病骨烦撑持。秋草上垣墙。霜叶鸣阶墀。

门前自无客。敢作扬雄麾。候吏报君来。弭节江之湄。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今朝枉诗句。粲如凤来仪。上山绝梯磴。堕海迷津涯。怜我枯槁质。借润生华滋。

肯效世俗人。洗刮求瘢痍。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胡不学长卿。预作。封禅词。

原选者评。起处八句。以我与君并说。为双提之势。谓君朝发燕。以下言孔也。空阶卧积雨。以下自言也。而中以。人生各有志。四句联络上下。缨带有情。此是一篇关键处。至於。候吏报君来。以下。不过叙述赠答之因。体势故应尔尔。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

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羊争。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

寄语故山友。慎勿厌藜羹。

原选者评。职役之劳与夫妨农病民之实。历历如绘。所以指陈得失。有。国风。小雅。之遗。其云羡长卿而愧渊明特托言耳。

。乌台诗案。曰。是时卢秉提举盐事。擘画开运盐河。差夫千余人。某於大雨中部役。其河只为般盐。既非农事。而役农民。秋田未了。有妨农事。又其河中间有涌沙数里。意言开得不便。自叹泥雨劳苦。羡司马长卿居官而不任事。又愧陶渊明不早弃官归去也。农事未休。而役夫千余人。故云。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又言。百姓已劳苦。不意天雨。又助官政之劳民。转致百姓疲敝。役人在泥水中。辛苦无异鸭与猪。又言某亦在泥中与牛羊争路而行。若归田。岂至此哉。故云。寄语故山友。慎不可厌藜羹而思仕宦。以识开运盐河不当。又妨农事也。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录一首

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

原选者评。杳迥合。如坐虚白。而闭重玄。

。竹坡诗话。曰。东坡游西湖。於僧舍壁间见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问谁所作。或告以钱塘僧清顺。即日求得之。一见甚喜。而顺之名出矣。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

求之五十年。去岁得之蜀中。以诗贺之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及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爱君五十著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金马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原选者评。前十二句称述本事。於离合情状曲折。无不尽矣。然读之。但觉情余於词者。以有。嗟君。怜君。羡君。爱君。等字为之点睛。便俱是作诗之旨。与传记体裁迥别也。感君离合。二句。忽念及今无古有。作一转轴。以下遂历陈古事。不复再加论断。截然而止。此格尤为创见。然正是汉魏人遗意。低手不能为。亦不敢为也。七言转韵。古诗凡转韵之首句。未有不用韵者。七言音节自不可与五言一例。尝考。杜陵全集。其中亦有三。四首出韵者。若。醉时歌。之。先生有道出羲皇。哀江头。之。忆昔霓旌下南苑。等句是也。此诗。不羡白衣作三公。句无韵。盖亦如少陵之偶一有之。而自来诗人。从无论及於此者。何也。

司马温公。日录。曰。朱寿昌父任谏议大夫。寿昌母素微。生寿昌岁余遣出之。因是不知所在。寿昌既长。求之不得。乃弃官寻之。刺血书忏。以散与人。至是得之於同州。迎以归。钱子飞知永兴军。奏其事。乞加旌赏。故召之。寿昌以同母弟妹皆在同州。乃折资授河中通判。

。东轩笔录。曰。司农少卿朱寿昌。在襁褓。所生母被出。治平中。弃官入关中寻访。得於陕州。苏子瞻作诗序。且讥切世之不养者。李定见之大惋恨。会为中丞。劾轼作诗讪谤。将至不测。赖上保持之。止黜为黄州团练副使。

和致仕张郎中春昼

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深藏难没是诗名。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从圯上老。逸书闲问济南生。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鸣。

原选者评。集中七言长律甚少。此体在唐。如杜白诸公亦不多见。以其伤气也。是作格度浑成。音调谐美。录此一首。以见才大无所不可耳。

画鱼歌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

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原选者评。时新法盛行。故即短钩画水以为喻所言。此意岂复遗鳅鲵。与。一鱼中刃百鱼惊。者。似皆指新法之病民。王。吕辈坏法乱制。岂异拔渚蒲而乱藻荇哉。其请罢条例司疏有云。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正与诗意相同。而其绘事如画。笔端有神。虽寥峭短章。读其词如有千百言在腕下。

赵次公曰。鲵有二。有鲸鲵之鲵。有鱼子之鲵。此意岂复遗鳅鲵。言鱼子也。

邵长蘅曰。画。胡麦切。音义并同划。以钩划鱼。今三吴水乡往往有之。

游道场山何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原选者评。道场山顶何山麓。总写四句。此下详於道场而略於何山。乃偏於详处。更作。出山回望。二语。摇荡入情。何山只缅怀高人之读书。不复模山范水。意尽而止。无往不以自然为工。

汪藻。何氏书堂记。曰。寺有何氏书堂。图记相承。以何氏为晋何锴。锴尝读书此山。后为吴兴太守。以其居为寺而名其山。

赠孙莘老七绝录三首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时复中之徐邈圣。毋多酌我次公狂。

原选者评。前两作愤懑之词。以快利出之。后一首役使成语。如天造地设。前无古人。

。乌台诗案。曰。任杭州通判日。转运司差往湖州相度堤岸利害。因与湖州知州孙觉相见。作诗与之。某是时约孙觉并坐客。如有言及时事者。罚一大盏。虽不指言时事是非。意言时事多不便。不得说也。次首某为先曾言水利不便。却被转运使差相度堤岸。意言本非兴水利之人。以讥讽水利之不便也。

赵次公曰。天目山在湖州。按。乐史。寰宇记。湖州安吉县天目山。三万六千尺。而

。水经。浙江水出吴兴郡於潜县北天目山。按。王存。九域志。湖州南至杭州界首十五

里。故天目山於。寰宇记。则系之湖州。於。水经。则系之於潜。而於潜虽属杭州。与湖州接境。

先生亻卒杭。以开运盐河至湖。其言。作堤捍水非吾事。意谓於此可以为堤。而事不在己也。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录一首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临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原选者评。石林诗话。曰。元丰间。苏子瞻系御史狱。神宗本无意深罪之。时相进呈。忽言。苏轼於陛下有不臣之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对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云。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章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

。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在御史狱。狱吏问云。双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有无讥讽。答曰。王安石诗。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此龙是也。吏亦为之一笑。

法惠寺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从。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原选者评。作初唐体。清丽芊眠。神韵欲绝。

风水洞二首和推节录一首

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原选者评。好景宜得好诗。乃偏以诗之难好。见其景之绝奇。工於翻案。

。西湖游览志。曰。风水洞。旧名恩德洞。上洞立夏清风自生。立秋则止。下洞流水潺潺。

大旱不涸。

自普照游二庵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原选者评。清幽之趣。微妙之音。司空图。诗品。中未曾道及。

新城道中二首录一首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原选者评。絮帽。铜钲。未免著相矣。有。野桃。溪柳。一联。铸语神来。常人得之。便足以名世。

方回曰。东坡为杭亻卒时诗。熙宁六年癸丑二月。循行属县。由富阳至新城。有此作。三。四乃是早行诗也。起句十四字妙。五。六亦佳。

於潜女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履。觰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

原选者评。村妆野境。写出然自得。练响选和。可入乐府。

李厚曰。老濞。吴王濞也。杜牧之诗。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娥眉。此指吴越王钱氏也。

赵次公曰。 沙鬓发丝穿柠。退之。月蚀。诗云。赤鸟司南方。尾秃翅沙。柠。当作

。杼。字书。柠。同。楮。字耳。於。丝穿。之下无义。说文。曰。杼。机之持纬者。丝穿杼。言鬓如丝之穿杼也。

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江山虽有余。亭榭著难稳。登临不得要。万象各偃蹇。惜哉垂云轩。此地得何晚。

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路穷朱栏出。山破石壁很。海门浸坤轴。湖尾抱云巘。

葱葱城郭丽。淡淡烟村远。纷纷乌鹊去。一一渔樵返。雄观快新获。微景收昔遁。

道人真古人。啸咏慕嵇。阮。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天怜诗人穷。乞与供诗本。

我诗久不作。荒涩旋锄垦。从君觅佳句。咀嚼废朝饭。

原选者评。煅炼之工。字字创获。至。天公争向背。以下十二句。忽作排对。而风骨益觉峻耸。诗有排对。自晋有之。二陆颜谢已层见叠出。至於王褒庾信之篇。但略妍声病。即成唐律。

而诗体日趋靡曼矣。此作刻削傲岸。具体昌黎。若仅谓体格似少陵。氵美陂。西南台。等篇。则犹未尽其风力也。

。冷斋夜话。曰。西湖僧清顺。颐然清苦多佳句。尝有自题。北山垂云庵。诗云。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纵然绿荫繁。不碍清风度。间於石上眠。落叶不知数。一鸟忽飞来。啼破幽绝处。坡与之游。甚多酬唱。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

湖中闻堂上歌笑声。以诗见寄。因和二首。时周有服

霭霭君诗似岭云。从来不许醉红裙。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见轻桡破浪纹。

颇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坐灌将军。晚风落日元无主。不惜清凉与子分。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缬纹。

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凭君遍绕湖边寺。涨渌晴来已十分。

原选者评。山水清音。气韵自别。按。周邠原作见。咸淳临安志。结云。莫辞上马玉山倒。

已是迟留至夜分。前诗结语。盖答其意。

。漫叟诗话。曰。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若招持服人游湖不赴云。却忆呼卢袁彦道。难邀骂坐灌将军。天然奇作。

。庚溪诗话。曰。钱塘吴山有美堂。乃仁宗朝梅挚公仪出守杭上赐之诗。有曰。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梅以上诗名堂。士大夫留题甚众。东坡亻卒杭。因令笔吏尽录之。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