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十七

保州

保州治清苑县本莫州清苑县地石晋初割属契丹蕃戎立为秦州出帝开运元年尅复秦州二年以满城县当路冲要宜立郡庭用威边外其秦州宜移治于满城其旧秦州复为清苑县满城所置秦州寻废皇朝初却于清苑县置寳塞军太平兴国六年升为保州割清苑县属焉

领县一

清苑

四至八到

东至东京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西京 东至唐口七十里 西至满城五十里 南至望都【阙】北至静戎军四十里 东南至博野宁边军一百里 西南至望都九十里 东北至静戎军四十里 东北至威虏军四十里

旧户在莫州皇朝户主二千七百七十五客一千风俗

与莫州同

土产

与莫州同

清苑县旧二十五乡今十一乡本乐乡县也史记云汉髙祖召问乐毅有后乎对曰有乐叔封于乐乡即此属信都国后汉省后魏复置属髙阳髙齐天寳七年省仍自易满城界清苑河为名 沈水在县北汉县废城在今县东南三十里后汉省 樊舆城汉樊舆县也武帝封中山靖王子修为樊舆侯是后汉省废城在今县东南三十五里一名隅城是也 栢陵城汉为县前汉帝纪云孝武帝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栢陵侯废城在今县南 广望城汉广望县也武帝封中山靖王子忠为广望侯是后汉省故城在今县西南五十里 圣女祠舆地志云清苑县樊城西南隅有圣女祠女姓薛字义姜钜鹿人嫁为樊舆王文妻死于此城之隅就而祭之俗名祭隅城汉元帝元初三年有天渊玉女钜鹿仙人者是也

定逺军

定逺军治东光县本景州汉髙县属平郡隋置弓髙县属渤海郡唐武徳四年于县置观州领髙弓修阜城东光安陵胡苏观津七县六年以胡苏属沧州贞观元年省观津县复以胡苏来属十七年废观州以东光胡苏属沧州蓨县安陵属徳州阜城属冀州贞元二年又于弓髙县置景州又以弓髙东光胡苏来属长庆元年废景州四县亦还本属二年复于弓髙置景州太和四年废县属沧州景福元年复于弓髙置景州管东光安陵二县天祐五年移州治于东光县周显徳二年废景为定逺军县属沧州至六年并弓髙县入东光县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割东光县属军

元领县五今一

东光

三县割出

南皮入沧州临泽入沧州景城入沧州一县废

弓髙并入东光

军境

东西八十里 南北七十三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八百二十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二百四十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一百里 东至临津县八十五里 西至阜城六十五里 南至安陵县四十五里 北至瀛州一百四十里 东南至临津县四十七里 西南至蓨县六十五里 东北至沧州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景城县九十里

唐开元领县六户一万一千三百皇朝管户主二千九百八十四客一千二百三十九

风俗

与沧州同

土产

旧贡水忘席 茅簟 海蛤 绢

东光县旧十四乡今四县本汉旧县也属渤海郡故城在今县东十里东光故城髙齐天寳七年移于今县东南三十里陶城故城隋开皇三年又移于此后魏废渤海郡郡城即今县治郡国志胡苏河在【缺】 县是 永济渠在县西二百步 鸣犊河即窦鸣犊所过之处故曰鸣犊河在县东南 废弓髙县在军东四十里旧二十一乡汉时属河间国汉文封魏頺当之邑莽曰乐成接弓髙今属阜成县界弓髙故城是也晋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移于今理长庆二年正月沧州弓髙县宜置景州仍属沧州周朝废州县入沧州寻又废入东光浊漳水在故城北三十里今邑西一里 候井按郡

国县道记云汉省唐地理书并失其所在以理推之盖在今弓髙县西北三十里房将池测旧此池水再增减疑其与海相通又池侧窄小有似于井以其增减不失时候因于池侧置县谓之候井嵗月既久今按其水不复有増减之候或云今弓髙县即汉候井县莫详所的西光城隋图经集记曰后汉孝昌三年葛荣略取其

地对东光

干宁军

干宁军治冯桥镇本古卢台军地后为冯桥镇临御河之岸接沧霸二州之界幽州割据伪命升为宁州周世宗显徳六年收复闗南却为干宁军仍置干宁县

领县一

干宁

军境

东西五十里 南北一百五十九里

四至八到

东至沧州界二十五里 南至东京一千三百里西南至西京一千七百里 西南至长安二千七百五十里 南至沧州界九里 西至霸州大城县界二十里 北至东西湖河一百五十里河北是幽州界 南至沧州界三十四里 西南至霸州大城一十八里 东北至沧州九十三里 西北至霸州大城县湖沟一百五十里

皇朝户主一千七百八客二百九十九

风俗

与宁州同

土产

潮水所侵惟生蒲苇

干宁县四乡旧名永安县与军同置在城下太平兴国七年六月改为干宁县 御河在城南一十步每日潮水两至其河从沧州南界流入本军界东北一百九十里入潮河合流向东七十里于浊流口入海水西通淤口雄霸等州水 卢台古城在御河南七十步周回二里基址犹存

破卤军

破卤军古淤口闗周显徳六年收复闗南于此置塞至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割霸州永清文安县三百一十七户属焉

四至八到

南至东京一千四百里 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五十里西南至长安二千五百里 东至狼城口三十里

南至文安县五十里 西至霸州五十里 北至幽州二百里 东南至大城县 西南至平戎军七十里东北至界河三十步 西北至界河二十步

皇朝户主三百十客八十二

永光济河自霸州永清县界来经军界下入淀泊连海水 平曲子去军西南二十里汉功臣表云景帝三年封公孙浑邪为曲平侯即此也

威卤军

威卤军本遂城县皇朝太平兴国六年置从县西南至满城县内浮图合陵山峯为一路仍领遂城县是时修营掘得石棺一上有唐贞观年记棺有五重石铁铜银金次第贮之中有琉璃盛舍利本军以闻

领县一

遂城

军境

东西六十五里 南北五十里

四至八到

东至雄州一百里 西至易县七十里 东北至保塞军四十里 北至平塞军三十五里 东南至保州一百三十里 西南至满城县四十里 东北至雄州容城县七里 西北至易县界二十五里戸

皇朝户主客一千三百一十

风俗

与易州同

土产【缺】

遂城县旧二十三乡今四乡战国时武遂县也史记赵悼襄王一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是也本汉北新城县汉书地理志云燕南得涿郡之北新城后汉属中山国土地十三州志云河间有新城故加北字后魏武帝永熙二年于此置南营州改为新昌县隋开皇十六年改为遂城县今治釜山村 长城秦筑长城起首故此邑之界 遂城山旧名龙山在县西二十五里括地图云其山往往有仙人游龙翔集天寳七年勅改为遂城山南易水歴县界燕时谓之武遂津又东流遇梁门引

易水为陂塘以溉田

平塞军

平塞军治平塞县皇朝太平兴国六年二月改为易州南三十五里太保村塞为平塞军仍割易县侯台淩云两乡白涧河已南人户及满城县玉山乡人户以属焉至七年又于军城置平塞县

领县一

平塞

军境

东西三十七里 南北一十里

四至

南至东京一千四百一十五里 东至军城壕垠属易县界 西至易州易县普通镇三十七里 南至军城壕垠属易县界 北至军壕垠外属易县至易州三十五里户

皇朝户主八百一十客二十

风俗

与易州同

土产【缺】

平塞县三乡皇朝太平兴国七年置以军额名县

静戎军

静戎军本易州宥戎镇周为梁门口塞在州东南九十里皇朝太平兴国六年二月升为静戎军遂割遂城乡人户属焉

军境

东西四十里 南北四十五里

四至八到

图经未有至东西二京里数 东至雄州八十里西至威虏军三十五里 南至保州四十五里 北至易县八十里 东南至莫州一百里 东北至雄州容城县六十里 西南至保州四十五里

【阙】

管军城

管军城本定州博野县皇朝雍熙四年于此建宁边军以县属焉

领县一

博野

军境

东西八十二里 南北七十里

四至八到

新置军未有至京里数 东至瀛州一百里 西至蒲隂县四十二里 南至安平县五十里 北至保塞军八十里 东南至饶阳县六十里 西南至蒲阳县四十二里 东北至高阳县七十八里 西北至望都县五十里元无官路

皇朝户主五千八百八十三客三百六

风俗

与定州同

土产

与定州同

博野县旧三十乡今十乡本汉蠡吾县属涿郡后汉分为置博陵郡十三州志云本初元年蠡吾侯志继孝质是为孝桓帝追尊皇考蠡吾侯翼为孝宗皇帝陵曰博陵因以为郡晋于此立博陵国后魏宣武帝景明元年改博陵为博野以地居博水之野唐武徳五年置蠡州领博野八年废县还本属九年复立蠡州复领贞观元年州皇朝雍熙四年割属军 滹沲河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保顺军

保顺军本沧州无棣县之保顺镇周显徳六年建为军以旧镇为名

四至

南至棣州一百二十里 东南至滨州一百里 西南至徳州二百五十里 西北至沧州一百七十里戸

皇朝户主三百九十三客六百七十七

平戎军

平戎军本莫州新镇之地皇朝太平兴国六年升为平戎军以扼边陲之喉

四至

东至霸州三十里 西至莫州七十里 南至瀛州一百二十里 北至幽州【阙】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八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