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张蓬舟君来访,吵醒了我的熟睡。

“今天我来是想带你到哪里去走走。”

张君是位在省政府供职的年轻官员,毕业于广东的军官学校,年龄才二十六七岁,说是四川人却长得非常俊敏精神。是我到南京来才认识的朋友。

我匆匆洗过脸。

“到哪里去呢?”

“哪儿都可以。”

“中山陵、玄武湖、雨花台你都去看过了,我也不知道哪儿好。去燕子矶怎么样?”

“我没听说过。”

“那就去燕子矶吧,走了。”

这时来了一位叫萧君的年轻人。今天是星期天。

“萧君也一起去燕子矶怎么样?”

“好,去,我也没去过。”

张君和萧君是初次相识,因我的缘故一同出发了。张君开了公家的漂亮的汽车来,我们就坐上汽车出了游府西街的旅馆。张君喜欢拍照,带了照相机来。穿过市区,经过北极阁的下面,一直向北开去。从北极阁那一带再往前走,住家稀少起来,大抵都是田地、杂树林和竹林,望出去都是一片恬静安闲的景色。右边不远处城墙一直绵延相续。道路很平坦,车开得很顺畅。有两三个国民军的军官骑着马在田间道上溜达。汽车驶近时,马跳了起来退到了田野中。农夫在田野耕作。有四五个女学生结伴一起在漫步,像是在郊游。即使是在南京城内,这一带却远离市区,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乡间。

不一会儿穿过神策门来到了城外。这儿紧靠右边是玄武湖,城门外有个沪宁路线上的小站叫神策门站。周围有一些屋舍。汽车行驶在水田间的道路上,右面方向可见紫金山脉的几条山脊,左边有一片低矮的山冈,不时可见一些农家,但住家比较稀少。道路颇宽,可容两辆车并行,路上有时矗立着石制的牌楼。有住家的地方可见饲养者的鸭子、猪以及玩耍的小孩。这一带的土地非常肥沃,两边都是丰饶安闲的田园景色。有时屋舍会鳞次栉比相连一二百米,这样的地方也有旅馆和饮食店。

出了城门,大约开了四英里左右汽车停了。从这里再往前,道路已有些与山峦相连,不时有些陡峭的坡道,汽车无法再行驶。山坡下是一片开阔的草原,山上有不少叶子已转红的树木,背后则是澄澈的万里碧空,四月般的阳光和煦地投射下来。我们下了车向山上走去,走过一条两百来米的坡道登上了山顶。那儿矗立着一座木门,上书“观音门”。

忽然间,在我们眼然展现出一片豁然开阔的景色。混浊的大江向下游方向流去,挂着帆的船在移动。而我们的脚下是一座热闹的村庄,村中有两三处小山冈,上面矗立着漆成朱红色的建筑物。我们赶紧沿着弯曲的陡坡走下山去。下了三百米左右,我们来到了流经村中的小河河边。鸡、鸭、羊。村妇们在河边洗着蔬菜。河上有桥。住家就如城镇一般地接连排列。船夫或是农民模样的劳动者熙熙攘攘地汇聚在村里,茶馆或是饭馆里满是这样的客人。在村街一边的空旷地上有个小规模的集市,在卖着鱼呀,蔬菜呀,柑橘之类的蔬果,甚至还有卖土杂品样的东西。穿过村中央,有一座高不及百尺的小山。绕过山脚我们来到了一条河边。

这座村庄叫作燕子矶。

河面约有两三百米宽。据说这是长江的支流。在近岸处河水看上去像是凝滞不动的,但在河中央水流相当湍急。在靠近时对面河岸的地方像是遭到水流激烈的冲刷,可见一大片红色黏土的断层。河岸上是一大片芦苇地,未知伸展到何处是尽头,既看不见房子,也看不见树木和山岭,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芦苇。

在河岸向外兀立着一座岩石山,如铁般坚硬的大石一直伸入河中央。山顶上有一座挺气派的房子,顶端飘扬着一面青天白日旗。

在山阴处的码头上停泊着三四艘民船。

向河的下游方向望去,距水边约有十米高的地方有一排高大的柳树,树下有好几户人家。远处有一片竹林。那一头的河边,妇女们正在忙着什么。

河上有很多鸭子在凫游。

因是秋天,没有燕子飞过来,而燕子矶却是个挺合适的名字。据说昔日乾隆皇帝外出巡狩之际经过此地,颇赞赏这一带风光,便命名燕子矶。

“现在是枯水期,所以水位较低。若是夏天的话,水要漫到这上面来,对面的芦苇地等都将成一片泽国。”张君说。

张君以前亦曾来过,故知之甚详。我们所站立的后方有一个小小的游园,年代虽不久远,却颇有些风情。

“那座房子被称为装饰台,据说是乾隆的后妃们化妆的地方。”

那座房子是新近建成的,走近一看,门口挂着“燕子幼稚园”的牌子。因是星期天,没有孩子。在其广场角落处的山脚下,有一个将天然岩石切割成正方形垒起的五尺高的台。这里是人们演讲的地方,挂着三民主义的纲领。当村里激进的政治家站在这个由天然石块砌成的、以前也许有名僧在此讲道的台上发表政治演说时,台下广场上坐着的村里善良的男女们恐怕会被自己村里这样能言善辩的辩才所倾倒,又是相互小声赞赏,又是拍手叫好吧。

我们登上了山,山顶上立着一块大碑石,上有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燕子矶”几个字。围在碑石外的是砌成红白两色的新建筑。屋顶上照例飘扬着青天白日旗,仿佛显示着自己统治着这整个村庄,迎风猎猎。走到碑的后面去一看,从山下一直到山上,仿佛都由岩石垒起一般,视野之下即是河流。在此处远望不错,但却望不到长江全流。

从山上所俯瞰的燕子村的风景真难以言说。村里共有一百来户人家。越靠近河边,柳树就越是茂密。满村皆是杨柳,毛屋顶的农家屋舍就如同埋在柳荫中似的排列着。是非常婀娜多姿的独特的江南风景。在南画中往往能见到这样的画卷。既无奇拔之处,亦无人工痕迹,完全是一副自然原色的图画。

半山腰有一处挂着“燕子书店”的颇为风雅的房子,书店兼茶屋。我们走进去歇了一会儿。店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留有唇须的颇有学者风的五十余岁男子。新的书架上放着少量的书,中山什么什么、三民什么什么的标题引人注目。店里挂着一位叫陶行知的教育家所写的字幅“不要卖给书呆子”。一问才知道店主原来从教多年,辞去教职之后隐居于此,开了这家书店。开业迄今才不过两三个月。

“先生是哪里人?”店主问我道。

“我是日本人,从东京来的。”

店主对我的回答似乎挺感兴趣,想问问我在南京的感想。

下了山,再度穿过村庄,去参拜燕子观音。到了村头,店家没有了,家家户户都在泥土地的堂屋里编织着芦席样的东西。女孩子也在帮着忙。听说这里的农家其主要的活儿便是到河对岸割了芦苇来编制芦席,割芦苇总是一件很原始的农活,让人觉得颇为可怜。沿着山脚下的道路往前行进几百米便来到了观音堂下。从外观看也是颇为古旧的建筑了,如今也成了兵营,驻扎着工兵。门口站着哨兵,但参拜者要入内也可以。堂内放满了士兵的床铺,只是在泥地上铺一些茅草之类的极为简陋的床铺。

又信步回到村里。村里有两三家菜馆,走入一家生意最兴隆的饭店。店前是市场,有好几伙村里人进店里来吃饭。我们点了用当地捕获的鱼所做的几样菜。结果厨师提了一尾生鱼拿到我们跟前问:“这样大小可以吗?”点的是鲫鱼之类的鱼。虽是乡土菜,味道却相当鲜美。屋内的墙上、板壁上也贴满了各种宣传文字。比如“改良乡村生活”、“实现新村制”、“提倡社会教育”等字句,俯拾皆是。但看看店里用餐的客人,却几乎尽是些对这样的文句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人。

出处同前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