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三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风毒脚气方

汤液第二方

第一竹沥汤,治两脚痹弱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沥五升 甘草 秦艽 葛根 黄苓 麻黄 防己 细辛 桂心 乾姜各一两 防风 升麻各一两半 茯苓三两#1 附子二枚 杏仁五十枚

右十五味,□咀,以水七升,合竹沥,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千金翼方》无茯苓、杏仁,有白术一两。

第二大竹沥汤,治卒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缓纵,偏痹孪急,风经五脏,恍惚恚怒无常,手足不随方:

竹沥一斗四升 独活 芍药 防风 茵芋 甘草 白术 葛根 细辛 黄苓 芎藭各二两 桂心 防己 人参 石膏 麻黄各一两 生姜 茯苓各三两 乌头一枚

右十九味,□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状相当即服。

第三竹沥汤,治风毒入人五内,短气,心下烦热,手足烦疼,四肢不举,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语方:

竹沥一斗九升 防风 茯苓 秦艽各三两 当归 黄苓《千金翼》作芍药 人参 芎藭《千金翼》作防己 细辛 桂心 甘草 升麻《千金翼》作通草 麻黄 白术各二两 附子二枚 蜀椒一两 葛根五两 生姜八两

右十八味,□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五服,初得病即须摩膏,日再,痹定止。《千金翼》无麻黄、蜀椒、生姜。

麻黄汤,治恶风毒气,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气冲心。有人病者,但一病相当即服此第一服,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黄一两 大枣二+枚 茯苓三两 杏仁三+枚 防风 白术 当归 升麻 芎藭 芍药 黄苓 桂心 麦门冬 甘草各二两

右十四味,□咀,以水九升,清酒二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见风。

第二服独活汤方:

独活四两 乾地黄三两 生姜五两 葛根 桂心 甘草 芍药 麻黄各二两

右八味,□咀,以水八升,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脚弱,特忌食瓠子、蕺菜,犯之一世治不愈。

第三服兼补厚朴汤,并治诸气咳嗽,逆气呕吐方:

厚朴 芎藭 桂心 乾地黄 芍药 当归 人参各二两 黄耆 甘草各三两 吴茱萸二升 半夏七两 生姜一斤

右十二味,□咀,以水二斗,煮猪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去上肥,内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

第四服风引独活汤兼补方:

独活四两 茯苓 甘草各三两 升麻一两半 人参 桂心 防风 芍药 当归 黄耆 乾姜 附子各二两 大豆二升

右十三味,□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进服。

防风汤#2;治脚痹,并治毒气上冲心胸,呕逆宿癖,积气疝气,一病相当即服之方:

防风 麻黄 芎藭 人参 芍药 当归 茯苓 半夏 甘草 橘皮各一两 鳖甲 生姜 桂心各二两 杏仁一两半 赤小豆一升 贝子 乌梅各五枚 大枣二+枚 吴茱萸五合 犀角 羚羊角各半两 薤白十四枚

右二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尽。一方用水一斗二升,间食糜。一方半夏三两,随时用。

独活汤,治脚痹方:

独活四两 当归 防风 茯苓 芍药 黄耆 葛根 人参 甘草各二两 大豆二升 附子一枚 乾姜三两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越婢汤,治风痹脚弱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升 白术四两 大附子一枚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右七味,□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入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多淡水者加白术四两。

治脚弱神验方:

防己 蜀椒 细辛 桂心 麻黄 石膏 独活 防风 黄苓 茵芋 葛根 芎藭 芍药 甘草各一两 生姜 茯苓各二两 乌头二枚

右十七味,□咀,以竹沥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尽。其间可常作赤小豆饮。有人脚弱,先服常用竹沥汤四剂,未觉,增损作此方,後觉得力。又云:脉沉细□,风在内者,作此汤也。

风引汤,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不得行方:

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二两 吴茱萸 附子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藭 防己 甘草各一两 乾姜一两半 白术三两 杏仁六+枚

右十七味,□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大鳖甲汤,治脚弱风毒,挛痹气上,及伤寒恶风、温毒、山水痹气、热毒,四肢痹弱方:

鳖甲二两 防风 麻黄 白术 石膏 知母 升麻 茯苓 橘皮 芎藭 杏仁 人参 半夏 当归 芍药 萎蕤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 羚羊角六铢 大黄一两半 犀角 青木香 雄黄各半两 大枣十枚 贝齿 乌头各七枚 生姜三两 薤白十四枚 麝香三铢 赤小豆三合 吴茱萸五合

右三十一味,□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分六服,相去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黄半两,畏下可止用六铢。一方用羚羊角半两,毒盛可用十八铢。《胡洽》有山茱萸半升,为三十二味。《千金翼》无知母、升麻、橘皮、芎藭、人参、当归、萎蕤。

小鳖甲汤治身体虚胀如微肿,胸心痞满,有气,壮热,小腹厚重,两脚弱方:

鳖甲 黄苓 升麻 麻黄 羚羊角 桂心 杏仁各三两 前胡四两 乌梅二+枚 薤白三十枚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此常用。若体强壮,欲须利者,加大黄二两。

风缓汤,治脚弱,举体痹不仁,热毒气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即呕吐方:

半夏一升 大枣 乌梅二+枚 桂心 鳖甲 升麻 橘皮 枳实 甘草 吴茱萸 大黄各一两 生姜 石膏各六两 贝齿七枚 独活 麻黄 犀角各三两,一方用羚羊角

右十七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不瘥,至三剂必瘥。

治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经骨肿疼者方:

取婢麻叶切,捣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蟀麻子似牛婢虫,故名蜱麻也。若冬月无蜱麻,取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顽痹。此方非汤,不当见此,然以前後三方俱出苏长史,更不分出。

若肿已入陛,至小腹胀,小便沥少者方:

取乌特牛尿一升,二服#3,日二,取消乃止。《千金翼》云:羸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结乃服之。

若肿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汤方:苏长史方,神验。

麻黄 射干 人参 茯苓 防己 前胡 枳实各二两 半夏 犀角 羚羊角 青木香 橘皮 杏仁 升麻各一两 生姜五两 独活三两 吴茱萸一升

右十七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此汤两日服一剂,取病气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六两、生麦门冬一升,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鳖甲一两。

夫脚气之疾#4,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经肿满,或行起涩弱,或上入腹不仁,或时冷热,小便秘涩,喘息,气冲喉,气急欲死,食呕不下,气上逆者,皆其候也。若觉此证,先与犀角旋复花汤方:

犀角 旋复花各二两 橘皮 茯苓 生姜各三两 大枣七枚#5香豉一升 紫苏茎叶一握

右八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崔氏》云小犀角汤。如其不下,服後大犀角汤。

大犀角汤,疗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方:

犀角 旋复花 白术 桂心 防己 黄苓 生姜 橘皮 茯苓各二两 香豉一升 桑白皮 前胡各四两 大枣十枚 紫苏茎叶一握

右十四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气为度。若得气下,小便利,脚肿即消,能食;若服汤竟不下,气急不定,仍服後犀角麻黄汤。《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木,无防己、黄苓、桑白皮,名旋复花汤。

犀角麻黄汤方:

犀角 麻黄 防风 独活《崔氏》用茯苓 防己 芎藭 白木 当归 黄苓 羚羊角 《崔氏》用附子,各二两 石膏四两 生姜 甘草 杏仁《崔氏》用细辛 桂心各三两

右十五味,□咀,以水二斗,煮麻黄,去沫,取汁八升,下药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讫,覆取汗。若不瘥,五日後更一剂,取汗同前。

菜萸汤,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方:苏长史方。

吴菜萸六升 木瓜两颗,切

右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此起死回生方。

小风引汤,治中风,腰脚疼痛弱者方:《胡洽》名大风引汤。

独活 茯苓 人参各三两 防风 当归 甘草 乾姜《胡洽》作桂心 石斛各二两,《胡洽》作黄耆 附子一枚 大豆二升

右十味,□咀,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胡洽》云:南方治脚弱与此别,用升麻一两,半夏、芍药各二两,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减当归、石斛,名小风引汤。《删繁方》无石斛,以疗肉极寒,肌肉变,舌萎,名曰恶风腰痛脚弱。

四物附子汤,治风湿相薄,骨节烦疼,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则痛,白汗出而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头面手足时时浮肿方:

附子二枚 桂心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烦者,一服五合。体肿者,加防己四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既有附子,今加生姜三两。

治脚弱风毒实,及岭南瘴气面肿,乍寒乍热似疟状,脚肿,气上心闷,咳嗽,瘫缓顽痹方:

麻仁 升麻 麻黄 射干 菖蒲 芒硝 甘草 大黄各半两 豉三合

右九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内芒硝,又煎三沸。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热。有肿,滓薄之。凡觉气满,辄服一剂佳。

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治风虚劳损挟毒,脚弱疼痹或不随,下焦虚冷,胸中微有客热,心虚惊悸不得眠,食少失气味,日夜数过心烦,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时复下。湘东王至江州,王在岭南病悉如此,极困笃,余作此汤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无不瘥,随宜增损之方:

黄耆 甘草 芍药 麦门冬 人参 肉苁蓉 乾地黄 赤石脂 茯神 地骨白皮 当归 远志 磁石 枳实 防风 龙骨各一两 桂心 芎藭各二两 生姜四两 五味子三合 半夏一升 大枣三+枚 白羊肾一具

右二十三味,□咀,以水二斗,煮羊肾,取汁一斗二升,内诸药,煮取四升,分为五服。不利下者,除龙骨、赤石脂;小便涩,以赤茯苓代袂神,加白术三两;多热,加黄苓一两;遗溺,加桑螵峭二十枚。《胡洽方》无黄耆、苁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祝实、防风、龙骨、半夏,有黄苓,为十五味。

石膏汤,治脚气风毒,热气上冲头面,面赤矜急,鼻塞去来无时,令人昏愦,心胸恍惚,或苦惊悸,身体战掉,手足缓纵,或酸痹,头目眩重,眼反鼻辛,热气出口中,或患味甜,诸恶不可名状者方:

石膏 龙胆 升麻 芍药 贝齿 甘草 鳖甲 黄苓 羚羊角各一两 橘皮 当归各二两

右十一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半夏汤,治脚气上入腹,腹急上冲胸,气急欲绝方:

半夏一升 桂心八两 乾姜五两 甘草 人参 细辛 附子各二两 蜀椒二合

右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初稍稍进,恐气冲上,格塞不得下,小小服,通人气耳。

乌头汤,治风冷脚痹疼痛,孪弱不可屈伸方:

乌头 细辛 蜀椒各一两 甘草 秦艽 附子 桂心 芍药各二两 乾姜 茯苓 防风 当归各三两 独活四两 大枣二+枚

右十四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热毒,多服益佳。

迮毒汤治脚弱风热,上入心腹,烦闷欲绝方:

半夏 生姜各四两 黄耆 甘草 当归 人参 厚朴 独活 橘皮各一两 枳实 麻黄 乾地黄 芍药各二两 桂心三两 贝子七枚 大枣二十枚

右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风缓汤,治脚弱,体痹不仁,毒气上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辄吐失味方:

独活 甘草 石膏各三两 羚羊角 犀角各半两 麻黄 防风 当归 升麻 橘皮 吴茱萸 桂心 半夏 鳖甲各二两 枳实一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贝齿七枚 乌头二两,一作乌梅七枚#6

右十九味,□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若有少虚热者,加乾地黄二两。

紫苏子汤,治脚弱上气。昔宋湘东王在南州,患脚气困笃,服此汤大得力方:

紫苏子 半夏各一升 前胡 厚朴 甘草 当归各一两 橘皮三两 大枣二+枚 生姜一斤 桂心四两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半。分为五服,日三夜二。

附子汤,治湿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方:

附子三枚 芍药 桂心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三两 白术四两

右七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防风汤,治肢体虚风微痉发热,肢节不随,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温和不损人,为胜於续命、越婢、风引等汤。

罗广州一门,南州士人常用。亦治脚弱甚良方:

防风 麻黄 秦艽 独活 生姜 半夏各二两 当归 远志 甘草 防己 人参 黄苓 升麻 芍药各一两 石膏半两 麝香六铢一方用白术一两

右十六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当两三行下,其间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有热加大黄二两;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用当归,加桂心三两,不用大黄。

甘草汤,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痢不止,小便难。服此汤即益,亦服女麯散利小便,肿消,服大散、摩膏,有验方:

甘草 人参各一两 半夏一升 桂心 蜀椒各三两 小麦八合 大枣二+枚 生姜八两 吴茱萸二升

右九味,□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麦,取一斗,去小麦,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为六服。女抽散见别卷。

恒山甘草汤,若寒热日再三发,可服此方:

恒山三两 甘草一两半

右二味,吹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一服。

丹参牛膝煮散,治脚痹弱,气满,身微肿方:

丹参 牛膝 桑白皮 杏仁 升麻 猪苓 茯苓各四两 犀角 黄苓 橘皮 防己 白前 泽泻 桂心 秦艽各三两 李根白皮 生姜各二两大麻仁一升

右十八味,捣粗筛,以水一升半,内散方寸匕,煮取七合,轻绢滤去滓。顿服,日再。夏月热,不得服圆散,此煮散顷年常用,大验。

治腰骼#7不随,两脚孪肿方:

蜀椒四升,以水四斗,煮取二斗半,瓮盛,下着火暖之,悬板为桥,去汤二寸许,以脚踏板拄脚坐,以绵絮密塞,勿令泄气,若疲即出,入被以粉摩之,一食久,更入瓮。常令瓮下火不绝,勿使汤冷。如此消息,不过七日得伸展,并肿亦消。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二十三竟

#1三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2汤:原作『散』,据影宋刻本改。

#3二服:影宋刻本作『一服』。

#4疾:原作『疼』,据影宋刻本改。

#5七枚:影宋刻本作『十一枚』。

#6七枚:影宋刻本作『十枚』。

#7骼:原作『胳』,据影宋刻本改。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