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地: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
  • 出生日期:约541年
  • 逝世日期:约682年

孙思邈(约541年—约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青年时期就具有了广博的医学知识和高明的医术,二十多岁就在医学上负有盛名。他不愿作官,终身在民间行医。勤学苦练,博览群书,用毕生精力从事于医学研究,在医学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相传孙思邈医术十分高明,民间流传着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擅长针灸技术,他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重新绘制了明堂图。这套明堂图分人体的正面、背面、侧面三种,共记针灸孔穴三百四十九个。孙思邈还提出了“以痛取穴”的新疗法,后来就把这些穴位称为“阿是穴”。这些随压痛点取穴的办法,今天仍被广泛用于临床上。此外,孙思邈还收集了不少经外奇穴,并发明了同身寸法(以身体的某些部位来作为取穴的标准),为我国针灸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孙思邈一生走遍了家乡和汉中、四川一带的名山,亲自采集、种植和炮制药物,对药性进行比较试验。他特别注重药物采集时节和处理方法,还注意到由于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药物品种和质量上的很大差异。孙思邈在总结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钻研,在他七十岁时完成了第一部巨著——《千金药方》,后来他感到《千金药方》不够完善,又在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他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作为前书的补充。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用“千金”命名其著作。由于孙思邈在药物学方面的知识渊博,成就突出,深受人们崇敬,后人称他为“药王”,并把他常去采药的五台山(位于陕西耀县城东)称为“药王山”。

孙思邈作品

千金翼方 [ 孙思邈 ]

中医学方书著作,《千金要方》的续编。唐朝孙思邈撰。约成书于682年。孙思邈在著《千金要方》之后30年,又感此书之不足,取 “輗軏相济”、“羽翼交飞”之意,命名所续撰为《千金翼方》。现中国珍藏有明万历乙已 (1605) 王肯堂刻本,光绪戊寅 (1878)上海据日本文正十二年重刻大德十一年 (1307)梅溪书院刻本印,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江户医学影印本。现存最早者为日本珍藏之元大德梅溪书院本。该书收载了不少唐以前的医学论述及方药,还集录了一些国外(如婆罗门、高丽等)医药资料。辑录的800多种药物,分述其性味、主治、产地、用药法。对其中200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作了专门记述。详论其性味,主治以及部分药物的炮炙方法等,其中有些是唐以前未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物。 查看详情>>

银海精微 [ 孙思邈 ]

二卷。唐孙思邈撰。“银海”,道家语,指眼睛。《四库全书》在该书《提要》中考证: “银海”指目,在王安石、苏轼之前未见,且此书唐宋志皆不著录,孙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据此断定此书作于宋以后,非孙思邈所作。此书是我国较早的中医眼科专著,分上下两卷。上卷首列五轮八廓总论,把双目比附为五脏,进而与自然界及五行八卦联系起来,反映了我国中医学的整体辩证理论。上卷次列六十四种眼病,加上下卷所列十五种,共阐述了七十九种目疾证治。书中还有各种目疾图八十幅(加上五轮八廓图二幅计八十二幅),列出验方六十一首。既有内服方药,又有洗、点、针、劆等外治法及金针拨翳障法。此书主张区分情况,根据症状,宜内外兼治,补泻并施。此书是研究中医眼科理论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有明嘉靖间刊本,万历十五年(1587)陈氏刊本,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近圣堂刻本,同治九年 (1870) 聚英堂刊本。1956—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醉耕堂刊本影印本。 查看详情>>

千金要方 [ 孙思邈 ]

又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中医学方书著作。30卷。唐朝孙思邈撰于652年。宋校正医书局1065年曾组织著名医学家林亿等予以校刊。日本珍藏有未经林亿等校正之宋刊本等2部残卷。1600多年来,中、日两国《千金要方》刻本约计30余种。目前,中国珍藏之最早刻本为元刻残卷。影响较大者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日本江户医学影北宋本。另如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吴氏重刊本、《四库全书》本、《正统道藏》本等,均作93卷。成书于永徽3年(652年)。作者以“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民本思想题为书名。全书分为232门,载有医方5 300余则。博采唐代以前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所列方剂,有一病列数方的,也有一方治数病的。 查看详情>>

孙真人摄养论 [ 孙思邈 ]

孙真人摄养论,唐人孙思邈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篇言脏腑补养法,文体类似《礼记•月令》。书中列举一年十二月中五脏六腑之气运病变,以及饮食起居之相应增减宜忌事项。例如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此月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勿食生葱生蓼,勿食蛰藏之物,虎豹狸肉;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忌远行等等。其余各月与此类似。南宋《秘目》着录孙思邈《五脏旁通导养图》一卷,似与本篇有关。 查看详情>>

房中补益 [ 孙思邈 ]

道家功法性保健养生。《修真秘要·房中补益》:“彭祖曰: 使丁壮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甬也。括之为末十两,用生附子一枚合之,服方寸匕,日三服,大良。”此为服食药物补益。 查看详情>>

存神炼气铭 [ 孙思邈 ]

道教书名。唐道士孙思邈述。4篇同卷。《通志·艺文略》有著录,《云笈七签》收入于卷三十二,题为《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该书言形体与神气的依存关系,谓身为神气之宅,身之生死乃是神气之聚散。身安年永须炼气、安神、存身,使气海充盈,心静神定。把修炼的过程分于五时七候。五时为摄养心境的五种过程,旨在使心境由动入静以至纯静。由此而入七候,七候为修炼的七种境界。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抱一守中,名为得道;第二候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神人;第四候炼身成气,名曰真人;第五候炼气成神,名曰神人;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第七候身超物外,名曰究意。谓此乃胎息定观,留形驻形之道。为研究中国养生学的主要典籍。 查看详情>>

千金食治 [ 孙思邈 ]

本草著作。1卷。唐孙思邈约撰于公元652年。原为《千金要方》卷26“食治”,然后世多单独引此篇名。《证类本草》称之为《孙真人食忌》,《本草纲目》引作《千金食治》。孙氏此卷原名《五味损益食治篇》,引黄帝、张仲景、卫汛等饮食概论,涉及众多饮食疗法理论原则。孙氏感于时人不知食物对人之利害,欲明其理而于永徽三年 (652) 辑撰是书。 查看详情>>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 孙思邈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北宋林亿、高保衡、钱象先等奉敕校正,原书三十卷,唐宋公私书目多有著录。现存日本影宋本、影元本、明慎独斋刊本,皆为二十卷。《正统道藏》本分作九十三卷,别出目录二卷,凡九十五卷,收入太平部。此书为中国医药养生学名著,全书分二十六科,二百二十五类,辑录医药方论约五千三百首。凡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辨、食治之宜,以及备急之方,养性之术,无所不包。其论病用药,前本古人,断以己意。古方用药不过数味,而《千金方》有一方用药多至数十味者,又兼取杂方单方,自成一家。孙思邈号称医圣,兼通三教而尤精道术。此书卷一论述医德、卷十一言治魃魅咒客忤法、卷二十九辟瘟方,卷三十五治症符,以及卷八十一至八十三论养性之方,专述摄生、调气、按摩、导引、服食、房中之术,皆深受道教影响。孙氏自序称:古之名医治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关摄养所致」是为医道与世太人生相关之至论。 查看详情>>

孙真人海上方 [ 孙思邈 ]

又名《海上方》、《海上于方》、《海上名方》。方书。托名唐孙思邈撰。一卷。约四千字。思邈有《备急千金要方》已著录。书中列治暑月伤热、伤寒咳嗽、鱼脐疮等百二十一病方,多为单、验方。包括临床各科病证,均编以七言歌诀。概述主症、用药,便于习诵。后附孙真人枕上记、孙真人养生铭两篇,系有关养生内容。隆庆六年(1572)秦王守中重刻。其版本不一,后附内容也不尽相同。其撰者据《郑堂读书记》、《书录解题》记载,当为宋人钱竽撰。有道光十八年(1838)孝友堂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 [ 孙思邈 ]

唐太古妙应孙真人福寿论。孙真人即唐代名医孙思邈,「妙应真人」乃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加封孙思邈的尊号。《新唐书‧艺文志》与《通志‧艺术略》均着录,并题作「《幽传福寿论》一卷」,即此书。《宋史‧艺文志》题作《九幽福寿论》一卷。明代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则题作《福寿论》,其注云:「与《灵信经旨》同卷。唐太古妙应孙真人述」。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论文分析祸福寿夭之因缘,认为福寿乃积善所致,不可以非分而求得;祸夭乃积不善所致,自作孽而天亡之。又称:「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鬼神盖不能为人之祸,亦不能致人之福,但人积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又说:「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因而常不足,不可罚寿;富者多促,而奢侈有余,所以折其命也。乃天损有余而补不足。亦有贫贱饥冻曝露其尸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德不足是以贫焉,心不足是以死焉。天虽然不煞自取其毙也。」全篇主旨在劝人行善施财以求福寿。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