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五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平脉方

五脏积聚第七

人病有积、有聚、有谷气。谷一作系。夫积者脏病,终不移也;聚者腑病,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也;谷气者,胁下牵痛,按之则愈,愈复发为谷气。夫病已愈不得复发,今病复发即为谷气也。诸积大法,脉来而细软附骨者为积#1也。寸口结,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结,积在脐傍;微下关者,积在小腹。尺中结,积在气冲;上关上,积在心下。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寸口沉而横者,胁下及腹中有横积痛,其脉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

脉弦紧而细微者,症也。夫寒痹,症瘕积聚之脉,状皆弦紧。若在心下即寸弦紧;在胃管即关弦紧;在脐下即尺弦紧。一曰关脉长弦,有积在脐左右上下。

又脉症法:左手脉横症在左,右手脉横症在右,脉头大在上,头小在下。

又一法:横脉见左积在右,见右积在左;偏得洪实而滑亦为积;弦紧亦为积,为寒痹,为疝痛。内有积不见脉,难治;见一脉相应为易治;诸不相应,为不合治也。左手脉大,右手脉小,上病在左胁,下病在左足;右手脉大,左手脉小,上病在右胁,下病在右足。脉弦而伏者,腹中有症不可转也,必死不治。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肿,若腹中有伏梁;脉来沉而虚者,泄注也;脉来小沉实者,胃中有积聚,不可下,食即吐。

阴阳表里 虚实第八

弦为少阳,缓为阳明,洪为太阳,三阳也。微为少阴,迟为厥阴,沉为太阴,三阴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凡脉浮滑长者,阳也;沉涩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言病之逆顺也。

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谓阴阳虚实之意也。凡脉浮、大、数、动、长、滑,阳也;沉、涩、弱、弦、短、微,阴也。阳病见阴脉者,逆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关前为阳,关後为阴。阳数即吐,阴微即下;阳弦则头痛,阴弦即腹痛,以依阴阳察病也。又尺脉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脉但浮而速。有表无里 ,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谓表里 ?寸尺为表,关为里 。两头有脉,关中绝不至也。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呼为表,属腑;吸为里 ,属脏。阳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呼吸不足,胸中短气。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在其上,涩反在下。微即阳气不足,沾热汗出;涩即无血,厥而且寒。

诸腑脉为阳,主热;诸脏脉为阴,主寒。阳微则汗,阴浮自下。《脉经》作阴微。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而烦扰不得眠。阳扎吐血,《脉经》作阳数则吐血。阴芤下血。《脉经》作阴涩即下血。无阳即厥,无阴即呕。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不通一作并。臂不能举。《巢源》作臂偏不举。

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经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经重,小腹引腰痛。

寸口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阴中伤,足经寒。

人有三虚三实者,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脉来濡者为虚,牢者为实也。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也。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问曰:何谓虚实?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何谓重实?所谓重实者,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也。

脉盛、皮热、腹胀、前後不通、悗瞀,为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痢注前後、饮食不入,为五虚也。

何时得病第九

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

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

病人五脏已夺,神明不守,声嘶者死。

病人循衣缝,谵言者,不可治。

病人阴阳俱绝,掣衣掇空,妄言者,死。

病人妄语错乱及不能语者,不治。热病者,可治。

病人阴阳俱绝,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

病人两目眦有黄色起者,其病方愈。

病人面黄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

病人面黄目赤者不死,赤如恤血死。

病人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

病人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始死。

病人面目俱等者不死。

病人面黑目青者不死。

病人面青目白者死。

病人面赤目青者六日死。

病人面黄目青者,九日必死,是谓乱经。饮酒当风,邪入胃经;胆气妄泄,目则为青;虽有天救,不可复生。

病人面赤目白者,十日死。忧恚思虑,心气内索,面色反好,急求棺椁。

病人面白目黑者死。此谓荣华已去,血脉空索。

病人面黑目白者,八日死。肾气内伤,病因留积。

病人面青目黄者,五日死。病人着床,心痛短气,脾竭内伤;百病复愈,能起彷徨;因坐於地,其立倚床;能治此者,可谓神良。

病人面无精光若土色,不受饮食者,四日死。

病人目无精光,及牙齿黑色者,不治。

病人耳目鼻口有黑色起,入於口者,必死。

病人耳目及颇颊赤者,死在五日中。

病人黑色出於额上发际,下直鼻脊两颧上者,亦死在五日中。

病人及健人黑色,若白色起,入目及鼻口者,死在三日中。

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病人面黑,目直视,恶风者,死。

病人面黑唇青者,死。

病人面青唇黑者,死。

病人面黑,两胁下满,不能自转反者,死。

病人目回回直视,肩息者,一日死。

病人阴结阳绝,目精脱,恍惚者,死。

病人阴阳绝竭,目眶陷者,死。

病人眉系倾者,七日死。

病人口如鱼口,不能复闭,而气出多不返者,死。

病人口张者,三日死。

病人唇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病人唇反,人中满者,死。

病人唇口忽乾者,不治。

病人唇肿齿焦者,死。

病人齿忽变黑者,十三日死。

病人舌卷卵缩者,必死。

病人汗出不流,舌卷黑者,死。

病人发直者,十五日死。

病人发如乾麻,善怒者,死。

病人发与眉冲起者,死。

病人爪甲青者,死。

病人爪甲白者,不治。

病人手足爪甲下肉黑者,八日死。

病人荣卫竭绝,面浮肿者,死。

病人卒肿,其面苍黑者,死。

病人手掌肿无文者,死。

病人脐肿反出者,死。

病人阴囊茎俱肿者,死。

病人脉绝口张足肿者,五日死。

病人足趺肿,呕吐头重者,死。

病人足趺上肿,两膝大如斗者,十日死。

病人卧,遗屎不觉者,死。

病人尸臭者,不可治。

肝病皮白,肺之日,庚辛死。

心病目黑,肾之日,壬癸死。

脾病唇青,肝之日,甲乙死。

肺病颊赤目肿,心之日,丙丁死。

肾病面肿唇黄,脾之日,戊己死。

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

赤欲如帛里 朱,不欲如赭。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盥。

黑欲如重漆,不欲如炭。

黄欲如罗里 雄黄,不欲如黄土。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病人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视而不见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

病人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病人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一曰八日死。

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立死。一曰目亭亭,二日死。

病人肠一云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乾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

病人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无时度。一曰五日死。

病人胃绝,五日死。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一曰腓肠平,九日死。

病人肉绝,六日死。何以知之?耳乾,舌皆肿,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肿,九日死。

病人肺绝,公一页死。何以知之?口张,但气出而不还。一曰鼻口虚张短气。

病人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病人肾绝,四日死。何以知之?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

病人骨绝,齿黄落,十日死。

诸浮脉无根者皆死。已上五脏六腑为根也。

诊四时相反脉 第十二

春三月木旺,肝脉治当先至,心脉次之,肺脉次之,肾脉次之,此为王相顺脉也。到六月土王,脾脉当先至而反不至,反得肾脉,此为肾反脾也,七十日死。何谓肾反脾?夏火王,心脉当先至,肺脉次之,而反得肾脉,是谓肾反脾。期五月、六月,忌丙丁。脾反肝,三十日死。何谓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脾脉先至,是谓脾反肝。期正月、二月,忌甲乙。肾反肝,三岁死。何谓肾反肝?春肝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肝。期七月、八月,忌庚辛。肾反心,二岁死。何谓肾反心?夏心脉当先至而反不至,肾脉先至,是谓肾反心。期六月,忌戊己。此中不论肺金之气,疏略未谕指南,又推五行,亦颇颠倒,待求别录上。

凡疗病,察其形貌、神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可治之。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从四时,此为易治。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坚甚,脉逆四时,此为难治。

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涩者,曰逆。春夏沉涩,秋冬浮大,病热脉静,泄痢脉大,脱血脉实,病在中脉坚实,病在外脉不实,名逆四时,皆难疗也。凡四时脉皆以胃气为本,虽有四时王相之脉,无胃气者难瘥也。何谓胃脉?来弱以滑者是也,命曰易治。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脉一动一止,二日死。一经云一日死。

脉二动一止,三日死。

脉三动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

脉四动一止,六日死。

脉五动一止,七日死,或五日死。

脉六动一止,八日死。

脉七动一止,九日死。

脉八动一止,十日死。

脉九动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一经云十三日死,若立春死。

脉十动一止,立春死。一经云立夏死。

脉十一动一止,立夏死。一经云夏至死;又云立秋死。

脉十二动、十三动一止,立秋死。一经云立冬死。

脉十四动、十五动一止,立冬死。一经云立夏死。

脉二十动一止,一岁死,若立秋死。脉二十一动一止,二岁死。

脉二十五动一止,二岁死。一经云一岁死,又云立冬死。

脉三十动一止,二岁死,若三岁死。

脉三十五动一止,三岁死。

脉四十动一止,四岁死。

脉五十动一止,五岁死。不满五十动一止,五岁死。

五行气毕,阴阳数同;荣卫出入,经脉通流;昼夜百刻,五德相生。

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也。

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却後四岁,春草生而死。

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脏无气,却後三岁,麦熟而死。

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脏无气。却後二岁,桑椹赤而死。

脉来十投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得节不动,出清明死,远不出谷雨死矣。

脉来五动而一止者,五脏无气,却後五日而死。

脉一来而久住者,宿病在心,主中治。

脉二来而久住者,病在肝,枝中治。

脉三来而久住者,病在脾,下中治。

脉四来而久住者,病在肾,间中治。

脉五来而久住者,病在肺,枝中治。

五脉病,虚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药不得而治,针不得而及,盛人可治,气全故也。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五竟

#1积:原作『即』,据影宋刻本改。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