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录音资料仅限于提要,其他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全篇叙述对癫狂病的诊治,故以“癫狂病”名篇。于癫狂发作前后之诊察,发作时的不同症状,以及诸种刺法,阐发至为详备。并以厥逆之暴发颇与癫狂近似,故于篇末又论及厥逆的证治。全篇可分作二章。

第一章 癫狂的诊察与刺法

【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至“灸骨骶二十壮”。

【提要】叙癫狂病的诊察和刺法,可分作四节。

第一节 癫疾早期表现和刺法

【原文】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提要】叙癫病先见三症及其刺法。

【讲解】讨论“癫狂病”为什么开篇提及目内眦、目外眦呢?这应该说是临床经验,癫狂病的发作确实可以从眼睛、眼神中看出来。远离鼻者为外眦,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即上眼皮之内称为目上岗,属外眦,归太阳,主外;“下为内眦”,即下眼皮之内称作目下岗,属内眦,归阳明,主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诊断癫狂病首先要观察眼睛,看其眼睛是不是发红,眼珠是否正常,由此来诊断癫狂病之发作。下面分别叙述癫病发作的三种表现和刺法。

其一,发病初会有点忧郁,逐渐地出现头重、头痛、眼睛发红,开始表现出急躁不安;还可以候之于“颜”,即天庭的颜色,天庭有没有什么反常的颜色出现,有的患者会发青,有的患者会发紫。取手太阳、手阳明、手太阴,刺之出血,手太阳的穴一般取支正、小海,手阳明穴取偏历、温溜,手太阴取太渊、列缺,其血开始是发紫的,直到血变成红色就不再刺了。

其二,癫病发作前会有心悸、气喘,甚至有点“口歪”的表现;一打哈欠,嘴巴就更歪得厉害,那么癫病就要发作了。候之手阳明、手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还是要刺到血色由不正常变为正常为止。

其三,癫疾始作,身体出现强直、脊痛。候之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手太阳,还是要刺到血色由不正常变为正常为止。

第二节 癫疾的表现和其治法

【原文】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提要】提出对癫病的治法。

【讲解】这里的“骶骨”是指“长强”穴,关于针刺“长强”治癫病,我也看了好几个总结材料,还是很有疗效的。

第三节 三种癫病之不治诸症

【原文】骨癫疾者,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夹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提要】分叙癫疾不治诸症。

【讲解】为什么说“不治”,大家可以讨论。“骨癫疾”的意思是指病邪生于骨,即病邪深在骨,会有什么反应呢?“齿诸腧分肉皆满”,是说脸颊、下巴、齿周上下布满邪气,邪气壅塞在这些骨骼及周边软组织上;“而骨居”是说尽管邪气壅滞在脸部骨骼周围,面部肿胀不已,但身体却是很瘦,瘦得只剩骨头了,故曰“骨居”;而且不停地汗出,还伴有烦闷,汗出于外而烦闷于内;“呕多沃沫”,中焦脾胃之气也已大伤。这种情况就不好治了,先天精气已伤,后天脾胃亦伤,情况比较严重,故属“不治”。

第四节 狂病六证表现及刺法

【原文】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提要】分叙狂病六证之刺。

【讲解】这里的“骨骶”还是指长强穴。这一节专讲狂症,讲狂病的种种表现和其治法。

第二章 厥逆六证表现之刺

【原文】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凊取荥,骨凊取井经也。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提要】分叙厥逆六证之刺。

【讲解】这里的“厥逆”与《素问·厥论》讲的“厥症”不一样,《素问·厥论》讲的是昏厥,即昏倒不省人事,是现在临床所见的脑血管病,而这里的“厥逆”有的表现为“腹痛”,有的表现为“头痛”,病情没有那么严重。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