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一第三十九《举痛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一第一。

【黄帝曰:余闻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聚,炅则腠理开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炅,音桂,热也。人之生病,莫不内因怒、喜、思、忧、恐等五志,外因阴阳寒暑,以发于气而生百病。所以善摄生者,内除喜怒,外避寒暑,故无道夭,遂得长生久视者也。

若纵志放情,怒以气上伤魂,魂伤肝伤也。若喜气缓伤神,神伤心伤也。若忧悲气消,亦伤于魂,魂伤肝伤也。恐以气下则伤志,志伤肾伤也。若多寒则气收聚,内伤于肺也。若多热腠理开泄,内伤于心也。忧则气乱伤魄,魄伤则肺伤也。若多劳气耗,则伤于肾。思以气结伤意,意伤则脾伤也。五脏既伤,各至不胜时则致死也,皆由九邪生于九气,所生之病也。

平按:《素问》“余闻”作“余知”;“气收”下无“聚”字“气泄”上无“腠理开”三字;“忧”作“惊”。新校正云:“按《太素》惊作忧。”与此正合。又注“伤魄”、“魄伤”二“魄”字,原钞作“魂”,原校作“魄”。按经文云:“肺藏气,气舍魄”。又云:“肺在志为忧。”作“伤魄”亦合。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欧血及食而气逆上也。】

因引气而上,故气逆。怒甚气逆,则致欧血及食气逆上也。

平按:“食而气逆”《素问》作“飧泄”。按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太素》作食而气逆。”与此正合。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行通利,故气缓焉。】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行利,故气缓为病也。

平按:“通”上《素问》、《甲乙经》均无“行”字。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两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

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肢者,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肺以主悲,中上两焦在于心肺,悲气聚于肺,叶举心系急,营卫之气在心肺,聚而不散,神归不移,所以热而气消虚也。

平按:《素问》“两焦不通”作“而上焦不通”。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太素》作两焦不通。”与此正合。又王注释“布叶”,谓“布盖之大叶”,新校正疑非是,复引全元起云:“悲则损于心,心系急则动于肺,肺气系诸经,逆故肺布而叶举。安得谓肺布为肺布盖之大叶?”据此,则全注与本注意合。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

虽命门藏精,通名为肾,脉起肾,上贯肝膈,入肺中;肢者,从肺络心,注胸中。故人惊恐,其精却缩。上焦起胃口上,上焦既闭不通,则气不得上,还于下焦,下焦胀满,气不得行。

平按:“精却”《甲乙经》作“神却”。又《素问》新校正云:“气不行,当作气下行。”玩本注,仍当作“气不行”。

【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故汗大泄。】

气不得行,或因热而腠理开,营卫外通,汗大泄也。

平按:《素问》、《甲乙经》“热”作“炅”。《素问》“故汗大泄”作“汗大泄,故气泄。”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聚。】

因营卫不通,遇寒则腠理闭塞,则气聚为病也。

平按:“寒则腠理闭”,《甲乙经》无此三句,《素问》在“炅则腠理开”三句之前。“聚”《素问》作“矣”。

【忧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

心,神之用。人之忧也,忘于众事,虽有心情,无所任物,故曰无所寄。气营之处,神必归之,今既忧繁,气聚不行,故神无归也。虑,亦神用也,所以忧也,不能逆虑于事,以气无主守,故气乱也。

平按:《素问》、《甲乙经》“忧”均作“惊”。新校正云:“《太素》惊作忧。”“寄”《素问》、《甲乙经》均作“倚”。注“心情”,别本作“心精”。

【劳则喘喝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

人之用力劳乏,则气并喘喝,皮腠及内脏腑皆汗,以汗即是气,故汗出内外气衰耗也。

平按:“喘喝”,顾本《素问》作“喘息”,赵府本作“喘且”,《甲乙经》同。“内外”,《素问》作“外内”。

【思则身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专思一事,则心气驻一物。所以神务一物之中,心神引气而聚,故结而为病也。

平按:“身”《素问》、《甲乙经》均无。《甲乙经》“存”作“伤”。《素问》“止”作“归正”,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归正二字作止字。”“气留”《甲乙经》作“气流”。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