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上善 ,隋唐间著名医学家。隋大业(605—616)年间任太医侍御,唐时任太子文学、太子司议郎。精于医,深究《内经》,曾取《素问》、《灵枢》之文,编排注释,撰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为我国注释《内经》之最早医家之一。此书改编经文,各归其类,取法于皇甫谧《甲乙经》,无破碎大义之失。其文先载篇幅之长者,而以所迻之短章碎文附于其后,不使原文糅杂,因而可用以校今之《素问》、《灵枢》。熟谙训诂,阐发经意,补正次注者甚多,因而对研读《内经》颇有参考价值。另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简称《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为针灸经脉俞穴专书,是对《黄帝明堂经》(唐杨玄操著)之注释,唐时还定其为学习针灸之主要教材。前书佚失七卷,建国后有排印本;后书唐以后失传,现仅存一卷(卷一),据日本发现之残余刊印,现有《丛书集成》等本。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善等进行了整理改编,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名 《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20卷扩充为30卷。后来日本政府也将《太素》列入医事法令中,定为学医必读的重要教材,且出现了日本医家的《太素》注本。十三世纪后,《太素》在国内一度亡佚,此时在日本医书中虽仍被引用,但十六世纪以后此书在日本也下落不明,直到十九世纪初日本学者才开始从仁和寺等地陆续发掘出此书的残卷,并在中国和日本出现了校勘、注释的多种刊本。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太素》共25卷,其余5卷均已失传。本书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医书佚文等方面,对研读《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现存有十余种版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