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惟李东垣独以为寒,诚一偏之见也。河间原病式曰: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是以肝热则口酸也。或言为寒者,但谓伤生冷硬物,而喜噫醋吞酸,故俗医主于温和脾胃。岂知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盖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而为热证。

故伤寒热在表,而以麻黄汤热药发散,使腠理开通,汗泄热退而愈也。凡内伤冷物者,或但阴胜阳而为病寒,或寒热相搏怫郁而为病热,亦有内伤冷物而反病热,得汗泄热退身凉而病愈也。或微而止为中酸,俗谓之醋心,法宜温药散之,亦犹伤寒解表之义。若久吞酸不已,则不宜温,宜以寒药治之,后以凉药调之,结散热去则气和矣。所以中酸不宜食粘滑油腻者,谓能令气郁不通畅,如食物在器复盖,热而自酸。宜 食菜蔬,能令气之通利也。曰寒曰热,于斯明矣,学人详之。

脉法

脉弦而滑。两寸或浮而弦,或浮而滑,或沉而迟,或紧而洪,或洪而数,或沉而迟。胸中有寒饮洪数者,痰热在膈间。时吐酸水,欲成胃反也。

方法

茱连丸

吴茱萸(去梗泡浸半日) 陈皮(去白) 黄芩(陈壁土炒,各五钱) 黄连(土炒,一钱) 苍术(米泔浸,七钱半)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津唾咽下。一方茱萸、连二味,随时令寒热,迭为佐使(寒月倍茱萸,热月根据本方),苍术茯苓为补助,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

治酸必用茱萸,顺其性而折之。

食郁有痰,二陈汤加南星、黄芩之类。

加味平胃散,治吞酸因食郁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炒神曲、炒麦芽、姜、枣同煎。

酸味宜节浓味,必蔬食自养,则病易安。

吐清水,用苍术(陈壁土炒) 茯苓 滑石(炒) 白术 陈皮 煎服。

参萸丸 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又云:治湿而气滞者,湿热甚者用之为响导。

六一散(一料) 吴茱萸(一两,制)

上为饭丸服。

(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

藿香安胃散(东垣) 治脾胃虚弱,饮食入胃,呕吐作酸,不待腐熟。

藿香 丁香 人参(各二钱五分) 陈皮(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水煎温服。

加减二陈汤(丹溪) 治痰饮为患,呕吐头眩心悸,或因食生冷硬物,脾胃不和,时吐酸水。

丁香(五分) 半夏 陈皮(各二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甘草(七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曲术丸(三因) 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蜇心痛,吐清水。

神曲(炒,三两) 苍术(米泔浸,一两半) 砂仁(一两) 陈皮(去白,一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别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

(祖传方)

治吞酸方用黄连吴茱萸各一两,上以黄连细切,同茱萸以井花水浸七日,去连,将茱萸焙干,每日清晨,以米汤下四十九粒。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