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经络(五)] 足太阳膀胱经穴

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三,睛明、攒竹曲差参。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膈、肝、胆居。脾、胃、三焦、肾俞次,大肠、小肠、膀胱如。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二寸许。上、次中复下,会阳须向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当。魄户、膏肓与神堂,、膈关、魂门旁。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

秩边、承扶、殷门穴,浮相邻是委阳。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指外侧寻至阴。

睛明(一名泪孔)在目内外一分宛宛中。气府论注曰∶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五脉之会。刺一分半,留六呼,灸三壮。甲乙经曰∶刺六分。一曰禁灸。

主治目痛视不明,见风泪出,肉攀睛,白翳痒疳眼,头痛目眩。凡治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之。

席弘赋云∶治眼若未效,并合谷、光明不可缺。

百证赋云∶兼行间,可治雀目汗气。

灵光赋云∶治肉。

攒竹(一名始光,一名员柱,一名夜光,一名光明)在眉头陷者中。刺一分,留六呼,不宜灸。甲乙经云∶灸三壮。明堂用细三棱针刺之,宣泄热气,眼目大明,宜刺三分出血。

主治目视ktkt,泪出目眩,瞳子痒,眼中赤痛及腮脸动不卧。

玉龙赋云∶兼头维,治目疼头痛。

百证赋云∶兼三间,可治目中漠漠。

通玄赋云∶脑昏目赤泻此。

曲差(一名鼻冲)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发际,正头取之。刺二分,灸三壮、五壮。

主治目不明,头痛鼻塞,鼽衄臭涕,顶巅痛,身心烦热汗不出。

五处在曲差后五分,夹上星旁一寸五分。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曰∶不可灸。

主治脊强反折,螈颠疾,头痛戴眼眩晕,目视不明。

承光在五处后一寸五分。水热穴论注曰∶五处后一寸。甲乙经五处后二寸。刺三分,禁灸。

主治头风风眩,呕吐心烦,鼻塞不利,目翳口。

通天(一名天臼)在承光后一寸五分。一曰横直百会旁一寸五分。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头旋项痛,不能转侧,鼻塞,偏风口,衄血头重耳鸣,狂走螈恍惚,青盲内。

千金云∶瘿气面肿,灸五十壮。

百证赋云∶能去鼻内无闻之苦。

络(一名强阳,一名脑盖)在通天后一寸五分。甲乙经一寸三分。刺三分,留五呼,灸三壮。一曰禁刺。

主治头旋口,鼻塞,项肿瘿瘤,内耳鸣。

玉枕在络后一寸五分。甲乙经曰∶在络却后七分,夹脑户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上,入后发际三寸。(按甲乙经之数,与督脉之数不相合。)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一曰禁刺。

主治目痛如脱,不能远视,脑风头项痛,鼻塞无闻。

千金云∶多汗寒热,灸五十壮,刺三分。

百证赋云∶连囟会,疗头风。

天柱挟项后大筋外廉,发际陷中。刺二分,留六呼,灸三壮。一曰刺五分,禁灸。

主治头旋脑痛,鼻塞泪出,项强肩背痛,足不任身,目瞑不欲视。

百证赋云∶连养老,治目中ktkt。又云∶连束骨,治项强多恶风。

大杼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二寸陷中,正坐取之。海论曰∶冲脉者,其输上在于大杼。气穴论注曰∶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之会。刺三分,留七呼,灸五壮、七壮。

一曰禁灸,非有大急不可灸也。

主治伤寒汗不出,腰脊项背强痛不得卧,喉痹烦满,疟头痛咳嗽,身热目眩,癫疾筋挛螈,膝痛不可屈伸。几刺疟疾脉满大者,刺此并穴出血,随人肥瘦刺之,不已刺委中、风门立已。

席弘赋云∶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风门(一名热府)在二椎下,两旁各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督脉足太阳之会。热府也。

刺五分,留七呼,灸五壮。

主治伤寒头痛项强,目瞑鼽嚏,胸中热,呕逆上气喘,卧不安,身热黄胆,痈疽发背。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

神农经云∶伤风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可灸十四壮,及治头疼风眩,鼻衄不止。

千金云∶上气短气咳逆,胸背彻痛,灸百壮。

肺俞在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处是穴,正坐取之。千金曰∶肺俞对乳,引绳度之。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灸百壮。素问曰∶刺中肺,三日死。

主治五劳传尸骨蒸,肺风肺痿,咳嗽呕吐,上气喘满,虚烦口干目眩,支满汗不出,腰脊强痛,背偻如龟,寒热瘿气黄胆。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治同。

神农经曰∶治咳嗽吐血唾红,骨蒸虚劳,可灸十四壮。

千金云∶治吐血唾血,上气咳逆喉痹,灸随年壮。又气短不语,灸百壮。又治水注口中涌水出,灸肺俞及三阴交,随年壮。又瘿肿上气短气,灸百壮。又盗汗寒热恶寒,灸随年壮,刺五分。

玉龙赋云∶兼丰隆,治痰嗽。

百证赋云∶兼天突,治咳嗽连声。

乾坤生意云∶同陶道、身柱、膏肓,治虚损五劳七伤紧要法。

厥阴俞在四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此穴出山眺经,甲乙经无。)刺三分,灸七壮。

主治咳逆牙痛,心痛结胸,呕吐烦闷。

千金云∶主胸中膈气,积聚好吐,灸随年壮。

心俞在五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刺三分,留七呼。按甲乙经曰禁灸,故世医皆谓可针不可灸,殊不知刺中心一日死,乃素问之所戒,又岂可易针耶?千金方言风中心,急灸心俞百壮,服续命汤,又吐逆不得食者灸百壮,是又当权其缓急也。

主治偏风半身不遂,食噎积结寒热,心气闷乱,烦满恍惚,心惊汗不出,中风偃卧不得,冒绝发痫悲泣,呕吐咳血,发狂健忘。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神农经云∶小儿气不足者,数岁不能语,可灸五壮,艾炷如麦粒。

玉龙赋云∶兼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

百证赋云∶兼神道,治风痫常发自宁。

快捷方式云∶治忧噎。

一传主疗心虚遗精盗汗补之。

膈俞在七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为血之会。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灸至百壮。

主治心痛周痹,膈胃寒痰暴痛,心满气急,吐食反胃,癖五积,气块血块,咳逆,四肢肿痛,怠惰嗜卧,骨蒸喉痹,热病汗不出,食不下,腹胁胀满。此血会也,诸血病者,皆宜灸之,如吐血衄血不已,虚损昏晕,血热妄行,心肺二经呕血,脏毒便血不止。

千金云∶胪胀胁腹满,灸百壮,三报之。又治吐逆不得食,今日食,明日吐,灸百壮。

肝俞在九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素问曰∶刺中肝,五日死。

主治气短咳血多怒,胁肋满闷,咳引两胁脊背急痛,不得息,转侧难,反折上视,惊狂鼽衄,眩晕痛循眉头,黄胆鼻酸,热病后目中出泪,眼目诸疾,热痛生翳,或热病瘥后因食五辛患目,呕血,或疝气筋痉相引,转筋入腹。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治同。

千金云∶吐血酸削,灸百壮。又胸满心腹积聚疼痛,灸百壮。又气短不语,灸百壮。

玉龙赋云∶目昏血溢,肝俞辨其虚实。

标幽赋云∶兼命门,能使瞽者见秋毫。

百证赋云∶兼少泽,可治攀睛。

一传治气痛项吐酸。

胆俞在十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曰∶刺中胆,一日半死。

主治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心腹胀满,口干苦,咽痛呕吐翻胃食不下,骨蒸劳热,目黄,胸胁痛不能转侧。

百证赋云∶兼阳纲,可治目黄。

快捷方式云∶兼膈俞,治劳噎。

脾俞在十一椎下,去脊中各二寸,正坐取之。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素问云∶刺中脾,十日死。

主治癖积聚,肋下满,疟寒热,黄胆,腹胀痛,吐食不食,饮食不化,或食饮倍多,烦热嗜卧,身日羸瘦,泄痢,善欠,体重四肢不收。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千金云∶食不消化,泄痢不作肌肤,胀满水肿,灸随年壮,三报之。又虚劳尿血白浊,灸百壮。

百证赋云∶兼听宫,能祛心下之悲凄。又兼膀胱俞,治脾虚谷食不消。

快捷方式云∶治思噎食噎。

一传治水肿鼓胀,气满泄泻,年久不止,及久年积块胀痛。

胃俞在十二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曰灸随年壮。

主治胃寒吐逆,翻胃霍乱,腹胀支满,肌肤疲瘦,肠鸣腹痛不嗜食,脊痛筋挛,小儿羸瘦食少,不生肌肉,及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肚疼不可忍,艾炷如大麦。

百证赋云∶兼魂门,治胃冷食不化。

一传治水肿鼓胀,气膈不食,泄泻年久不止,多年积块。

三焦俞在十三椎下,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一曰三分、五壮。

主治伤寒身热头痛,吐逆,肩背急,腰脊强,不得俯仰,脏腑积聚,胀满膈塞不通,饮食不化,羸瘦,水谷不分,腹痛下痢,肠鸣目眩。

千金云∶少腹坚大如盘盂,胸腹胀满,饮食不消,妇人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壮,三报之,仍灸气海百壮。又云∶主五脏六腑积聚,心腹满,腰脊痛,吐逆寒热,小便不利,灸随年壮。又治尿血,灸百壮。

肾俞在十四椎下,与脐平,去脊中二寸,正坐取之。(素问血气形志篇有五脏俞度,见经络类十一。)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曰灸以年为壮。素问曰∶刺中肾,六日死。

主治虚劳羸瘦,面目黄黑,耳聋,肾虚水脏久冷,腰痛梦遗精滑,脚膝拘急,身热头重振寒,心腹胀,两胁满痛引少腹,少气溺血,便浊淫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阴中痛,五劳七伤,虚惫无力,足寒如冰,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男女久积气痛,变成劳疾。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千金云∶肾间风虚,灸百壮。又小便浊,梦遗失精,灸百壮。又云∶肾俞主五脏虚劳,少腹弦急胀热,灸五十壮,老少减之。若虚冷,可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又消渴口干,同腰目灸之。又尿血,灸百壮。又百病水肿,灸百壮。

玉龙赋云∶兼命门,治老人便多。又兼心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

百证赋云∶兼巨穴,能除胸膈停留瘀血。

通玄赋云∶能泻尽腰股之痛。

一传治色欲过度,虚肿耳痛耳鸣。

大肠俞在十六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腹胀,绕脐切痛,肠癖泻痢,食不化,大小便不利。

千金云∶胀满雷鸣,灸百壮,三报之。

灵光赋云∶治大便病。

小肠俞在十八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便赤不利,淋沥遗尿,小腹胀满痛,泻痢脓血,脚肿心烦短气,五痔疼痛,妇人带下。千金云∶泄注五痢,便脓血腹痛,灸百壮。又主三焦膀胱寒热,津液赤白洞泄,腰脊痛,小水不利,妇人带浊,灸五十壮。又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灵光赋云∶治小便病。

膀胱俞在十九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一云七壮。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泄痢,腰脊腹痛,阴疮,脚膝寒冷无力,女子瘕。

百证赋云∶兼脾俞,治脾虚谷食不消。

中膂内俞(一名脊内俞)在二十椎下,去脊中二寸,夹脊胂起肉间,伏而取之。刺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治肾虚消渴,腰脊强痛,不得俯仰,肠冷赤白痢,疝痛,汗不出,胁腹胀痛。

百证赋云∶兼陶道,治岁热时行。

快捷方式云∶主腰痛夹脊膂,上下按之从后项至此穴痛者,灸之立愈。

白环俞在二十一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刺五分,灸三壮。甲乙经云∶刺八分,得气则泻,泻讫多补之,不可灸。

主治腰脊痛不得坐卧,疝痛,手足不仁,二便不利,温疟,筋挛痹缩,虚热闭塞。一云主治梦遗白浊,肾虚腰痛,先泻后补,赤带泻之,白带补之,月经不调亦补之。

百证赋云∶兼委中,治背连腰痛大验。

上在腰髁骨下一寸,夹脊两旁第一空陷中。缪刺论注曰∶腰下夹尻有空骨各四,盖即此四穴也。刺腰痛篇注曰∶上当髁骨下陷中,余三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腰髁骨,即十六椎下,腰脊两旁起骨之夹脊者。)足太阳少阳之络。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主治大小便不利,呕逆,腰膝冷痛,寒热疟,鼻衄,妇人绝嗣,阴中痒痛,阴挺出,赤白带下。

次夹脊旁第二空陷中。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一曰三壮。

主治大小便淋赤不利,心下坚胀,腰痛足清,疝气下坠,引阴痛不可忍,肠鸣泄泻,赤白带下。

中夹脊旁三空陷中。刺二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治五劳七伤,二便不利,腹胀飧泄,妇人少子带下,月经不调。

下夹脊旁四空陷中。刺腰痛篇及缪刺论王注皆曰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髁下,挟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下也。刺二分,留十呼,灸三壮。一曰刺二寸。

主治肠鸣泄泻,二便不利,下血腰痛,引小腹急痛,女子淋浊不禁。

百证赋云∶湿热湿寒下定。

会阳(一名利机)在阴尾尻骨两旁。甲乙经曰∶督脉气所发。刺二分,灸五壮。一曰刺八分。

主治腹中寒气,泄泻,肠便血,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

附分在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手足太阳之会。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作刺八分。

主治肘臂不仁,肩背拘急,风客腠理,颈痛不得回顾。

魄户在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五壮。一曰刺三分,灸百壮。

主治虚劳肺痿,肩膊胸背连痛,三尸走注,项强喘逆,烦满呕吐。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神农经云∶治虚劳发热,可灸十四壮。

百证赋云∶兼膏肓,治劳瘵传尸。

标幽赋云∶治体热劳嗽。

膏肓俞在四椎下五椎上,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千金翼云∶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动,乃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根据胛骨之际,相去骨际如容侧指许,按其中一间空处,自觉牵引肩中,是其穴也。左右各灸至百壮,或三五百,多至千壮,当气下咙咙然如流水之降,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索孔穴灸之。又法∶但以右手搭左肩上,中指稍所不及处,是其穴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其有不能久坐伸臂者,亦可伏衣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远;不尔,胛骨复穴,不得其真也。所伏衣,当令大小得宜,不尔则前却,亦失其穴也。此穴灸后,令人阳气日盛,当消息自为补养,令得平复,则诸病无所不治。又法∶如其人骨节分明,则以椎数为准;若脊背肥浓,骨节难寻,须以大椎至尾,量分三尺折取之;不然则以平脐十四椎命门为则,逐椎分寸取之,则穴无不真。然取大椎之法,除项骨三节不在内,或人亦有项骨短而无可寻者,但当以平肩之处为第一椎,以次求之,可无差也。快捷方式云∶灸膏肓功效,诸书例能言之,而取穴则未也。千金等方之外,庄绰论之最详,然繁而无统,不能归定于一。余尝以意取之,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灸时亦然,胛骨遂开,其穴立见,以手指摸索第四椎下,两旁各三寸,四肋三间之中,按之酸疼是穴,灸至千壮,少亦七七壮,当根据千金立点立灸,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为的。刘瑾云∶取膏肓二穴,当除第一椎小骨不算,若连第一椎数下,当在五椎下两旁各三寸半,共折七寸,分两旁,按其酸疼处,乃是真穴。每根据此灸疗,多获痊愈。

灸七七壮,至百壮、千壮。一云灸后当灸足三里,以引火实下。此穴自晋以前所未有,乃后人之所增也。

主治百病,无所不疗,虚羸瘦损,五劳七伤诸病,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可灸二七至七七壮。

百证赋云∶兼魄户,治劳瘵传尸。

灵光赋云∶治背脊痛风劳一切诸病。

乾坤生意云∶兼陶道、身柱、肺俞,治虚损五劳七伤紧要之穴。

神堂在五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三分,灸五壮。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诸脏俞同。

主治腰脊强痛,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腹满逆时噎。

在肩膊内廉,六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甲乙经曰∶以手痛按之,病者呼噫嘻是穴。盖因其痛也。刺六分,留七呼,灸五壮。一曰二七壮至百壮。

主治大风,热病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久不愈,胸腹胀闷,气噎,肩背胁肋痛急,目痛咳逆鼻衄,忌苋菜、白酒。

千金云∶多汗疟病,灸五十壮。

膈关在七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开肩取之。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背痛恶寒脊强,呕吐饮食不下,胸中噎闷,大小便不利。此亦血会,治诸血病。

魂门在九椎下,相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

主治尸厥走注,胸背连心痛,食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黄赤。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百证赋云∶兼胃俞,治胃冷食难化。

标幽赋云∶筋挛骨痛者补此。

阳纲在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七壮。

主治肠鸣腹痛,食不下,小便涩,身热,消渴目黄,腹胀泄痢。

百证赋云∶兼胆俞,治目黄。

意舍在十一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七壮。一云五十壮至百壮。

主治背痛腹胀,大便泄,小便黄,呕吐恶风寒,饮食不下,消渴目黄。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百证赋云∶兼中府,能除胀满噎塞,胸背胁痛,恶寒呕吐。

胃仓在十二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五壮。一云五十壮。

主治腹满水肿,食不下,恶寒,背脊痛,不可俯仰。

肓门在十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叉肋间陷中,前与鸠尾相直,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三十壮。

主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痛有余。

志室在十四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七壮。

主治阴肿阴痛,失精,小便淋沥,背脊强,腰胁痛,腹中坚满,霍乱吐逆不食,大便难。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胞肓在十九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刺五分,灸五壮、七壮。

主治腰脊痛,恶寒,小腹坚,肠鸣,大小便不利。

秩边在二十一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刺五分,灸三壮。

主治腰痛五痔,小便赤涩。

承扶(一名肉,一名阴关,一名皮部)在尻臀下,股阴上约文中。刺七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作刺二寸。

主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肿,大便难,胞寒,小便不利。

殷门在承扶下六寸,上两筋之间。刺七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腰脊不可俯仰,恶血流注,外股肿。

浮在委阳上一寸,屈膝得之。刺五分,灸三壮。

主治霍乱转筋,小腹膀胱热,大肠结,股外筋急,髀枢不仁。

委阳在承扶下六寸,屈伸取之。邪气脏腑病形篇曰∶三焦合入于委阳。甲乙经曰∶委阳,三焦下辅也,在足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中外廉两筋间,此足太阳别络也。刺七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治腰脊腋下肿痛,不可俯仰,引阴中不得小便,胸满身热,螈癫疾,小腹满,飞尸遁注,痿厥不仁。

本输篇曰∶三焦下输,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百证赋云∶兼天池穴,腋肿针而速散。

委中(一名血)在中央约文动脉陷中,伏卧屈足取之。足太阳所入为合。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禁灸。春月勿令出血,盖太阳合肾,肾王于冬,水衰于春,故春无令出血。

主治大风眉发脱落,太阳疟从背起,先寒后热,然汗出难已,头重转筋,腰脊背痛,半身不遂,遗溺,小腹坚,风痹髀枢痛膝痛,足软无力。凡肾与膀胱实而腰痛者刺出血妙,虚者不宜刺,慎之!此穴主泻四肢之热。委中者,血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脊强反折,螈癫疾,足热厥逆不得屈伸,取其经血立愈。

太乙歌云∶虚汗盗汗补委中。

玉龙赋云∶合人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又云∶兼居、环跳,除腿风湿痛。

百证赋云∶兼白环俞,治背连腰痛。

千金十一穴云∶委中、昆仑,治腰背痛相连。

四总穴云∶腰背委中求。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腰痛不能举,沉引脊梁酸,风痫及转筋,疼痛难移展,风痹复无常,热病不能当,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合阳在膝约文下二寸。刺六分,灸五壮。

主治腰脊强,引腹痛,阴股热,酸肿,寒疝偏坠,女子崩带不止。

百证赋云∶兼交信,治女子少气下血。

承筋(一名肠,一名直肠)在肠中央陷中,脚跟上七寸。灸三壮,禁刺。

主治寒痹腰背拘急,腋肿,大便闭,五痔,酸,脚跟痛引少腹,转筋霍乱鼽衄。

千金云∶霍乱转筋,灸五十壮。

承山(一名肉柱,一名鱼腹)在兑肠下分肉间陷中。一云腿肚下尖分肉间。刺七分,灸五壮至七七壮。然灸不及针。

主治头热鼻衄,寒热癫疾,疝气腹痛,痔肿便血,腰背痛,膝肿胫酸眼痛,霍乱转筋,战栗不能行立。凡有邪热者,可泻之。

千金云∶灸转筋随年壮神验,霍乱灸百壮。

玉龙赋云∶兼长强,灸痔最妙。

席弘赋云∶阴陵泉治心胸满,兼此穴而饮食自思。又云∶兼鱼际、昆仑,治转筋目眩立消。

灵光赋云∶治转筋并久痔。

百证赋云∶刺长强兼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

天星秘诀云∶兼内踝尖,治转筋并眼花。又云∶兼阴交,治胸膈痞满,自喜饮食。

马丹阳云∶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两足尽寒酸,展转成时疫,故栗疟憎寒,霍乱及转筋,刺之立便安。

今时多用此穴,治伤寒立效,亦有初发疟疾者,灸之立已。

飞扬(一名厥阳)在足外踝上七寸后陷中。足太阳络,别走少阴。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痔痛不得起坐,脚酸肿不能立,历节风不得屈伸,癫疾寒疟,头目眩,逆气。

千金云∶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鼻衄,飞阳主之。

百证赋云∶兼支正,可治目眩。

跗阳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之间。阳跷之。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一云七壮。

主治霍乱转筋,腰痛不能立,髀枢股痛,痿厥风痹不仁,头重痛,时有寒热,四肢不举,屈伸不能。

昆仑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上陷中,细动脉应手。足太阳所行为经。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腰尻脚气,足肿痛不能步立,头痛鼽衄,肩背拘急,咳喘目眩,阴肿痛,产难胞衣不下,小儿发痫螈。

玉龙赋云∶兼申脉、太溪,善疗足肿之。

灵光赋云∶能住喘,愈脚气。

神农经云∶治腰尻痛,足痛不能履地,肩背拘急,可灸七壮。又治小儿阴肿,可灸三壮,炷如小麦。

席弘赋云∶兼鱼际、承山,治转筋目眩立消。

千金云胞衣不出,针足太阳入四分,穴在外踝下后一寸宛宛中者,意必此穴。又云∶疟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脱,项似拔,昆仑主之。

千金十一穴云∶兼委中,治腰背痛相连。

快捷方式云∶治偏风。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云∶转筋腰尻痛,膊重更连阴,头疼脊背急,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动足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寻此穴针。增治法云∶治目ktkt如脱,头热鼻衄,肚胀痛不得息,霍乱大便泄,风痫口噤不开,小儿阴肿,头眩转筋吐逆,尸厥中恶,膝盖暴痛。

仆参(一名安邪)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足太阳阳跷之会。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主治腰痛足痿不收,足跟痛,霍乱转筋吐逆,尸厥癫痫,狂言见鬼,膝痛。

灵光赋云∶后跟痛在仆参求。

申脉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许白肉际。阳跷脉所生。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风眩癫疾,腰脚痛,膝寒酸不能坐立,如在舟车中,气逆,腿足不能屈伸,妇人气血痛。一云脚气红肿,泻之;若麻木无力,先泻后补。

神农经曰∶治腰痛,可灸五壮。

玉龙赋云∶兼太溪、昆仑,善疗足肿之。

标幽赋云∶兼金门,治头风头痛。

拦江赋云∶能除寒与热,偏正头风及心惊,耳鸣鼻衄胸中满,遇麻木者虚当补,逢疼痛者泻而迎。

灵光赋云∶阳跷、阴跷及阳陵、阴陵四穴,治脚气取之。又兼三里,同治脚气。亦去在腰诸疾。

千金方十三鬼穴云∶此名鬼路,当在第五次下火针,治百邪癫狂。

捷法云∶治腰背强不可俯仰,肢节烦痛,牵引腰脚,中风不省人事,中风不语,中风半身瘫痪,偏枯疼痛无时,中风四肢麻木不仁,手足瘙痒,不能握物,中风口眼斜,牵连不已,角弓反张,眼目盲视,口噤不开,语言蹇涩,腰脊肩背疼痛,头项强痛,不得回顾,腰痛起止艰难,手足背生毒,臂背生毒。以上凡二十余证,先以申脉主治,后随证加各穴分治之。

金门(一名关梁)在足外踝下一寸。足太阳,阳维别属也。刺一分,灸三壮。一云刺三分,灸七壮,炷如小麦。

主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疝气,膝酸不能立,小儿张口摇头身反。

百证赋云∶兼丘墟,可医转筋。

通玄赋云∶兼申脉,治头风头痛。

京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可按而得。足太阳所过为原。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主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项强不能回顾,筋挛善惊,疟寒热,目眩内赤烂,头痛鼽衄,癫病狂走。

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赤白肉际。足太阳所注为。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肠泄泻,疟痔癫痫,发背痈疔,头痛目眩,内赤痛,耳聋腰膝痛,项强不可回顾。

太乙歌云∶兼三里,刺治项强肿痛,体重腰瘫。

百证赋云∶连天柱,治项强多恶风。

秦承祖云∶治风热苔赤,两目烂。

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足太阳所溜为荥。刺二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治头痛目眩,项痛鼽衄,善惊,目ktkt,结积留饮,食多不化失欠。

千金云∶诸结积留饮,囊胸满,饮食不消,灸通谷五十壮。

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五呼,灸三壮、五壮。

主治风寒头重鼻塞,目痛生翳,胸胁痛,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脉痹从足小指起,牵引上下。

百证赋云∶兼屋翳,治遍身痒痛之疾。

席弘赋云∶专治脚膝肿。

今时习用此治妇人寒证。

张仲文治妇人横产手先出,诸符药不效,为灸右脚小指尖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

[卷七\经络(五)] 足少阴肾经穴

肾经穴歌

足少阴俞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水泉连大钟,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值。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中、俞府毕。

涌泉(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所出为井。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尸厥面黑,喘咳有血,目视ktkt无所见,善恐,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咳嗽气短,身热喉痹,目眩颈痛,胸胁满,小腹痛,肠泄泻,霍乱,转胞不得尿,腰痛大便难,转筋,足胫寒痛,肾积奔豚,热厥五指尽痛,足不践地。

史记∶汉北齐王阿母,患足下热喘满,淳于意曰∶热厥也。刺足心,立愈。

千金云∶阴中懊痛,刺入三分。又鼻衄不止,灸二百壮。又霍乱转筋,灸三七壮;不止,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际七壮,立愈。

玉龙赋云∶兼关元、丰隆,治尸劳。

席弘赋云∶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死。又云∶小肠气结连脐痛,速泻阴交,良久针涌泉取气甚妙。

百证赋云∶专治厥寒厥热。又云∶兼行间,治消渴肾竭。

通玄赋云∶治胸结身黄泻此。

灵光赋云∶治妇人疾,并男蛊女孕而病者,千金勿妄传。

天星秘诀云∶兼阴陵,治小肠连脐痛。

然谷(一名龙渊,一名然骨)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阴所溜为荥。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一曰刺不宜见血。

主治喘呼烦满,咳血喉痹消渴,舌纵心恐,少气涎出,小腹胀,痿厥寒疝,足跗肿酸,足一寒一热,不能久立,男子遗精,妇人阴挺出,月经不调不孕,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痿厥洞泄。此穴主泻肾脏之热,若治伤寒,亦宜出血。

千金云∶石水灸然谷、气冲、四满、章门。

百证赋云∶此穴易醒脐风。

照海在足内踝下一寸,陷中容爪甲。一云在内踝下四分,微前高骨陷中,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神农经云∶在内踝直下白肉际是。阴跷所生。刺四分,留六呼,灸三壮。一曰刺三分,灸七壮。

主治咽干呕吐,四肢懈惰嗜卧,善悲不乐,大风偏枯半身不遂,久疟卒疝,腹中气痛,小腹淋痛,阴挺出,月水不调。

玉龙赋云∶兼支沟,能通大便之秘。又云∶合内关,能医腹疾之块。

神农经云∶治月事不行,可灸七壮。又云∶兼公孙,治伤寒四日太阴经,再用内关施截法。

拦江赋云∶治噤口喉风,用三棱针出血即安。

百证赋云∶兼大敦,治伤寒。

席弘赋云∶兼百会、太冲、阴交,治咽喉疾。又云∶兼阴交、曲泉、关元、气海同泻,治七疝如神。

灵光赋云∶二跷二陵,脚气者取此四穴。又兼三里,同治脚气并在腰之疾。

标幽赋云∶兼阳维、内关,能下胎衣。又云∶治喉中之闭塞。

捷法云∶治小便频数、淋沥不通,小腹冷痛,膀胱七疝,奔豚偏坠,木肾肿大如升,发时疼痛冲心,小便淋血,阴痛,遗精白浊,夜梦鬼交不禁,妇人难产,子掬母心不下,女子大便不通,产后腹痛恶露不已,妇人脾病血蛊水蛊气蛊石蛊单蛊,女人血气虚倦,五心烦热,支体尽痛,头目昏沉,老人虚损,手足转筋不能举动,霍乱吐泻,寒湿脚气发热大痛,肾虚脚气红肿,干脚气膝头内踝五指疼痛,浑身胀满,水蛊喘胀,四肢面目浮肿,妇人瘦损,赤白带下,子宫久冷,不受胎孕,经水正行,头眩小腹空痛,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及淋漏不断等证。

以上诸证,先以照海为主,后随证加穴分治。

太溪(一名吕细)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足少阴所注为,即原也。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伤寒手足逆冷嗜卧,咳嗽咽肿,衄血唾血,溺赤,消瘅大便难,久疟咳逆烦心不眠,脉沉手足寒,呕吐不嗜食善噫,腹疼瘠瘦,寒疝癖。

神农经云∶治牙疼,可灸七壮。

一云牙疼红肿者,泻之。阴股内湿痒生疮便毒,先补后泻。一云肾疟呕吐多寒,闭户而处,其病难已,太溪、大钟主之。腰脊痛,大便难,手足寒,并刺委中、大钟。

玉龙赋云∶合昆仑、申脉,善疗足肿之。

百证赋云∶兼商阳,治寒疟有验。

水泉在足内踝下,太溪下一寸。足少阴。刺四分,灸五壮。

主治目ktkt不能远视,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多,心下闷痛,小腹痛,小便淋,阴挺出。

百证赋云∶兼天枢,治月潮违限。

大钟在足跟后冲中,大骨上两筋间。水热穴论注曰∶在足内踝后冲中。足少阴络,别走太阳。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气逆烦闷,实则小便淋闭,洒洒腰脊强痛,大便秘涩,嗜卧,口中热,虚则呕逆多寒,欲闭户而处,少气不足,胸胀喘息舌干,食噎不得下,善惊恐不乐,喉中鸣,咳唾血。

百证赋云∶兼通里,治倦言嗜卧。

标幽赋云∶治心性之呆痴。

复溜(一名伏白,一名昌阳)在足内踝后上,除踝二寸陷者中。前旁骨是复溜,后旁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筋。足少阴所行为经。刺三分,留三呼,灸五壮、七壮。

主治肠痔疾,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善怒多言,舌干涎出,足痿寒不得履,目视ktkt,肠鸣腹痛,四肢肿,十种水病,五淋盗汗,齿龋,脉微细。

神农经云∶治盗汗不收及面色痿黄,可灸七壮。

千金云∶血淋,灸五十壮。

太乙歌云∶刺治腰脊闪挫疼痛,游风遍体。

玉龙赋云∶伤寒无汗宜泻。又云∶起六脉之沉匿。

拦江赋云∶伤寒无汗,先补合谷,次泻此穴。

席弘赋云∶此穴专治气滞在腰。

灵光赋云∶治肿如神。

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跷之。刺四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治五淋疝,阴急股内廉引痛,泻痢赤白,大小便难,女子漏血不止,阴挺,月事不调,小腹痛,盗汗。

百证赋云∶兼合阳,治女子少气漏血。

筑宾在足内踝后,上分中。阴维之。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小儿胎疝,癫疾吐舌发狂骂詈,腹痛呕吐涎沫,足痛。

阴谷在膝下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足少阴所入为合。

刺四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舌纵涎下,腹胀烦满,溺难,小腹疝急引阴,阴股内廉痛,为痿为痹,膝痛不可屈伸,女人漏下不止,少妊。

太乙歌云∶兼水分、三里,利小便,消肿胀。

通玄赋云∶治脐腹痛。

横骨(一名下极)在大赫下一寸,肓俞下五寸,去中行五分,阴上横骨中。(按少腹下尖自横骨上行,不可概用腹中分寸,当以太阴之冲门,起自横骨两端,以至阳明之气冲,少阴之横骨,至中行之曲骨穴,通计折量,始得其准。凡上至腹中,皆当以此类推。)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五分,灸三壮、五壮。甲乙经曰∶刺一寸。

主治五淋小便不通,阴器下纵引痛,小腹满,目赤痛,五脏虚。

百证赋云∶兼肓俞,泻五淋久积。

席弘赋云∶兼大都,治气滞腰疼不能立。

大赫(一名阴维,一名阴关)在气穴下一寸,去中行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三分,灸五壮。千金云∶三十壮。甲乙经作刺一寸。

主治虚劳失精,阴痿上缩,茎中痛,目赤痛,女子赤带。

气穴(一名胞门,一名子户)在四满下一寸,去中行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作刺一寸。

主治奔豚痛引腰脊,泻痢,经不调。

四满(一名髓府)在中注下一寸,去中行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三分,灸三壮。甲乙经云∶刺一寸。千金云∶灸百壮。

主治积聚疝瘕,肠癖切痛,石水奔豚脐下痛,女人月经不调,恶血痛,并无子,可灸三十壮。

中注在肓俞下一寸,去中行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一寸,灸五壮。一云刺五分。

主治小腹热,大便坚燥,腰脊痛,目痛,女子月事不调。

肓俞在商曲下一寸,(当作二寸。)直脐旁,去脐中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一寸,灸五壮。一云刺五分。

主治腹痛寒疝,大便燥,目赤痛从内始。

百证赋云∶兼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商曲在石关下一寸,去中行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一寸,灸五壮。一云刺五分。

主治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内始。

石关在阴都下一寸,去中行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一寸,灸三壮。一云刺五分。

主治哕噫呕逆,脊强腹痛,气淋小便不利,大便燥闭,目赤痛,妇人无子,或藏有恶血上冲,腹痛不可忍。

神农经云∶治积气疼痛,可灸七壮。孕妇禁灸。

千金云∶治哕噫呕逆,灸百壮。

百证赋云∶兼阴交,无子可搜。

阴都(一名食宫)在通谷下一寸,夹中脘相去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三分,灸三壮。

甲乙经曰∶刺一寸。千金云∶灸随年壮。

主治心烦满恍惚,气逆肠鸣肺胀,气抢呕沫,大便难,胁下热痛,目痛,寒热疟,妇人无子,藏有恶血腹绞痛。

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中,夹上脘相去五分。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口暴喑,积聚癖,胸满食不化,膈结呕吐,目赤痛不明,清涕,项似拔,不可回顾。

幽门(一名上门)夹巨阙两旁各五分,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胸中引痛,心下烦闷,逆气里急,支满不嗜食,数咳干哕,呕吐涎沫,健忘,泄痢脓血,少腹胀满,女子心痛逆气,善吐食不下。

神农经云∶治心下痞胀,饮食不化,积聚疼痛,可灸十四壮。孕妇不可灸。

百证赋云∶兼玉堂,能开彻烦心呕哕。

步廊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二寸,夹中庭,仰而取之。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胸胁满痛,鼻塞少气,咳逆不得息,呕吐不食,臂不得举。

神封在灵墟下一寸六分,去中行二寸,仰而取之。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胃胁满痛,咳逆不得息,呕吐不食,乳痈,洒淅恶寒。

灵墟在神藏下一寸六分,去中行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同神封。

神藏在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二寸,仰而取之。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同上。

百证赋云∶兼璇玑,治胸满项强,已试。

中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二寸,仰而取之。刺四分,灸五壮。

主治咳逆不得喘息,胸胁支满,多唾呕吐不食。

神农经云∶治气喘痰壅,可灸十四壮。

一传治咳嗽哮病唾血。

俞府在巨骨下,夹璇玑旁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咳逆上气,呕吐不食,中痛。

一云热嗽泻之,冷嗽补之。

玉龙赋云∶兼乳根,能治气嗽痰哮。

[卷七\经络(五)]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心包络经穴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门认。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天池(一名天会)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气府论注曰∶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手厥阴足少阳之会。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目ktkt不明,头痛,胸胁烦满,咳逆,臂腋肿痛,四肢不举,上气,寒热疟,热病汗不出。

千金云∶治颈漏瘰,灸百壮。

百证赋云∶兼委阳穴,腋肿针而速散。

天泉(一名天湿)在曲腋下去肩臂二寸,举臂取之。刺六分,灸三壮。一曰刺二分。

主治恶风寒,胸胁痛,支满咳逆,膺背胛臂间痛。

曲泽在肘内廉横文陷中,筋内侧动脉,屈肘得之。手厥阴所入为合。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臂肘摇动掣痛不可伸,伤寒呕吐气逆。

百证赋云∶兼少商,治血虚口渴。

门在掌后去腕五寸。手厥阴。刺三分,灸五壮。

主治呕血衄血,心痛呕哕惊恐,神气不足,久痔。

间使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手厥阴所行为经。刺三分,留七呼,灸五壮。

主治伤寒结胸,心悬如饥,呕沫少气,中风气塞昏危不语,卒狂,胸中澹澹,恶风寒,霍乱干呕,腋肿肘挛,卒心痛,多惊,咽中如鲠,妇人月水不调,小儿客忤久疟。可灸鬼邪,随年壮。

千金云∶干呕不止,所食即吐不停,灸三十壮。若四肢脉绝不至者,灸之便通。此法能起死人。又法∶卒死,灸百息。又十三鬼穴云∶此名鬼路,针百邪癫狂,当在第九次下针。

神农经云∶治脾寒,寒热往来,浑身疮疥,灸七壮。

太乙歌云∶兼风池、环跳,治疟疾。又兼气海、中极、三里,刺小腹便。

玉龙赋云∶治疟。

百证赋云∶兼天鼎,治失音休迟。

灵光赋云∶兼水沟,治邪癫。

快捷方式云∶治热病频哕。

内关在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与外关相对。手厥阴络,别走手少阳。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中风失志,实则心暴痛,虚则心烦惕惕,面热目昏,支满肘挛,久疟不已,胸满肠痛,实则泻之,生疮灸之。

神农经云∶治心疼腹胀,腹内诸疾,可灸七壮。

玉龙赋云∶合照海,能医腹疾之块。

席弘赋云∶兼公孙,治肚痛。

拦江赋云∶治伤寒太阴经四日者,先用照海、公孙,后用内关施治。

百证赋云∶兼建里,扫尽胸中之苦闷。

标幽赋云∶胸满腹痛,刺内关。

捷法云∶治胸满胃脘不快,伤寒中焦痞满,两胁刺痛,呕吐不已,脾胃气虚,心腹胀满,胁肋下疼,心腹刺痛,痞块食不散,人渐羸瘦,血块气瘕,脏腑虚寒,风壅气滞,大肠虚冷,脱肛不收,大便艰难,用力脱肛,脏毒肿痛,便血不止,五痔五痫,口吐涎沫,心性呆痴,心惊发狂,悲泣不已,不识亲疏,健忘错乱,言语不记,或歌或笑,神思不安,中风不省人事,心虚胆寒,四体战掉。以上诸证,先以内关主治,后随证加各穴治之。

大陵在掌后骨下横文中,两筋间陷中。手厥阴所注为,即原也。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舌本痛,喘咳呕血,心悬如饥,善笑不休,头痛气短胸胁痛,惊恐悲泣呕逆,喉痹口干目赤,肘臂挛痛,小便如血。

神农经云∶治胸中疼痛,胸前疮疥,可灸三壮。

千金云∶吐血呕逆,灸五十壮。又云∶凡卒患腰肿附骨痈疽,节肿游风热毒,此等疾但初觉有异,即急灸之,从手掌后第一横文后两筋间,灸五壮立愈,患左灸右,患右灸左,当中者两手俱灸。又十三鬼穴云∶此为鬼心,治百邪癫狂,在第四次下针。

玉龙赋云∶兼劳宫,疗心闷疮痍。又云∶合人中频泻,全去口气。又云∶合外关、支沟,治肚疼秘结。

劳宫(一名五里,一名掌中)在掌中央动脉,屈无名指取之。手厥阴所溜为荥。刺二分,灸三壮。

主治中风悲笑不休,热病汗不出,胁痛不可转侧,吐衄噫逆,烦渴食不下,胸胁支满,口中腥气,黄胆手痹,大小便血热痔。

千金云∶心中懊痛,刺入五分补之。

玉龙赋云∶兼大陵,疗心闷疮痍。

灵光赋云∶治劳倦。

百证赋云∶兼后溪,可治三消黄胆。

通玄赋云∶能退胃翻心痛。

快捷方式云∶治忧噎。

一传癫狂灸此效。

中冲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陷中。手厥阴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一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头痛如破,身热如火,心痛烦满,舌强痛,中风不省人事。

神农经云∶治小儿夜啼多哭,灸一壮,炷如小麦。

百证赋云∶兼廉泉,堪攻舌下肿痛。

一云主神气不足失志。

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暴仆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入,急以三棱针刺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使血气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诀。

[卷七\经络(五)] 手少阳三焦经穴

三焦经穴歌

手少阳三焦所从,二十三穴起关冲。向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入于四渎,注天井、清冷渊中。消泺、会、肩同,天、天牖经翳风。脉、颅息、角孙入,耳门、和、丝竹空。

关冲在手名指外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阳所出为井。刺一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头痛口干喉痹,霍乱,胸中气噎不食,肘臂痛不能举,目昏昏。一云主三焦邪热,口渴唇焦口气,宜泻此出血。

玉龙赋云∶壅热盛于三焦,关冲最宜。

百证赋云∶兼哑门,治舌缓不语。

快捷方式云∶治热病烦心,满闷汗不出,掌中大热如火,舌本痛,口干消渴,久热不去。

乾坤生意云∶此为十井穴,凡国中风暴仆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少商、商阳、中冲、少冲、关冲、少泽,使血气流通,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

液门在手小指次指间陷者中。手少阳所溜为荥。刺二分,留二呼,灸三壮。

主治惊悸忘言,寒厥,臂痛不得上下,疟寒热头痛,目眩赤涩泣出,耳暴聋,咽外肿,牙龈痛,若手臂红肿痛楚,泻之出血为妙。

千金云∶治耳聋不得眠,刺入三分补之。

玉龙赋云∶兼中渚,治手臂红肿。

百证赋云∶兼鱼际,能疗喉痛。

中渚在手名指本节后间陷中,把拳取之。手少阳所注为。刺二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臂指痛不得屈伸,头痛目眩,生翳不明,耳聋咽肿,久疟,手臂红肿,泻之出血,灸五壮。

太乙歌云∶刺久患腰疼背痛。

玉龙赋云∶兼液门,治手臂红肿。

席弘赋云∶治久患伤寒肩背痛。

通玄赋云∶脊心后痛,针此立愈。

灵光赋云∶五指不便,取中渚。

阳池(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者中,自本节后骨直对腕中。手少阳所过为原。刺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经曰∶不可灸。

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臂不能举。

千金云∶消渴口干,灸五十壮。

神农经云∶治手腕疼无力,不能上举至头,可灸七壮。

外关在腕后二寸两筋间陷中。手少阳络,别走心主。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治耳聋浑无闻,肘臂五指痛不能握,若胁肋痛者泻之。

神农经云∶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尽疼,不能握物,可灸七壮。

玉龙赋云∶兼大陵、支沟,治肚痛秘结。

快捷方式云∶治臂膊红肿,肢节疼痛,足内踝骨红肿痛,手足指节痛不能屈伸,五脏六腑结热,吐血妄行不已,鼻衄不止,吐血昏晕,不省人事,虚损气逆,阳乘于阴则血热妄行,阴乘于阳则血寒亦吐,名心肺二经呕血,舌强难言,及生白苔,重舌肿胀,热极口内生疮,舌吐不收,舌缩不能言,唇吻破裂,血出干痛,头生瘰结核,绕颈连胸,耳根颈项肿痛不消,目生翳膜,隐涩难开,风沿烂弦,迎风流泪,目风肿痛,肉攀睛,暴赤肿痛。以上诸证,先以外关主治,后随证分穴治之。

支沟(一名飞虎)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中。手少阳所行为经。刺二分,留七呼,灸七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暴喑,鬼击卒心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

千金云∶治颈漏马刀,灸百壮。

玉龙赋云∶兼照海,能通大便之秘。又云∶合外关、大陵,治肚痛秘结。

会宗在腕后三寸空中。一云空中一寸。手少阳。刺三分,灸三壮。一曰禁刺。

主治五痫,耳聋,肌肤痛。

三阳络(一名通间)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灸五壮,禁刺。

主治暴喑不能言,耳聋齿龋,嗜卧身不欲动。

四渎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刺六分,留七呼,灸三壮。一曰刺三分。

主治暴气耳聋,下齿龋痛。

天井在肘外,大骨尖后,肘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甄权云∶在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手少阳所入为合。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经云∶刺一分。

主治咳嗽上气,胸痛不得语,唾脓不嗜食,寒热凄凄,不得卧,惊悸悲伤,螈癫疾,五痫风痹,头颈肩背痛,耳聋,目锐痛,颊肿,肘臂痛不得捉物,及泻一切瘰疮肿瘾疹。

神农经云∶治咳嗽上气,风痹肘疼,可灸七壮。

清冷渊在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诸痹痛,肩臂肘不能举。

席弘赋云∶五般肘痛寻尺泽,冷渊针后即收功。

消泺在肩下臂外间,腋斜肘分下行。刺五分,灸五壮。一曰刺一分,灸三壮。

主治风痹,颈项强急肿痛,寒热头痛肩背急。

一传海南治牙疼,灸此穴。

会(一名)在臂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手阳明少阳二络之会。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肘臂气肿,酸痛无力不能举,项瘿气瘤,寒热瘰。

肩在肩端上陷中,斜举臂取之。刺七分,灸三壮。

主治臂重肩痛不能举。

天在肩缺盆中,上毖骨际,陷者中。(毖音秘。)一曰直肩井后一寸。手足少阳阳维三脉之会。刺八分,灸三壮。

主治肩臂酸痛,缺盆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颈项急,寒热。

天牖在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中,上夹耳后一寸。刺一分,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肿。资生经云∶灸一壮。甲乙经云∶灸三壮。

主治暴聋不聪,气目不明,夜梦颠倒,面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一曰若治面肿眼合,先取,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其病难愈。

翳风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刺三分,灸七壮。

主治耳聋,口眼斜,口噤不开,脱颔肿颊,牙车急痛,暴喑不能言。一云耳红肿痛,泻之,耳虚鸣,补之,补多泻少。

百证赋云∶兼听会,治耳聋气闭。

脉(一名资脉)在耳本后,鸡足青络脉中。刺一分,灸三壮。铜人云∶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多出。一云禁灸。

主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呕吐泻痢无时,惊恐,目涩眵膏。

颅息在耳后间青络脉中。刺一分,灸七壮。甲乙经曰∶灸三壮。一曰禁刺,出血多则杀人。

主治耳鸣喘息,小儿呕吐,螈惊恐发痫,身热头痛不得卧,耳肿流脓汁。

百证赋云∶病非颅息不愈。

角孙在耳廓中间,上发际下,开口有空。手太阳手足少阳三脉之会。(甲乙经手太阳作手阳明。)寒热病篇曰∶足太阳有入遍齿者,名曰角孙。则足太阳脉亦会于此。刺三分,灸三壮。

主治目生翳,齿龈肿不能嚼,唇吻燥,颈项强。

一云堪治耳齿之病。

耳门在耳前起肉,当耳缺处陷中。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一云禁灸。

主治耳聋耳脓汁,耳生疮,齿龋唇吻强。

席弘赋云∶但患伤寒两耳聋,耳门、听会疾如风。

百证赋云∶兼丝竹空,能住牙疼于顷刻。

天星秘诀云∶耳鸣腰痛先五会,后此穴及三里。

和耳前兑发下横动脉。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刺三分,灸三壮。一曰灸之目盲。

主治头痛耳鸣,牙车引急,颈项肿,口僻螈。

丝竹空(一名目)在眉后陷中。甲乙经曰∶足少阳脉气所发。刺三分,留三呼,禁灸,灸之不幸,令人目小及盲。

主治头痛,目赤目眩,视物ktkt,拳毛倒睫,风痫戴眼,发狂吐涎沫,偏正头风。

神农经云∶治头风,宜出血。

百证赋云∶兼耳门,能治牙疼于顷刻。

通玄赋云∶治偏头痛难忍。

一传主眼赤痛,针一分出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