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腹痛候

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绞痛,气不得息。

诊其脉,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手厥阴经也,沉者为阴,阴虚者,病苦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心腹 痛,不得息。脉细小者生,大坚疾者死。心腹痛,脉沉细小者生,浮大而疾者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行大道,常度日月星辰。清净以鸡鸣,安身卧,嗽口三咽之。

调五脏,杀蛊虫,治心腹痛,令人长生。

二、久心腹痛候

久心腹痛者,由寒客于腑脏之间,与血气相搏,随气上下,攻击心腹,绞结而痛。脏气虚,邪气盛,停积成疹,发作有时,为久心腹痛也。然心腹久痛,冷气结聚,连年积岁,日月过深,变为寒疝。

三、心腹相引痛候

心腹相引痛者,足太阴之经与络俱虚,为寒冷邪气所乘故也。足太阴是脾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上循属脾,络胃;其支脉,复从胃别上注心。经入于胃,络注于心。此二脉俱虚,为邪所乘,正气与邪气交争,在于经则胃脘急痛,在于络则心下急痛。经络之气往来,邪正相击,在于其间,所以心腹相引痛也。

太阴厥逆, 急挛,心腹引于腹也。

四、心腹胀候

心腹胀者,脏虚而邪气客之,乘于心脾故也。足太阴脾之经也,脾虚则胀;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脉起于足小指之下,循行上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入肺;其支者,从肺出络于心。脏虚,邪气客于二经,与正气相搏,积聚在内,气并于脾,脾虚则胀,故令心腹烦满,气急而胀也。

诊其脉,迟而滑者,胀满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伸右胫,屈左膝,内压之,五息。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根据经为之,引脾中热气出,去心腹中寒热,胸臆中邪气胀满。久行,无有寒热、时节之所中伤,名为真人之方。

五、久心腹胀候

久心腹胀者,由腑脏不调,寒气乘之,入并于心脾,脾虚则胀,停积成疹,有时发动,故为久也。久胀不已,脾虚寒气积,胃气亦冷。脾与胃为表里也,此则腑脏俱冷,令饮食不消;若寒移入大肠,则变下痢。

六、胸胁痛候

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气所乘故也。足少阳胆之经也,其支脉从目兑贯目,下行至胸,循胁里。足厥阴肝之经也,其脉起足大指丛毛,上循入腹,贯膈,布胁肋。足少阴肾之经也,其支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此三经之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

诊其寸口脉弦而滑,弦即为痛,滑即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跃。弦滑相搏,即胸胁抢息痛也。

七、卒苦烦满叉胸胁痛欲死候

此由手少阳之络脉虚,为风邪所乘故也。手少阳之脉,起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入缺盆,布中,散络心包。风邪在其经,邪气迫于心络,心气不得宣畅,故烦满;乍上攻于胸,或下引于胁,故烦满而叉胸胁痛也。若经久,邪气留连,搏于脏则成积,搏于腑则成聚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