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隋代医家,籍贯未详。隋大业间(605—617) 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巢氏医疗经验丰富,大业五年 (609),主持运河工程的大总管麻叔谋,患风逆,关节疼痛,不能起坐。炀帝命巢元方前往宁陵 (今河南宁陵县) 诊治。元方诊为: “风入腠理,病在胸臆。” 处方用药末与羔羊蒸而食之,病即痊愈。又令以杏酪五味佐以羊肉,日食数枚,是疾逐不复发。巢氏对医学理论有很深造诣,奉诏与众名医共同研究病因,病理和证候,于大业六年(610) 撰成《诸病源候论》50卷,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巨著。对传染病、过敏性疾病、运动病、寄生虫病、各科杂病及外科手术等,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认识与描述。如认为传染病的病因,是外界一种有害物质“乖戾之气” 所致,是互相传染的,强调可以 “预服药” 物以防传染的思想。诊断肠道寄生虫病系由于饮食不洁而感染; 漆疮等过敏性疾病,与人的禀性素质有关。特别主张小儿护理和妇女怀孕时的保健,要向民间学习。指出 “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横夭”; 妇女怀孕应适当做些劳动以使 “骨气强,胎养盛”。对王宫贵族娇生惯养小儿和贵妇人卧床养胎的旧习,提出了非议。书中所载肠吻合手术、大网膜切除及血管结扎术、死骨剔除术、创伤伤口缝合术,人工流产术等,均为我国外科史上的突出成就。有学者推断巢氏或是一位擅长外科医疗的专家。全书共分67门,列载证候1720条。诸证之未,多附按摩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巢氏重视每一个病的论述,促进了对不同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鉴别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如唐代集大成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日本的 《医心方》,以及明、清医家、均引用巢氏学术观点作为医理的依据。
五十卷,隋·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贤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吴氏书,惟《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观晁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足证旧本所列,不止一名,《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字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四库》著录本,为明·汪济川方广所校,前有宋绶奉敕撰序,考《玉海》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论》,五年四月乙未,命国子监摹印颁行,诏学士宋绶撰《病源》序,是其事也。书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王焘《外台秘要》诸论,多本此书,今勘之信然,又第六卷解散病诸候,为服寒食散者而作,惟六朝人有此证,第二十六卷猫鬼病候,见于《北史》及《太平广记》者,亦惟周齐时有之,皆非唐以后语,其为旧本无疑,其书但论《病源》,不载方药,盖犹《素问》《难经》之例,惟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亦不言法出谁氏,考《隋志》有《引导图》三卷,注曰立一坐一卧一,或即以其说编入欤?《读书志》称宋朝旧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矣,王祎《青岩丛录》,尝议其惟知风寒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以为疏漏,然病机万变,前人所未及言,经后人阐明者甚多,未可以一节病是书也。此书传本极少,清末周学海取家藏旧本,以日本刻本及《外台秘要》校定,刊入丛书中。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