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省河道浅窄拟请展筑遥堤折     

何如璋

为东省河道浅窄。普筑重堤。劳费无益。拟请展筑遥堤。以保要工而纾水患。恭折仰祈圣鉴事。窃以兴大役。动大费。民生之利害。 国计之盈绌系焉。必审其始以图终。庶费不糜而事集。黄水自改道利津以来。其始河道虽窄。河槽尚深。故畅行而无阻。近则河身日淤。泛日甚。 朝廷念灾区。思拯生于垫险。特派仓侍郎臣游百川驰往相度。嗣游百川先后条陈办法。由部议准。疏浚河道。亟筑缕堤。并先拨四十万两。解东济用。乃此次游百川与山东抚臣陈士杰覆筹河工事宜。竟改议普筑重堤。请至二百余万。臣详查游百川等原奏。明知黄流湍悍。实不能容。因惮于兴筑遥堤。迁就而为修补缕堤之策。又深虑缕堤之不可恃。遂改议普筑重堤。以冀幸一日无事。而藉 手以就其功。夫修补缕堤。需四五十万。虽无益而无大损。若费百余万之帑金。筑千余里之重堤。则非图度其始终。详考其利害。未可苟焉以从事也。今就游百川等迭次所陈情形。质以近日所闻见。知其有必不可者五。臣请敬为我  皇太后 皇上陈之。夫水性湍悍。容之则顺。激之则逆。通之则行。束之则。黄河自北宋时南徙。逾数百年。加以运道之牵涉。淮湖之交汇。故清口以下。非筑堤束水不为功。然至于道光年间。虽岁费巨万帑金。终归无补。今黄水东行。自济武以下。非有如运道淮湖之难措置也。无端与水争地。迫而束之于数百里间。以干其怒。将重堤难成。不出一二年必。委之则前功尽弃。保之则岁岁修防抢险。费且不资。是以有限之金银。填无涯之溪壑也。其必不可者一也。就令重堤克成。将来防不胜防。势必借资民力。近则摊派人夫。远则科供桩料。星催火速。四境骚然。去岁桃园之役。微求稍急。民既不堪。若复岁岁如此。民将何赖。是惜沿河数十里之地。而使数十州县受累无穷。其必不可者二也。如谓筑堤束水。用混江龙等器往来荡涤。可去淤沙。此又不然。夫黄水一石。挟泥数斗。前刷后淤。有增无。假令新淤可去。而刷于中者积于外。流滞海口。为患滋深。其必不可者三也。查游百川等原称自长清下抵利津。南北两岸。原有民十之三四。乃上年桃园决口。漫溢数县。而南北岭左家庄等处。仍相继开。近因黄汛盛涨。复漫溢历城等处堤工。而济阳利津等处。又万分危殆。夫以民断续。水能旁泄。且未值伏秋大汛之时。既经纷纷告。抢护不及如此。若一律普筑重堤。则束之愈紧。激之愈怒。必且突横。为力愈猛。沿河之民。受患恐有惨于今日者。其不可必者四也。且今所筑者下游也。以势度之。必旋筑而旋。固无疑矣。即谓不惜劳费。尽力而筑之。尽力而防之。将来盛涨难消。下游既不通行。上游必将横。而南。济南仍受其害。而北。武定益重其害。且恐开濮阿范之间。横溢四出。溃运坏卫。势不可收拾。其必不可者五也。臣于治水之事。非所能知。第即其情形参之。河既以填淤致病。即当以开扩见功。纵不能一劳永逸。要必通计容纳之方。庶足利堤防而纾巨患。拟请  旨饬下游百川等于现行河道。细加测量。且上游宽处。两岸相距若干。河底若干。值盛涨时水长若干。能容与否。自必灼然。如果真有把握。乃可次第兴工。否则仍须展宽河面。筹筑遥堤。俾水有所容。安流顺轨。庶不致漫溢为灾。其沿河居民。广为设法安顿。有执迷不悟者。以利害晓譬之。则堤工可就。巨不致虚縻。不可畏难避谤。意存迁就。为一时苟且之谋。贻天下无穷之大患也。臣为慎重要工起见。详悉披陈。是否有当。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鉴训示。谨 奏。

酌拟河工办法请  旨饬议折     

吴峋

为统筹河工利獘。酌拟办法。请  旨饬议以谋久远事。窃维天津形势卑下。黄河已有北趋之势。且河不两行。有引河则海口愈高。而引河旋开旋淤。徒糜帑金。臣于春间已详言之。今欲开引河者。为黄河两岸漂没也。夫黄河两岸之百姓。固当保全。而引河所经之地。田园庐舍坟墓。本无水患。强为开河。非民情所愿。且引河两岸之百姓。漫溢漂没。所失尤多。以为壑。非朝廷子爱黎元之意。此引河之必不可开者也。然夏间游百川等请筑重堤部臣亦知与水争地。非经久良图。而欲救目前。不得不就所陈议准。今游百川又以改筑缕堤为请。臣亦以筑缕堤为是。更就臣愚见。谨拟十条。敬为   皇太后  皇上陈之。

一缕堤宜亟筑也。夫不与水争地者为遥堤。此谓以地让水。束水刷河者为缕堤。此谓以水治水。此策创自潘季驯。实为不易之规。近今百余年来。河工人员。希冀请帑请奖。皆由抢险。遂废缕堤。独恃遥堤以为冒销滥保地步。故愈求治河而愈不治。夫缕堤废而河流缓。固日淤矣。乃冬令积为沙嘴。不过百数十人挑浚。可弭次年险工。而河员但顾私图。置之不问。尤为积獘。故欲治河。必以缕堤为始。再相度地势。加筑挑水坝。使河流湍驶。挟沙带泥。自免淤垫。

一遥堤宜并筑也。治河之有遥堤缕堤。如用兵之有枪炮以攻远。刀矛以御近。不可偏废。缕堤初筑。每年盛涨。必漫数次。潘季驯已详言之。必再筑遥堤。使漫出之水。顺堤归海。永无他虞。

一围堤宜创筑也。遥堤以内城郭村落。必当设法保护。伏思捻匪窜扰之时。山东全省多筑土围。恃以御寇。今河患不过济南武定两郡。且盛涨有时。非如捻迹之飘忽。尚易为力。拟请将临河之城池及大村镇。令百姓修筑土围。不留围门。里外宽筑坦坡。以行车马。即缕堤水满。尚可无恙。

一修守宜任民也。从前修守。专任河兵。而河员无临民之责。地方不能越代谋。流獘不可究诘。今陈士杰兼用绅董。用意甚深。可为程序。拟请将遥堤宽留地势。去河在二三十里以外。其间村落既多。[令](今)遥堤内之百姓修守缕堤。遥堤外之百姓修守遥堤。仍由巡抚督饬印委各官。访求公正绅董。划均分。百姓自顾身家。必能认真修守。

一钱漕宜核免也。缕堤不能不漫溢。则黄河两岸之钱漕必分别豁除。如开引河。更易漫溢。而毫无限制。滥报私征。獘端百出。防不胜防。若筑遥堤。则界限分明。其遥堤内之百姓既虞盛涨。难望秋成。而地狭人稀。又防护险工。无异军营前敌。尤当格外体恤。拟请将遥堤内之钱漕。一律豁除。至遥堤外之百姓。地广人稠。众力易集。即有漫水。势非遄悍。与缕堤有异。所有钱漕。应不准援免。方为允协。

一帑项宜兼筹也。今筑两堤。用颇烦。据游百川奏称拟筑缕堤。就民择要兴修。所省不止一半。以所省之费。拨为遥堤经费。则增尚不甚巨。且岁修防守。借资民力。更无须发帑。

一海口宜勘定也。去年南北岭口入海甚便。未及修治。又有十四户口。而牡蛎嘴不能堵合。不知愈分愈缓。愈缓愈淤。终无顺轨之期。亟宜勘定一处修治长堤。将他口堵截。刷成深槽。方[免](成)泛滥。

一河身宜取直也。从前黄河百里一曲。今海口以上。河身六百里。凡数十曲。安得不时有。前大学士张鹏翮逢湾取直。成法具在。今治河者。或惮于重拂民意。然臣访闻今之河身。岸随溜蛰。一夜迁徙至二三里外。百姓受累甚深。今如详勘开导。自能收。是在真心为民者。

一旧河宜考核也。河患自古有之。河至之处。蠲赋恤民。河徙之处。垦田完课。彼此相抵。 国家未有所损。百姓实受其益。所虑者报灾不实。升科不尽。或 国课不能如旧耳。今如令督抚查勘。不过委道府照例一行奏报一次。聊以塞责而已。拟请选择贤员。分河南山东江苏等省。将旧河开垦升科之地。新河拟办豁免之地。按亩稽核。勒为一书。刊刻散布。如奸民蠹吏。少有捏饰。举发甚易。即可按籍更正。永久无獘。

一贤材宜历练也。河务不暇讲求。垂三十年。亟宜选择朴实干练勤俭耐劳之员。分往勘办。而优予迁擢。严示考核。使鼓舞惕励。皆能成就。如布政使李用清。知府高万鹏等。皆以京员而着政绩。今京员如二人者尚不乏人。振作奋兴。则贤材辈出矣。

以上各条。均就臣愚见所及。据实胪陈。至地方情形。究非目。可否请  旨饬下直隶总督山东巡抚。体察地势民情。悉心酌议具奏。再由户部工部核议。如帑项不敷。分为二三年接办。可期大工告成。安澜永庆矣。臣为统筹利獘规画久远起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鉴。谨奏。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