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浚南湖议             

刘汝璆

余杭南湖。受天目来源。汇于一湖。涨则泄之。浙西可无水旱之虞。宋时南渡。益治水田。立国偏隅。藉以给用。而前此杨龟山先生尤着治绩。至今有祠于湖滨。自明以来。时经鼎革。豪强兼并。国戚邵氏等。占湖为田。右柱地界移于鳝鱼塘。范忠贞抚浙。浙民言之。公议开浚。奸民大窘。黠者为蜚语以诳当路。事遂寝。道光三十年。浙西大水。大吏始筹小利。余杭廪生李禄来刊呈南湖图说。上之方伯。汪公言开湖之法。先开小河一道。俾小舟可行。又开横河一道。界作十字。挑出之土。即可烧砖。则杭砖瓦自多。其价必廉。人家易作砖墙。御火为易。此以工代赈之法。而亦浙西数百年民生利害之所关也。方伯览其策善。亲往相度。方议兴工。旋以疾去。即占湖之家。不利于己。多方阻挠。后东南兵兴。遂无有议及之者。李君于辛酉冬殉节。南湖图说刊本亦遭劫火。去年水发塘坏。汝璆守杭州。亲往履戡。关系一堤需费亦在十万两。实无可筹。焦心棘手。有一堤风雨万家忧之句。蒋芗泉中丞闻而感叹。适有守城湘勇六千人。汝璆商请移驻修葺勇有例饷。不劳民力而堤可成。中丞然之。乃自率师躬往督修。历两月之久堤成。而下流不能为害。亦可荫注田亩。即仁和钱唐患区可永保无虞。民困苏矣。堤虽成。而湖中之壅塞过半。再加挑浚。蓄水多即可灌溉田亩。应需之费无几。即就靠厘项下筹拨。窃念东南财赋虽经核减。尚重于他省。不独民命攸关。亦国计所系。虽经费支绌。而工程似不可缓。古人举非常之事。皆从极艰难困乏中独力任之。岂非今日之急务耶。

浚湖州溇港议            

刘汝璆

浙西三郡水源。来自天目。而嘉湖为尾闾。经娄河而东入于海。地连江苏松江苏松二郡。余杭为上流。嘉湖为咽喉。东至苏松入海。今余杭坝既已修筑。是上流略治而去路不驶。下游易致水灾。故浙西筹疏浚下流。必须合江苏并举湖州七十二溇港为泄水之渠。道光三年大水。当事亦以为忧。于是疏浚娄河。其经费从漕粮出。每米一石。派钱七文。名曰娄河公费。当时林文忠官江苏。官吏皆得。人民不扰。而事以集。至道光三十年。水灾更甚。论者以下流壅塞为言。当事正欲疏导。适粤贼陷金陵。浙中时时告警。遂不复言。今则大寇削平。溇港开复之急。更有甚于曩时。惟需费至五十万两之多。固宜权其缓急。以济要工。夫民穷财尽之后。断不可横征苛敛。再劳民力。又不可因库支绌。稍涉迁延。传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昔明归太仆论东南水利。谓无事之时。每言费绌。不为民计。及至倭寇猝发。岁縻数百千万。亦能支持。果如思患预防。则得此一举。而水旱无忧。在 国家省赈贷之费。民间蒙乐利之休。岁入甚多。富庶可期。是知为 国宣力。尤宜筹其大者远者。毋狃于目前之烦费。贻大患于后日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