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略第四十七

(几)【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固为经,文亦师矣。

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骋会,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缛锦之肆,薳(教)【敖】择楚国之令典,随会讲晋国之礼法,赵(襄)【衰】以文胜从飨,国侨以修辞扞郑,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翚)【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

战代任武,而文士不绝;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乐毅报书辩(以)【而】义,范睢上疏密而至,苏秦历说壮而中,李斯自奏丽而动。若在文世,则杨、班俦矣。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辨之富矣。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揠)【惬】而赋清,岂虚至哉!枚乘之《七发》,邹阳之《上书》,膏润于笔,气形于言矣。仲舒专儒,子长纯史,而丽缛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洞入夸艳,致名辞宗。然覆取精意,理不胜辞,(政)【故】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诚哉是言也!王褒构采,以密巧为致,附声测貌,泠然可观,子云属意,辞人最深,观其涯度幽远,搜选诡丽,而竭才以钻思,故能理赡而辞坚矣。

桓谭着(号)【论】,富【号】猗顿,宋弘称荐,爰比相如,而《集灵》诸赋,偏浅无才,故知长于讽论,不及丽文也。敬通雅好辞说,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二班两刘,奕叶继采,旧说以为固文优彪,歆学精向,然《王命》清辩,《新序》该练,璇璧产于昆(岗)【冈】,亦难得而踰本矣。傅毅崔骃,光采比肩,瑗寔踵武,能世厥风者矣。杜笃贾逵,亦有声于文,迹其为才(也),崔傅之末流也。李(充)【尤】赋铭,志慕鸿裁,而才力沈膇,垂翼不飞。马融鸿儒,思洽登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王逸博识有功,而绚(彩)【采】无力。延寿继志,瓌颖独标,其善图物写貌,岂枚乘之遗术欤!张衡通(则)【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刘向之奏议,旨切而调缓;赵壹之辞赋,意繁而体踈;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于为文,有偏美焉。潘勖凭经以骋才,故绝羣于锡命;王朗发愤以托志,亦致美于序铭。然自卿渊已前,多(俊)【役】才而不课学;雄向已后,颇引书以助文;此取与之大际,其分不可乱者也。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诗丽而表逸;子(侄)【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琳瑀以符檄擅声;徐干以赋论摽美;刘桢情高以会采;应玚学优以得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有足筭焉。刘(邵)【劭】《赵都》,能攀于前修;何晏《景福》,克光于后进;休琏风情,则《百壹》摽其志;吉甫文理,则临丹成其采;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

张华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左思(立)【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潘岳敏给,辞(自)【旨】和畅,锺美于《西征》,贾余于哀诔,非自外也。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士龙朗(陈)【练】,以识检乱,故能布采鲜净,敏于短篇。孙楚缀思,每直置以踈通;挚虞述怀,必循规以温雅;其品藻流别,有条理焉。傅玄篇章,义多规镜;长虞笔奏,世执刚中;并(杶)【桢】干之实才,非群华之韡萼也。成公子安,选赋而时美,夏侯孝若,具体而皆微,曹(櫖)【摅】清靡于长篇,(李膺)【季鹰】辨切于短韵,各其善也。孟阳景(福)【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刘琨雅壮而多风,卢谌情发而理昭,亦遇之于时势也。

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陵云矣。庾元规之表奏,靡密以闲畅;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孙盛(子实)【干宝】,文胜为史,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袁宏发轸以高骧,故卓出而多偏;孙绰规旋以矩步,故伦序而寡状;殷仲文之孤兴,谢叔源之闲情,并解散辞体,缥渺浮音;虽滔滔风流,而大浇文意。

宋代逸才,辞翰鳞萃,世近易明,无劳甄序。

观夫后汉才林,可参西京;晋世文苑,足俪邺都;然而魏时话言,必以元封为称首;宋来美谈,亦以建安为口实;何也?岂非崇文之盛世,招才之嘉会哉。嗟夫,此古人所以贵乎时也!

赞曰:才难然乎,性各异禀。一朝综文,千年凝锦。余采徘徊,遗风籍甚。无曰纷杂,皎然可品。

集 校:

才略。

《校证》:「《六朝诗乘总录》『才』误『材』。」按《汉书杜业传》:「会成帝崩,哀帝卽位,业复上书言:……窃见朱博忠信勇猛,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酷吏田延年传》:「延年以材略给事大将军莫府,霍光重之,迁为长史。」《外戚孝元傅昭仪传》:「元帝即位,立为倢伃,甚有宠。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又《后汉书张玄传》:「玄字处虚,沈深有才略。」《胡广传》载史敞等荐广书:「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荀爽传》:「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裴潜传》:「太祖问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晋书明帝纪》:「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刘邵《人物志》:「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勇。」例多,不徧举。材通才,验之《序志》篇「褒贬于才略」,此作「才」是。

几代之文。

「几」黄本作「九」。《汇校》:「按:作『九』是,指虞夏而迄于宋,《通变》篇『九代咏歌』可证。」按《通变》篇「是以九代咏歌」,郭注:「九代指唐、虞、夏、商、周、汉、魏、晋、宋而言,与《时序》中称十代对勘可知。」《义证》:「郝懿行批注:按《时序》篇赞称『蔚映十代』,并数萧齐而言也。兹篇及于刘宋而止,故云九代而已。」又引《注订》云:「九代者,篇中首称虞夏,继述商周,春秋属周,秦列战代,汉晋魏而下,迄于刘宋,共九代也。」此作「九」是,从黄本改。

可略而详也。

《校释》:「『详』疑『言』误。」《义证》引《斟诠》云:「案此『详』非与『略』反,乃『审议』之谓也。不烦改字。《说文》:『详,审议也。』」《补正》:「按《诗墉风墙有茨》:『不可详也。』毛传:『详,审也。』(《吕氏春秋察微》篇『公怒不审。』高注:『审,详也。』)诂此正合。」按《说文》言部:「详,审议也。」段注:「审,悉也。」义通。《朱子语类易三》:「故自伏羲而文王周公,虽自略而详,所谓占筮之用则一。」可为旁证。

文亦师矣。

范注:「『文亦师矣』句有缺字,疑『师』字上脱一『足』字。」《义证》引《注订》云:「『文亦师矣』,言上述诸作,既为文章之楷模,亦足以为后人之师法也。范注非。」《斟诠》:「范说是。『文亦足师』与『义固为经』相对,因句末有矣字,浅人以为上下句字不相偶,而妄删『足』字耳。」牟注:「按《征圣》篇所说:『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足师』似太重,『亦师』稍轻。」《补正》:「按『师』上确脱一字。以《征圣》篇『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证之,所脱者应是『有』字。」按《征圣》篇语境与此稍异,疑范说近是。

薳教择楚国之令典。

「教」,黄本作「敖」,黄校:「元作『教』,曹改。」《校证》:「『敖』原作『教』,梅据曹改。徐校同,王惟俭本作『敖』不误。」《校注》:「按何本、训故本、谢钞本正作『敖』,曹改徐校是也。」《考异》:「按:左宣十二年传:『蒍敖为宰。』薳音义同蒍,曹改是。」《义证》:「『薳』,姓,春秋时楚有蒍敖,亦作『薳』。梅注:『薳敖,即孙叔敖,元作教,曹改。』」《汇校》:「薳敖,即孙叔敖,亦称蒍敖,即蒍艾猎,春秋时楚人。『教』乃『敖』之形误。」按《左传》宣公十二年:「随武子曰:……蒍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杜预注:「宰,令尹蒍敖,孙叔敖。蒍,于委反。」蒍亦作薳。《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裴注:「《魏书》载世子议曰:昔薳敖逃禄,传载其美,所以激浊世,励贪夫,贤于尸禄素餐之人也。故可得而小,不可得而毁。至于田畴,方斯近矣。免官加刑,于法为重。」此作「敖」是,从黄本改。

赵襄以文胜从飨。

「襄」,黄本作「衰」,黄校:「元作『襄』,曹改。」《校证》:「『衰』原作『襄』,梅据曹改,徐校同。王惟俭本作『衰』,不误。」《校注》:「按曹改徐校是。何本、训故本、谢钞本正作『衰』。」《汇校》:「按:赵衰,字子余,春秋时晋国大夫。『襄』为『衰』之形误。」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他日,(秦穆)公享之(晋公子重耳),子犯曰:『偃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杜预注:「有文辞也。衰,初危反。」《国语晋语四》:「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乃使子余从。」韦昭注:「子余,赵衰字。」此作「衰」是,从黄本改。

公孙翚善于辞令。

「翚」,黄本作「挥」。范校:「铃木云:嘉靖本、梅本、冈本作『翚』。」《校证》:「『挥』,旧本作『翚』,冯舒云:『翚当作挥。』黄注本改『挥』。案《左》襄二十四年、三十年、三十一年传,皆以公孙挥与子羽错举,作『挥』者是。左襄三十一年传云:『子产之为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即彦和此文所本。」《补正》:「『挥』,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何本、胡本、王批本、训故本、梅本、凌本、合刻本、梁本、秘书本、谢钞本、汇编本、清谨轩本、尚古本、冈本、文津本、王本、张松孙本、郑藏钞本、崇文本作『翚』;《子苑》三二、《文通》二五引同。按公孙挥字子羽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则本是翚字,古人立字,展名取同义。子羽名翚,犹羽父之名翚也。黄本依冯、何校径改为『挥』,盖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文耳。又按舍人用字多从别本、元本等又皆作『翚』,可能此文原是『翚』字。不必单据《左传》遽改为『挥』也。」《考异》:「按:从『挥』是。《左传》作挥。注云:『字子羽。』又鲁有公子翚,音同挥。」《义证》:「何焯改『挥』。公孙挥,字子羽,事郑简公为行人。梅本作翚,注云『子羽』。」按《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何晏集解:「马(融)曰:……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刘宝楠《正义》:「公孙挥,挥与翚同,故字子羽。若鲁太宰翚字羽父也。」又按《说苑》卷七「子产相郑」条亦作「公孙挥」,古书无作「公孙翚」者,此作「挥」是。从黄本改。

皆文名之标者也。

《校证》:「何云:『标』字下,疑脱一『着』字。」按《世说新语品藻》篇:「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谁比?』谢曰:『阿敬近撮王、刘之标。』」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献之文义并非所长,而能撮其胜会,故擅名一时,为风流之冠也。」《校证》所疑非是。

乐毅报书辩以义。

「辩」,黄本作「辨」。《校证》:「『而』原作『以』,徐云:『当作而。』案以下文句法求之,徐说是。今据改。」《义证》:「按元刻本、弘治本『辨』作『辩』。『辨』,明辨。」《考异》:「按:从『而』是。」按作「而」字义长,四「而」字连读是也。从《校证》改。又按辩通辨,此毋须改。

固巨儒之情也。

《校证》:「谢云:『情』疑当作『精』。」《义证》:「按『情』自可通。」

赋孟春而选典诰。

孙诒让《札迻》:「案『赋孟春』盖《汉艺文志》陆贾赋三篇之一,『选典诰』当作『进典语』。《诸子》篇云:『陆贾《典语》』,并误以《新语》为『典语』也。(《史记陆贾传》: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号其书以《新语》。『进』即谓奏进也。)『进』、『选』,『语』、『诰』,皆形近而误。」范注:「《汉志》陆贾赋三篇,当有篇名《孟春》者,彦和时尚存,今则无可考矣。《札迻》十二云云,据孙说当作进《新语》。」《校释》:「按『语』误作『诰』,是也;『选』乃『撰』字,二字古通。司马相如《封禅书》:『历选列辟。』《史记》作『撰』,徐广曰:『撰,一作选。』是其证。不必据《史记》『每奏一篇』之文,训『奏』为『进』,改『选』作『进』。」《义证》引《注订》云:「『选典诰』者,意为选辞成章类典诰体也,如韩退之《平淮西碑》之类。《新语》一书梁以前或有别名,彦和不得两误云。」《考异》:「按:孙说是,当据改。」《补正》:「按《子苑》引作『选典诰』,是此文本无误字。孙说未可从也。《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列赋为四家,陆贾赋其一也。《诠赋》篇亦云:『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是此处之『首发奇采』,当专指陆贾之赋而言,未包其《新语》在内。因诸子战国已臻极盛,《新语》乃属于『体势浸弱』、『类多依采』之流,舍人于《诸子》篇曾明言之,岂能又以『首发奇采』相许?则『典诰』非《新语》之误,可知矣。『赋《孟春》而选典诰』,盖止论贾之《孟春赋》,本为一事,非谓其既赋《孟春》,又撰《新语》也。《史传》篇:『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诏策》篇:『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封禅》篇:『树骨于训典之区,选言于弘富之路。』又《汉志诸子略》所列『儒五十三家』,陆贾二十三篇即在其中。然则『(陆贾)赋《孟春》而选典诰』,谓其赋选言于典诰也。」牟世金《范注补正》:「改字为『新语』并无确证,不必以臆测强改。彦和于诗文之名,每多活用,联系《诸子》篇之『陆贾《典语》』考察,亦非误字,乃合于典诰之《新语》也。此处之『进典诰』义同。《辨骚》有云:『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诰之体也。』《新语》中称道尧、舜、汤、武、周、孔者正多;现存《新语》十二篇,差不多篇篇如是。《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一《新语》条说,其书『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所援据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这正是彦和称《新语》为《典语》或以其合于『典诰之体』之原因。」《汇校》:「郭晋稀《文心雕龙注译》作『赋《孟春》而撰《新语》』;并注云:『元作选典诰,今参各家校改。』按:郭校是,『赋《孟春》』与『撰《新语》』对言。」按「赋孟春」亦未必如范注所言「《汉志》陆贾赋三篇,当有篇名《孟春》者」,彦和论文,乃统而言之,未可拘泥。《校注》谓「专指陆贾之赋而言,未包其《新语》在内」者,非是,下文云贾谊「议惬而赋清」,其「议」亦指其《新书》而言。郭注改作「撰《新语》」者亦非。《史记陆贾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汉书高帝纪下》:「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又《叙传上》:「近者陆子优繇,《新语》以兴;董生下帷,发藻儒林;刘向司籍,辩章旧闻;扬雄覃思,《法言》、《大玄》:……究先圣之壸奥,婆娑虖术艺之场,休息虖篇籍之囿,以全其质而发其文,用纳虖圣听,列炳于后人。」《叙传下》:「贾作行人,百越来宾,从容风议,博我以文。」颜注:「李奇曰:作《新语》也。师古曰:《论语》称颜回喟然叹曰『夫子博我以文』,谓以文章开博我也。」此作「选典诰」通,谓陆贾之奏有所选择于「先圣」典诰之文也。毋须改。

其辨之富矣。

《义证》:「沈岩临何焯校:『辩』下或无『之』字。」

议揠而赋清。

「揠」,黄本作「惬」。《校证》:「『惬』原作『揠』,徐云:『揠,一作美。』黄注本改作『惬』。」《义证》:「沈岩临何焯校本:『揠,一本阙疑,他本或改惬字。』惬,惬当,恰当。」《考异》:「按:从『惬』是。」按从黄本改。

然覆取精意。

范注:「『覆』疑当作『核』。」《校证》:「『核』原作『覆』,两京本作『复』,徐校作『核』,清谨轩钞本作『核』,范云:『覆疑当作核。』按作『核』是。今据改。」《校释》:「按此言相如之文夸艳,致精意覆蔽也。『取』乃『蔽』误。」《考异》:「按:范注非。《周礼冬官考工记》注:『详察曰覆。』《集韵》:『覆,审也。』王校从范注据改,非。」《补正》:「『覆』,两京本、胡本作『复』。徐?校作『核』。范文澜云:『覆疑当作核。』按『核』字是。清谨轩本正作『核』。《铭箴》篇『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等亦误『核』为『覆』,与此同。」《义证》引《斟诠》云:「覆训审,见《尔雅释诂》,谓详察之也。以校斟学立场言,凡原文训故可通,改作形似声近之字而其义又未胜者,仍以不改为是。」又:「覆取精意,谓审察择取其精思妙意也。」按《尔雅释诂下》:「覆、察、副,审也。」郭璞注:「覆挍、察视、副长,皆所为审谛。」《周礼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郑玄注:「覆,犹察也,谓用射而察之。」此作「覆」通。然不及作「核」义长。《说文》襾部:「核,实也。考事,襾笮邀遮,受辞得实曰核。」段注:「襾者,反复之;笮者。迫也;徼者,巡也;遮者,遏也。言考事者定于一是,必使其上下四方之辞,皆不得逞,而后得其实,是为核。此所谓咨于故实也,所谓实事求是也。」又:「《周礼》经作核,注作核,盖汉人已用核为核矣。」《宋书礼志一》:「(孙休永安元年诏)其按旧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唐书儒学中马怀素传》:「迁考功,核取实才,权贵谒请不能阿桡。」亦可为旁证。

政扬子以为文丽用寡者长卿。

「政」,黄本作「故」。《汇校》:「按:『政』不辞,乃『故』之形误。」按从黄本改。

子云属意,辞人最深。

「人」,黄校:「疑误。」范注:「《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默而好深湛之思。』子云多知奇字,亦所谓搜选诡丽也。搜选诡丽,辞深也;涯度幽远,义深也。辞人最深,人当作义,俗写致讹。」《校证》:「『义』原作『人』,梅云:『疑误。』范云:『人当作义,俗写致讹。』案范说是。下文『理赡辞坚』,即承此言。今据改。」《校释》:「按『人』乃『采』之误。」《义证》引《注订》云:「『辞人最深』者,辞人中之最为深湛者,故下有『涯度幽远』之言,范注非。」牟世金《范注补正》:「窃疑『人』字不误。『辞人』为彦和习用词。如『近代辞人』、『辞人赋颂』、『辞人爱奇』等,全书共有十四次。范注所引《扬雄传》语,适足以证扬雄乃『辞人(之)最深』者。倘依范说,谓『义深』犹可,谓『辞深』则不可。案原意首论全人:『辞人最深。』次分论内容,形式:『涯度幽远,搜选诡丽。』岂非正合全书通例?改『人』为『义』,虽亦有可说,惜梅、范皆疑而无征。后之从者,亦无补证。」《考异》:「按:『人』疑当作『入』。《玉篇》:入,进也。与下竭才以钻旨合。人、入形近易讹,范注非。」《校注》:「按范说是。《汉书扬雄传赞》:『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可证此文『人』字确为『义』之误。『辞义最深』即『文义至深』也。」按桓谭《新论》:「扬子云才智闻达,卓绝于众,汉兴已来,未有此也。」亦论其人卓绝出众而已。此作「人」字是,从「义」则与「属意」之「意」同音相复。

桓谭着号富猗顿。

黄本作「桓谭着论,富号猗顿」。《校证》:「两京本『论』作『号』,『号』作『侔』。」《汇校》:「按:『着』下脱『论』字当补;『号』字当移在『富』下。《后汉书桓谭传》:『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又《论衡佚文》:『挟君山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按《史记货殖列传》集解引《孔丛子》:「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闲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见今本《孔丛子陈士义》。从黄本补、改。

故知长于讽论。

「论」,范校:「铃木云:疑当作『谕』。」《校证》:「『谕』原作『论』,徐云:『论当作谕。』铃木说同。案作『谕』是,今据改。」《校注》:「徐?云:『讽论当作讽谕。』铃木说同。崇文本作『讽谕』。按『论』字不误。『讽』指其讽谏之疏见《后汉书》本传言,『论』则指《新论》。此以君山之『讽、论』并举,正如后文评徐干之以『赋、论』连言然也。上疏与《新论》皆属于笔类,与辞赋异,故云『长于讽论,不及丽文』。」《补正》:「《子苑》引作『讽论』,足证『论』非误字。」《考异》:「按:『论』字不误。王校非。」按作「讽论」是,《周书王襃庾信传》史臣曰:「其后逐臣屈平,作《离骚》以叙志,宏才艳发,有恻隐之美。……大儒荀况,赋礼智以陈其情,含章郁起,有讽论之义。」《北史恩幸和士开传》:「士开见人将加刑戮,多所营救,既得免罪,即令讽论,责其珍宝,谓之赎命物。虽有全济,皆非直道。」可为旁证。

璇璧产于昆岗。

「昆岗」,黄本作「昆冈」。《义证》:「琨冈,琨山,产美玉。元刻本『琨冈』作『昆冈』。」《汇校》:「按:作『冈』是。《书胤征》:『火炎琨冈,玉石俱焚。』」按《书胤征》:「火炎琨冈,玉石俱焚。」孔注:「山脊曰冈,琨山出玉,言火逸而害玉。昆音昆。」孔疏:「《释山》云:山脊曰冈。孙炎曰:长山之脊也。以昆山出玉,言火逸害玉,喻诛恶害善也。」《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正义:「昆冈在于阗国东北四百里,其冈出玉。」《后汉书董卓传》论:「昆冈之火,自兹而焚。」李贤注:「《书》曰: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琨或作昆,与昆通。此作「冈」是。从黄本改。

能世厥风者矣。

「能」,范校:「铃木云:梅本、冈本作『龙』。」《校证》:「『能』原作『龙』,王惟俭本作『能』,徐校作『能』,黄注本、王谟本、崇文本俱改作『能』。」《考异》:「按:『能』『龙』并通,可两存。」按此作「能」是。《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子奉,奉子敷,笃志博闻,议者以为能世其家。」《南史隐逸上孔道徽传》:「道徽少厉高行,能世其家风。」可为证。

迹其为才也。

黄本『才』下无『也』字。《校证》:「黄注本删『也』字,今据旧本补。」《考异》:「按:『也』字衍。此句与下句义属一贯,王校非。」《汇校》:「按:张说是。」按从黄本删。

李充赋铭。

「充」,黄本作「尤」,黄校:「元作『充』,王改。」范校:「黄云:案冯本作『尤』。」《校证》:「『尤』原作『充』,梅据王改。」《义证》:「梅注:『尤原作充,王改。』《训故》:『《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不言著述。又《晋中兴书》:李充,字弘度,江夏人,着《学箴》。然此在贾逵之后,马融之前,则李尤也。尤在和帝时拜兰台令,有《幽谷》诸赋,《并车》(《四库全书考证》:『有《幽谷》诸赋,《孟津》诸铭。』刊本脱『孟津』二字,据《李兰台集》增)诸铭,而贾逵仕明帝时,马融仕顺、桓时,以序观之,乃李尤无疑。』」《考异》:「按:尤在和帝时,拜兰台令吏,有函谷诸赋,梅本改是。」按《后汉书文苑李尤传》:「李尤字伯仁,广汉雒人也。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杨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拜兰台令史。稍迁,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俱撰汉记。后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争。顺帝立,迁乐安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李伯仁集》,在《张河间(衡)集》下,《马季长(融)集》上。从黄本改。

马融鸿儒,思洽登高。

「登」,黄本作「识」,黄校:「一作『登』。」《校证》:「『识』原作『登』,梅六次本改。」《补正》:「『识』,黄校云:『一作登。』天启梅本改『识』;何焯校同。按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何本、胡本、王批本、训故本、万历梅本、凌本、合刻本、梁本、秘书本、谢钞本、汇编本、尚古本、冈本、崇文本并作『登』,足见此文之『登』并非误字;黄氏从梅、何校改作『识』,非也。其余各本已从天启梅本作『识』。『思洽登高』,谓其善于辞赋也。「登高能赋」,见《诗墉风定之方中》毛传及《汉志》。《韩诗外传》七:『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后汉书》本传所叙季长撰述,即以赋为称首;今存者尚有《琴赋》、《长笛赋》、《围碁赋》、《樗蒲赋》、《龙虎赋》等篇。见严辑《全后汉文》卷十八(其中有不全者)。而《长笛》一赋,且登选楼。是季长所作,以赋为优,故云『思洽登高』。本篇评论作者,皆就其最擅长者言。若作『识高』,则空无所指矣。何况『登』与『识』之形音俱不近,焉能致误?《出三藏记集齐竟陵王世子抚军巴陵王法集序》:『雅好辞赋,允登高之才。』《南齐书文学传论》:『卿云巨丽,升堂冠冕;张左恢廓,登高不继。』亦并以『登高』二字指赋。《诠赋》篇亦有「原夫登高之旨」语。《子苑》引作『登高』,亦可证改『登』为『识』之谬。」《缀补》:「《汉书艺文志》:『《传》曰: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今《诗墉风定之方中》毛传「登」作「升」,义同。)此云『思洽登高』,谓马融能赋也。作『识』,盖后人不得其义而妄改;或涉下文『博识有功』而误。」《考异》:「按:从『识』是。」《义证》:「『洽』,广博。『思洽』,思路博洽。按『识高』亦可通。」按此作「登高」是。

而绚彩无力。

「彩」,黄本作「采」。《校证》:「『采』,旧本皆作『彩』,黄注本作『采』。」《汇校》:「按:『采成文曰绚』,作『采』是。」按《仪礼聘礼》「绚组」郑注:「采成文曰绚。」贾公彦疏:「郑注《论语》『文成章曰绚』,与此语异义。……绚是文章之名。」《类聚》卷七十八引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曰:「绚采垂文。」彩通彩,彩又通采,此作采义长。从黄本改。

张衡通则。

「则」,黄本作「赡」。《汇校》:「按:通赡,才学广博丰富。范晔论云:『崔瑗之称平子曰: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作『赡』是。」按《魏书房景先传》:「昼则樵苏,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梁书江革传》:「才思通赡。」《周书儒林樊深传》:「深经学通赡。」此作「赡」是。从黄本改。

刘向之奏议。

《校证》:「何云:『向』字疑误。」《义证》:「《训故》:『此段叙东汉不宜有刘向,且向前已见,此向字恐误。』何焯批:『向字疑误。』」范注:「《汉书刘向传》:『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旨切调缓』,向文确评。」按何疑是。

多俊才而不课学。

范注:「案《史通杂说下》引『俊才』作『役才』,是。」《校证》:「『役』原作『俊』,今从《史通杂说下》引改。」《校释》:「按《史通杂说下》引作『役才』,是也。」《补正》:「按『俊』字于义不属,当是『役』之形误。《左传》成公二年:『以役王命。』杜注:『役,事也。』此当作『役』,而训为事,始合。《史通杂说下》篇:『昔刘勰有云:自卿渊已前,多役才而不课学;向雄已后,颇引书以助文。』是所见本未误。当据改。」《考异》:「按:从『役』是。」按此作「役」是。从《校证》改。

雄向已后。

《校证》:「『雄向』《史通》作『向雄』。」《考异》:「按:王校改是。」按此毋须改。

子侄虑详而力缓。

「侄」,黄本作「桓」。《汇校》:「按:『侄』字误,当作『桓』。子桓,曹丕字。」按《三国志文帝纪》:「文皇帝讳丕,字子桓,……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蓺兼该。」此作「桓」是。从黄本改。

雷同一响。

《校证》:「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日本刊本『响』作『人』。」按《礼记曲礼》:「毋雷同。」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文选》卷四十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或怀疾妬,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李善注:「《礼记》曰:无雷同。」此作「响」义长。

仲宣溢才。

《校证》:「徐云:『溢字误,疑作清。』又云:『疑异才。』」《考异》:「按:溢才犹才溢也,『溢』字不误。如王校疑作『清』作『异』,何不可疑作俊、作茂,作逸、雅、瑰……等字均可,将不胜其改矣。王校非。」按此作「溢」通。《三国志崔琰传》裴注引司马彪《九州岛春秋》曰:「(孔)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类聚》卷六十五引梁沈约《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曰:「西都富轩冕,南宫溢才彦。」

徐干以赋论摽美。

「摽」,黄本作「标」。

刘邵赵都。

「邵」,黄本作「劭」。《校证》:「『劭』,冯本、汪本作『邵』。」《补正》:「『劭』,元本、弘治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王批本、梅本、谢钞本、汇编本、张松孙本作『邵』;《子苑》、《文通》二五引同。《秘书本》作『卲』(原作邵,据《校注》改);《历代赋话续集》十四引同。按『邵』字是。已详《事类》篇『刘劭赵都赋』条。」《汇校》:「按:作『劭』是。」按此当以《魏志》为正,说见上。从黄本改。

则百壹摽其志。

「摽」,黄本作「标」。

嵇康师心以遣论。

范校:「铃木云:梅本校『遣』疑作『造』。」《校证》:「『遣』,梅云:『疑作造。』」《校注》:「按『遣』字自通,无烦它改。」《补正》:「按《哀吊》篇『以辞遣哀』,《声律》篇『故余声易遣』,其『遣』字义与此同,是『遣』字不误,何必改作!《子苑》引亦作『遣』。」《考异》:「按:『遣』字不误,字义为长。」

奕奕清畅。

「奕奕」,范注本作「弈弈」,范校:「铃木云:嘉靖本、梅本、冈本作『奕奕』。」《义证》作「奕奕」,并引《斟诠》云:「奕奕,闲雅姣美之貌。《诗商颂那》:『万舞有奕。』传:『奕奕然闲也。』又《诗鲁颂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笺:『奕奕,姣美也。』」按《说文》大部:「奕,大也,从大,亦声。《诗》曰:奕奕梁山。」《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毛传:「奕奕,大貌。」《小雅巧言》:「奕奕寝庙。」毛传:「奕奕,大貌。」又《商颂那》:「万舞有奕。」毛传:「奕奕然闲也。」朱熹集传:「奕奕然有次序也。」《诗鲁颂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郑笺:「奕奕,姣美也。」《说文》廾部:「弈,围棊也。」《方言》卷二:「奕,偞容也。自关而西凡美容谓之奕,或谓之偞。宋卫曰偞,陈楚汝颍之间谓之奕。」卷五:「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弈、奕音同义别,然古书多混用。《后汉书祭祀志下》:「《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仪礼》卷二十四贾公彦疏引郑注云:「五寝,五庙之寝。天子七庙,唯祧无寝,《诗》云:『寝庙奕奕。』相连之貌。」又《郡国志一》:「夏阳有梁山。」李贤注:「《诗》云:『弈弈梁山。』在县西北。」《文选》卷二十四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弈弈冯生,哲问允迪。」李善注:「《方言》曰:自关而西,凡美容谓之弈弈。」均二字相通之证。此作「奕奕」为是。

左思立才。

「立」,黄本作「奇」。《义证》:「『奇』,元刻本、弘治本、冯校本作『立』。」《校证》:「冯本、汪本、畲本、两京本、王惟俭本、《诗记》别集四、《六朝诗乘总录》『奇』作『立』,即『奇』之坏文。徐校作『奇』。」《考异》:「按:立奇并通,从『立』为长。」按《汇校》「立」字误作「玄」。从黄本改。

尽锐于三都。

《校证》:「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凌本、日本刊本、王谟本,『锐』作『粹』,误。」按《史记吴王濞列传》:「以梁委吴,吴必尽锐攻之。」作「粹」者乃涉下文而误。

辞自和畅。

「自」,黄校:「疑作『旨』。」范校:「铃木云:诸本作『自』。」《校证》:「何校、黄云:『自疑作旨。』」《义证》:「何焯批:『自疑作旨。』黄校从之。」又引《缀补》云:「『旨』,俗书作『?』,与『自』形近,又涉下文『自外』字而误。」《考异》:「按:上称敏给,承『自』字亦是,不烦改从。」《后汉书郅寿传》:「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厉音正色,辞旨甚切。」《三国志魏书陈留王纪》:「(咸熙元年辛未诏)乃心款诚,形于辞旨。」又《刘桢传》裴注引《文士传》:「桢辞旨巧妙。」《蜀书许靖传》:「靖与曹公书曰:……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高僧传译经上康僧会传》:「曲得圣义,辞旨文雅。」又《义解释玄畅传》:「畅刊正文字,辞旨婉切。」《晋书孙盛传》:「盛与(桓)温笺,而辞旨放荡。」又《忠义刘沈传》:「及申理张华,皆辞旨明峻。」例多,不徧举。此作「旨」是,「自」字盖涉下「非自外也」而误。从黄校改。

锺美于西征。

《校证》:「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凌本、日本刊本、王谟本『征』误『京』。」按《文选》卷十《纪行下》潘安仁《西征赋》注引臧荣绪《晋书》:「岳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行,历论所经人物山水也。」李善注:「岳,荥阳中牟人。晋惠元康二年,岳为长安令,因行役之感,而作此赋。岳家在巩县东,故曰《西征》。」王校是。

士龙朗陈。

「陈」,黄本作「练」,黄校:「元作『陈』,王青莲改。」《校证》:「『练』元作『陈』,梅据王嘉弼改,徐校同。按王、徐改是。《事类》篇有『明练』语。」《补正》:「按『练』字是。何本作『练』,《文通》引同。《事类》篇『子建明练』,『明练』与『朗练』同。《尔雅释言》:『明,朗也。』《晋书傅祗传》:『以才识明练称。』又《谢沈传》:『明练经史。』《颜氏家训勉学》篇:『但明练经史,粗通文意。』」《考异》:「按:梅本是。」按《三国志魏书满田牵郭传》评曰:「满宠立志刚毅,勇而有谋。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世说新语品藻》:「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此作「练」是。从黄本改。

以识检乱。

《校证》:「『乱』,王惟俭本作『辞』。」

孙楚缀思,每直置以踈通。

范注:「《晋书孙楚传》:『楚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缺乡曲之誉。晋文帝遣符邵、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本传及《文选》均载楚书。观其指陈利害,深切着明,措辞率直,无所隐避,殆所谓直置踈通也。『直置』不可解,『置』或『指』之误欤?」《校注》:「按范说误。此二句当是指其诗言,非谓所作《遗孙皓书》也。『子荆零雨之章』,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曾称之;锺嵘《诗品中》亦特为标举;萧统且以入《选》。『直置踈通』,盖即休文所谓『直举胸情,非傍诗史』也。《文镜秘府论》地卷《十体》篇:『直置体者,谓直书其事,置之于句者是。』是『置』字未误。《宋书刘穆之传》:『穆之曰:……而公指刘裕功高勋重,不可直置。』又《谢方明传》:『(刘穆之)白高祖曰:谢方明可谓名家驹,直置便自是台鼎人。』《梁书文学下伏挺传》:『挺致书(徐勉)以观其意曰:……怀抱不可直置。』《江文通集杂体诗殷东阳》首:『直置忘所宰。』《庄子马蹄》篇『命曰天放』成疏:『直置放任,则物皆自足。』亦并以『直置』连文。评文论事皆用此二字,足见为当时常语。」《补正》:「《子苑》同今本。」《义证》引吴林伯《文心雕龙校注商兑》云:「按《书品宗炳》:『放逸屈摄,颇效康许,量其直置孤梗,是灵运之流。』江淹诗云:『直置忘所宰。』『直置』本为成词,不烦改字。《广雅》:『直,正也。』《知音》『置辞』,《广韵》:『置,设也。』直置,谓正直设辞。《晋书孙楚传》称楚『爽迈不群,多所陵傲』,常意不自得。观其《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沿庄周《齐物》之论,泯离合、死生、吉凶、大小之知,以此消遣人间烦恼。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曰:『子荆零雨之章』能『直举胸臆』。其《井赋》表示『绝彼淫俗,安此朴真,俗尚其华,我笃其信』。《为石苞与孙皓书》劝皓降晋,指陈利害,深切着明。这些都是『直置疏通』之证。」按《文选》卷三十一江淹《杂体诗拟殷东阳》:「直置忘所宰,萧散得遗虑。」《类聚》卷十六引魏温子升《常山公主碑》曰:「若上元之隔绛河,直置清高;类姮娥之依桂树,令淑之至。」卷三十二引梁元帝《代旧姬有怨诗》:「门前杨柳乱如丝,直置佳人不自持。」《齐民要术》卷一《种谷》:「夏种欲浅,直置自生。」又卷四《种桃柰》:「直置凡地则不生,生亦不茂。」「直置」即直接放置也。《校注》是。

傅玄篇章。

「玄」,黄本作「元」。《校注》:「按『元』当以各本作『玄』。《诗纪别集》四、《喻林》八九、《文通》引并作『玄』。」按黄本乃避清讳改。

并杶干之实才。

「杶」,黄本作「桢」,黄校:「汪作『杶』。」《校证》:「『桢』,冯本、汪本、两京本、王惟俭本、《诗纪》、《六朝诗乘》作『杶』。」《补正》:「『桢』,黄校云:『汪作杶。』元本、弘治本、活字本、张本、两京本、胡本、训故本、四库本亦并作『杶』;《诗纪别集》、《子苑》引同。按『杶』字与文义不符,非是。《后汉书卢植传》:『(曹操)告守令曰:(卢植)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三国志吴书陆凯传》:『(上疏)……姚信﹑楼玄﹑贺卲﹑张悌﹑郭逴﹑……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例多不再列。并以『桢干』为言。畲本、何本、王批本、梅本、凌本、合刻本、谢钞本、汇编本等作『桢』,未误;《喻林》八九、《文通》二五引同。《程器》篇赞『贞干谁则』作『贞』,乃『桢』之借字。《论衡语增》篇:『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贞干也。』即作『贞』。」《考异》:「按:杶桢见《禹贡》,桢干见《费誓》。杶为琴材也,并有所本,杨校非。」《义证》:「《书费誓》:『峙乃桢干。』干亦作干。桢干,支柱,骨干。亦作贞干。《论衡语增》:『夫三公鼎足之臣,王者之贞干也。』」按《汉书匡衡传》:「(衡上疏)朝廷者,天下之桢干也。」《说文》木部:「干,筑墙端木也。从木、?声。」徐铉注:「今别作干,非是。」段注:「干,俗作干。」《尔雅释诂下》:「桢、翰、仪,干也。」《释文》:「干,本又作干。」邢昺疏:「释曰:舍人曰:桢,正也,筑墙所立两木也;翰(据阮元挍勘记应作干),所以当墙两边障土者也。《大雅生民》云:『维周之桢。』又《崧高》云:『维周之翰。』仪表亦体干也。」《法言五百》:「经营然后知干、桢之克立也。」李轨注:「干、桢,筑墙版之属也。言经营宫室,立城郭,然后知干、桢之能有所立也;建宗庙,立社稷,然后知礼乐之能有所成也。」王荣宝疏:「《说文》:『干,筑墙端版也。从木、?声。』干即『干』之俗体。《六书故》引唐本《说文》有此字,盖隶变为已久也。《书费誓》:『峙乃桢干。』马注云:『桢、干皆筑具,桢在前,干在两傍。』《说文》『栽』篆下段注云:『古筑墙先引绳营其广轮方正之制。《诗》曰:俾立室家,其绳则直。是也。绳直则竖桢干。题曰桢,植于两头之长杙也;旁曰干,植于两边之长杙也。植之谓之栽。栽之言,立也。而后横施版于两边干内,以绳束干实土,用筑筑之。一版竣,则层絫而上。《诗》曰:缩版以载,捄之仍仍,度之薨薨,筑之登登。是也。』……经营以喻为国,干、桢以喻贤才,作室非干、桢不立,为国非贤才不成。《诗嵩高》云:『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毛传云:『翰,干也。』又《文王》云:『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传云:『桢,干也。』桢、干对文则异,散文亦通。」《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韦昭注:「干,桢干也。」《说文》木部:「杶,木也,从木,屯声。《夏书》曰:杶干栝柏。」段注:「《禹贡》:杶、干、栝、柏。《释文》:杶本有作櫄。《山海经》: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郭曰:似樗树,材中车辕。」此作「桢干」是,从黄本改。从

选赋而时美。

「选」,范校:「铃木云:当作『撰』。」《校证》:「『选』,铃木云:『当作撰。』按『撰』、『选』古通。《史记司马相如传》:『历撰列辟。』集解:『徐广曰:撰,一作选。』《正纬》篇:『曹褒撰谶。』唐写本『撰』作『选』,是其证。又日本刊本『时』作『辞』。」《校注》:「按『选』读为『撰』。严可均《全晋文》卷五九所辑子安文,以赋为最多;其《啸赋》,曾选入《文选》。」

曹櫖清靡于长篇。

「櫖」,黄本作「摅」。《汇校》:「按:作『摅』是。『扌』旁偶误为『木』。」范注:「曹摅,字颜远。《晋书》在《良吏传》。《文选》载其五言《思友人》诗、《感旧》诗各一首。《文馆词林》载《赠韩德真》、《赠石崇》、《赠王弘远》、《赠欧阳建》、《答赵景猷》五首,并四言长篇,殆即彦和所指。」按从黄本改。

李膺辨切于短韵。

「李膺」,黄本作「季鹰」。《校证》:「『季鹰』,冯本、汪本、畲本、谢钞本、《诗纪》误作『李膺』。」《义证》:「『季鹰』,元刻本作『李膺』。」范注:「《文选》张季鹰《杂诗》注引王俭《七志》曰:『翰,字季鹰,文藻新丽。』」《校注》:「《世说新语识鉴》篇刘注引《文士传》:『张翰,字季鹰。有清才美望,博学善属文,造次立成,辞义清新。』足与此说相印证。」按李膺见《后汉书党锢列传》,不以文名。此作「季鹰」是。从黄本改。

孟阳景福,才绮而相埒。

「景福」,黄本作「景阳」。《补正》:「『景阳』,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何本、胡本、王批本、梅本、凌本、合刻本、秘书本、谢钞本、《汇编》本、清谨轩本作『景福』,《子苑》、《文通》引同。四库本剜改为『阳』。梅庆生于『景福』下注『殿赋』二字。冯舒云:『福当作阳。』何焯说同。按史传未言张载撰有《景福殿赋》,梅注二字误。舍人一则曰『才绮而相埒』,再则曰『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则当以作『景阳』为是。」按《诗品序》:「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曹旭《诗品注》:「三张:指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晋书张亢传》:『亢字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伎术。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张载字孟阳,见『下品张载』条。张协字景阳,见『上品张协』条。张锡瑜《诗平》曰:『三张本谓张载兄弟。载,字孟阳;协,字景阳;亢,字季阳。所谓二陆入洛,三张减价者也。但亢诗无闻,品所不及。则此三张,内当有茂先而无季阳。「中品鲍照」条以景阳、茂先并称二张,可证。黄叔琳谓当数亢,不当数华,盖未见及此耳。』」《晋书张载传》史臣曰:「孟阳镂石之文,见奇于张敏;蒙汜之咏,取重于傅玄,为名流之所挹,亦当代之文宗矣。景阳摛光王府,棣萼相辉。」此作「景阳」是。《景福殿赋》乃魏何晏作。从黄本改。

刘琨雅壮而多风。

《校证》:「『风』,王惟俭本作『讽』。」按《汉书扬雄传下》:「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颜注:「风读曰讽,下以讽刺上也。」

仙诗亦飘飘而陵云矣。

「陵」,黄本作「凌」。《校注》:「『凌』,元本、活字本、两京本、胡本作『陵』。按『飘飘凌云』,用司马相如奏《大人赋》事,《史记相如传》作『凌』,《汉书》作『陵』。『凌』、『陵』古通。以《风骨》篇『相如赋仙,气号凌云』例之,作『凌』前后一律。」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闲意。」《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既奏《大人赋》,天子大说,飘飘有陵云气游天地之闲意。」《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云之志。」《史记秦始皇本纪》:「卢生说始皇曰:……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后汉书冯衍传下》:「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凌与陵通,毋须改。

孙盛子实,文胜为史。

「子实」,黄本作「干宝」,黄校:「元作『子实』。」《校证》:「『干宝』原作『子实』,梅改,徐校同。王惟俭本亦作『干宝』。」《校注》:「按徐校是。训故本正作『干宝』。当据改。」《考异》:「梅本『子实』作『干宝』。注云:『元作子实。』立斋按:梅本是。」《义证》:「『干宝』,元刻本、弘治本作『子实』,冯校本作『干宝』。……《时序》篇:『其文史则有……孙、干之辈,虽才或浅深,珪璋足用。』」按《史传》篇范注:「《隋志》:『《晋纪》二十三卷。(干宝撰。讫愍帝。)』考证云:『《晋书干宝传》:宝字令升。着《晋纪》,自宣帝讫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史通内篇》论二体曰:《晋史》有王虞,副以干《纪》。又曰:干宝著书,盛誉丘明而深抑子长。其义云: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遗也。又《载言》篇曰:『干宝议撰《晋史》,以为宜准丘明,其臣下委曲仍为谱注。』又《论赞篇》曰:必择其善者,干宝、范蔚宗、裴子野,是其最也。《序例》篇曰:『惟令升先觉,远述丘明,重立凡例,勒成《晋纪》。邓孙以下,遂蹑其踪。必定其臧否,征其善恶,干宝、蔚宗,理切而多功,邓粲、道鸾,词烦而寡要。』《唐志》编年类有干宝《晋纪》四十卷,正史类又有干宝《晋书》二十二卷,自是重出。』」此作「干宝」是,从黄本改。

孙绰规旋以矩步,故伦序而寡状。

《校注》:「按『状』疑当作『壮』。舍人谓其『伦序寡壮』,盖如锺嵘《诗品序》之评为『平典似《道德论》』然也。兴公诗由《文馆词林》所载四首及江淹所拟者观之,确系『规旋矩步,伦序寡壮』。」范注:「孙兴公《游天台山赋》多用佛老之语,不甚状貌山水;与汉赋穷形尽貌者颇异。」牟注:「寡状,缺乏形象描绘。」按作「状」通。

殷仲文之孤兴。

「孤」,黄校:「疑作『秋』。」范校:「顾校作『秋』。」《校证》:「『孤』,何校、黄注云:『疑作秋。』……顾校作『状』。案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有『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之句。」《补正》:「『孤』,黄校云:『疑作秋。』此袭何焯说。按《文选》载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有『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句,何氏盖据此为言。然由江淹《杂体诗殷东阳》首标目为『兴瞩』,及所拟全诗观之,『孤』字不误。『孤兴』与下句『闲情』对。『孤兴』二字出《文赋》(《子苑》同今本)。」《考异》:「按:上有『独有』一辞,『孤』字不误。」按《论衡自纪》篇:「士贵故孤兴,物贵故独产。」《文选》卷十七陆机《文赋》:「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李善注:「短韵,小文也。言文小而事寡,故曰穷迹;迹穷而无偶,故曰孤兴。」《晋书隐逸孟陋传》:「陋少而贞立,清操绝伦,布衣蔬食,以文籍自娱。口不及世事,未曾交游,时或弋钓,孤兴独往,虽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此作「孤兴」是,与下句之「闲情」相俪。

谢叔源之闲情。

《校证》:「畲本、王惟俭本、陈本、清谨轩钞本、日本刊本『闲』作『闲』。」《校注》:「按谢混之『闲情』,除《文选》所载《游西池》诗足以取证外,江淹《杂体诗谢仆射》首专以『游览』标目,亦可得其仿佛。」

遗风籍甚。

《校证》:「张之象本『籍』作『藉』。」《校注》:「『籍』,张本作『藉』。按《史记陆贾传》:『陆生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盛。』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言狼籍甚盛。』《汉书》贾传作『籍甚』。是『藉』『籍』本通。然以《论说》篇『虽复陆贾籍甚』证之,则此亦当作『籍』,前后始能一律。」按《文选》卷三十六任昉《宣德皇后令》:「客游梁朝,则声华籍甚。」李善注:「《汉书》曰:陆贾游汉庭公卿间,名声籍甚。《音义》,或曰:狼籍,甚盛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