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去年冬里我在清华学校的司美士会成立的时候说过一次,但是时候短促说得不畅快,所以这回的杂志上依旧就这个题目以前不曾说得畅快的意思再说一说。未必就是我的意思算是对的了,不过我有这一点意思总要说出来,请教方家以为如何。

说到进步的原则,就是由简单进于复杂,由混合进于区分,不拘滞,善转变。动植物的繁殖,世界人类之文化以及各种学术之发达都是由这个涂辙经这种阶级缓缓儿往前进。所以我说中国的画也是这样。何以我不说别样的东西,单就这画来说呢?一则这个杂志本应该说画的,二则我常听着有些人说中国画退步,不进步。所以我却以为不尽然,要说点儿证据来完满我的意见。

请问何以有画?画是一样甚么东西?

我说画是表示人类的意思的一种符号,再进一层说,就是人类要表示事物状态的一种方法。所以上古时代文字与画无所区分。到后来,人类的文化制度各种方面都进步,这文字与画也就分途进步。

中国画发达甚早,相传说舜的妹嫘已经有了画了。至于说得早点就是伏羲画八卦也算是画,不过那是文字与画混合时代,不必去说他。到三代的周朝,就是各种方面的画都有了。据现在的眼光分别起来,也有图,也有画,也有图案Design,却是当时总算他是画,即所谓混合而不区分的一种时代。然而,当那个时代,山川、鸟兽、神怪、怪、人物、华虫、藻火的形象居然能够表现出来,这就是他一种进步的能力。东周列国的时代,诸九流学术大兴叙论的说话也就记载许多,可见当思想发达,艺术一门都在学者研究范围之内。

两汉的时代更比前兴旺。明确的史迹画家、专门的人材,都在两汉时代发达表现,并且不是图案图籍混合的一种画,就是我们说的画的。汉朝人物画最为发达,即如麒麟阁画功臣像,甘泉宫画天地、太一、鬼神,毛延寿画王昭君的像,可见当时帝王奖励美术,一班画家供奉都是专门研究。自从汉武帝交通西域以来,与西方的习俗、美术不免有点传染。又明帝崇尚佛教,又使印度美术传来中国,所以中国画里不免受印度之影响,就是中国画添材料添法门的机会。

到了六朝,有卫协、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那些人都是画人物的好手,所以更进步。据谢赫所说,卫协以前尚未精微,至卫协始加细密。他的弟子叫做顾长康,小字虎头。本以人物著名。每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他甚么缘故,他说:“四体妍蚩不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陆探微用王献之的一笔书创作一笔画。谢赫是南齐人,是顾长康以后一个画家。议论非常精确,长于写生。他画人物不要对看对画,他看了一下回家去画,果然毫发不差。并且他画人物,直眉曲鬓形似细微,号为新样。好些人都学他的妆扮。他说六法,为后人鉴赏论画的规条,就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赋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摹移写,这些考究,所以六朝时候又胜于前。所谓传摹移写,就是在原本上摹拓,叫做传摹,把原本安置一旁,照样描写,叫做移写。这都是那时画法的进步,所以有这种方法。那时候,画家出来很多,画用的密物体也多。绮罗、屏幛、扇子都有专家的人,设色的样子也比前新艳。又说到人物画上,即为陆、张、顾、谢,那些人思力精微,艺能进步比前不同。况且六朝时候宗尚佛教,传来的佛像又仿效那如晕染、凹凸法。我想六朝以前的人物着色没有阴阳的光线,这种方法从印度传来,他们得了这样的方法,所以在中国人物画上又添一个进步。相传南京一乘寺有张僧繇壁画,就是这种手法。北齐的曹仲达,唐朝的吴道子,又是开一种方法的人,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甚么叫做曹衣出水呢?他画的衣纹都稠叠紧密,好像是从水里湿透的一样。他的描法没有粗细也没有飞动的状态。后来仇十洲、陈老莲都是这样。所以后人的名目叫做铁线描、蚯蚓描,都是此法。吴带当风的描法就是有粗细、有转折,好像有风吹着飘举动荡的样。所谓橄榄描、云水描之类,都是从吴道子一派出来的。后来华新罗、禹之鼎都是这个法门人物。

从汉朝起,一直到宋元,都是各有特长。而佛道画莫盛于六朝,渐及于五代两宗。到了元以后,宗教画浸衰,明朝又有风俗画出现。周东、吴小仙、仇实父、唐子畏,都是画历史风俗画有名的人。因为佛教渐衰,佛教画也画不出格外特别的好处。历史风俗这条道路大可发挥。所谓“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也就是思想转换求新。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