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防序

  東夷上

  序略 朝鮮 濊 馬韓 辰韓 弁辰 百濟 新羅 倭 夫餘 蝦   夷

  邊防序

  覆載之內,日月所臨,華夏居土中,生物受氣正。李淳風云,談天者八家,其七家,甘氏、石氏、渾天之類。以度數推之,則華夏居天地之中也。又歷代史,倭國一名日本,在中國直東;扶桑國復在倭國之東,約去中國三萬里,蓋近於日出處。貞觀中,骨利幹國獻馬,使云,其國在京師西北二萬餘里,夜短晝長,從天色暝時煮羊胛,纔熟而東方已曙,蓋近於日入處。今崖州直南水行便風十餘日到赤土國,其國到五月,亭午物影卻在南,一日三食,飯皆旋炊,不然,逡巡過時,即便臭敗。熱氣特甚,蓋去日較近。其地漸遠轉寒,蓋去日稍遠。則洛陽告成縣土圭居覆載之中明矣。唯釋氏一家論天地日月,怪誕不可知也。其人性和而才惠,其地產厚而類繁,所以誕生聖賢,繼施法教,隨時拯弊,因物利用。三五以降,代有其人。君臣長幼之序立,五常十倫之教備,孝慈生焉,恩愛篤焉。主威張而下安,權不分而法一。生人大賚,實在於斯。三代以前,天下列國更相征伐,未嘗暫寧。陪臣制諸侯,諸侯陵天子,人斃鋒鏑,月耗歲殲。自秦氏罷侯置守,兩漢及有隋、大唐,戶口皆多於周室之前矣。夫天生烝人,而樹君司牧,語治道者,固當以既庶而安為本也。昔賢有言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誠謂削厚為薄,散醇為醨。又曰:古者人至老死不相往來,不交不爭,自求自足。蓋嫉時澆巧,美往昔敦淳,務以激勵勉其慕向也。然人之常情,非今是古,其朴質事少,信固可美;而鄙風弊俗,或亦有之。緬惟古之中華,多類今之夷狄。有居處巢穴焉,上古中華亦穴居野處,後代聖人易之以宮室。今室韋國及黔中羈縻東諸夷及附國,皆巢居穴處。諸夷狄處巢穴者非少,略舉一二。有葬無封樹焉,上古中華之葬,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代聖王易之以棺槨。今靺鞨國父母死,棄之中野以哺貂;流求國死無棺槨,草裹尸以親土而葬,上不起墳。諸夷狄之殯葬,或以火焚,或棄水中。潭、衡州人曰,蜑取死者骨,小函子盛置山巖石閒。大抵習俗既殊,其法各異,不可遍舉矣。有手團食焉,殷周之時,中華人尚以手團食,故禮記云「共飯不澤手」,蓋弊俗漸改仍未盡耳。今五嶺以南,人庶皆手團食。有祭立尸焉,三代以前,中華人祭必立尸,自秦漢則廢。按後魏文成帝拓跋濬時,高允獻書云:祭尸久廢,今風俗父母亡歿,取其狀貌類者以為尸而祭焉,宴好如夫妻,事之如父母,敗損風化,黷亂情禮。又周隋蠻夷傳,巴梁間風俗,每春秋祭祀,鄉里有美鬢面人,迭迎為尸以祭之。今郴、道州人,每祭祀,迎同姓丈夫婦人伴神以享,亦為尸之遺法。聊陳一二,不能遍舉。夏商以前,臣不諱君名,子不諱父名,自有周方諱耳。今夷狄則皆無諱。如此之類甚眾,不可殫論。其地偏,其氣梗,不生聖哲,莫革舊風,誥訓之所不可,禮義之所不及,外而不內,疏而不戚,來則禦之,去則備之,前代達識之士亦已言之詳矣。歷代觀兵黷武,討伐戎夷,爰自嬴秦,禍患代有。始皇恃百勝之兵威,既平六國,終以事胡為弊。漢武資文景之積蓄,務恢封略,天下危若綴旒。王莽獲元始之全實,志滅匈奴,海內遂至潰叛。隋煬帝承開皇之殷盛,三駕遼左,萬姓怨苦而亡。夫持盈固難,知足非易,唯後漢光武,深達理源。建武三十年人康俗阜,臧宮、馬武請殄匈奴,帝報曰:「捨近而圖遠,勞而無功;捨遠而謀近,逸而有終。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自是諸將莫敢復言兵事。於戲!持盈知足,豈特治身之本,亦乃治國之要道歟!宋文元嘉中,比西漢文景,分命諸將,經略河南,致拓跋瓜步之師,因而國蹙身弒。陳宣令主,江湖乂安,呂梁二十萬卒,悉為周師所虜,由是力殫財竭,旋為隋氏削平。是皆昧持盈,不能知足故也。我國家開元、天寶之際,宇內謐如,邊將邀寵,競圖勳伐。西陲青海之戍,東北天門之師,磧西怛邏之戰,雲南渡瀘之役,沒於異域數十萬人。天寶中哥舒翰剋吐蕃青海,青海中有島,置二萬人戍之。旋為吐蕃所攻,翰不能救而全沒。安祿山討奚、契丹於天門嶺,十萬眾盡沒。高仙芝伐石國,於怛邏斯川七萬眾盡沒。楊國忠討蠻閤羅鳳,十餘萬眾全沒。向無幽寇內侮,天下四征未息,離潰之勢豈可量耶!前事之元龜,足為殷鑒者矣。

  第一 東夷上

  序略 朝鮮 濊音穢 馬韓 辰韓 弁辰 百濟 新羅 倭 夫餘 蝦夷

  第二 東夷下

  高句麗 東沃沮七余反 挹婁 勿吉又曰靺鞨 扶桑 女國 文身 大漢流求 閩越

  第三 南蠻上

  序略 槃瓠種 廩君種 板楯蠻 南平蠻 東謝 西趙 牂牁 充州 獠夜郎 滇音顛 邛都 筰都筰才各反 冉駹 附國 哀牢 焦僥 樿國 西爨 昆彌 尾濮 木綿濮 文面濮 折腰濮 赤口濮 黑僰濮 松外諸蠻

  第四 南蠻下

  嶺南序略蠻獠附 海南序略 黃支 哥羅 林邑 扶南 頓遜 毗騫 千陀利 狼牙脩 婆利 槃槃 赤土 真臘 羅剎 投和 丹丹 邊斗 杜薄 薄剌 〈勃,中“力改攵”〉焚 火山 無論 婆登 烏篤 陀洹 訶陵 多篾 多摩長哥羅舍分

  第五 西戎一     序略 羌無弋 湟中月氏胡 氐 蔥茈羌

  第六 西戎二

  吐谷渾 乙弗敵 宕昌 鄧至 党項 百蘭 吐蕃 大羊同 悉立 章求拔泥婆羅

  第七 西戎三     西戎總序 樓蘭 且末 杅彌 車師高昌附 龜茲

  第八 西戎四

  焉耆 于闐 疏勒 烏孫 姑墨 溫宿 鳥秅 難兜 大宛 莎車 罽賓烏弋山離 條支 安息 大夏 大月氏 小月氏

  第九 西戎五

  康居 曹國、何國、史國並附見 奄蔡 滑國 嚈噠挹怛同 天竺 車離 師子 高附 大秦 小人 軒渠 三童 澤散 驢分 堅昆 呼得 丁令 短人 波斯 悅般 伏盧尼 朱俱波 渴槃陀 粟弋 阿鉤羌 副貨 疊伏羅 賒彌 石國 女國 吐火羅 劫國 陀羅伊羅 越底延 大食

  第十 北狄一      序略 匈奴上

  第十一 北狄二      匈奴下 南匈奴

  第十二 北狄三

  烏桓 鮮卑 軻比能 宇文莫槐 徒河段務勿塵附 慕容氏 拓跋氏 蠕蠕

  第十三 北狄四      高車 稽胡 突厥上

  第十四 北狄五      突厥中

  第十五 北狄六

  突厥下 鐵勒 薛延陀 僕骨 同羅 都波 拔野古 多濫葛 斛薛 阿跋 契苾羽 鞠國 俞析 大漠 白霫先立反

  第十六 北狄七

  庫莫奚 契丹 室韋 地豆于 烏落侯 驅度寐 霫 拔悉彌 流鬼 迴紇 骨利幹 結骨 駮馬 鬼國 鹽漠念

  東夷上

  序略

  東夷白虎通云:「夷者蹲也,言無禮儀。」或云:「夷者抵也,言仁而好生,萬物抵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禦。」有九種,曰畎夷、方夷、于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率皆土著,遲略反。喜飲酒、喜,許利反。歌舞,或冠弁衣錦,器用俎豆,所謂中國失禮,求之四夷者也。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昔堯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蓋日之所出也。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叛,其後至后發即位,賓於王門,獻其樂舞。桀為暴虐,諸夷內侵。商湯革命,伐而定之。至於仲丁,藍夷作寇。自是或服或叛,三百餘年。武乙衰弊,東夷寖盛,遂分遷淮、岱,漸居中土。周初封商太師國於朝鮮。太師為周陳洪範。其地,今安東府之東,悉為東夷所據。時管、蔡畔周,乃招誘淮夷作亂,周公征定之。其後徐夷僭號,穆王命楚滅之。徐偃王也。至楚靈王會申,亦來同盟。後越遷瑯琊,遂陵暴諸夏,侵滅小國。

  秦并天下,其淮、泗夷皆散為人戶。其朝鮮歷千餘年,至漢高帝時滅。武帝元狩中,開其地,置樂浪等郡。至後漢末,為公孫康所有。魏晉又得其地。其三韓之地在海島之上,朝鮮之東南百濟、新羅,魏晉以後分王韓地。新羅又在百濟之東南,倭又在東南,倭,烏和反。隔越大海。夫餘在高麗之北,挹婁之南。其倭及夫餘自後漢,百濟、新羅自魏,歷代並朝貢中國不絕。而百濟,大唐顯慶中,蘇定方滅之。高麗本朝鮮地,漢武置縣,屬樂浪郡,時甚微弱。後漢以後,累代皆受中國封爵,所都平壤城,則故朝鮮國王險城也。後魏、周、齊漸強盛。隋文帝時寇盜遼西,漢王諒帥兵討之,至遼水遭癘疫而返。煬帝三度親征:初渡遼水敗績;再行,次遼水,會楊玄感反,奔退;又往,將達涿郡,屬天下賊起及饑饉,旋師。貞觀中,太宗又親征,渡遼,破之。高宗總章初,英國公李勣遂滅其國。

  古之肅慎,宜即魏時挹婁,自周初貢楛矢、石砮,楛音戶。至魏常道鄉公末、東晉元帝初及石季龍時始皆獻之。後魏以後曰勿吉國,今則曰靺鞨焉。

  大抵東夷書文並同華夏。其閩越之地,秦平天下以為郡,及秦亂,其帥又自稱王於故地。武帝元封初,楊僕滅其國,遷其人於江淮,虛其地。自後雖人庶復集,遂為郡縣矣。

  朝鮮

  朝鮮,晉張華曰:朝鮮有泉水、洌水、汕水,三水合為洌水,疑樂浪、朝鮮取名於此也。汕,所晏反。周封殷之太師之國。太師教以禮義、田蠶,作八條之教,無門戶之閉,而人不為盜。其後四十餘代,至戰國時,朝鮮侯亦僭稱王。始全燕時嘗略屬焉,為置吏,築障塞。秦滅燕,屬遼東外徼。秦遼東郡,今安東府之東地。及秦亂,中國人往避地者數萬口。漢興,為其遠難守,復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浿音滂拜反。屬燕王盧綰反,入匈奴。燕人衛滿亡命,聚黨千餘人,魋結魋,杜回反。蠻夷服而東走出塞,度浿水,擊破朝鮮王準,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屬真蕃、朝鮮諸夷,及故燕、齊亡命者王之,都王險。在浿水之東。會孝惠、高后時,天下初定,遼東太守即約滿為外臣,保塞外,以故滿得兵威財物,侵降其旁小邑,真蕃、臨屯皆來服屬,地方數千里。傳子至孫右渠,所誘漢亡人滋多。武帝元封三年,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兵五萬,左將軍荀彘出遼東,討之。朝鮮人相與殺王右渠來降。遂以朝鮮為真蕃、臨屯、樂浪、音郎。玄菟四郡。今悉為東夷之地。昭帝時罷臨屯、真蕃以并樂浪、玄菟。自內屬以後,風俗稍薄,法禁亦寖多,至於六十餘條。

  濊

  濊亦朝鮮之地,南與辰韓、北與高句麗、盧奚反。沃沮接,東窮大海,西至樂浪。後漢光武建武六年,悉封其渠帥為縣侯,皆歲時朝賀。無大君長,自漢以來,其官有侯、邑君、三老,統主下戶。其耆舊自謂與高麗同種,言語法俗大抵相類。其人性謹愿,少嗜慾,有廉恥。男女衣皆著曲領,男子繫銀花,廣數寸,以為飾。其俗重山川,山川各有部分,不得輒相干涉。同姓不婚。多所忌諱。疾病死亡即棄舊宅,更作新居。知種麻,養蠶,作綿布。曉候星宿,先知年歲豐約。不以珠玉為寶。又祭虎以為神。其邑落有侵犯者,輒相罰,責生口牛馬,名之為「責禍」。少寇盜。作矛長三丈,或數人共持之,能步戰。樂浪檀弓出其地。又多文豹。有果下馬,高三尺,乘之可於果樹下行也。其海出斑魚皮,漢時常獻之。魏齊王正始六年,不耐濊侯等舉邑降,四時詣樂浪、帶方二郡朝謁。並今東夷之地。有軍征賦調,如中華人焉。

  馬韓

  馬韓,後漢時通焉。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馬韓在西,五十有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凡七十八國。或云百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閒,地合方四千餘里,東西以海為限,皆古之辰國也。馬韓最大,共立其種為辰王,都目支國,盡王三韓之地。其諸國王先皆是馬韓種人焉。

  馬韓人知田蠶,作綿布。出大栗如梨,又出細尾雞,其尾皆長五尺餘。邑落雜居,亦無城郭,作草屋土室形如冢,開戶在上。不知跪拜,無長幼男女之別,少綱紀。國邑雖有王師,不能相制御。其葬有棺無槨。不知騎牛馬,牛馬盡於送死。不貴金寶錦罽,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及懸頸垂耳。大率皆魁頭露紒,魁頭猶科頭也,謂以髮縈繞成科結也。紒音計。布袍草履。其人壯勇,少年有築室作力者,輒以繩貫脊皮,縋以大木,嚾呼為健。嚾音喚。善用弓、楯、矛、櫓,雖有鬥爭攻戰,而貴相屈服。俗信鬼神,常以五月耕種畢,晝夜酒會,群聚歌舞,數十人俱起相隨踏地,低昂手足,相應為節。十月農功畢,亦復如之。諸國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號為「天君」。又立蘇塗,蘇塗有似浮屠。建大木以懸鈴鼓,事鬼神。其南界近倭,亦有文身者。

  又有州胡,在馬韓之西海中大島上,其人差短小,言語不與韓同,皆髡頭如鮮卑,但衣韋衣,有上無下,略如裸勢。養牛豕,乘船往來貨市韓中。

  辰韓

  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有類秦人,由是或謂之為秦韓。其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係襲。辰韓不得自立為王,明其為流移之人故也。其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諸小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智,次有險側,次有樊濊,次有殺奚,次有邑借。皆其官名。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嫁娶以禮。其俗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飛揚。國出鐵,韓、濊、倭皆從取之。諸市買皆用鐵,如中國用錢,又以供給二郡。俗喜歌舞、飲酒、鼓琴瑟。其瑟形似筑,彈之亦有音曲。兒生便以石厭其頭,欲其扁。故辰韓人皆扁頭。扁音補典反。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戰,兵杖與馬韓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

  弁辰

  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語風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灶皆在戶西。

  初,朝鮮王準為衛滿所破,乃將其餘眾數千人走入海,攻馬韓,破之,自立為韓王。準後滅絕,馬韓人復自立為辰王。後漢光武建武中,韓人廉斯人蘇馬諟等詣樂浪貢獻。諟音是。帝封蘇馬諟為漢廉斯邑君,使屬樂浪郡,四時朝謁。靈帝末,韓、濊並盛,郡縣不能制,百姓苦亂,多流亡入韓者。獻帝建安中,公孫康分屯有、有鹽縣屯有、有鹽並漢遼東屬縣,並今東夷之地。以南荒地為帶方郡,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代韓、濊,舊民稍出。是後倭韓遂屬帶方。魏景初中,明帝密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諸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綬,其次與邑長。其俗好衣幘,下戶詣郡朝謁,皆假衣幘,自服印綬衣幘千有餘人。部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樂浪。晉武帝咸寧中,馬韓王來朝,自是無聞。三韓蓋為百濟、新羅所吞并。

  百濟

  百濟,即後漢末夫餘王尉仇台之後,後魏時百濟王上表云:「臣與高麗先出夫餘。」初以百家濟海,因號百濟。晉時句麗既略有遼東,百濟亦據有遼西、晉平二郡。今柳城、北平之間。自晉以後,吞并諸國,據有馬韓故地。其國東西四百里,南北九百里,南接新羅,北拒高麗千餘里,西限大海,處小海之南。國西南海中有三島,出黃漆樹,似小榎樹而大。六月取汁,漆器物若黃金,其光奪目。自晉代受蕃爵,自置百濟郡。義熙中,以百濟王夫餘腆佗典反為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宋、齊並遣使朝貢,授官,封其人。

  土著地多下濕,率皆山居。其都理建居拔城。王號「於羅瑕」,百姓呼為「鞬吉支」,鞬音乾。夏言並王也。王妻號「於陸」,夏言妃也。官有十六品:左平一品,達率二品,恩率三品,德率四品,扞率五品,柰率六品,以上冠飾銀花;將德七品,紫帶;施德八品,皁帶;固德九品,赤帶;季德十品,青帶;對德十一品,文督十二品,皆黃帶;武督十三品,佐軍十四品,振武十五品,克虞十六品,皆白帶。統兵以達率、德率、扞率為之,人庶及餘小城咸分隸焉。其衣服,男子略同於高麗,拜謁之禮以兩手據地為敬。婦人衣似袍而袖微大,在室者編髮盤於首,後垂一道為飾,出嫁者乃分為兩道焉。兵有弓、箭、刀、槊。俗重騎射,兼愛墳史。其秀異者頗解屬文,又解陰陽五行。用宋元嘉曆,以建寅月為歲首。亦解醫藥、卜筮、占相之術。有投壺、樗蒲等雜戲,然尤尚弈碁。僧尼寺塔甚多,而無道士。賦稅以布、絹、麻、米等。婚娶之禮略同華俗。父母及夫死者三年持服,餘親則葬訖除之。氣候溫暖,五穀、雜果、菜蔬及酒醴、餚饌、樂器之屬多同於內地,唯無駝、騾、驢、羊、鵝、鴨等云。其王以四仲之月祭天,又每歲四祠其始祖仇台之廟。大姓有八族:沙氏、燕氏、劦氏、劦音俠。解氏、真氏、國氏、木氏、苩音白氏。國西南人島居者十五所,皆有城邑。

  後魏孝文遣眾征破之。後其王牟大為高句麗所破,衰弱累年,遷居南韓地。隋文開皇初,其王夫餘昌遣使貢方物,拜為帶方郡公、百濟王。大唐武德、貞觀中,頻遣使朝貢。顯慶五年,遣蘇定方討平之。舊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至是以其地分置熊津、馬韓、東明等五都督府,仍以其酋渠為都督府刺史。其舊地沒於新羅,城傍餘眾後漸寡弱,散投突厥及靺鞨。其主夫餘崇竟不敢還舊國,土地盡沒於新羅、靺鞨,夫餘氏君長遂絕。

  新羅

  新羅國,魏時新盧國焉,其先本辰韓種也。辰韓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初曰新盧,宋時曰新羅,或曰斯羅。其國在百濟東南五百餘里,亦在高麗東南,兼有漢時樂浪郡之地。東濱大海。魏將毋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為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濊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其國小,不能自通使聘。

  苻堅時,其王樓寒遣使衛頭朝貢。堅曰:「卿言海東之事與古不同,何也?」答曰:「亦猶中國,時代變革,名號改易,今焉得同。」梁武帝普通二年,王姓慕名秦,始使人隨百濟獻方物。其俗呼城曰「健牟羅」,其邑在內曰「喙評」,喙,呼穢反。在外曰「邑勒」,亦中國之言郡縣也。國有六喙評、五十二邑勒。土地肥美,宜植五穀,多桑麻果菜鳥獸,物產略與華同。

  至隋文帝時,遣使來貢。其王姓金名真平,隋東蕃風俗記云:「金姓相承三十餘葉。」文帝拜為樂浪郡公、新羅王。其王至今亦姓金。按梁史云姓慕,未詳中間易姓之由。其先附屬於百濟,後因百濟征高麗,人不堪戎役,相率歸之,遂致強盛,因襲加羅、任那諸國,滅之。並三韓之地。其西北界犬牙出高麗、百濟之間。

  官有十六等,其一曰伊罰于,貴如相,次伊尺于,次迎于,次破彌于,次大河尺于,次河尺于,次乙吉于,次沙咄于,咄,都骨反。次及伏于,次大奈摩,次大舍,次小舍,次吉土,次大烏,次小烏,次達位。外有郡縣。文字、甲兵同於中國。選人壯健者悉入軍,烽、戍、邏郎佐反。俱有屯營部伍。風俗、刑政、衣服略與高麗、百濟同。

  大唐貞觀二十二年,其王金春秋來朝,拜為特進,請改章服以從華制。

  倭

  倭自後漢通焉,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魏明帝景初二年,司馬宣王之平公孫氏也,倭女王始遣大夫詣京都貢獻。魏以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齊王正始中,卑彌呼死,立其宗女臺輿為王。魏略云:「倭人自謂太伯之後。」其後復立男王,並受中國爵命。晉武帝泰始初,遣使重譯入貢。

  宋武帝永初二年,倭王讚修貢職,至曾孫武,順帝昇明二年,遣使上表曰:「封國偏遠,作蕃於外,自昔祖禰,躬擐甲冑,跋涉山川,不遑寧處,東征毛人五十五國,西服眾夷六十六國,渡平海北九十五國。臣雖下愚,忝胤先緒,驅率所統,歸崇天極,道遙百濟,裝船理舫。而句麗無道,圖欲見吞,虔劉不已,每致稽滯。臣欲練甲理兵,摧此強敵,剋靖方難,無替前功。竊自假開府儀同三司,其餘咸各假授。」詔除武使持節、安東大將軍、倭王。

  其王理邪馬臺國,或云邪摩堆。去遼東萬二千里,在百濟、新羅東南,其國界東西五月行,南北三月行,各至於海,大較在會稽、閩川之東,亦與朱崖、儋耳相近。其國土俗宜禾稻、麻紵、蠶桑,知織績為縑布。出白珠、青玉。其山出銅,有丹。土氣溫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有薑、桂、橘、椒、蘘荷,不知以為滋味。出黑雉。有獸如牛,名山鼠。又有大蛇吞此獸,蛇皮堅不可斫,其上孔乍開乍閉,時或有光,射中之蛇則死。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自謂太伯之後,衣皆橫幅結束,相連無縫。女人披髮屈紒,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而著之。並以丹朱塗其身,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室,父母兄弟異處,唯會同男女無別。飲食以手,而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踞為恭敬。人性嗜酒,多壽考。國多女,大人皆有四五妻,其餘或兩或三,女人不婬不妒。又俗不盜竊,少爭訟。其婚嫁不娶同姓,婦入夫家必先跨火,乃與夫相見。其死停喪十餘日,家人哭泣,不進酒食肉,親賓就屍歌舞為樂。有棺無槨,封土作冢。舉大事,灼骨以卜,用決吉凶。其行來渡海詣中國,常使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衰」。若在塗吉利,則共顧其財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以為持衰不謹,便共殺之。官有十二等:一曰大德,次小德,次大仁,次小仁,次大義,次小義,次大禮,次小禮,次大智,次小智,次大信,次小信,員無定數。有軍尼百二十人,猶中國牧宰。八十戶置一伊尼翼,如里長也;十伊尼翼屬一軍尼。其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尤信巫覡。每至正月一日,必射戲飲酒,其餘節略與華同。樂有五絃琴、笛,好棋博、握槊、摴蒲之戲。

  隋文帝開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名多利思比孤,其國號「阿輩雞彌」,華言天兒也,遣使詣闕。其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帝覽之不悅,謂鴻臚卿曰:「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明年,帝遣文林郎裴清使於倭國。渡百濟,東至一支國,又至竹斯國。又東至秦王國,其人同於華夏,以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經十餘國達於海岸。自竹斯以東,皆附庸於倭。清將至,王遣小德阿輩臺,從數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又遣大禮歌多毗從二百餘騎郊勞。既至彼都,其王與清相見,設宴享以遣。復令使者隨清來貢方物。其國跣足,以幅布蔽其前後,椎髻無冠帶。隋煬帝時始賜衣冠,令以綵錦為冠飾,裳皆施襈,音饌。綴以金玉。衣服之制頗同新羅。

  大唐貞觀五年,遣新州刺史高仁表持節撫之。浮海數月方至。仁表無綏遠之才,與其王爭禮,不宣朝命而還,由是遂絕。

  又千餘里至侏儒國,人長三四尺。自侏儒東南行船行一年至裸國、黑齒國,使驛所傳,極於此矣。

  倭一名日本,自云國在日邊,故以為稱。武太后長安二年,遣其大臣朝臣真人貢方物。「朝臣真人」者,猶中國地官尚書也,頗讀經史,解屬文,首冠進德冠,其頂有花,分而四散,身服紫袍,以帛為腰帶,容止溫雅。朝廷異之,拜為司膳員外郎。天寶末,衛尉少卿朝衡即其國人。

  夫餘

  夫餘國,後漢通焉。初,北夷橐離國王按後漢、魏二史皆云:夫餘國在高句麗北。又案:後魏及隋史,高句麗在夫餘國南。而隋史云百濟出於夫餘,夫餘出於高句麗國王子東明之後也。又謂橐離國即高麗國,乃夫餘國當在句麗之南矣。若詳考諸家所說,疑橐離在夫餘之北,別是一國。然未詳孰是。有子曰東明,長而善射,王忌其猛而欲殺之。東明奔走,南渡掩〈氵虒〉水,因至夫餘而王之。順帝永和初,其王始來朝。帝作黃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夫餘本屬玄菟,至漢末公孫度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其王始死,子尉仇台立,更屬遼東。時句麗、鮮卑強,度以夫餘在二虜之間,妻以宗女。至孫位居嗣立。正始中,幽州刺史毋丘儉將兵討句麗,遣玄菟太守王頎音其詣夫餘。位居遣大加郊迎,供軍糧。自後漢時夫餘王葬用玉匣,常先以付玄菟郡,王死則迎取以葬。及公孫淵伏誅,玄菟庫猶得玉匣一具。晉時夫餘庫有玉璧珪瓚,數代之物,傳以為寶,耆老言「先代之所賜也」。其印文言「濊王之印」。國有故城,名濊城,蓋本濊貊之地。

  其國在長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與高句麗、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可方二千里。有戶八萬。土宜五穀,不生五果。有宮室、倉庫、牢獄。多山陵廣澤。其人性強勇謹厚,不寇抄。以六畜名官,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犬使。犬使者,使者邑落有豪民,名下戶皆為奴僕。諸加別主四出,道大者數千家,小者數百家。會同拜爵,揖讓升降,有似中國。以臘月祭天。譯人傳辭,皆跪手據地竊語。用刑嚴急,殺人者死,沒其家人為奴婢。竊盜一責十二。男女淫,婦人妒,皆殺之。兄死妻嫂,與北狄同俗。出名馬、赤玉、貂豽,美珠大者如酸棗。以弓矢刀矛為兵,家家自有鎧仗。作城柵皆圓,有似牢獄。行人無晝夜好歌吟,通日聲不絕。有軍事亦祭天,殺牛觀蹄,以占吉凶,蹄解者為凶,合者為吉。有敵,諸加自戰,下戶但擔糧食音嗣之。其死,夏月皆用冰。殺人殉葬,多者百數。厚葬,有棺無槨。其居喪,男女皆純白,婦人著布面衣,去環珮,大體與中國髣彿。

  至太康六年,為慕容廆所襲破。廆,呼罪反。其王依慮自殺,子弟走保沃沮。武帝以何龕為護東夷校尉。明年,夫餘後王依羅遣使詣龕,求率見人還復舊國。龕遣督郵賈沈以兵送之。爾後每為廆掠其種人,賣於中國,帝又以官物贖還,禁市夫餘之口。自後無聞。

  蝦夷

  蝦夷國,海島中小國也。其使鬚長四尺,尤善弓矢。插箭於首,令人戴瓠而立,四十步射之,無不中者。大唐顯慶四年十月,隨倭國使人入朝。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