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公元735—812年)字君卿,唐京兆府万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历仕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官至宰相。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生于累世仕宦之家。其父杜希望,玄宗时做过鄯州都督,颇有军功。杜佑18岁,以父荫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此后入幕府,因长期爲官下层,对社会利弊较爲瞭解。历任江淮青苗使、容管经略使、水陆转运使、和籴使、判度支等职。所任职务,都与国家财赋收支有关,故能洞悉制度得失。后爲卢杞排挤出朝,迁岭南节席使,充淮南节度使,成爲封疆大吏。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拜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迁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元和初,拜司徒,封岐国公。元和七年(812)卒,享年七十八岁,赠太傅,谥“安简”。杜佑自幼随父读书,酷爱学习,经常读到深夜。年长以后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活动,在从政实践中,使他认识到经济、文化的重要作用。杜佑生活在唐王朝由全盛走向衰败的变化过程中。经历了玄、肃、代、德、顺、宪六朝。他在晚年身负重任,得览全局,便于周知国家盛衰的关键问题。唐宪宗极敬重他,上朝不呼名,仅以司徒称他,足见其德高望重。杜佑著述有《通典》200卷,《理道要诀》10卷等。《通典》集中反映了杜佑在史学上的杰出贡献。宋代郑樵、元代马端临先后仿其例作《通志》、《文献通考》,合《通典》,即是治史者必备的“三通”。
《通典》一书,其编著时间,起于“大历之始”(李翰《通典原序》),终于“贞元十七年,自淮南使人诣阙献之”(《旧唐书·杜佑传》),经历了35年的漫长时间。杜佑的《上通典表》也说:“至于往昔是非,可爲来今龟镜,布在方册。亦粗研寻,自顷缵修,年逾三纪,识寡思拙,心昧辞芜,图籍实多,事目非少,将事功毕,罔愧乖疏,固不足发挥大猷,但竭愚尽虑而已。”( 《旧唐书·杜佑传》)
杜佑著《通典》所採史料上起周秦,下及当代官私著述,引书多达248种以上。杜佑对这些史料并非简单照抄,而是按经济、政治、军事、地理、边疆、各族等九个方面加以系统整理、分析、评论,编撰成书。其中主要是刘秩的《政典》,“开元末,刘秩採经史百家之言,取《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三十五卷,号曰 《政典》。大爲时贤称赏,房琯以爲才过刘更生,佑得其书,寻味厥旨,以爲条目未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 《通典》”(《旧唐书·杜佑传》)。刘秩是唐朝杰出的史学家刘知几的儿子,《政典》是按照《周礼》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所掌的职务,来汇集材料的。杜佑研究了《政典》深受启发,但犹以爲未尽,便决心博採羣籍,并藉助该书撰《通典》,但又指出它的不足之处。再加上开元时代所编的《礼志》、《乐志》材料,扩大范围,充实内容,著成《通典》。所以说《政典》是《通典》的主要参考材料。
《通典》的篇目内容宽泛,所取史实的历史时间,包括上自传说时代黄帝,下至唐代宗爲止,它是仿照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把断代体改爲通史体写成的。《通典》共有200卷,分爲9类 (兵刑分而列目则爲9类,合而爲一则爲8类)其篇目是: (1)食货典12卷,(2)选举典6卷,(3)官职典22卷,(4) 礼典100卷,(5)乐典7卷,(6)兵典15卷,(7)刑典8卷,(8) 州郡典14卷,(9) 边防典16卷。
他在仕途的几十年间,正是唐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而衰,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皇权严重削弱。杜佑“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为了寻求解决时弊、拯救危乱的方略,他涉猎古今,把同社会生产、民生利弊、国家安危有密切联系的历代典章制度集中整理,研究其沿革废置、损益变化的过程,探讨利弊得失和所以变革的道理,以历史是非“为来今龟镜”, “将施有政,用义邦家”(《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引《献<通典>表》);同时,鉴于开元来刘秩所著《政典》条目未尽,颇有错漏,遂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起,在广泛搜集资料,参考前代书志体例的基础上撰修《通典》,前后历三十六年时间,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始成。《通典》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史书,从此,确立了史籍中与纪传、编年二体并立的“政书”典制体裁。杜佑著书的目的在“经世”、 “政治”,故选择“经邦济世、富国安民”所不得不深究的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详尽地叙述了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废置,不仅列入前人的有关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等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他重视历史的客观实际、变革及其影响,反对空谈义理,反对主观褒贬;治史多从社会实际出发,着意扩大研究历史的视野,从更广的范围去考察社会结构,提出“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的观点,既论证社会经济对政治、文化等其它领域的影响,又强调经济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因而列食货于全书之首,置田制于食货之先。尤其是在论述各典章制度的损益变革中,他已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且是在不断变化中逐步地前进;并且把这一进步的历史观贯穿其史论之中。 《通典》作为杜佑的代表作,其书体例与史学理论观点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三通”以至后来的“九通”、 “十通”史书的开创者。除《通典》外,杜佑还著有《理道要诀》等。
唐杜佑撰。200卷。我国第一部论述历代典章制度之专史。 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上起传说中的唐虞,下讫唐肃宗、代宗时。作者综合群经诸史和历代文集、奏疏等,参以《大唐开元礼》,征引200余种史籍,分类编纂,自大历元年(766年)起,历时35载,至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计食货12卷,选举6卷,官职22卷,礼100卷,乐7卷,兵15卷,刑8卷,州郡14卷,边防16卷。《食货》述土地、财政之制及其状况,《选举》述选举士官、爵位之制及考核官吏治绩之政令,《职官》述官制源委沿革,《礼》述各种礼仪之制, 《乐》述乐制概略,《兵》述兵略及兵法,《刑》述刑法之制,《州郡》述历代舆地沿革,《边防》述历代边境外族邦国状况。每一典下,又分若干子目,汇集各代典章制度,录引前人评论,并载己见。此书编撰极有条理,于唐代叙述尤详,创“政书”之体,为后世典志书编纂之典范。宋刻本至明已罕见。通行有明刻本、清武英殿本、咸丰九年崇仁谢氏刻本、同治十年广州学海堂刊本等。近有1937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之《十通》合刊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