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耤 【西苑耕歛附】

  皇祖重農。元年仲春即行耤田禮。

  皇聖相承、皆遵用焉。至肅皇復行西苑耕歛之禮。立

  帝社稷壇、以春秋祈報。禮加詳已。今西苑禮不行

  洪武二年定

  皇帝祀

  先農畢。太常卿奏請詣耕耤位。

  皇帝至位。南向立。三公以下及應從耕者、各就耕位。戶部尚書北面進耒耜。太常卿導引

  皇帝秉耒三推。戶部尚書跪受耒。太常卿奏請復位。南面坐三公五堆。尚書九推。各退就位。太常卿奏禮畢。太常卿導引

  皇帝還大次。應天府尹、及上元江寧兩縣令、率庶人終畝。是日宴勞官耆宿於壇所

  永樂間續定

  凡祭

  先農畢。

  駕至耤田所、戶部尚書捧鞭跪進。教坊司官率其屬作樂。隨駕行三推禮畢。

  駕至儀門陞座。樂作。觀三公九卿耕訖。教坊司承應用大樂、百戲畢。跪奏致語。

  駕至殿內陞座。進湯進膳、俱用樂。畢。順天府官率耆老人等謝恩。樂作。禮畢。樂止。次百官行禮。樂作。禮畢。樂止。

  賜百官酒飯。百官復入班行禮。樂作。禮畢。樂止。尚膳官進膳。樂作。進訖。樂止。百官入席。教坊司官奏一奏本太初之曲。進酒。樂作。進訖。樂止。進膳。樂作。進訖。樂止。教坊司官跪奏進湯。樂作。徹湯。樂止。二奏仰大明之曲。進酒。進膳。進湯。如前儀。三奏民初生之曲。進酒。進膳。進湯。如前儀。徹

  御案畢。樂止。百官復入班行禮。樂作。禮畢。樂止。鴻臚寺官奏禮畢。

  駕還

  嘉靖九年續定

  每歲仲春上戊、祭

  社稷及先農。先二日早、順天府官以耒耜及穜稑種進呈。

  皇帝拜位前。冊東寶西。內引禮官導引

  皇帝由左門入。至丹陛上右邊、北向立。內贊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引禮官導引

  皇帝至拜位。

  親王各具冕服就拜位。奏四拜。傳唱鴻臚寺贊百官皆四拜。畢。捧冊寶官於綵輿內取冊寶捧由殿中門入。至皇太后前、左邊立。

  皇帝由殿左門入、至拜位。奏跪。傳唱

  親王百官皆跪。奏搢圭。進冊。捧冊官以冊跪進於皇帝右。

  皇帝受冊、獻訖。以授執事官。執事官跪受、置於案上之左。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於皇帝右。

  皇帝受寶獻訖。以授執事官。執事官跪受、置於案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冊。執事官跪宣讀訖。奏宣寶。執事官跪宣讀訖。奏俯伏。興。平身。傳唱同。奏復位。導引

  皇帝由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

  親王同。傳唱百官同四拜畢。奏禮畢。

  駕興

  謁謝

  是日、皇太后受冊寶畢。候

  皇后

  皇妃俱受冊寶畢。內官先具謁告儀物。翰林院具謁謝文。

  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訖。

  皇帝奉皇太后、及率

  皇后

  皇妃、祗謁

  奉先殿、及詣

  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前、行謁謝禮、如常儀

  慶賀

  九毫、除建

  神祇壇外、其餘九十四畝二分五釐六絲四忽、亦撥與壇丁耕種、上納子粒。俱輸於南郊神廩、以供

  大祀等項粢盛

  ○十年、戶部題准、耤田五穀種子、每畝合用一斗。本部發銀行順天府收買送用。以後年分、於收穫數內照地存留備用。合用農器、犁四張。(禾具)四張。鍬十把。鋤十把。(木欣)十把。扒十把。扠十把。鐮刀十把。掃帚十把。簑笠十副。磟碡四箇。大小麻繩共一百條。筐擔十副。禮部發銀順天府買造。每地一頃、合用耕牛四隻。禮部發銀順天府收買。每日草料行裏牛房照數放支。責付耕夫喂養。每地一頃、用夫十名。行順天府於宛大二縣取用。俱免本身差役。仍行太倉、每名月支口糧五斗

  西苑耕歛

  嘉靖十年、上命墾西苑內隙地為田。

  諭禮工二部建

  帝社

  帝稷壇、每歲仲春秋行祈報禮。 【 儀注見祠祭司】 於壇東北建殿曰無逸。亭曰豳風。又建亭曰省耕。曰省歛。每歲耕穫、上親臨觀以重農事。置倉曰恒裕。貯田之所入以供祀事

  視學

  皇祖視學。祭

  先師、不設牲、不奏樂。

  憲宗始用牲樂。

  孝宗加幣與太牢。

  世宗以正

  先師稱號、載視學。復增設啟聖公祠。禮更有加云洪武十五年定

  前期一日、有司灑掃殿堂。設御幄於大成門東上、南向。設御座於彝倫堂。至日、學官率諸生迎

  駕於成賢街左。

  駕至。學官及諸生俯伏、叩頭。興。

  駕入櫺星門。止於大成門外。

  上入御幄。禮官入奏請具皮弁服。次請行禮。導引官導

  上出御幄。就御位。百官各就位。導引官導

  上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詣酒尊所酌酒。詣

  先師神位前再拜。百官皆再拜。搢圭。執事官跪進爵。

  上獻爵。授執事官、奠於神位前。出圭。再拜。百官皆再拜。四配寸哲兩廡分獻如常儀。導引官導

  上入御幄。易常服。陞輿。詣學。學官率諸生先列於堂下東西。

  上至彝倫堂。陞

  御座。贊唱學官諸生行禮。五拜叩頭。東西序立於堂下。三品以上及侍從官、以次入堂、東西序立。贊進講。祭酒司業博士助教四人以次升堂、由西門入。至堂中。贊舉經案於御前。禮部官奏請授經於講官。祭酒跪受。

  賜講官坐。乃以經置講案。叩頭。就西南隅、設几榻坐講。

  賜大臣翰林儒臣坐。皆叩頭。序坐於東西。諸生圜立以聽。講畢。祭酒叩頭、退就本位。司業博士助教、各以次進講畢。出堂門復位。贊唱有制。學官諸生列班、俱北面跪聽宣諭。五拜叩頭禮畢。學官率諸生出成賢街跪俟駕還。明日祭酒率學官上表謝恩

  成化元年續定

  前期一日、太常寺備祭儀。設大成樂器於殿上。列樂舞生於階下之東西。國子監灑掃殿室內外。錦衣衛設御幄於大成門之東上、南向。設御座於彝倫堂正中。鴻臚寺設經案於堂內之左。設講案於堂內之西南。至日、置經於經案。錦衣衛設鹵簿駕。教坊司設大樂。俱於午門外。是日早、百官免朝、先詣國子監門外迎

  駕。分獻陪祀官、先詣國子監具祭服伺候行禮。

  駕從東長安門出。鹵簿大樂以次前導。樂設而不作。太常寺先陳設祭儀於各神位前。設酒尊爵如常儀。執事設上拜位於先師神位前正中。是日、學官率諸生迎

  上至大成門外入御幄。禮官入奏請具服。

  上具皮弁服訖。奏請行禮。導引官導

  上出御幄中道詣大成殿陛上。典儀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執事官各先斟酒於爵。候導

  上至拜位。贊就位。百官亦各就拜位四配十哲分獻官、各詣殿東西階下。兩廡分獻官、各詣廡前。俱北向立。贊迎神。樂作。樂止。奏

  上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通贊百官行禮同。奏搢圭。

  上搢圭。執事官跪進爵。樂作。

  上受爵獻畢。復授執事官奠於神位前。樂止。奏出圭。

  上出圭。四配十哲兩廡分獻官、以次詣神位前奠爵訖。仍以次出殿門外、東西向立。典儀唱送神。樂作。樂止。奏

  上鞠躬。拜、興、拜、興、平身。通贊陪祀官行禮同。導引官導

  上由中道出。分獻官以次退。

  上入御幄易常服訖。禮官入奏請幸彝倫堂。

  上陞輿。禮官前導。由櫺星門出。從太學門入。諸生先分列於堂下東西。學官列於諸生前。

  駕至。學官諸生跪。伺

  駕過然後起。仍前序立。百官分列堂外稍上、左右侍立。

  上至彝倫堂。陞御座。贊學官諸生行五拜叩頭禮。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學士陞堂、執事官各以次序立。贊進講。祭酒司業以次陞堂、由東西小門入、至堂中。執事官舉案於御前。禮官奏請授經於講官。祭酒跪受經。受畢。

  上賜講官坐。祭酒乃以經置講案。叩頭。就西南几榻坐講。

  上賜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學士坐。皆叩頭、序坐於東西。諸王圜立於外以聽。祭酒講畢。叩頭。退就本位。司業進講如儀。畢。出堂門復位。贊有制。學官諸生列班。俱北面跪聽。

  宣諭畢。贊行五拜叩頭禮畢。學官諸生以次退。先從東西小門出、列於成賢街之右伺候。尚膳監進茶

  御前。

  上命光祿寺賜各官茶畢。各官退列於堂門外。叩頭。東西序立。

  上起陞輿。由太學門出。陞輦。鹵簿大樂前導。樂作。

  駕出太學門。學官諸生伺

  駕至。跪叩頭退。百官常服、先詣

  午門外伺候駕還。鹵簿大樂、止於午門外。

  上御奉天門。鳴鞭。百官常服行慶賀禮。鴻臚寺致詞云、恭惟皇上敬禮

  先師。

  親臨太學。增光前烈。丕闡鴻猷。臣等欣逢盛事。禮當慶賀。行禮畢。鳴鞭。

  駕興。還宮。百官退。明日國子監祭酒、率學官諸生上表謝恩。

  上具皮弁服。御奉天殿。錦衣衛設丹陛駕。百官朝服侍班。行禮畢。

  上易服御奉天門。禮部引奏。

  賜祭酒司業學官及三氏子孫衣服、諸生鈔錠、畢。

  駕還。是日

  上御奉天門。賜宴。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學士、及祭酒司業學官、三氏子孫與宴。又明日、祭酒司業率學官諸生謝恩。

  上賜敕勉勵師生。祭酒捧出。師生迎導至太學開讀。行禮如常儀。再明日、祭酒司業率學官諸生復謝恩

  弘治元年定

  先期、致齋一日。奠加幣。牲用太牢。改分獻官為分奠官。拜位列於陪祭官之前。樂仍設而不作。餘如成化間儀

  嘉靖元年續定

  駕將至。陪祀官、武官自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翰林院官七品以上、同國子監官、具祭服伺候行禮。

  駕至檽星門外、即降輦。步入御幄。易常服。祭畢。仍自御幄步出檽星門外陞輦。次日襲封衍聖公、率三氏子孫、國子監祭酒率學官諸生、上表謝恩。是日

  賜三氏子孫衍聖公等、及祭酒司業宴於禮部。

  命本部尚書待。餘如成化間儀

  ○十二年、以先師祀典既正、再視學。

  命大臣一員致奠啟聖公祠。餘如元年儀

  樂章

  視學還。導駕。奏御鑾歌神歡之曲

  臣聞古帝王。受

  天命、統四方。宵衣旰食治道章。一心誠敬感昊蒼。龍翔鶴舞。神心樂康。臣民讚時

  皇、萬壽無疆

  駕至奉天門。陞座。奏萬歲樂朝天子之曲 【 與朝賀同】

  還宮奏萬歲樂 【 與前同】

  萬曆四年續定

  駕至櫺星門外、降輦。禮部官吉服、導

  上入御幄。禮部奏請具服。

  上具皮弁服訖。禮部官奏請行禮。

  上出御幄。太常寺官導

  上由太成門中道入。盥洗。詣廟中、與嘉靖元年儀稍異。餘俱同前儀。次日方行慶賀禮。襲封衍聖公率三氏子孫、祭酒司業率學官諸生、各上表謝恩。先期設表案於皇極殿簷下東王門外。至日早、錦衣衛設鹵簿駕。百官朝服侍班。

  上具皮弁服。御中極殿。禮部官及各執事官行禮如常儀。鴻臚寺官奏請陞殿。導駕官前導。樂作。陞座。樂止。鳴鞭。傳贊排班。班齊。鴻臚寺官致詞。百官行慶賀禮。樂作。五拜三叩頭訖。樂止。分班侍立。序班引衍聖公三氏等族人國子監師生、過中。贊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贊進表。樂作。執事官舉案、由東王門入、至簾前置定。樂止。贊宣表目。鴻臚寺堂上官一員、隨禮部堂上官、捧表目過中。內贊贊跪。外亦贊跪。進表官俱跪。宣畢。贊俯伏。樂作。興。平身。傳贊同。樂止。執事官舉案過東邊。贊鞠躬。樂作。進表官俱四拜。興。平身。樂止。各入本班立。鴻臚寺官奏禮畢。鳴鞭。百官退出。仍於皇極門朝服侍立。

  上易常服御門。鴻臚寺官傳奏事起案。執事官舉案置

  御路中。序班引襲封衍聖公等官并族人、及國子監祭酒等官諸生、上

  御路。贊跪。禮部官奏請頒賞。承

  旨訖。贊叩頭。衍聖公并祭酒等叩頭起。執事官舉案過東邊。鴻臚寺官奏奏事畢。鳴鞭。

  上興。還宮。百官退。是日免賜宴 【 後二日儀俱同前】

  成化元年、令取三氏子孫赴京觀禮。又

  命衍聖公分獻

  ○嘉靖十二年題准、衍聖公、及顏孟二博士、禮部先期差行人前去行取。及另取孔氏老成族人五人、顏孟族人各二人、一同馳驛赴京、迎

  駕陪祀。前期八日、內閣及執事官赴國子監習儀。至日、習禮公侯伯俱迎

  駕聽講觀禮。跪受

  宣諭。班列於學官之次、諸生之前。三氏族人聽講、序立文官之次。各衙門辦事監生、俱取回迎

  駕、聽講、觀禮

  大射禮

  古之射禮有五。

  國朝次第行之。詔成均博士弟子、及郡縣庠序之士、皆使習射以俟貢舉。而凡遇郊廟之祭、先期命文武官執事行大射之禮。其儀具後洪武三年定

  前期、戒射定耦、選執事充司正、副司正、司射、司射器、請射、舉爵、收矢、執旗、樹鵠、陳設如圖儀。是日、執事者入就位。請射者引主射正官、及各官員子弟士民俊秀者、各就品位。司射器者以弓矢置於各正官、及司射前。請射者詣正官前圓揖畢。引詣司射器前、授弓矢畢。引復本位。司正執算入立於中後。請射者詣司射前曰。請誘射。引同射二人耦進。各以三矢搢於腰帶之右。以一矢挾於二指之間。推年齒相讓。年長者為上射。年幼者為下射。上射先進詣射位、向鵠正立。發矢、司正書中。投算置於中。

  【 或副司正書中】

  舉旗者舉旗如式。上射射畢。退立於傍。讓下射者詣位。發矢書中舉旗如前。請射者俱引復位。收矢收者收矢、復於射者。司正取所中算。請射者次請士民俊秀射。次請官員子弟射。次請品卑至高品者射。其就射位、發矢、取算、書中、舉旗、收矢、復位、皆如式。俱畢。司正副司正各持算白中於主射正官。舉爵者酌酒授中者如式飲訖。請射請屬官以下仍捧弓矢納於司射器還詣主射正官前圓揖而退

  ○射器及執事官。工部制虎中鹿中、及諸侯卿大夫射侯等器。其儀按周禮大司馬之職。王大射、則合諸侯之耦。其屬有射人、掌張三侯。司弓矢、掌六弓八矢之法。服不氏、掌贊張侯以旌居乏而待獲。古大司馬。今兵部之職也。今以兵部掌之。其射鵠有七。虎鵠五采、天子射用之。熊鵠五采、皇太子射用之。豹鵠五采、親王射用之。豹鵠四采、一品二品文武官射用之。糝鵠三采、三品至五品文武官射用之。狐鵠二采、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射用之。布鵠無采、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射用之。乏、又名容。凡射時置於鵠右。執旗待獲者以蔽身。設楅并韋、當射時置於前以齊矢。設射中五皮。樹中、天子大射用之。閭中、天子宴射用之。虎中、皇太子

  親王射通用之。兕中、一品至五品文武官用之。鹿中、六品至九品及文武官子弟士民俊秀通用之。其職事設司正官二員、掌驗射者品級尊卑、人力強弱、而定耦。其中否、則書於算、兵部官職之。司射二員、掌先以強弓射鵠誘射以鼓眾氣。以武職官充之。司射器官二員、掌辨弓力強弱、分為三等、驗人力強弱而授之。工部官職之。舉爵者二員、掌以馬湩授中者飲。光祿寺官職之。請射者四員掌定耦射。射畢、再請某耦射。每鵠用二人。侍儀司職之。待獲者掌矢納於司射器者。以各隸僕供其役。執旗者六人、掌於容後執五色旗、如射者中的、舉紅旗應之。中采、舉采旗應之。偏西、舉白旗。偏東、舉青旗。過於鵠、舉黃旗。不及鵠、舉黑旗。以軍士二人掌之。設引禮二人、掌引文武官進退。命侍儀司舍人職之

  策士

  凡士之舉於禮部者。

  國初以三月朔日、御殿而親試之、謂之殿試。後率以三月十五日。間以他事更日。并讀卷傳臚等儀、具列於後殿試儀

  先期一日、鴻臚寺官設策題案於殿之東。光祿寺備試卓於兩廡。至日早、禮部官引貢士入至皇極殿丹墀內東西、北向序立。文武百官各具公服、侍立如常儀。鴻臚寺官請陞殿、上常服、御皇極殿。鳴鞭。文武百官行叩頭禮、侍班。執事官舉策題案於殿中、內侍官以策題付禮部官、置於案上。鴻臚寺官引貢士就拜位。執事官舉策題案由左階降、置

  御道中。贊貢士行五拜三叩頭禮。各分東西侍立。執事官隨舉策題案於丹墀東。鴻臚寺官奏禮畢。鳴鞭。

  駕興。文武百官退。軍校舉試卓列於丹墀東西北向、置定。禮部官散題、貢士仍列班跪受、叩頭就試。是日如遇天雨、或大風、試卓即移設於兩廡

  讀卷儀

  殿試後二日早、常朝畢。

  駕詣文華殿、免日講、不用侍班侍衛等項。讀卷官各執卷隨至文華門外。候

  上陞座。傳讀卷官進。各官趨至丹陛、行叩頭禮。入殿內東西序立。傳讀卷、讀卷官居首者、至御前跪。展卷朗讀畢。司禮監官接卷置

  御案。本官叩頭、興復班。其各讀卷官以次進讀如儀。讀三卷後。臨時候

  旨、再讀幾卷。如奉旨免讀、各官即執卷同至御前跪。司禮監官以次接卷俱置

  御案。各官叩頭、興。復班。傳各官退。各讀卷官出至丹陛、行叩頭禮畢。即出至文華門外。候

  上將試卷裁定。

  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畢。其餘各卷、發出內閣官領收。

  上回宮。是日、各讀卷官先將第二甲第一名以下、拆卷填寫黃榜

  傳臚儀

  先期一日、設黃榜案於中極殿內稍東。至期、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伺候行禮。是日早、鼓未鳴。先開

  左掖門、放讀卷及提調并執事官、進入中極殿門外。候

  上具皮弁服、陞座。各官入行叩頭禮畢。進入殿內供事。讀卷官拆第一卷、奏第一甲第一名某人。拆第二卷、奏第一甲第二名某人。拆第三卷、奏第一甲第三名某人。填寫黃榜訖。尚寶司官用寶完備。起鼓。執事官整束黃榜。翰林院官捧出

  皇極殿伺候。其餘讀卷提調等官、俱先退出。鴻臚寺官贊執事官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奏請陞殿。導駕官前導、上陞座。作堂下樂。鳴鞭。執事官舉案至簾前置定。翰林院官捧榜、授禮部官、接置於案。執事官引貢士入拜位。贊四拜。傳制官跪、奏傳制。俯伏、興。由殿左門出、至丹陛東立、西向。執事官舉榜案至丹墀

  御道中置定。傳制官稱有制。鳴贊贊跪。

  制曰。某年、三月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某人。第一甲、第二名某人。第一甲、第三名某人。第二甲、某人等若干名。第三甲、某人等若干名。傳訖。贊俯伏、興。贊四拜。畢。進士分東西侍立。執事官舉案由

  皇極門左門出。進士隨出觀榜。鳴贊贊排班。文武百官入班。致詞官於丹陛中跪、致詞曰。天開文運。賢俊登庸。禮當慶賀。贊五拜三叩頭禮、畢。鳴鞭。

  駕興

  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儀

  先期一日、鴻臚寺官設表案於皇極殿門之東。至日早、錦衣衛設鹵簿駕。鴻臚寺官引狀元捧表置於案。退立丹墀、御道稍東。其諸士以次序立。

  上具皮弁服、御中極殿。執事官行叩頭禮、畢。鴻臚寺官奏請陞殿。導駕官前導、上陞座。作堂下樂。鳴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行禮、侍班如常儀。鴻臚寺官引狀元及進士入班。贊四拜。贊進表。鴻臚寺官舉表案置於殿中、贊宣表目。禮部官跪、宣表目、訖。俯伏、興。徹案狀元及進士、又四拜禮、畢。鳴鞭。

  駕興

  親蠶

  國初無親蠶禮。

  肅皇帝始敕禮部以每歲季春、皇后親蠶於北郊。後改於西苑。未久即罷

  嘉靖九年定

  先期、欽天監擇日以聞。順天府具蠶母名數、奏送蠶室內。工部具鉤箔筐架、及一應養蠶什物、給送蠶母。順天府將蠶種及鉤筐一副進呈訖。捧自西華門出、置綵輿中、鼓樂送至蠶室。蠶母浴種伺蠶生先飼以待。先一日、蠶宮令丞設皇后採桑位於採桑臺、東向。執鉤筐者位於稍東。設公主及內命婦位於皇后位東。設外命婦位於採桑臺東陛之下、南北向。以西為上。至日四更、宿衛陳兵衛。女樂工備樂。司設監備儀仗、及重翟車。蠶宮令備鉤筐、俱候於西華門外。內執事女樂生、并司贊六尚女官等、皆乘車先至壇內候。將明、內侍詣

  坤寧宮、奏請皇后詣

  先蠶壇所、皇后服常服。導引女官導

  皇后出宮門。乘肩輿。侍衛警蹕如常儀。

  公主及內命婦應入壇者、各服其服以從。至西華門。內侍奏請降輿、陞重翟車。兵衛儀仗女樂前導。女官捧鉤筐行於車前皇后至具服殿少憩。易禮服。祭

  先蠶。 【 儀具祠祭司】 祭畢。更常服。司賓引外命婦先詣採桑臺位、南北向。女侍執鉤筐者、各隨於後。尚儀入奏請詣採桑位。導引女官導

  皇后至採桑位、東向。

  公主以下各就位、南北向。執鉤者跪進鉤。執筐者跪奉筐、受桑。

  皇后採桑三條。還至壇南儀門坐。觀命婦採桑。三公命婦、以次取鉤採桑五條。列侯九卿命婦、以次採桑九條。採訖。各以筐授女侍。司賓引內命婦一人詣蠶室。尚功帥執鉤筐者從。尚功以桑授蠶母。蠶母受桑。縷切之、以授內命婦。內命婦食蠶、灑一箔訖。司賓引內命婦還。尚儀前奏採桑禮畢。

  皇后還具服殿。候陞座。尚儀奏司賓率蠶母等行叩頭禮記。司贊唱班齊。外命婦序列定。贊四拜畢。

  賜命婦宴於殿內外。并

  賜蠶母酒食於採桑臺傍。

  公主及內命婦殿內序坐。外命婦從採桑者、及文武二品以上命婦於殿臺上、三品以下於臺下、各序坐。尚食進膳。司賓引

  公主及內命婦各就坐。教坊司女樂。奏樂進酒。及進膳進湯如儀。宴畢。徹案。

  公主以下并外命婦各就班。司贊贊四拜。尚儀跪奏禮畢。

  皇后興。還宮。導從如前。

  親蠶壇、築於安定門外。

  皇后率公主及內外命婦躬往採桑。而擇內西苑隙地、蓋造織堂、以終蠶事。十年、以出入不便、改築壇於西苑。壇高二尺六寸。四出陛。廣六尺四寸。甃以磚石。又為瘞坎於壇右方、深取足容物。東為採桑臺。方一丈四寸。高二尺四寸。三出陛。鋪甃如壇制。臺之左右、樹以桑。壇東為具服殿三間。前為門一座、俱南向。西為神庫、神廚、各三間。右宰牲亭一座。壇之北為蠶室五間、南向。前為門三座。高廣有差。左右為廂房、各五間之後、為從室各十、以居蠶婦。設蠶宮署於宮左偏、置蠶宮令一員。丞二員。擇內臣謹恪者為之、以督蠶桑等務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