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

  舊制、磚瓦石灰、俱隸虞衡司掌行。永樂後、謂為營繕所需、故歸本司。葦課、舊隸屯田司。今併歸本司。按營繕所需木植磚瓦、有大五廠、曰神木廠、曰大木廠、 【即獐鹿房廠】 堆放木植、兼收葦席。曰黑窯廠、曰琉璃廠、燒造磚瓦、及內府器用。曰臺基廠、堆放柴薪、及蘆葦。又有小五廠、曰營繕所、木工。曰寶源局、金工。曰文思院、曰王恭廠、俱絲工、曰皮作局、革工並隸管廠官。外修倉別設三廠、曰北窯廠、曰南窯廠、曰鐵廠、主範金合土之事後廢。止計地徵租、每年共該銀四十五兩九錢二分、貯節慎庫、與料價同用

  磚瓦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營造、合用磚瓦。每歲於聚寶山、買窯燒造。所用蘆柴、官為支給。其大小厚薄樣制、及人工蘆柴數目、俱有定例。如遇各處支用、明白行下各該管官員放支。管事作頭、每季交替。仍將所燒過物件支銷。其見在之數、明白交割。若修砌城垣、起蓋倉庫營房、所用磚瓦數目、須要具奏、著落各處人民共造。如燒造琉琉磚瓦、所用白土、例於太平府採取

  琉璃窯

  每一窯、裝二樣板瓦坯二百八十箇。計匠七工、用五尺圍蘆柴四十束

  每一窯、妝色二百八十箇。計匠六工、用五尺圍蘆柴三十束四分。用色三十二斤八兩九錢三分二釐

  黑窯

  每中窯一座、裝到大小不等磚瓦二千二百箇。計匠八十八工、用五尺圍蘆柴八十八束

  永樂以後各處窯座

  臨清窯、燒造城磚、副磚、券磚、斧刃磚、線磚、平身磚、望板磚、方磚、二尺、尺七、尺五、尺二、四樣、凡八號。近年止派造黑白城磚、斧刃磚

  蘇州窯、燒造二尺、尺七細科方磚。凡遇營建

  宮殿、內官監開數、工部題行應天蘇松撫按官、均派應天池太蘇松常鎮、各委佐貳官、於蘇州府地方、立窯募夫。選撥長洲縣諳練匠作團造。完日、即委管造官解部。嘉靖三十七年題准、將先年備選副磚、窯戶家藏者、首驗合式照例給價取用

  蔡村窯、宣德二年、差指揮一員、管領夫匠、採柴造坯。後停止。正統九年、復行燒造。後又停止

  武清縣窯、萬曆二年奏准、自立窯座、分造城磚、每年三十萬箇。暫行通州管河郎中督造。每箇、給價銀二分二釐、於臨清料價內扣給

  凡差官燒造。永樂間、差工部侍郎一員、於臨清管理燒造、提督收放。自直隸、至山東、河南、軍衛州縣、有窯座者、俱屬統轄

  ○宣德二年、令河南山東二都司、並直隸衛所、撥軍夫五千名、於沿河一帶燒磚。以添設官十五員、分行提督

  ○成化十七年、添設郎中二員、於山東、河南、及南北直隸、原有窯處、減半燒造

  ○弘治八年奏准、停止燒造官員。敕河南、山東、南北直隸巡撫官、委布按二司、分巡、分守、及府州縣官、提督管理燒造

  ○嘉靖五年題准、差部屬二員、一往南直隸各府、於蘇州有窯處所、燒造方磚。一往山東、河南、北直隸各府、於臨清有窯處所、督造方城斧券等磚、俱領敕行事

  凡磚廠委官。張家灣、臨清二處、工部各委差主事一員、提督收放磚料。儀真、□洲二處、從南京工部定委

  凡磚料價銀。嘉靖九年、以大工緊急。奏准、磚料除南直隸等府、照舊燒造。其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司府、俱折價、解臨清有窯處所、召商燒造

  ○二十二年議准、臨清燒造白城磚、舊例、每年二百萬箇、今減為八十萬箇、每箇、價銀二分四釐。斧刃磚四十萬箇、每箇、價銀一分二釐。二項價銀、各年題派、差官解赴臨清給發。後復令本廠差官、赴部領給

  各省府年例磚料價銀共二萬四千兩

  河南、山東二省、每省各三千二百四十兩

  河間、真、保、廣、大五府、每府各六百兩

  應天、蘇、松、常、鎮五府、每府各九百兩

  徽、寧、池、大、安慶五府、每府各七百八兩

  廬、鳳、淮、揚四府、每府各一千四百四十兩

  廣德、滁、和、徐四州、每州各一百八十兩

  凡順帶磚料。洪武間、令各處客船、量帶沿江燒造官磚、於工部交納

  ○永樂三年定、每百料船、帶磚二十箇、沙磚三十箇

  ○天順間、令糧船每隻、帶城磚四十箇。民船、照依梁頭、每尺六箇

  ○弘治八年題准、帶磚船隻、除薦新進鮮黃船外。其餘一應官民馬快糧運等船、俱照例給票、著令順帶交割。按季將收運過數目、報部查勘。仍行沿河郎中等官、但遇船隻逐一盤驗。如有倚託勢豪、及姦詐之徒、不行順帶者、拏送究問。回船查無磚票者、拘留送問

  ○嘉靖三年定、糧船、每隻帶磚九十六箇。民船、每尺十箇

  ○十四年、糧船、每隻加至一百九十二箇。民船、每尺加至十二箇

  ○二十年、糧船、仍減為九十六箇

  ○二十一年、令經過臨清糧船、官民船、順帶本廠官磚、至張家灣交卸。損失追陪

  ○四十二年、查照舊例、糧船、每隻止帶磚六十箇。餘磚、於官民商販船、通融派帶

  凡雇運磚料。永樂初、令河南、山東、直隸各巡撫、督令所屬、查照原運軍衛、有司、並遞運所、量起人夫、措置車船、至窯運赴該廠交割。每城磚一箇、腳價銀一分八釐。斧刃磚一分四釐。進廠腳價不在此數

  ○嘉靖四年、令臨清磚料、順帶未盡者、雇船運解。合用腳價、各司府州縣、量多少攤出。經過地方、一體應付夫廩

  ○五年、令沿河遞運所、撥大紅船、及臨清廠雇倩民船、裝運由城斧磚

  ○又令蘇州細料方磚、若是雇船、差官押運到工。雇費、於本府詣解年例軍器魚課銀內支用

  ○九年題准、儀真黑城磚行揚州府查勘在庫官銀、雇船載運

  ○又題准、臨清磚廠、搭運雇運磚料、置循環簿二扇、每月、差人送張家灣磚廠主事、填註到否、循去環來、以便稽考

  石灰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在京營造、合用石灰、每歲於石灰山、置窯燒煉。所用人工窯柴數目、俱有定例。如遇各處支用、明白行下各該管人員放支。其管事作頭、每季交替、仍將所燒過物料、支銷見在之數、明白交割

  每窯一座、該正附石灰一萬六千斤。合燒五尺圍蘆柴一百七十八束。計七十五工

  永樂以後、馬鞍山、瓷家務、周口、懷柔等處、各置灰廠。俱以武功三衛軍夫採燒、搬運赴京、修理內外公廨等項應用

  ○天順間奏准、差指揮千

  百戶等官、分管提督、五年一換 【 後止撥工役囚人、罷各衛軍夫。其提督指揮如舊】

  木植

  崇文門外、有神木廠。舊額、撥虎賁等十七京衛、通州等二十五外衛、軍餘一千名、在廠工辦。逃故僉補。後止存八百二十一名。內上工二百名。雜差管事、四十一名。大木廠借工、一百二十名。其餘皆辦樁木、每名、月辦二根、以備苫蓋朝陽門外、有大木廠、與神木廠同

  凡各省採到木植、俱於二廠堆放。永樂中營建北京

  宮殿、令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採木

  ○嘉靖三十六年、營建

  朝門午樓、議准、材木先儘神木廠。次差御史、郎中、各一員、挨查先年、沿途遺有大木、解用

  ○又令川、貴、湖廣三省、採木。山西、真定、採松木。浙江、徽州、採鷹架木

  (榮去木改林)麻

  舊制、河南、山東、北直隸、各州縣衛所、共九十三處、原有廠地。每年種解(榮去木改林)麻本色、各不等、解部、各工支用。但額徵斤數不多、往返勞費。隆慶元年題准、行各該撫按、及左中後三都督府、轉行各衙門、自二年起、照依原定數目、每麻一斤、徵銀一分八釐、各解該府。每年限十月內、類解本部、以備買麻支用

  見徵(榮去木改林)麻二萬八千一百七十九斤一十四兩二錢五分。每斤折價一分八釐、共銀五百零七兩二錢四分

  山東

  濟南府一千四百斤 【 長清縣五百斤。蒲臺及齊東二縣、各一百五十斤。濱德二州、及禹城縣、各二百斤】

  兗州府二千六百斤 【 濟陽縣一千七百斤。滕縣一百斤。商河縣八百斤】

  東昌府一千五百八十三斤二兩二錢五分 【朝城、堂邑、丘三縣、各一百斤、范縣一百七十斤。臨清州二百五十斤。莘冠二縣、各五十斤。濮州一百八十斤。館陶縣、濟寧上廠、四百八十七斤四兩五錢。濟寧下廠、九十五斤一十三兩七錢五分】

  河南

  開封府一千五百五十斤 【 陽武縣四百斤原武縣二百斤

  封丘縣三百五十斤。延津縣六百斤】

  衛輝府三千零五十斤 【 淇縣一百斤。新鄉縣四百斤。胙城縣一百五十斤。獲嘉輝二縣、各九百斤。汲縣六百斤】

  懷慶府一百八十斤 【 修武縣八十斤。武涉縣一百斤】

  彰德府二百斤 【 坐湯陰縣】

  順天府一百八十斤 【 通州八十斤。香河縣百斤】

  直隸河間府一千七百九十斤 【 景滄二州、各一百五十斤。瀟寧縣五十斤。靜海縣一百斤。東光吳橋二縣、各七十斤。寧津獻二縣、各六百斤】

  真定府七百斤 【 深州及武強縣、各二百五十斤。定州衛二百斤】

  廣平府四百八十斤 【 清河、肥鄉、廣平、威四縣、各五十斤。成安雞澤、曲周三縣、各八十斤。永年縣四十斤】

  大名府二千四百四十九斤 【清豐、魏二縣各一百五十斤。長垣縣一百十二斤八兩。濬縣八百五十斤。內黃縣一百九十五斤。大名、滑二縣、各一百斤。南樂縣三百五十斤。東明縣六十七斤八兩。元城縣二百五十斤。開州一百二十四斤】

  直隸淮安府九百八十七斤 【 邳州三百四十二斤八兩。宿遷縣四百五十二斤、睢寧縣一百九十二斤八兩】

  揚州府二千五百四十二斤八兩 【 高郵衛二百六十二斤八兩。寶應縣六百三十斤。江都縣一千六百五十斤】

  鎮江府四百二十一斤四兩 【 坐丹徒縣□洲廠】

  徐州九百七十五斤 【 本州八百斤。沛縣一百七十五斤】

  左府三百斤 【 平山衛五十斤。濟寧衛二百五十斤】

  中府三千二百七十七斤 【 淮安衛三百五十斤。徐州衛五十斤、臨清衛一千七百五十斤。大河衛八百一十四斤八兩。揚州衛三百一十二斤八兩】

  後府三千五百一十五斤 【瀋陽中屯、及德州二衛、各二百斤。德州左衛一百七十斤。通州左右二衛、各八十斤。武清衛一百二十五斤。河間、天津、及天津右三衛、各六百斤。天津左衛四百斤。真定衛三百斤。神武中、及定邊二衛、各八十斤】

  葦課

  凡營造各工、合用蘆席。永樂間選差指揮、督率軍夫、於楊村南北口尹兒灣南北掘河、五廠葦地、打葦織造。後廠地被軍民侵種、差官踏勘、立石為界。設有莊頭佃戶

  ○天順二年奏准、每地一畝、徵席三片、葦一束。差武功三衛指揮等官、協同有司催辦。五年一替、仍行通州管河郎中管理

  ○嘉靖十年議准、免徵本色。照戶部莊田、每畝徵銀二分。遇有災傷、照數奏免

  ○十三年、革去武職、行各該府州縣掌印管糧官督徵。

  【 每畝舊徵課銀、高阜三分。低窪二分。小民概稱低窪規避、以後不分高下肥瘦、每畝止徵二分】

  仍劄委通州管河郎中、兼管督催。每年限十月以裏、將徵完銀兩解部。年終造冊奏繳

  葦地原額、四千五百七十頃六十四畝九分六釐四絲。歲該徵銀九千一百四十一兩二錢有零

  順天府武清縣五廠

  蔡村掘河廠、三百七十四頃七十三畝八分六釐

  楊村北廠、六百八十九頃四十三畝三分五釐

  楊村南廠、一百九十二頃四十一畝七分八釐

  尹兒灣北廠、八百五十八頃五十四畝一分七釐

  尹兒灣南廠、三百六十五頃九十四畝

  霸州、七百五十四頃五十六畝四分三毫九絲

  文安縣、二百二十四頃七十三畝八分七釐

  大城縣一百七十九頃一十四畝七分七釐二毫

  河間府靜海縣九百三十八頃一十二畝七分五釐四毫五絲 【萬曆五年題准、行保定巡撫、及通州管河郎中、查勘河間府靜海縣獨流等一十六莊葦地、除上地一百七十三頃一十六畝四分、每畝照舊徵銀二分外。中地一百一十三頃四畝二分、每畝止徵銀一分、下地三百五十八頃四十二畝八分有餘、及逃絕地二百九十三頃四十九畝三分有餘、俱免徵。以後如水退、復開墾成熟、仍行照例徵收。不許勢豪占管】

  歲用葦、額該四十三萬斤。每一百斤價銀二錢五分。給批鋪戶納完領價

  凡葦夫。天順年間、原派神木廠民夫、一百二十名、運葦做工

  ○成化二十一年詔、僉順天府所屬、歲編六十名、辦葦苫蓋

  ○弘治十三年題准、每名、徵銀一十五兩、共九百兩、解司、帖發節慎庫、支給鋪戶

  虞衡清史司

  郎中、員外郎、主事。分掌天下山澤採捕陶冶之事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