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在事实与人物的安置上,大体可分两种(我说的是与历史有关的事实、人物,其完全出自空想的,不在其内);一种如京剧中的《三国》戏,隋唐时的戏,某些《水浒》戏的剧目,其取材的十之七八是根据说书或小说,如《群英会》、《回荆州》、《取成都》等,一种则仅仅借用历史上的现成人物,就其行为,标示出群众的爱憎,完全虚构事实,把现成人物再加上艺术的塑造,如《打严嵩》便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在这一种的类型中,有的虽则借用现成人物,而在戏曲里却还要另外虚构出与真人物有关的主要脚色,加上虚构的事实,予以渲染,传达出公共的喜爱、愤怒,以及间接地对历史人物加以评衡,又不背那种人物的性格、行为的真实性。这与《打严嵩》的表现方法稍有不同。

以越剧的《盘夫索夫》为例,记得好多年前我头一回看这个戏的演出,认为虽然表扬严嵩的孙女,在那种家庭里勇于反抗,与遭难而想复仇的丈夫合作,但总觉得在题材上不免有些强扯。后来华东戏曲会演时又上演整理后的这个剧目,觉得另有道理。作者居心虚构严氏曾氏的后代关系,并非专为戏剧的巧合性,而是借以显示群众的好恶,从这一方面打击严嵩父子和赵文华的凶狠、恶劣。

当然,历史性的戏剧并不是把历史分毫不动地搬上舞台,小说、诗歌尚且不能这样,何况须要立体表演的戏剧。

这个剧目的整理本和原本比较,自然是后来者居上,在这里不专作讨论。我还是谈本事,以便有助于观众的了解,对这个剧目的创造或有更深的体会。

剧中严兰贞有无其人,(明人传奇里也有赞美严嵩的孙女,帮助一个少年解元逃出她父亲的陷害圈套的,如《飞丸记》。不过男的名字是易弘器,女的名严玉英。这与《盘夫索夫》或多少有些关连,但不重要。)无可考,即使严嵩有孙女,也当然不会有这种婚事。至于曾荣,据“华东地方戏剧丛刊第五集”,这个戏的前记说:“……明代嘉靖时,严嵩,严世蕃父子专权,构陷三边总制曾铣,曾铣之子曾荣逃亡在外,严之党羽鄢茂卿不察,将他收为养子,改名鄢荣;严嵩见其才貌出众,以孙女兰贞配与为妻”。不错,曾铣在嘉靖二十五年夏以原官(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御敌有功,这就是剧目前记中所说的“三边总制”。他有才力,懂军情,善攻守,那时朱厚熜(嘉靖)十分夸奖他,赞许他上陈的恢复河套的八议,并且下了“今铣倡恢复议甚壮,其令铣与诸镇臣悉心上方略,予修边费二十万”的旨意(如曾铣上奏欲西自定边营东至黄甫川一千五百里筑边墙御寇费用,)曾铣又与诸边镇巡抚条上方略十八事,还是“优旨下廷议”,及至廷臣拍合这个反复无常的皇帝的旨意,回奏“一如铣言”时,朱厚熜忽而来了一个大转弯,“出手诏谕辅臣”,切言如无把握,不能按曾铣的话办此大事。于是事情变了,廷臣们再议时,得到皇帝意图的手诏,自然望风转舵。严嵩方与站在曾铣一边的辅臣夏言斗争,极言河套必不可复,说是以前拟旨褒铣他都没预闻,显然是夏言独断独行的事。这样才把曾铣逮到北京去问罪,又加上仇鸾的一段,严嵩遂替原在狱中的仇氏(以前是曾铣领兵时的部下,被曾劾奏下狱的。)草疏,说曾铣克扣军饷巨万,连带曾铣的儿子曾淳也下了狱。后来曾铣问斩,曾淳押狱追银,幸而没死。这就是剧中所写的曾荣?或许作者是指的曾铣的别的儿子?概无可考,也不必考。

倒是叙鄢茂卿坐船把曾荣救了上来,认为义子,改名鄢荣,这与鄢茂卿的官职多少有点关合,自然,编剧本的不需用这种关合,一样借用人物虚构故事。

按史传上的记载,鄢茂卿也是江西(丰城)人。在嘉靖三十五年他已升官到左副都御史了,可是早就巴结上严氏父子。恰值那时户部“以两浙、两淮、长芦、汉东盐政不举,请遣大臣一人总理,嵩遂用茂卿。……”他一手把住全国的盐政,自然是发财谋利的“泉源”,又有严氏的靠山,到处“市权纳贿”。他的奢华生活至以“文锦被厕床,白金饰溺器”。他的罪恶多端连“虐杀不辜”都有。后来严嵩失势,他当然也被他人参倒,以赃银关系“戍边”充军,总算落了便宜。《盘夫索夫》中把他拉入作一个没出场的脚色,据曾荣在开场独白时说是他家被奸臣陷害,满门被斩,他改姓张,投奔杭州他的母舅。在路上遇见鄢茂卿的坐船失盗,把他也当窃贼捉住,及至看他清秀,认为义子,带往北京严府试验才学,又被严嵩看中,遂把孙女与他作配。剧作者转了好大的圈子,为的是要凑成曾荣与严兰贞的婚姻。观众对此信以为真的自是少数,好在这只为剧情发展与矛盾而造成的虚构背景,真假与否,在观众心目中无大问题。独有曾荣说鄢茂卿坐船失盗,这与鄢任盐政总理,时在江浙道上往来有点暗合吧。

至于赵文华比附严嵩,屡掌兵权,尤其是在江南一带种种行为自为广大群众深恨痛恶,所以在这个剧本中借严兰贞“索夫”的关系,把他刻画的十分狼狈,最后还得立了字据,恭送这对夫妇回去。是剧作者从正面对这个奸党的攻击,与对鄢茂卿的暗写不同。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偏偏他得到严氏的信任,几次被任命到江南去防倭,一时江南浙江的文武大员都得听受他的指挥、参劾。他的为非作恶也是江浙一带的人民吃亏最甚。我以为在地方剧中像这个剧本从正面攻击赵文华是一特点,却偏偏又是越剧的老剧目之一,或与明代的浙江人民痛恨赵文华倚仗权势糟践地方有点关系。因为身受其害,知道得更为清楚的缘故,所以憎恶也分外强烈。这虽是我的臆测,却似乎不无道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