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优陀耶曰:

“离尘静虑而为坐 所作已办成无漏

 一切诸法达彼岸 我已前来为欲问

 无明破坏之状态 请语了知之解脱”

(一一〇五)

“离尘静虑而坐”[之句中],“静虑”者,是世尊由初禅而静虑,由第二禅而静虑,由第三禅而静虑,由第四禅而亦静虑;由有寻有伺(有觉有观)禅而静虑,由无寻唯伺(无觉有观)禅而静虑,由无寻无伺(无觉无观)禅而亦静虑;由有喜禅而静虑,由无喜禅而静虑,由可意俱禅而静虑,由舍俱禅而亦静虑;由空禅而静虑,由无相禅而静虑,由无愿禅而亦静虑;由世间禅而静虑,由出世禅而亦静虑;乐禅,专念,重善义。此是“静虑”。“离尘”[之句中],贪是尘,瞋是尘,痴是尘,忿是尘,恨是尘……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尘。彼等诸尘于佛世尊所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无尘者、离尘者、去尘者、尘之舍断者、尘之离脱者。

 贪尘而言非尘芥 尘者贪之同义语

 彼等贤者舍离尘 住于离尘之[佛]教中

 瞋尘而言非尘芥 尘者瞋之同义语

 彼等贤者舍离尘 住于离尘之教中

 痴尘而言非尘芥 尘者痴之同义语

 彼等贤者舍离尘 住于离尘之教中

此是离尘。“坐”者,是世尊坐于波沙那迦塔庙。此是“坐”。

 达苦之彼岸 牟尼坐山侧

 三明破死[神] 诸弟子近侍

如斯世尊“坐”。或又世尊于一切龌龊之安息故,[梵行]已成,[所作]已辨而坐……乃至(一〇二页以下参照)……是(最后之)生、老、死轮回。彼无再有。如斯而亦世尊坐。此是“离尘静虑而为坐”[之义]。

“尊者优陀耶曰”[之句中],曰(斯)者,此是句之接续……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优陀耶”,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优陀耶曰”[之义]。

“所作已办成无漏”,是于佛世尊所作[已办],种种之可作者[无故],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所作已办”。

 [轮回之]流已舍断 彼之比丘无爱着

 舍断种种所作(善恶) [比丘]无有热恼事

此是“所作已办”。“无漏”[之句中],“漏”者,是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之四漏。彼等诸漏,佛世尊已舍断、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无漏。此是“所作已办成无漏”[之义]。

“一切诸法达彼岸”者,是世尊由知通一切诸法之到彼岸者,由遍知之到彼岸者,由舍断之到彼岸者,由修习之到彼岸者,由作证之到彼岸者,由等至(定)之到彼岸者。由一切法知通之到彼岸者,由一切苦遍知之到彼岸者,由一切烦恼舍断之到彼岸者,由四[沙门]道修习之到彼岸者,由一切灭作证之到彼岸者,由一切等至之等至到彼岸者。彼于圣戒得自在,得第一,于圣定得自在,得第一,于圣慧得自在,得第一,于圣解脱得自在,得第一。彼到彼岸,达彼岸,到终边,达终边,到终点,达终点,到究竟,达究竟,到最终,达最终,到救护所,达救护所,到避难所,达避难所,到归依所达归依所,到无畏,达无畏,到无死,达无死,到不死(甘露),达不死,到涅槃,达涅槃。彼[梵行]已成,[所作]已辨……乃至(一〇二页以下参照)……而为[最后之]生、老、死轮回,于彼无再有。此是“一切诸法达彼岸”[之义]。

“我已前来为欲问”者,为问而我来,为质问而我来,为闻问而我来。如斯,是“我已前来为欲问”[之义]。或又,欲问之人人、欲质问之人人、欲闻问之人人之来、来至、接近。如斯,亦是“我已前来为欲问(由质问而前来)”[之义]。或又[我]欲来问尊师,尊师是有能者、有力者与我共问,而得语说、答、说示。如斯,是“我已前来为欲问”。[之义]。

“请语了知之解脱”[之句中],“了知之解脱”者是向阿罗汉位之解脱。“请语”向阿罗汉位之解脱,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请语了知之解脱”[之义]。

“无明破坏之状态”者,是无明之坏、破坏、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无明破坏之状态”[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优陀耶曰:

 离尘静虑而为坐 所作已办成无漏

 一切诸法达彼岸 我已前来为欲问

 无明破坏之状态 请语了知之解脱

世尊宣示:“优陀耶!

 爱欲之舍断 与忧之两者

 昏沉之弃除 后悔之遮除”(一一〇六)

“爱欲之舍断”[之句中],“欲”者,是对诸欲之所有欲欲、欲贪、欲喜、欲爱、欲爱情、欲热恼、欲昏迷、欲缚着、欲暴流、欲轭、欲取、欲贪盖。爱欲之舍断者,是爱欲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爱欲之舍断”[之义]。

“世尊宣示:优陀耶!”[之句中],优陀耶!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优陀耶!”[之义]。

“与忧之两者”[之句中],忧者,是所有心之不可意、心之苦、心触所生之不可意、苦感,心触所生之不可意、苦受。“与忧之两者[之舍断者]”,是爱欲与“忧”两者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与忧之两者”[之义]。

“昏沉之弃除”[之句中],昏沉者,是所有心之不善巧、不适业、钝重、鲁钝、沈郁、沉滞、沉滞性、昏沉、昏昧、昏昧性。“昏沉之弃除”者,是昏沉之弃除、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昏沉之弃除”[之义]。

“后悔之遮除”[之句中],“后悔”(恶作)者,是由手恶作亦恶作(后悔),由足恶作亦是恶作,由手与足之恶作亦是恶作。想许不许者,想不许许者,想无罪为有罪,想有罪为无罪,[斯误行为后悔]。如斯之恶作、追悔、追悔性、心之后悔、意悔恨,此言为恶作(后悔)。

又由作与不作之二原因而恶作、心之后悔生起意悔恨。作与不作故而恶作、心之后悔生起意悔恨者云何?谓:“我令作身恶行,我已不作身善行”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我作语恶行,我已不作语善行”。“我作意恶行,我不作意善行”。“我作杀生,我不作离杀生”。“我作偷盗,我不作离偷盗”。“我作邪欲行,我不作离邪欲行”。“我作妄语,我不作离妄语”。“我作两舌,我不作离两舌”。“我作恶口(粗语),我不作离恶口”。“我作绮语,我不作离绮语”。“我作贪欲,我不作不贪欲”。“我作瞋恚,我不作不瞋恚”。“我作邪见,我不作正见”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如斯,由作与不作之二原因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

或又“我戒不圆满”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我不守护诸根”,“我不知食之(适)量”,“我不励警寤”。“我不具备念、正知”,“我不修习四念处”,“我不修习四正勤”,“我不修习四神足”,“我不修习五根”,“我不修习五力”,“我不修习七觉支”,“我不修习八支圣道”,“我不遍知苦”,“我不舍断集”,“我不修习道”,“我不为作证灭”。而生起恶作、心之后悔、意悔恨。

“后悔之遮除”者,是后悔之遮障、盖覆、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后悔之遮除”。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优陀耶!

 爱欲之舍断 与忧之两者

 昏沉之弃除 后悔之遮除”

 舍念之清净 前行法思择

 了知之解脱 无明之破坏

(一一〇七)

“舍念之清净”[之句中],“舍”者,于第四禅所有舍、放舍、舍置、心平等性、心安息性,是心之中庸。“念”者,于第四禅关系于舍之所有念、随念……乃至(一八页参照)……是正念。此是“舍与念”。“清净”者,于第四禅有舍、念、净、清净、遍白、无秽、随烦恼之离去,柔软、适业、住立、不动之得达。此是“舍念之清净”。

“前行法思择”[之句中],“法思择”者,是正思惟。此是了知解脱之初步,是前,是先行。如斯,是“前行之法思择”。或又“法思择”者,是正见。此了知解脱之初步,是前,是先行。如斯,前行之法思择。或又“法思择”者,是于四[沙门]道之前分观(毗钵舍那)。此是了知解脱之初步,是前,是先行。如斯,是“前行法思择”。

“我言了知之解脱”[之句中],了知解脱是向阿罗汉位之解脱。我言向阿罗汉位之解脱,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了知之解脱”[之义]。

“无明之破坏”[之句中],无明者,对苦而无智……乃至(一二页参照)……无明闩、痴、不善根。无明之破坏者,是无明之坏、破坏、舍断、寂灭、舍遣、安息、不死、涅槃。此是“无明之破坏”[之义]。故世尊宣示:

 舍念之清净 前行法思择

 了知之解脱 无明之破坏

 何结缚世间 何使此运行

 由何物舍断 能言有涅槃(一一〇八)

“何结缚世间”?是何为世间之结缚、悬着、缚、随烦恼耶?于何伴世间,随伴、应、相应、悬、悬着、碍着耶?此是“何世间结缚”[之义]。

“何使此运行”者,是何者令彼行、运行、运转耶?由何而世间行、运行、运转耶?此是“何使此运行”[之义]。

“由何物舍断,能言有涅槃”者,由何物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而“能言有涅槃耶”?能说、语、话、说明、言说耶?此是“由何物舍断,能言有涅槃”[之义]。故彼之婆罗门言:

 何结缚世间 何使此运行

 由何物舍断 能言有涅槃

 喜结缚世间 寻使此运行

 渴爱之舍断 能言有涅槃

(一一〇九)

“喜结缚世间”[之句中],“喜”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世间所结缚、悬着、缚、随烦恼之喜,于此喜之世间伴、随伴、应、相应、悬、悬着、碍着。此是“喜结缚世间”[之义]。

“寻使此运行”[之句中],“寻”者,是欲寻、恚寻、害寻、亲里寻、国土寻、不死寻,关系于向他人之怜悯寻、关系于不轻贱寻之九寻。此等言为九寻。此等九寻使行彼世间,使运行,使运转。由此等之九寻而彼之世间行、运行、运转。此是“寻使此运行”[之义]。

“渴爱之舍断,能言有涅槃”[之句中],渴爱者,是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渴爱之舍断,能言有涅槃”,由渴爱之“舍断”,寂灭、舍遣、安息而“能言有涅槃”,能说、语、话、说明、言说。故世尊宣示:

 喜结缚世间 寻使此运转

 渴爱之舍断 能言有涅槃

 行者如何而有念 [行者之]识止灭耶

 我等来向世尊问 欲将闻彼尊师语

(一一一〇)

“行者如何而有念”者,是如何而有念,有正念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行者如何而有念”[之义]。

“识止灭耶”?识灭耶?寂灭耶?灭没耶?安息耶?此是“识止灭耶”[之义]。

“我等来向世尊问”者,是可向佛世尊问,可质问、可乞、可求、可信乐、我等前来、接近、到达、与尊师相会。此是“我等来向世尊问”[之义]。

“欲将闻彼尊师语”[之句中],“彼”者,是尊师。“欲闻”[尊师之]语、语路、说示、示教、教训。欲把取、保持、观察。此是“欲将闻彼尊师语”[之义]。故彼婆罗门言示:

 行者如何而有念 [行者之]识止灭耶

 我等来向世尊问 欲将闻彼尊师语

 内与外之受 不为欢喜者

 如斯而有念 行者识止灭

(一一一一)

“内与外之受,不为欢喜者”,(一)对内之受而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不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令之灭无。(二)对外之受而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令之灭无。(三)对内外之受而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除去、灭除,令之灭无。(四)住于随观内受之集法,(五)住于随观内受之衰灭法,(六)住于随观内受集之衰灭法,(七)住于随观外受之集法,(八)住于随观外受之集衰灭法,(九)住于随观外受之集衰灭法,(十)住于随观内外受之集法,(十一)住于随观内外受之衰灭法,(十二)住于随观内外受之集衰灭法,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由于此等十二行相,对受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于缚着、欢喜、欢迎、缚着……乃至(前方参照)……令之灭无。或又观受(一)无常不欢喜受,不欢迎、不在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二)是苦,(三)是病,(四)是痈,(五)是箭,(六)是痛,(七)是恼……乃至(三〇页参照)……(三一)是观无归依所而不欢喜受,不欢迎,不于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日此等四十二行相,对受住于受随观,不欢喜受、不欢迎而不在缚着,舍断、欢喜、欢迎、缚着、执、执取、住着及除去、灭除、令之灭无。此是“内与外之受,不为欢喜者”[之义]。

“如斯而有念而行者”,是如斯有念有正知而行、行作、动作、活动、护持、持续、维持。此是“如斯而有念”[之义]。

“识止灭”者,是福行俱起之识、非福行俱起之识、不动行俱起之识灭、寂灭、灭没、安息。此是“识止灭”[之义]。故世尊宣示:

 内与外之受 不为欢喜者

 如斯而有念 行者识止灭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优陀耶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三[毕]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