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布沙罗曰:

 说示过去之所之 不动而为断疑惑

 诸法到彼岸者(佛) 我已前来为欲问

(一一一二)

“说示过去之所之”[之句中],“所之”者,是彼世尊、自存者、无师者、于未曾闻之诸法自正觉真谛者、其时得一切知者、力自在[得者]。此是“所之”。“说示过去”者,是世尊亦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亦说示未来,亦说示现在。

世尊说示自己之过去者云何?世尊对自己之过去,亦说示一生,亦说示二生,亦说示三生,亦说示四生,亦说示五生,亦说示十生,亦说示二十生,亦说示三十生,亦说示四十生,亦说示五十生,亦说示百生、千生、十万生、诸多之坏劫、诸多之成劫、诸多之坏成劫。[即]“在我于某处已有斯名、斯姓、斯容貌、斯食物、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其[我]由彼死而生于某处。于彼处我有斯名、斯姓、斯容貌、斯食物、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其[我]由彼死而生于此[人界]”斯多说示宿住之样相或素姓。

世尊说示他人之过去者云何?世尊对他人之过去亦说一生,亦说二生……乃至……亦说示诸多之坏成劫。[即]“[彼]于某处有斯名、斯姓、斯容貌、斯食物、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彼由彼死而生于某处者。于彼处[彼]有斯名、斯姓、斯容貌、斯食物、斯苦乐之享受、斯寿量。彼由彼死而生于此人界”说示斯多之宿住之样相或素姓。

世尊说五百本生谈而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大本经而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大善见经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大典尊经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大天林经而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

又世尊已如斯说:“纯陀!关于过去世如来有念随念之识。只彼所望之物一切随念。纯陀!未来……乃至……纯陀!关于现在世如来生起觉所生之智,‘此是最后之生,今无再有’。”根上下智是如来之如来力。诸有情之意乐随眠智是如来之如来力。双变智是如来之如来力。大悲定智是如来之如来力。一切智是如来之如来力。无障智是如来之如来力。于一切处无著、无害、无障智是如来之如来力。如斯世尊亦说示自己及他人之过去,亦说示未来,亦说示现在,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说示过去之所之”。

“尊者布沙罗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布沙罗”者,是彼婆罗门之名……乃至(一〇页参照)……称呼。此是“尊者布沙罗曰”[之义]。

“不动而为断疑惑”[之句中],“动”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三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佛世尊舍断彼之动、渴爱、根绝,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不生起者。故佛是不动[者]。动之舍断故是不动。世尊于利得亦不动,于不利得亦不动,于名声亦不动,于不名声亦不动,于赏赞亦不动,于毁訾亦不动,于乐亦不动,于苦亦不动,不动、不怖动、不动摇、不震、不震动、不震骇。此是不动。“断疑惑”[之句中],疑惑者,[即]对苦犹豫……乃至(一〇五页参照)……心之硬直意困惑。此之疑惑世尊已断,断绝、正断、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故佛是断疑惑。此是“不动断疑惑”[之义]。

“一切诸法之到彼岸者”,佛世尊由知通是一切诸法之到彼岸者,由遍知是到彼岸者,由舍断是到彼岸者,由修习是到彼岸者,由作证是到彼岸者,由等至(定)是到彼岸者。由一切法之知通是到彼岸者……乃至(二一四页以下参照)……最后之生、老、死、轮回,而彼无再有。此是“一切诸法之到彼岸”[之义]。

“我已前来为欲问”,我已前来为欲问……乃至(二一五页参照)……说示,得语。如斯“我已前来为欲问”[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布沙罗曰:

“说示过去之所之 不动而为断疑惑

 诸法到彼岸者[佛] 我已前来为欲问”

 无有色想事 舍断一切身

 内外无何物 见者之观处

 我问释迦智[佛] 斯人如何导

(一一一三)

“无有色想事”[之句中],色想者云何?色界定之入定者,[于色界]生起者,又于[色界]现法乐住者之想、想念、已想念,此是色想。“无有色想事”者,是得四无色定者之无有色想事,为非有、超、超越、离越。此是“无有色想事”[之义]。

“舍断一切身”者,彼一切之结生,色身由彼分[舍断]、超越[舍断]、镇伏舍断而舍断。彼之色身是舍断故为“舍断一切身”。

“内外无何物,见者之观处”[之句中],无何物者,是无所有处定。由何无何物是无所有处定耶?于识无边处定有念而入定,由彼出定而其识是无,非有,观消灭亦无何物。由此无何物者,是无所有处定。此是“内外无何物,见者之观处”。

“我问释迦智”[之句中],释迦!是释迦[族]。世尊由释迦族出家,故是释迦……乃至(一一七页参照)……是怖畏恐怖之舍断者、身毛竖立之离去者故是释迦。“我问释迦智”,我问者,是彼于如何,如何之住立,如何类之,欲如何智耶?此是“我问释迦智”[之义]。

“斯人如何导”?彼应如何导耶?应调伏耶?应指导耶?应令知耶?应令省思耶?应令观察耶?应令信乐耶?如何令彼生起上级智耶?“斯人”者,如斯,如彼,令住立彼,为彼之类、彼部类之人。即得彼无所有处定者。此是“斯人如何导”[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无有色想事 舍断一切身

 内外无何物 见者之观处

 我问释迦智[佛] 斯人如何导

世尊宣示:“布沙罗!

 一切之识住 知通如来言

 知[有情]止住 解脱与趣至”(一一一四)

“一切之识住”者,世尊是(一)知由行四识住,(二)知由结生七识住。

(一)知由行四识住者云何?即世尊已如斯说:“诸比丘!近著于色识是续存立而住,以色为所缘,住立于色,受用喜,[自]增大、生长而为广大。诸比丘!或近著于受……乃至……诸比丘!或近著于想……乃至……诸比丘!或近著于行,识乃续存立而住,以行为所缘,住立于行,受用喜,[自]增大、生长而广大”。如斯,世尊知由行四识住。

(二)世尊知由结生七识住者云何?即世尊如斯说:“诸比丘!有此等之七识住。七者云何?诸比丘!有种种身、种种想之诸有情,所谓一部之人与一部之天是[一切之]堕处(恶趣),此是第一识住。诸比丘!种种身同一想之诸有情,所谓最初生记为梵众天(初禅天),此是第二识住。诸比丘!同一身种种想之诸有情,所谓光音天(第二禅天),此是第三识住。诸比丘!同一身同一想之诸有情,所谓遍净天(第三禅天),此是第四识住。诸比丘!普超越色想,灭没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虚空是无边’至空无边处诸有情,此是第五识住。诸比丘!普超空无边处,‘识是无边’至识无边处诸有情,此是第六识住。诸比丘!普超识无边处,‘已无何物’至无所有处诸有情,此是第七识住。”如斯,世尊知由结生七识住。此是“一切之识住”[之义]。

“世尊宣:布沙罗!”[之句中],“布沙罗”者,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布沙罗!”[之义]。

“知通如来”[之句中],“知通”者,是知通、别知、通达。“如来”者,即世尊[关于如来]如斯说:“纯陀!若过去之[事],不实不真[其说]不伴利益者,如来[即]不解说此。纯陀!若过去[之事]如实、如真[其说]不伴利益,如来亦不解说此。纯陀!若过去[之事]如实、如真[其说]如伴利益,如来其时知其质问应为解说之时。纯陀!若未来[之事]……乃至……纯陀!若现在[之事]而不实、不真,[其说彼亦]不伴利益,如来不解说此。纯陀!若现在[之事]而如实、如真[其说]不伴利益,如来亦不解说此。纯陀!若现在[之事]而如实、如真[其说]伴利益,如来其时知其质问应解说之时。如斯纯陀!对过去、未来、现在之诸法如来是时说者、如实说者、义说者、法说者、律说者。故言如来。纯陀!于含天、含魔、含梵天世界[之人人],于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见、闻、觉、识、得、遍求,以意所寻求之一切,此由如来所现之正觉,故言如来。又纯陀!如来现正觉无上正等觉之夜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于夜之中间说、话、说示一切之物如而不异,故言如来。纯陀!如来如说而行,如行而说,如斯说而行,行如说故言如来。于含天、含魔、含梵天之世界,于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人之人人之间,而如来自胜,不他所胜,见所有之物而得自在,故言如来”。此是“知通如来”[之义]。

“知其止助”者,是世尊由[有情之]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有情之)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畜生界”,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饿鬼界”,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人中”,而知此之状态。世尊由业行,“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善趣天界”,而知此之状态。

即世尊如斯说:“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而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苦界、恶趣、堕处、地狱,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畜生界,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斯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饿鬼界,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人中,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身坏死后,应生于善趣天界,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又舍利弗!兹我以[自己之]心悉知某者之心,‘如此者诸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世,自知通作证具足而住,如其行道,如其动作,以进斯道’。”此是“知彼之止住”[之义]。

“解脱与趣至”[之句中],“解脱”者,是于无所有处而解脱,信解此,以此为主。又或世尊知“此者信解色,信解声,信解香,信解味,信解触。信解施主家,信解众,信解住居,信解利得,信解名声,信解赏赞,信解乐,信解衣服,信解食物,信解卧坐所,信解病者之资具医药。信解经,信解律,信解论,信解粪扫衣支,信解但三衣支,信解常乞食支,信解次第乞食支,信解一坐食支,信解一钵食支,信解食后不食支,信解阿练若住支,信解树下住支,信解露地住支,信解冢间住支,信解随处住支,信解常坐不卧支,信解初禅,信解第二禅,信解第三禅,信解第四禅,信解空无边处定,信解识无边处定,信解无所有处定,信解非想非非处定”。此是“解脱”者。“其趣至”,是无所有处所成之其趣至。[即无所有处所成之]业趣至、异熟(报)之趣至、应重业,应重结生。又或世尊知“此者以色为趣至(依据)……乃至(前方参照)……以非想非非想为趣至”。此是“解脱与趣至”[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布沙罗!

 一切之识住 知通如来[言]

 知彼之止住 解脱与趣至”

 无所有[处]发生 喜结为障碍

 及斯已知通 然后观其处

 彼有如实智 住梵婆罗门

(一一一五)

“知无所有之发生”[之句中],“无所有之发生[因]”者,是至无所有处之业行。至无所有处业行知无所有之发生,知悬着、知结缚、知碍着、识、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知无所有之发生”[之义]。

“喜结为障碍”[之句中],“喜结”者,是无色贪。由无色贪而其业是悬、悬着、碍着。知喜结是无色贪,知悬着,知结缚,知碍着、识、考量、度知、辨知、明了。及者,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句之次第也。此是“喜结为障碍”[之义]。

“斯此已知通”者,是如斯此已知通、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如是斯此已知通”[之义]。

“然后观其处”者,于无所有处入定,由其处出定而观于其处所生之心心所法无常,观苦,病……乃至(三〇页参照)……观无归依所、见、眺、省思、普观。此是“然后观其处”[之义]。

“彼有此如实智”者,彼有此之如理、事实、如真、不颠倒智。此是“彼有此如实智”[之义]。

“住者婆罗门”[之句中],婆罗门者,是拒外七法故为婆罗门……乃至(一〇一页参照)……无依止者此言婆罗门。此是“婆罗门”。“住者”,是善凡夫及七有学为得未得,为得达未得达,为作证未作证而住、止住、遍住。阿罗汉已住[梵行],所作已办,卸下重担,随得妙义,遍尽有结,有完全智、解脱,彼[梵行]已成,所作已办……乃至(一〇二页参照)……为[最后之]生、老、死轮回,于彼无再有。此是“住者婆罗门”[之义]。故世尊宣示:

 无所有发生 喜结为[障碍]

 及斯已知通 然后观其处

 彼有如实智 住者婆罗门

偈终否……乃至(三二页参照)……“尊师!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坐。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第十四[毕]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