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严经义海卷第十(经三之三)翦十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同其上文)。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

(?缘水无常故云不定随物流止即不定相)。

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迦毗罗云黄赤色斫迦罗云轮钵头摩云赤莲华诃萨多未详此皆外道也太阴精月也方诸出水珠也太阴当中以珠向之而求水也月珠虚空三处徴讫○解孤山曰月正中曰昼淮南子曰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高诱注曰方诸阴燧火蛤也熟拭令热以向月则水生也许慎注曰诸珠也方石也译人盖取许慎之说)。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破月生也前五句正牒破月去人间如日之量故云远方月光照处皆合成流何独珠出流则下四句双结非也照处皆流何用珠出设无流者显此水性不从月来○解林木既不吐流明知此水非从月降)。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霄承白月昼。

(?破珠生也珠若生水合常有流不待照月何无水生)。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淊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破空生也空若生水有空皆水谁不受溺以空性遍故水亦周遍人天水陆应不各有淊水没也)。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

(总结无从也月从天升珠持手内盘由人置水自何来)。

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破和合无因也言水精者是太阴精之所流故缘中尚无非缘岂有○解精犹性也)。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节释如前)。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风性无状动静以表)。

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僧伽梨大衣也袈裟云坏色衣动于此风拂于彼二处及空三皆不生应知虚妄○解真际曰此三衣通称也)。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破衣生也前五句彼衣离体破风性不静若生衣中应见飞动今何不然我今下六句举例无风破佛今垂衣不见飞摇独汝袈裟云何风出衣中未必有潜风处令衣不动)。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

(此下破空生也此正牒破空若生风何须假汝动衣方有)。

空性常住风应常生。

(此下展转难也今二句随空常住难空性无灭风合常有不动衣时何无风出)。

若无风时虚空当灭。

(无风空灭难也若实生风风不起时应是无空)。

灭风可见灭空何状。

(灭空无辩难物不动时应知风灭空若灭时以何表辩)。

若有生灭不名虚空。

(生灭非空难虚空无为为无生灭今有生灭不名无为)。

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反结空不生风也风性摇动虚空寂然岂有寂然而生摇动)。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破面生也初二句牒从彼下四句破被拂之人面若生风应合顺吹汝当受拂汝自整衣不干风出云何其风反吹彼面)。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

(重审也衣面空异动静体殊风从何来吹拂其面)。

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心无从自有。

(破和合无因也动寂不同故云性隔心即是性文变故尔)。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空性无形因色显发。

(空无有质离色之处即显是空以对待故故无性也)。

如室罗城去河遥处诸刹利种及婆罗门毗舍首陀兼颇罗墯旃陀罗等新立安居凿井求水。

(举事也刹帝利云由主婆罗门云净志毗舍云坐佑首陀云农者颇罗墯云利根亦捷疾旃陀罗云杀者○解孤山曰刹帝利王种弈世君临仁恕为志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正洁白其操毗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首陀农人也肆力畴垄勤身稼穑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嫁不通飞伏异路颇罗墯真谛翻捷疾亦利根慈恩云婆罗凡十八姓此居其一也旃陀罗云严帜恶业自严行持标帜谓摇铃持竹也)。

出土一尺于中则有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虚空虚空浅深随出多少此空为当因土所出因凿所有无因自生。

(?标徴也随出土之多少则见空之浅深虚空与色二俱是假互相因有体不离色今此推徴令知虚妄)。

阿难若复此空无因自生未凿土前何不无碍唯见大地迥无通达。

(破无因生也空若无因凿前何无凿后何有无因不成)。

若因土出则土出时应见空入若土先出无空入者云何虚空因土而出。

(破土生此正破也前三句牒破土若生空土出井时应见虚空出土入井若土下四句结非若见土出不见空入云何言空从土而有)。

若无出入则应空土元无异因无异则同则土出时空何不出。

(此转破也若不见空出土入井则土因空果二无有异土即是空空即是土土出井时何不见空从井而出)。

若因凿出则凿出空应非出土不因凿出凿自出土云何见空。

(破凿生也前三句正破凿出若凿出空凿自出空云何见土从井而出不因下三句反破不因土因凿出空因何有)。

汝更审谛谛审谛观。

(解私谓应以三谛配前因土因凿无因)。

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

(?再审二处也土从地中运凿移出故云地移)。

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此破和合重结无因也凿空二体也虚实二义也岂相符顺而称和合余文可知)。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前三句显虚空之大义虚空若从因缘所生体非周遍复是动摇岂名为大夫言大者常遍为义常故无生灭动摇遍故时处悉有若因缘生此有彼无现有未无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今比不尔本如来藏本自周遍本不动摇故名为大当知下六句类前四性同受大名咸称大者皆周遍故无动摇故是藏性中真功德故无方大用遍一切处作利益故岂同方便有名无实而称大耶○解私谓四大后所以点空均名五大者盖诸经常谈唯四而已此既异彼故特言之下根识中其例亦尔通名大者且从事立智论云佛说四大无处不有故名为大若言大性周遍必须指事即理摄末归本不可名而名之是谓如来藏也或有直以藏性释于大名者一何误哉)。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无圆实智故名昏不了常遍故称迷若虚空性有出入等则体非常亦无遍义岂名为大故劝详审也)。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例前可解)。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六根性然小乘多出四大大教始有空名根之与识同名大者未见经出诸圆实教圆观诸法根境识三周遍不动虽有其义不立大名今此特出真为最后究竟垂范也文四)。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

(标根无自性因境而有见觉是根因色空显下文由尘发知)。

如汝今者在只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霄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

(?此约四句以徴谓一也异也亦一亦异也非一非异也)。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非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

(此破一也前四句牒计则明下四句立理若与下六句推破见与境一境灭见亡如何分辩明之与暗若明下三句结非明暗自殊见不随灭应知此见不与境一)。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

(破异也初三句牒计汝离下四句正难离境何相离明下四句结成毕竟无体上皆正破明暗下二句结破并可知)。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

(破两亦也同即一也明暗互灭故云相背若与一同见即随灭如前所破明暗虚空离此无见亦异不可)。

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

(破双非也空见无辩故非不一明暗自迁见无生灭故非不异)。

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

(解私谓应以四审配前四句)。

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雍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

(?重审也劝细审详四境之中从何有见)。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

(破和合无因也○解槜李曰前四句破因缘生此破无因自然生也)。

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

(孤山曰前于六根广破眼见余根并略今类通显示其性皆遍闻即耳根觉即鼻舌身根知即意根不言觉者略也)。

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见闻觉知同名大者盖常遍故如前文释○标性圆周遍显真见不逐缘生非因境有)。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

(?生灭同也非生灭异也为同为异两亦也见闻既真四句叵得不动周遍其大者欤○标汝性沉沦者小乘所知障在法尘不悦也)。

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

(解槜李曰觉触觉知皆意根也私谓上云听嗅尝者并约根说唯触之一字且是触尘下云觉触方属身根斯则与觉知意根不相滥矣)。

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曾则也听嗅尝触者鼻舌二根境合始觉故名尝触觉触身也觉知意也)。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

(标根境识三犹如交芦)。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解真际曰根但照境故如镜中识有了别故能标指)。

此识了知为生于见为生于相为生于空为无所因突然而出。

(?根能照境如镜照物识能了境分别自他此识分别为从何生○标四处不生显无生也)。

阿难若汝识性生于见中如无明暗及与色空四种必无元无汝见见性尚无从何发识。

(?破根生也有相有见相无见无根尚无形识从何发)。

若汝识性生于相中不从见生既不见明亦不见暗明暗不瞩即无色空彼相尚无识从何发。

(破境生也相见相待无见无相相犹不立从何有识)。

若生于空非相非见非见无辩自不能知明暗色空非相灭缘见闻觉知无处安立。

(此下破空生初二句审定不由根境也非见下正破前三句非见不辩四境破非相下三句非相不立五根破相即是缘四境既无即所缘境灭所缘既无五根何有上皆牒破不假根境也)。

处此二非空则同无有非同物纵发汝识欲何分别。

(正破识从空生也非相非见故云二非即正指空也同无者如龟毛兔角毕竟无故若言其空是有体者岂同物像可形可状又此虚空昏钝无辩无辩之空若有所生亦应无辩故云欲何分别○解孤山曰空则同无言无识也应云无则同空互其言耳有非同物言有识也既生于空已无见相之物是故责云纵发汝识欲何分别)。

若无所因突然而出何不日中别识明月。

(?破无因也日中无月既无见月之识应知非是无因而有)。

汝更细详微细详审。

(解私谓详见译相也)。

见托汝睛相推前境可状成有不相成无如是识缘因何所出识动见澄非和非合。

(?重审生处也睛即浮尘境即明暗成有成无即虚空也识动下二句结非和合动谓能了别也澄谓但照境也)。

闻听觉知亦复如是不应识缘无从自出。

(前二句例破余识闻听即耳鼻觉知即舌身意识不应下二句结无生处识起缘由故云识缘)。

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初二句能类当知下所类了别谓识见闻谓根也是生识之根故云了别见闻等)。

阿难汝心粗浮不悟见闻发明了知本如来藏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

(同异如根中破空谓空生有谓根境非空有谓无因也○标汝心粗浮正同圆觉责金刚藏三疑也彼经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十虚十方十界也)。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二乘凡夫外道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故尔)。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三科七大即相即性本自不生今则无灭生灭去来皆如来藏圆满不动清净本然此是如来宣胜义中真胜义性故云微妙开示身心圆明故云荡然更无诸法可为所疑故无挂碍)。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向执心在身中谓言是我真性今知空在心内如片物持于掌间下文亦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解孤山曰各各自知即能觉之智也心遍十方即所觉之理也常住真心遍融十界故曰十方天台智者释法华经深远罪福相遍照于十方亦云十方即十界也见十方空者谓十界循业发现之空也迷妄有空此真为小故以掌叶为喻)。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企-止+古]裹十方。

(?向执心外有法今悟法法唯心离实相外无法可得故世间物皆菩提也○菩提云觉觉即是佛若执无情无佛性者请看此文纵信无情有性仍说不具诸法遂令佛性??成其二一具法佛性谓有情性二不具法佛性谓无情性若此??分何异他说无情草木无佛性耶今立量示云一切草木是有法定具诸法故为宗因云有佛性故同喻如有情正教量云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妙觉湛然周遍法界含吐十方宁有方所禀彼说者宜悉详之○解一切世间等谓依空立世界也即十界循业发现依正之法耳皆菩提等谓十方虚空十界依正一法叵得皆我真心含裹十方者即此真心具足十界而非断灭观此文者岂疑无情有性无情作佛之说耶)。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太虚处我心中尚如片物在掌更观所生微质于心大小若何故举空中一尘存亡岂辩喻至小也如湛下再举沤喻了身无生也前喻犹存小相今喻相本无生故此二喻各显一意○解阿难大众自观己界正报之身也虚空巨海以况心精微尘浮沤以况己质理即事故若尘存而沤起事即理故如尘亡而沤灭事理不二故曰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了谓显了犹分明也然语辞也明解在心故云自知获得也迷妄名失了悟名得既言常住不灭故非新得但显现耳○标显如来藏性不逐因缘自然永绝戏论○解得分真智知本觉理姑苏曰阿难获悟经云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悟奢摩他了唯心也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悟三摩从真见洞然空如片叶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悟禅那也知一切法即心自性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此乃悟前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三观顿圆一心本妙为一部之宗体长水指起信初一心本源即此经常住真心也孤山亦以常住真心为体是知真心常住法界本然正是凡圣之本源也三惑既销三德显发不历僧只而获法身圆顿真诠斯可见矣)。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得益在怀盖承开示故展礼伸赞述益发心也○标此结集家叙阿难意也○解得未曾有谓圆顿之解昔所未有而今得之)。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初句赞佛佛有三身谓法报应今皆具叹妙湛法身也法身无相湛然常寂无作无为遍一切处不生灭故总持报身也谓无量劫修行诸度之所显发总摄一切无漏功德尽未来际任持不失无有坏灭酬彼因故不动尊者应身也谓随机感猒求胜劣众生心中之所显现真如用相名之为应佛体不动无有作意如月不降百水不升慈善根力法尔如此亦如镜像随形所现镜且不动故以不动为应身也又妙及尊字通上下谓三身一体不三而三体相用法具一切义故名为妙是最究竟极证所显故名为尊下句叹法即行法也一经所显唯此三昧最尊最胜于法自在故称为王上句理果下句是行理果行三是所诠义必因能诠所诠方显是故曰法皆具叹也○解妙湛赞真谛般若德也总持赞俗谛解脱德也不动赞法身德也又即三而一故曰妙湛即一而三故曰总持非三非一故曰不动尊者十号之一也由证此三号此之尊首楞严大定之总名此云事究竟也冥三德之理故曰究竟别而往目即奢摩他等三焉阿难以别名而请今举总名而叹此显圆定三一无碍也出遍小上喻之以王是则行从理而得名教从行而立称教行理三悉号楞严今正举能诠以叹也如来在世五十年间所说经中最为殊胜故曰世希有也)。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

(?初句断障即前身心荡然得无挂碍也下经云从无始来颠倒沦替今言亿者举大数耳妄认四大六尘缘影为身心相迷己为物观大观小皆为颠倒虚妄乱想今闻开示不执不认故名为销下句悟道即获本妙心常住不灭也阿僧只云无数劫波云时分方便教说一切诸佛皆于无数劫中修波罗蜜然后成佛今于此会言下顿悟获本妙心常住不灭何历僧只之有乎故下文云歇即菩提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繁修证又云弹指超无学又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皆此义也○然据今文且叙解悟如文云各各自知心遍十方知即解也叙虽论解不无证悟以随人入位浅深不同且如两教二乘禀权菩萨圆教根住未发信者悟此境界即是解悟若曾已入信解行位闻法开悟即是证悟更有已入地住即增道损生乃至妙觉破惑证理发真妙用皆随位浅深而论广狭此则一会之众皆得妙益耳○解亿劫颠倒想者即无始无明也不历僧只者若婆沙论明三僧只劫修六度行百劫种相好因然后获五分法身乃至如唯识云地前历一僧只初地满二僧只八地至等觉是三僧只然后获究竟法泉此皆方便之误时长行远今云不历即同法华八岁龙女南方作佛华严发心便成正觉胎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资中曰由前广破人法二执故此分见如来藏心也又解或是诸佛神力示现暂令得见如华严中金刚藏说十地境界恐有不信即入三昧以神通力摄诸大众皆入身中菩萨既然佛亦如是不尔何故阿难何后方得二果耶私谓此文疑论者久矣而多所未决今试以愚情辩之且经家叙云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身心荡然等是则说偈领悟非述一人而释者竞以阿难一人为妨者不亦??故当知若约解证言之必属于证以知为解无的可凭如云正遍知者岂曰解乎须据偈中不历僧只获法身义验前知字实顿证之智也若释销我之言应有二义一者星指诸菩萨及利根二乘等人为我阿难虽在众中未同其证盖从多分得悟者称之也二者设是阿难自称为我已同其证斯亦无妨下文所得二果不可以小乘实证为比及夫喻以旅人请入华屋乃为钝根者发起行相耳苟以下文为疑胡不疑法华已入实相何于此经遭淫所摄又则此经既获常心何于涅盘为魔所詈大权引物唯变是宜或曰不然余不知其然也)。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初句叙智即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即于此身期获智故云愿今次句叙悲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也下云除惑即烦恼无尽誓愿断○悲智二法即菩提心正是道体复以要普总而持之即三法周遍四愿具足发菩提心毕于此矣依圆觉?顿教因地总有三重初了悟觉住即前获妙本心得法身也二发菩提心即今悲智二愿也后修菩萨行即向下问修行方便也谓若不了自心云何知正道故多劫修行非真菩萨次不发大心无由起行故善财先陈已发方问修行圆顿修证莫过此矣○解孤山曰前获法身乃是初住分果今愿成妙觉极果也此即佛道誓成以摄法门誓学由学法门而得果故次即众生誓度以摄烦恼誓断由断烦恼方度生故)。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上句同佛化上求下化悲智二心一一先悟妙觉明性从深理生故名深心以此二心承顺尘沙诸佛化行无二无别故名为奉下句结报恩大论云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解以上愿心归奉尘刹如来是报我佛微妙开示之恩也)。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我愿成道本为度生度生之心非暂时尔尽未来际众生界尽我方入灭斯愿至重故请证明○解前愿度人如释迦故云愿度是众今愿取土如释迦故云五浊誓入)。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初句叹德威德猛盛如师子王故名雄十义具足不可屈伏故云力慈悲谓拔苦与乐无缘普救皆言大者显无上也次句乞除惑自乘修惑大乘所知俱名微细下二句乞速成前文已愿得果今再言者以度生心切愿早得也上句真身下句垂应证成也道场现八相也前云未成不灭约时竖论今云于十方界约处横说即释成上求下化也○标微细惑者谓所知障下文云理虽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解前明三德之体故云妙湛等此明三德之用故云大雄等涅盘云佛性雄猛故知大雄是法身之用也又曰是诸声闻无有慧力故知大力是般若之用也又曰慈即解脱故知大慈是解脱之用也既而理显智极断圆乃能无谋而化故今请更闻导除我细惑以今始入初住尚有微细无明故于十方界者随机利物如月现水耳)。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舜若多云空也虚空之性不可销灭今尚可灭上求下化菩提之心终无移动故不动转烁迦罗云坚固不坏也又翻为轮轮有摧碾谓悲智之心自利利他皆能摧碾惑业苦故○标烁迦罗亦云勇健○解真际曰烁迦罗类跋折罗此云金刚阿难恳陈请愿二利周圆表此真诚故兹比较虚空之性尚可销亡我坚固心终无动转)。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十(经第三终)

音释

(莫候切易也)。

(昌志切幡也)。

肯綮

(綮去挺切肯綮结会处也)。

(书药切)。

(尼展切轹也)。

永乐北藏第 168 册 No. 1581 首楞严经义海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