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1],幽清扰动,同分生机[2],倏(shū)然隳(huī毁坏)裂,沉细纲纽[3],补特伽罗[4],酬(酬答)业(宿业)深脉(脉络),感应悬绝[5]。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最后的)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6]。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7]。观由执元,诸类不召[8]。于十方界,已获其同[9]。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10],销磨六(六根)门(门户的局限),合(合六根为一根之用)开(开一根为六根之用)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11],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1] 诸世间性:诸世间一切有为生灭之性。

  [2] 同分生机:即同生基,指行阴,乃七识种子,此是生灭根元。

  [3] 沉细纲纽:深沉微细的生机纲纽。

  [4] 补特伽qié罗:译为数取趣,即中有身。

  [5] 感应悬绝:业为感,报为应,感应,即因果感应。悬绝,即断绝。

  [6] 内外湛明,入无所入:内根外境同归湛明之一体,内外相尽,能所双亡,故曰入无所入。

  [7] 受命元由:感受生命的根本原由,即第八识。

  [8] 观由执元,诸类不召:观见受命元由,执守受生元本令不流逸,则诸类众生不能再召感他去受生。

  [9] 已获其同:已获证其同一识性,同是唯识,一体变现。

  [10]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若于十二类众生的果报牵召,已获证其同体识性中。

  [11] 罔象虚无:识乃妄觉影明,元无自体,似有非有,似无不无,虚无幻妄。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1],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能令己身,根隔合开[2],亦与十方,诸类[3]通(通一)觉(见闻觉知),觉知通(通同)脗(wěn吻合),能入圆元[4]。若于所归,立真常因[5],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6]执。娑毗迦罗[7],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正知)见(正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识阴),成所归果,违远圆通[8],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1] 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行尽识现,于八识反本还元,已灭七识迁流生灭之性。

  [2] 根隔合开:六根之间的隔碍消融,合六根为一根之用,开一根为六根之用,但犹未能完全自在成就。

  [3] 诸类:十二类众生。

  [4] 圆元:圆遍十二类众生的生灭根元,即识阴。

  [5]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因,依的意思。若于所归的识阴,妄立为真常可依住之实境。

  [6] 因所因:因,指能依之心。所因,指所依之识境。

  [7] 娑毗pí迦罗:指黄发外道。以我为能归,冥谛为所归。其所计之冥谛,为冥然莫辨之境。

  [8] 圆通:圆通妙定。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1]流出,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2]。摩醯首罗[3],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4],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5]。

  [1] 一类:一类一类。

  [2] 能非能执:我能生一切众生,而实非能生一切众生的妄执。

  [3] 摩醯xī首罗:即大自在天,亦即自在天魔,居色界顶天。妄说已经得大自在,自计于身中,能现无边众生之身,是能生世界及众生的始祖,故又名为大我慢天。

  [4] 立能为心,成能事果:为,造化。立自计能造化之心,成就自计能成办造化之事的妄果。

  [5] 我遍圆种:计执我体周遍虚空,圆含一切的种族。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1],作真常身,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提早)计(计执为)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2],安住沉迷,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3],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4],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5]种。

  [1] 即于都起,所宣流地:即于这个一切法都能生起,为一切法所宣流之地,即识阴。

  [2] 既惑不生,亦迷生灭:既不了真如为不生灭性,亦兼不了识阴犹属微细生灭,真妄双迷。

  [3] 计自在天:指欲界天顶之波旬魔王。

  [4] 立因依心:立识阴能生我身心为因,又计是我归依处之心。

  [5] 倒圆:未得圆满真心,颠倒妄计为圆满,故名倒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1],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2],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3]。婆吒霰尼[4],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5],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6]种。

  [1]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若于所观知的识阴,见其能知之性,周遍圆满一切法故。

  [2] 无择遍知:不拣择有情无情而认为遍皆有觉知。

  [3] 知无知执:无情有觉知而实无觉知的妄执。

  [4] 婆吒zhā霰xiàn尼:即婆吒和霰尼,是两种外道师之名。

  [5] 计圆知心:计圆遍一切有知为因心。

  [6] 倒知:颠倒计著无情为有知。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六根)互用中,已得随顺[1],便于圆(圆融)化(化理),一切发生[2],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指地大)成就,各各崇事(供奉),以此群尘,发作本因[3],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4]。诸迦叶波[5],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五,计著崇事[6],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颠倒)化(化理)种。

  [1] 已得随顺:识阴尽者,消磨六门,诸根互用,今识阴未尽,则才得随顺而已。

  [2] 一切发生:妄计一切诸法,莫不由地、水、火、风四大发生。

  [3] 以此群尘,发作本因:以此四大,妄计为能发生造作一切的本因。

  [4] 生无生执:四大能生一切万法,而实不能生的妄执。

  [5] 诸迦叶波:总括崇事四大的外道。

  [6] 计著崇事:妄计执著四大为常住,崇拜供奉。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1],非灭群化[2],以永灭依[3],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4]。无想天中,诸舜若多[5],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6],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1]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若于识阴圆遍湛明心中,妄计圆明中的虚无相以为究竟地。

  [2] 非灭群化:非灭,毁灭。群化,群尘所化的身根与国土。即欲灰身灭土纤尘不立。

  [3] 以永灭依:以永灭所依之身根与国土,唯余罔象虚无之识。

  [4] 归无归执:归依于识阴圆明中的虚无相,而实无可归依。

  [5] 舜若多:意译为空,此处指趣于顽空之天众。

  [6] 圆虚无心,成空亡果:于圆明中,以虚无之心为因,成就空亡之果。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1],同于精(识精)圆(圆明),长(长生)不倾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贪非贪执[2]。诸阿斯陀[3],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七,执著命元[4],立固妄因,趣长劳果[5],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延长寿命)种。

  [1] 若于圆常,固身常住:若将识阴妄计为圆满常住,又见识为一身之主,便欲坚固此身,令得常住。

  [2] 贪非贪执:贪求色身长生不死,而实贪求不到的妄执。

  [3] 阿斯陀:意译为无比,即长寿仙。

  [4] 执著命元:执著受命根元的识阴。

  [5] 立固妄因,趣长劳果:立坚固幻妄色身的妄因,趣向长恋尘劳的妄果。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1],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yuàn美女),恣(zì放纵)纵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2]。吒枳迦罗[3],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4],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1] 观命互通:观受命元由,乃是识阴,与诸十二类众生相互通觉。

  [2] 真无真执:妄执业识命元为真实常住,而实非真常。

  [3] 吒zhā枳zhǐ迦罗:天魔的异名。

  [4] 立炽chì尘果:立炽盛的尘劳以为实果。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1],分别精(精细,指变易生死)粗(粗显,指分段生死),疏决真伪,因果相酬[2],唯求感应[3],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4],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

  [1] 于命明中:在对众生受命的元由已经了然明白之中。

  [2] 疏决真伪,因果相酬:疏通决择圣道、外道之真伪。观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因果相酬。

  [3] 唯求感应:只求真感实应,即只求真修实证,速出三界。

  [4] 圆精应心:圆满其易粗为精,唯求感应之心。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1],清净觉明[2],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缘觉)独(独觉)伦(类,辈),不回心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脗心,成湛明果[3],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4]。

  [1] 圆融:即六根互用。

  [2] 觉明:即照见受命根元。

  [3] 圆觉脗wěn心,成湛明果:圆融觉明,与十方诸类众生觉知通吻,即以悟境为因心,成就独觉寂湛之自然慧果;缘觉洞明之究竟无生果。

  [4] 生觉圆明,不化圆种:生于独觉、缘觉两种果位中,妄计所悟理已圆,所证智已明,不能融化透过所悟所执,空净圆影,仍为定性种。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将此)为(作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沉沦)孽,保绥(suí平安)哀(悲悯)救(救济),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1],不遭歧路。

  [1] 从始成就:从此为始成就圆通妙定,直至成佛。

主要参考书目:[宋] 温陵大师《楞严经要解》

[明] 交光大师《楞严经正脉疏》

[清] 灵耀大师《首楞严经观心定解》

[清] 通理大师《楞严经指掌疏》

圆瑛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宗教文化出版社)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毘卢出版社)

普明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宗教文化出版社)

宣化上人《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上海佛学书局)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