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疏卷第十五

顶法师撰

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经憍陈如品上第二十五(卷第三十五)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晋沙门慧严、慧观、谢灵运重治。

憍陈如品

憍陈如翻火器,姓也。阿若翻无知,名也。其义甚多,且出四意:在先得道,是最上座,左面右面。前佛灭度,持法领法,于今未来耆年长德,为最座首。佛欲善始令终,故对其人二:初转法轮,最先对之,布衍甘露;后转法轮,复更对之,以开秘藏。三、本行理外,最初翻邪。今因其人,最后破外四:初对之令五人见谛,后对之令十仙见理。以是义故,从人得名。若作付法对陈如者,若领受言教,应在阿难;若住持绍继,应在迦叶;弘阐大旨,应在文殊。而诸大弟子,或已灭度,或复未来耆年长德,见佛始终,必藉上座堪任付嘱,故对告之。流通遗命。开善云:翻经未尽,止有序、正。正又为三:初、开宗略说,二、辨宗广说。此品是第三、摄邪归正说。光宅云:翻虽未尽,三段具足。此品即是流通段也。又云:此品答第三十七问,今欲问诸阴,而我无智慧。兴皇云:若是答问,得前少意,失后诸文。若言流通,得命阿难文,又失其余。若评诸师,各得一意。若引昙无谶言:此经义足,而文未尽。若引居士请僧经云:三品未来。又引下文命阿难,则有二事:一、令化须䟦,二、应付嘱。命化已竟,未见付嘱,当知未尽。言有流通者:一、摄邪归正流通,二、付嘱流通。虽无付嘱之文,而有摄邪,故言有流通分。今明此品犹是涅槃用,其义则宽。现在有摄邪、摄恶之用,将来有救恶、救邪之用。欲为正说、流通,两途皆得;欲作翻尽、不尽,二义无妨。今明涅槃用,前品是摄恶用,此品是摄邪用。就文为二:第一、结正观行,第二、破诸邪说。修行之要,莫过此两。正观是自行上求,破邪是利他下化;正观是行善,破邪是止善;正观是解生,破邪是惑灭;正观是智德,破邪是断德。即四悉意。初明正观,又二:第一、正辨观行,第二、总结褒贬。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不净,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清净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生老病死之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老病死相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无明因,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无明因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乃至色是生因,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因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者即是四颠倒因,因灭颠倒色,获得解脱非四倒因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无量恶法之因,所谓男子等身,食爱、欲爱、贪、瞋、嫉妒、恶心、悭心、抟食、识食、思食、触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五欲、五盖,如是等法皆因于色,因灭色故,获得解脱无如是等无量恶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即是缚,因灭缚色,获得解脱无缚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即是流,因灭流色,获得解脱非流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非归依,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归依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疮疣,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无疮疣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非寂静,因灭是色,获得涅槃寂静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初,双明常、无常观。皆凭阴为境,不论余法者,总有四义:一、化道始终,二、随物所宜,三、结一经首末,四、诸法初后。一、化道始终者,法华云: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五众即五阴,生灭即无常。今入涅槃,还灭五无常,得五皆常。二、随物所宜者,可见。三、言结一经首末者,此经开宗,便言:我今施汝常命、色、力。今最后经,还结此意,辨五阴是常。欲明命、色,安辩即是五阴?四、言结诸法始终者,凡观行之体,无不先以五阴为始,种智为终。故大品等经,多言色空,受、想等空,乃至种智,五阴即其始,涅槃即其终。略其中间,他解:色是碍法,心是缘法。佛无碍无缘,故无色心。若有色者,应覆之以屋,着之以衣。所言色者,辩智明净,譬之于色。今明此解违经。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亦应灭于碍色,获无碍色;亦应灭于缘心,获无缘心。何得犹存缘心,复呼缘心而为色耶?若以色譬智慧,受、想、行、识复譬何等?岂可以小乘牛迹盛于大海?又一师云:据实论之,不无色心。引经云:尔时过意界,住在智业中。虽引此经,还成自害。智业是何?岂非佛心?又言:凡夫名阴,佛岂然乎?佛名五分。何者?阴名盖覆,佛无盖覆,故非是阴。例如因名万行,果名万德。此亦违经。经云: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岂非常阴、常色心耶?上文云:我今施汝常命、色、力,安无碍辩。即常住阴覆盖法界,何所妨害而言非阴?夫法身者,非常阴、非无常阴,界、入亦尔,而能常阴、能无常阴。此中正对陈如,说于前义,破无常色。获得常色,即常色阴,云何违经言无色阴?若作圆说,即无常色仍是常色,受等亦尔,即无常阴是于常阴,界、入亦尔。虽别、圆二种,同明常阴、常界、入等。

二、结成褒贬

憍陈如,若有人能如是知者,是名沙门,名婆罗门,具足沙门、婆罗门法。憍陈如,若离佛法,无有沙门及婆罗门,亦无沙门、婆罗门法,一切外道虚假诈称都无实行,虽复作相言有是二,实无是处。何以故?若无沙门、婆罗门法,云何而言有沙门、婆罗门?我常于此大众之中作师子吼,汝等亦当在大众中作师子吼。

其文可见,因此破邪。

尔时,外道下,第二、破邪,又二:初缘起,次正破。就缘起中二:初谋议,次求佛捔力。谋议有五番,可见。

尔时,外道有无量人闻是语已,心生瞋恶:瞿昙今说我等众中无有沙门及婆罗门,亦无沙门、婆罗门法,我当云何广设方便语瞿昙言:我等众中亦有沙门、有沙门法、有婆罗门、有婆罗门法?时,彼众中有一梵志唱如是言:诸仁者,瞿昙之言如狂无异,何可检校?世间狂人或歌、或舞、或哭、或笑、或骂、或赞,于怨亲所不能分别;沙门瞿昙亦复如是,或说我生净饭王家,或言不生;或说生已行至七步,或说不行;或说从小习学世事,或说我是一切智人;或时处宫受乐生子,或时厌患诃责恶贱;或时亲修苦行六年,或时诃责外道苦行;或言从彼郁头蓝弗、阿罗罗等禀承未闻,或时说其无所知晓;或时说言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时说言我不至树无所克获;或时说言我今此身即是涅槃,或言身灭乃是涅槃。瞿昙所说如狂无异,何故以此而愁愦耶?诸婆罗门即便答言:大士,我等今者何得不愁?沙门瞿昙先出家已,说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我诸弟子闻生恐怖:云何众生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不受其语。今者瞿昙复来至此娑罗林中,为诸大众说有常乐我净之法。我诸弟子闻是语已,悉舍我去受瞿昙语,以是因缘生大愁苦。尔时,复有一婆罗门作如是言:诸仁者,谛听!谛听!瞿昙沙门名修慈悲,是言虚妄,非真实也。若有慈悲,云何教我诸弟子等自受其法?慈悲果者随顺他意,今违我愿,云何言有?若有说言沙门瞿昙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是亦虚妄。若言瞿昙少欲知足,今者云何夺我等利?若言种姓是上族者,是亦虚妄。何以故?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大师子王残害小鼠。若使瞿昙是上种姓,如何今者恼乱我等?若言瞿昙具大势力,是亦虚妄。何以故?从昔已来,亦不见闻金翅鸟王与乌共诤。若言力大,复以何事与我共斗?若言瞿昙具他心智,是亦虚妄。何以故?若具此智,以何因缘不知我心?诸仁者,我昔曾从先旧智人闻说是事:过百年已,世间当有一妖幻出,即是瞿昙。如是妖惑,今于此处娑罗林中将灭不久。汝等今者不应愁恼。尔时,复有一尼犍子言:仁者,我今愁苦,不为自身弟子供养,但为世间痴闇无眼,不识福田及非福田,弃舍先旧智婆罗门供养年少,以为愁耳!瞿昙沙门大知咒术,因咒术力能令一身作无量身,令无量身还作一身,或以自身作男女像、牛羊象马。我力能灭如是咒术,瞿昙沙门咒术既灭,汝等当还多得供养受于安乐。尔时,复有一婆罗门作如是言:诸仁者,瞿昙沙门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故汝等不应与诤。大众答言:痴人,云何说言沙门瞿昙具大功德?其生七日,母便命终,是可得名福德相耶?婆罗门言:骂时不瞋,打时不报,当知即是大福德相。其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神通,是故当知是福德相。心无憍慢,先意问讯,言语柔耎,初无粗犷,年志俱盛,心不卒暴,王国多财无所爱恋,舍之出家如弃涕唾,是故我说沙门瞿昙成就具足无量功德。大众答言:善哉!仁者,瞿昙沙门实如所说,成就无量神通变化,我不与彼角试是事。瞿昙沙门受性柔耎,不堪苦行,生长深宫,不综外事,唯可耎语,不知技艺书籍论义,请共详辩正法之要。彼若胜我,我当给事;我若胜彼,彼当事我。

尔时多有下,次欲求捔力。

尔时,多有无量外道,和合共往摩伽陀王阿阇世所。王见便问:诸仁者,汝等各各修习圣道。是出家人舍离财货及在家事,我国人民皆共供养,敬心瞻视,无相犯触,何故和合而来至此?诸仁者,汝等各受异法异戒,出家不同,亦复各各自随戒法出家修道,何因缘故,今者一心而共和合?犹如叶落,旋风所吹,聚在一处,说何因缘而来至此?我常拥护出家之人,乃至不惜身之与命。尔时,一切诸外道众咸作是言:大王谛听!大王今者是大法桥,是大法砺,是大法称,即是一切功德之器,一切功德真实之性正法道路,即是种子之良田也,一切国土之根本也,一切国土之明镜也,一切诸天之形像也,一切国人之父母也。大王,一切世间功德宝藏即是王身。何以故名功德藏?王断国事不择亲怨,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风,是故名王为功德藏。大王,现在众生虽复寿短,王之功德如昔长寿安乐时王,亦如顶生、善见、忍辱、那睺沙王、耶邪谛王、尸毗王、一叉鸠王,如是等王具足善法,大王今者亦复如是。大王,以王因缘,国土安乐,人民炽盛,是故一切出家之人慕乐此国,持戒精勤,修习正道。大王,我经中说,若出家人随所住国,持戒精勤,修习正道,其王亦有修善之分。大王,一切盗贼,王已整理,出家之人都无畏惧。今者唯有一大恶人瞿昙沙门,王未检校,我等甚畏。其人自恃豪族种姓,身色具足,又因过去布施之报多得供养,恃此众事生大憍慢,或因咒术而生憍慢,以是因缘不能苦行,受畜细耎衣服卧具。是故一切世间恶人,为利养故往集其所,而为眷属不能苦行。咒术力故,调伏迦叶及舍利弗、目犍连等,今复来至我所住处娑罗林中,宣说是身常乐我净,诱我弟子。大王,瞿昙先说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我能忍之;今乃宣说常乐我净,我实不忍。唯愿大王,听我与彼瞿昙论义。王即答言:诸大士,汝等今者,为谁教导而令其心狂乱不定,如水涛波、旋火之轮、猿猴掷树?是事可耻,智人若闻则生怜悯,愚人闻之则生嗤笑。汝等所说,非出家相。汝若病风、黄水患者,吾悉有药能疗治之。如其鬼病,家兄耆婆善能去之。汝等今者,欲以手爪刨须弥山,欲以口齿齰啮金刚。诸大士,譬如愚人见师子王饥时睡眠而欲寤之,如人以指置毒蛇口,如欲以手触灰覆火,汝等今者亦复如是。善男子,譬如野狐作师子吼,犹如蚊子共金翅鸟角行迟疾,如兔度海欲尽其底,汝等今者亦复如是。汝若梦见胜瞿昙者,是梦狂惑,未足可信。诸大士,汝等今者兴建是意,犹如飞蛾投大火聚。汝随我语,不须更说。汝虽赞我平等如称,勿令外人复闻比语。尔时,外道复作是言:大王,瞿昙沙门所作幻术到汝边耶?乃令大王心疑不信是等圣人。大王,不应轻懱如是大士。大王,是月增减、大海咸味、摩罗延山,如是等事谁之所作?岂非我等婆罗门耶?大王,不闻阿竭多仙十二年中恒河之水停耳中耶?大王,不闻瞿昙仙人大现神通,十二年中变作释身,并令释身作羝羊形,作千女根在释身耶?大王,不闻耆兔仙人一日之中饮四海水令大地干耶?大王,不闻婆薮仙人为自在天作三眼耶?大王,不闻罗罗仙人变迦罗富城作卤土耶?大王,婆罗门中有如是等大力诸仙现可捡校,大王云何见轻懱耶?王言:诸仁者,若不见信故欲为者,如来正觉今者近在婆罗林中,汝等可往随意问难,如来亦当为汝分别,称汝意答。尔时,阿阇世王与诸外道徒众眷属往至佛所,头面作礼,右绕三匝,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是诸外道欲随意问难,唯愿如来随意答之。佛言:大王且止,我自知时。

尔时,众中阇提下,第二、正破十仙。即为十章,此是其一。阇提首那宗迦毗罗,执因有果,因果同时。故百论云:迦毗罗弟子诵僧佉经二十五谛。今此具出,故知是也。此章为二:一、论义,二、归伏。论义为四:一、定义宗,二、受定,三、正难,四、通释。初、定宗者。

尔时,众中有婆罗门,名阇提首那,作如是言:瞿昙,汝说涅槃是常法耶?

我闻瞿昙涅槃常者,为定尔不?

次答:如是!如是!即是受定。

如是,如是,大婆罗门。

然涅槃何曾定是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耶?欲以常破之,故言:如是,如是。

婆罗门言下,第三、正难,又三:先、非佛义;次、正难;三、取意结。初如文。

婆罗门言:瞿昙,若说涅槃常者,是义不然。

次正难中有五难,不出两意:初四难同令无常,后一难非但无常,亦无乐、净、我。

何以故?世间之法,从子生果,相续不断,如从泥出瓶,从缕得衣。瞿昙常说:修无常想,获得涅槃。因是无常,果云何常?

初明修无常想得常涅槃,不应无常因得于常果。旧当此难,彼云:涅槃是果,修于习因还生习果。涅槃之果既其是常,复以何等为此常因?乃至我净亦复如是。彼若答言:我之涅槃自是常果,堕自然义(云云)。

瞿昙又说:解脱欲贪下,第二难。

瞿昙又说:解脱欲贪即是涅槃,解脱色贪及无色贪即是涅槃,灭无明等一切烦恼即是涅槃。从欲乃至无明烦恼皆是无常,因是无常,所得涅槃亦应无常。

明解脱欲贪得于涅槃,所脱欲贪既无常者,能脱涅槃亦是无常,此难最拙。

瞿昙又说从因故生天下第三

瞿昙又说:从因故生天,从因故地狱,从因得解脱,是故诸法皆从因生。若从因故得解脱者,云何言常?

直明从因生故,故是无常;涅槃是果,即从因生,不得是常。

瞿昙亦说色从缘生下,第四、开作两难。

瞿昙亦说:色从缘生故名无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解脱若是色者,当知无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离五阴有解脱者,当知解脱即是虚空。若是虚空,不得说言从因缘生。何以故?是常、是一,遍一切处。

若涅槃即阴,阴既无常,涅槃亦尔。若离五阴与五阴异,犹如虚空即不可得,云何众生能得涅槃?

瞿昙亦说从因生下,第五难。

瞿昙亦说,从因生者即是苦也。若是苦者,云何复说解脱是乐?瞿昙又说,无常即苦,苦即无我。若是无常、苦、无我者,即是不净。一切从因所生诸法,皆无常、苦、无我、不净,云何复说涅槃即是常、乐、我、净?

明涅槃既是无常,不得是常者,何但无常,亦无乐净?若瞿昙说亦常无常下,第三、取意结。

若瞿昙说亦常无常、亦苦亦乐、亦我无我、亦净不净,如是岂非是二语耶?我亦曾从先旧智人闻说是语,佛若出世,言则无二。瞿昙今者说于二语,复言佛即我身是也,是义云何?

难意云:佛见难常,既不可通,恐佛移宗,向亦常亦无常,即成二语;若二语者,即不名佛。

佛言下,第四、通释。文为二:初答正难,次答结难。初文又二:初答第一难,次答第三难。所以不答余三难者,其难涅槃令是无常,故余从例。不答第二所断欲贪者,欲贪无常,云何能令断亦无常?不答第四者,涅槃是常,何论即、离?不答第五者,涅槃是常,宁无乐、净?今先答初难。

佛言:婆罗门,如汝所说,我今问汝,随汝意答。婆罗门言:善哉!瞿昙。佛言:婆罗门,汝性常耶?是无常乎?婆罗门言:我性是常。婆罗门,是性能作一切内外法之因耶?如是,瞿昙。佛言:婆罗门,云何作因?瞿昙,从性生大,从大生慢,从慢生十六法,所谓地水火风空五知根、眼耳鼻舌触五业根、手脚口声男女二根、心平等根,是十六法从五法生色声香味触。是二十一法根本有三:一者、染,二者、粗,三者、黑。染者名爱,粗者名瞋,黑名无明。瞿昙,是二十五法皆因性生。婆罗门,是大等法常无常耶?瞿昙,我法性常,大等诸法悉是无常。婆罗门,如汝法中,因常、果无常。若我法中因虽无常、果是常者,有何等过?

佛先问之,令出彼义。其向拒抗,不出其义。佛因余难,遂出其义。我性是常,大等诸法,何妨无常?若尔,即是能生之因是常,所生之果无常,佛便并通。如汝法中,因常果无常者,何妨我法因是无常,而果是常(云云)。此二十五谛,与百论中,有同有异,总为三:一者,名异体同。论云:从冥生觉,从觉生我心。此中云:从性生大,从大生慢。即是名异体同者。冥是八万劫外,冥然不知。此中言性,是万法性,冥伏在于八万劫外,不可得知。论云:觉者,即是觉知八万劫事。此中言大,只是能大觉知,慢我易见。二者,名体俱同。即是五大、五尘、五情、五业,并心平等。三,名体俱异者。论云:神我为主,即是一根。此云染粗黑者,亦是一根,此即大异。染粗黑三,云何为一?解云:三不并起,贪等前后,随取其一,足二十四。问:此阇提既其宗于迦毗罗义,何故不同?解云:当佛世时,不见三师,但见其徒。其徒改本,故说不同,有染等异。如庄严云:佛果无有续,待因成三假。后招提琰是彼学士,即改云:佛果无因成,不妨有续待。开善云:二谛同体。后龙光是其学士,即改二谛各各有体(云云)。五业中云男女二根,论以大小便为二根,各有所据。论就一体,经就二人(云云)。但此性谛,或谓即是神我,或谓是冥初,皆有其义。冥初据二十五谛之初,以是冥谛,又言是常,乃是神我,未测何异。于中云从慢生十法者,此未即生一十六法,无有染黑粗三,一时而起,随从其一,生此不定,故先不说。言十六法者,即是五大、五知根、五业根、心平等根。列五根名,乃云触者,谓身为触。问:平等根者,论家所明意识,以托五根起者,为五知根。心既遍缘,故名平等。文云是二十五法皆性生者,其实性生二十四法,能所合数,故二十五。准彼义者,性即是常,所生无常,佛以彼义而并通云,何妨我义因是无常,而果是常?

从汝等法中有二因不下,第二、答彼第三难。

婆罗门,汝等法中有二因不?答言:有。佛言:云何为二?婆罗门言:一者、生因,二者、了因。佛言:云何生因?云何了因?婆罗门言:生因者如泥出瓶,了因者如灯照物。佛言:是二种因,因性是一。若是一者,可令生因作于了因,可令了因作生因不?不也,瞿昙。佛言:若使生因不作了因,了因不作生因,可得说言是因相不?婆罗门言:虽不因作,故有因相。婆罗门,了因所了,即同了不?不也,瞿昙。佛言:我法虽从无常获得涅槃,而非无常。婆罗门,从了因得故,常乐我净;从生因得故,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亦先一一核出彼义。文云了因所了即同了不者,谓了因所了之果亦与了同不?灯是了因,了出瓶盆之果,此之了因与瓶盆等了果同不?彼云:不同。何故尔?如灯名了因,因人息之,火灭岂令瓶灭?涅槃亦尔,虽从了出涅槃果常,汝不得云从因生果即是无常。若答汝义,既有二因,了因所了之果不同,能了之因我亦如是。此之涅槃从了因有,了因无常,涅槃果常。

是故如来所说有二下,第二、破其取意结难。

是故如来所说有二,如是二语无有二也,是故如来名无二语。如汝所说,曾从先旧智人边闻,佛出于世无有二语,是言:善哉!一切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无差。是故说言佛无二语。云何无差?有同说有,无同说无,故名一义。婆罗门,如来世尊虽名二语,为了一语故。云何二语了于一语?如眼、色二语生识一语,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明佛无二言,随根说法,有时说有,有时说无,意欲令解中道正法,宁是二语?后文更取眼色生识,释所说意。佛之二语,为了一语者,谓眼色虽二,而同生识,识是一故,故言一语。

从婆罗门言下,二、归伏,又六:一、请,二、说,三、述,四、印,五、归,六、许。初更请佛说。

婆罗门言:瞿昙,善能分别如是语义,我今未解所出二语了于一语。

尔时,世尊下,二、佛即答。

尔时,世尊即为宣说四真谛法:婆罗门,苦谛者亦二亦一,乃至道谛亦二亦一。

云:苦谛者,亦二亦一,乃至道谛,亦复如是。此有二解:一爱法师云:以实法苦乐为二,而相续道中,终以苦识研成此乐,故是一义,故言亦二亦一。道谛例尔。又有师解:佛说四真谛,首那因此四谛悟道,不应止是相续假义。所以有此文者,如大品差别品中,善吉问佛:为以苦谛得度?为以苦智乃至道智得度?佛答云:不以苦谛苦智乃至道智,我说四谛平等,名为得道。又云:四谛平等,即是涅槃。是则苦谛是境,苦智是智,世谛道中,有境智二。若见无生,则不见有境智之别,皆是一相,故亦二亦一。

婆罗门言下,三、述。

婆罗门言:世尊,我已知已。佛言:善男子,云何知已?婆罗门言:世尊,苦谛,一切凡夫二,是圣人一,乃至道谛亦复如是。

言苦谛一切凡夫是二,圣人是一者,若依爱师,宁解此文?后用凡夫分别,故见有境智之二,圣忘境智,皆是一真,故言圣一。

四印、五归,如文。

佛言:善哉!已解。

婆罗门言:世尊,我今闻法,已得正见,今当归依佛、法、僧宝。唯愿大慈,听我出家!

六许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汝当为是阇提首那,剃除须发,听其出家。时憍陈如即受佛敕,为其剃发。即下手时,有二种落:一者、须发,二者、烦恼。即于坐处得阿罗汉果。

佛告陈如听其出家者,陈如是最后付嘱。汝既上座,须知僧事。得罗汉果者,若依开善,此皆现迹;若依庄严,实得罗汉。以佛神力说法之功,即令此人从凡入圣,极为奇特。但前文明已得正见,此中复言出家之后方得罗汉,故知前明正见难测浅深,亦可始得初果,亦可止是方便,是故今方得罗汉果。私谓回邪入正即是正见,何论入位之浅深耶?婆私吒下,第二人,此是优楼僧佉学徒。文亦有二:初论义,后明归伏。论义有四番,前二文各有问答可寻。

复有梵志姓婆私吒,复作是言:瞿昙所说涅槃常耶?

如是,梵志!

婆私吒言:瞿昙,将不说无烦恼为涅槃耶?

如是,梵志!

然问佛:涅槃常耶?佛亦答言:如是。至论涅槃,何曾定常?复问:无烦恼为涅槃耶?佛亦答:如是。佛何曾云无烦恼为涅槃耶?前文不云已断烦恼为涅槃,但以不生烦恼为涅槃。今对此外道,宜作此说,为其是计断见之人。

婆私吒言:瞿昙,世间四种名之为无:一者、未出之法名之为无,如瓶未出泥时名为无瓶;二者、已灭之法名之为无,如瓶坏已名为无瓶;三者、异相互无名之为无,如牛中无马、马中无牛;四者、毕竟无故名之为无,如龟毛兔角。瞿昙,若以除烦恼已名涅槃者,涅槃即无。若是无者,云何言有常乐我净?

但第三番前举四无,意以灭无为难。若法灭无,灭无云何复有常乐?未生即是未来之无,灭无即是过去之无。

佛言:善男子,如是涅槃,非是先无同泥时瓶,亦非灭无同瓶坏无,亦非毕竟无如龟毛兔角同于异无。善男子,如汝所言,虽牛中无马,不可说言牛亦是无;虽马中无牛,亦不可说马亦是无。涅槃亦尔,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是故名为异相互无。

佛答云:同于互无。此亦于对外道故说。若论正理,非全互无。所以然者,本以牛马互无名为互无,今明生死之中本有涅槃,是故正理非全互无。

婆私吒言:瞿昙,若以异无为涅槃者,夫异无者无常、乐、我、净,瞿昙云何说言涅槃常、乐、我、净?

其中第四番,彼仍复难:若是互无,亦应无常。虽牛中无马,而言马马中无牛亦尔。牛马终是本无今有,涅槃亦尔。涅槃中无生死,而有涅槃者,即是本无今有,亦是无常。

佛今答之:虽同互无,而复不同。为异无中有三种无:一、是互无,二、是先无后有,三、已有还无。当知涅槃同是异无,即无此三事,是故常乐。文中有三:此先法说,次举三病、三药为譬,三、举譬明果。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是异无者有三种无:牛马悉是先无后有,是名先无;已有还无,是名坏无。异相无者,如汝所说。善男子,是三种无,涅槃中无,是故涅槃常乐我净。

如世病人,一者、热病,二者、风病,三者、冷病。是三种病,三药能治:有热病者,酥能治之;有风病者,油能治之;有冷病者,蜜能治之。是三种药,能治如是三种恶病。

善男子,风中无油,油中无风,乃至蜜中无冷,冷中无蜜。是故能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有三种病:一者、贪,二者、瞋,三者、痴。如是三病有三种药,不净观者能为贪药,慈心观者能为瞋药,观因缘智能为痴药。善男子,为除贪故作非贪观,为除瞋故作非瞋观,为除痴故作非痴观,三种病中无三种药,三种药中无三种病。

次文中云蜜能治冷,依医者说,蜜性乃冷,是土宜异,不必皆尔。又譬中云三种病中无三种药,三种药中无三种病者,旧以此文证无同体。若使慧中得有无明,药乃有病,乖于此说。然庄严旧解,明无漏中实有有无之惑。此言无者,但无取相等惑。若招提解,以真无漏实不得报,无劳说于无明以入解体。而胜鬘中说无明住地,缘无漏业为因者,此说相似无漏及被导无漏,不言真无漏。

善男子,三种病中无三药故,无常、无我、无乐、无净。三种药中无三种病,是故得称常乐我净。

婆私吒言:如来为我说常、无常下,第二、归伏。

婆私吒言:世尊,如来为我说常无常,云何为常?云何无常?佛言:善男子,色是无常,解脱色常;乃至识是无常,解脱识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观色乃至识是无常者,当知是人获得常法。婆私吒言:世尊,我今已知常无常法。佛言:善男子,汝云何知常无常法?婆私吒言:世尊,我今知我色是无常得解脱常,乃至识亦如是。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哉!已报是身。告憍陈如:是婆私吒已证阿罗汉果,汝可施其三衣钵器。时憍陈如如佛所教施其衣钵。时婆私吒受衣钵已,作如是言:大德憍陈如,我今因是弊恶之身得善果报。唯愿大德为我屈意,至世尊所具宣我心。我既恶人,触犯如来祢瞿昙姓,唯愿为我忏悔此罪。我亦不能久住毒身,今入涅槃。时憍陈如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婆私吒比丘生惭愧心,自言顽嚚,触犯如来祢瞿昙姓,不能久住是毒蛇身,今欲灭身寄我忏悔。佛言:憍陈如,婆私吒比丘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成就善根,今受我语如法而住,如法住故获得正果,汝等应当供养其身。尔时,憍陈如从佛闻已,还其身所而设供养。时婆私吒于焚身时作种种神足,诸外道辈见是事已,高声唱言:是婆私吒已得瞿昙沙门咒术,是人不久复当胜彼瞿昙沙门。

其文云色是无常,解脱色常者,有二解:一者,色既无常,我解脱色,则无复色,故所以常;二云,解脱即色,色即是常。故前文云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后解为胜。此中寄陈,如忏悔文云祢瞿昙姓者,旧为祢音,谓彼呼汝为祢,故言祢瞿昙姓。今依冶城西房,从法师说为苨音,但翻此在北,北人多云苨,亦云祢我之音。大集经中亦用此字,彼经即是倚人边作。尔文云瞿昙姓者,若佛弟子称佛为瞿昙,如前现病品偈中云瞿昙大圣德,愿起演说法者,此谓称叹之辞,明佛虽复七世已来释种王世,而其本族起自瞿昙大姓,世胄殊远,非始今日。若外道意称瞿昙者,此不论德,直以姓为言,此是轻略之谓。如世人言不呼人位,但呼姓者,遂为轻略。又云我亦不能久住毒身,今欲入灭者,谓本有神通,即得圣果,用边际智,故入涅槃。前文云得阿罗汉,施三衣者,准理,得罗汉已,具足衣钵。今言无者,若善来罗汉,即有三衣;既自得罗汉,是故须衣。又此人本是出家外道,不俟剃发。何以知之?前文阇提云婆罗门,今婆私吒但言梵志,梵志即是出家外道,所以更须施其应器。

尔时,众中复有先尼,是第三外道。外道先尼非止一人,今此非是前卷先尼,如佛弟子中同名迦叶者众。此章有四:一、缘起,二、破执,三、论义,四、归伏。

尔时,众中复有梵志名曰先尼,复作是言:瞿昙,有我耶?如来默然。瞿昙,无我耶?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如是问,佛皆默然。

然佛说不定,自有先明正义,使外道得解;自有先须默然,待彼立义,然后破之,以申正理。今宜先默然,故三问不答。然不答凡有三义:一者、根缘所宜,虽复不答,是默然答;二者、定问有无,皆是邪意,故大论中有十四难,佛皆不答,有边、无边,有常、无常,如去、不如去等,所以不答;三者、佛欲对彼自立之义,出其纲宗,然后乃破,如来上答,恒被彼难,竟未得破,所以默然。有此三意。

先尼言:若一切众生下,第二、破执。其中有二:先立宗,次正破。此下,是立宗。

先尼言:瞿昙,若一切众生有我,遍一切处,是一作者,瞿昙何故默然不答?

凡有三义:一者、立我是遍,二者、立我是一,三者、立我是作者。我即众生、士夫、寿命。我既被破,人及士夫、众生自去。作者、知者既被破,已起者即是作者之类,亦皆被破。今问外计,为是即阴,为是离阴?今谓计我是作者者,作即行阴,计行为我。若计是知者、见者,并是计即阴为我。其计我是作者,所作之业虽复不同,而同是作者。

佛言:先尼下,第二、明正破。有二:初正破前三,次别破余三,见者、知者、受者。就初文为三:初破遍,次破一,后破作。初有四番。此初,第一、先定彼义。

佛言:先尼,汝说是我遍一切处耶?先尼答言:瞿昙,不但我说,一切智人亦如是说。

佛言若我周遍下,第二、正破。

佛言:善男子,若我周遍一切处者,应当五道一时受报。若有五道一时受报,汝等梵志何因缘故,不造众恶为遮地狱?修诸善法为受天身?先尼言:瞿昙,我法中我则有二种:一、作身我,二、常身我。为作身我,修离恶法不入地狱,修诸善法生于天上。

明若我遍者,应在五道,何须修善?欲受天报,离恶道邪,恶与生天,我应常在,不须修善。先尼言:我有二种:一、作身我,二、常身我者。先尼本计常身之我,为被破故,转成二我。

佛言:如汝说我下,第三、佛更逐破。

佛言:善男子,如汝说我遍一切处,如是我者,若作身中当知无常。若作身无,云何言遍?瞿昙,我所立我亦在作中,亦是常法。瞿昙,如人失火烧舍宅时,其主出去,不可说言舍宅被烧、主亦被烧;我法亦尔,而此作身虽是无常,常无常时我则出去,是故我我亦遍亦常。

若常身我在作身中,作身无常,常身之我亦应无常;若常身我不在作身,则非遍义。先尼因此更举舍譬。舍主譬常身,舍举作身。舍既被烧,主即出去;如作身无常,身即去。

佛言:如汝说我下,第四、便逐破之。

佛言:善男子,如汝说我亦遍亦常,是义不然。何以故?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复有二种:一、色,二、无色。是故若言一切有者,亦常亦无常、亦色亦无色。若言舍主得出不名无常,是义不然。何以故?舍不名主,主不名舍,异烧异出故得如是。我则不尔。何以故?我即是色,色即是我,无色即我,我即无色,云何而言色无常时我则得出?

明常身我,既其遍在常即无常,在常既常,在无常中宁不无常?如是遍在色与非色,在非色既即非色,在色宁得不即是色?舍与主异,有烧不烧,不得俱明,舍主可尔。常身作身,此则不然,何以得云作身无常,我即出去?今当问汝,出何处去?常身既常,常体恒遍,出无去处。

汝意若谓一切众生下,第二、破一义,凡有八番。此下,初番。

善男子,汝意若谓一切众生同一我者,如是则违世出世法。何以故?世间法名父母子女。若我是一,父即是子,子即是父;母即是女,女即是母;怨即是亲,亲即是怨;此即是彼,彼即是此。是故若说一切众生同一我者,是则违背世出世法。先尼言:我亦不说一切众生同于一我,乃说一人各有一我。

我既是一,父我、子我,二我何异?次先尼救云:谓一人一我,非一切人同共一我,故有父子二我不同。此既破竟,便转义宗。

佛言:若言一人下,第二、佛便逐破。

佛言:善男子,若言一人各有一我是为多我,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汝先言,我遍一切。若遍一切,一切众生业根应同,天得见时佛得亦见,天得作时佛得亦作,天得闻时佛得亦闻,一切诸法皆亦如是。若天得见、非佛得见者,不应说我遍一切处。若不遍者,是则无常。先尼言:瞿昙,一切众生我遍一切,法与非法不遍一切。以是义故,佛得作异,天得作异。是故瞿昙不应说言,佛得见时天得应见,佛得闻时天得应闻。

若一人一我,我有众多,则不名常。先尼若言一切众生业报应同,汝言一人各一我者,我既是遍,无处不有。如张人我,亦来在于王人我中;王人之我,亦来在于张人我中。若尔者,我既互通,即无愚智,亦无贵贱。亦如天得我,既在佛得眼见;佛得之我,亦在天得佛得之。我既因眼见天得之,我亦应因佛得眼见。天得、佛得,是人名也。先尼救云:我遍一切法,而诸法不相遍,故天得、佛得,二作不同。

佛言:法与非法下,第三、佛复逐破。

佛言:善男子,法与非法非业作耶?先尼言:瞿昙,是业所作。

法与非法,非业作耶?以定先尼。或释:先尼所计我是作者,业字应作我字,义则可然,不须改字。随下文业字,既计我是作者,所言业作,即是我作。次先尼答,可见。

佛言:法非法下,第四、又破。

佛言:善男子,若法非法是业作者,即是同法,云何言异?何以故?佛得业处有天得我,天得业处有佛得我,是故佛得作时,天得亦作,法与非法亦应如是。善男子,是故一切众生法与非法若如是者,所得果报亦应不异。善男子,从子出果,是子终不思惟分别:我唯当作婆罗门果,不与刹利、毗舍、首陀而作果也。何以故?从子出果,终不障阂如是四姓。法与非法亦复如是,不能分别:我唯当与佛得作果,不与天得作果;作天得果,不作佛得果。何以故?业平等故。先尼言:瞿昙,譬如一室有百千灯,炷虽有异,明则无差。灯炷则异,喻法非法;其明无差,喻众生我。

既同是我作,故天得作时即佛得作,二作既同,报应不异。下举业平等,果亦应同。次先尼举灯明救;佛言:汝说灯明下,第五、逐破彼譬。

佛言:善男子,汝说灯明以喻我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室异灯异,是灯光明亦在炷边,亦遍室中。汝所言我若如是者,法非法边俱应有我,我中亦应有法非法。若法非法无有我者,不得说言遍一切处。若俱有者,何得复以炷明为喻?善男子,汝意若谓炷之与明真实别异,何因缘故,炷增明盛,炷枯明灭?是故不应以法非法喻于灯炷,光明无差喻于我也。何以故?法非法我,三事即一。先尼言:瞿昙,汝引灯喻,是事不吉。何以故?灯喻若吉,我已先引;如其不吉,何故复说?

明在炷边,复照于室,譬有边表之处,我亦应有眼识处所。我既遍于法与非法,法与非法亦应遍我,是则相与俱遍。先尼言:汝引灯喻下,复救于譬。

善男子!我所引喻者,则是非喻下,第六、又破譬。

善男子,我所引喻都亦不作吉以不吉,随汝意说。是喻亦说离炷有明,即炷有明。汝心不等,故说灯炷喻法非法,明则喻我。是故责汝,炷即是明,离炷有明;法即有我,我即有法;非法即我,我即非法。汝今何故但受一边,不受一边?如是喻者于汝不吉,是故我今还以破汝。善男子,如是喻者即是非喻,是非喻故,于我则吉,于汝不吉。善男子,汝意若谓若我不吉,汝亦不吉,是义不然。何以故?见世间人自刀自害,自作他用;汝所引喻亦复如是,于我则吉,于汝不吉。先尼言:瞿昙,汝先责我心不平等,今汝所说亦不平等。何以故?瞿昙今者以吉向己,不吉向我,以是推之,见是不平。

如是喻者,则是非喻,故知灯明不得喻我。若喻我者,则于彼不吉,于佛为吉。先尼言:汝先责我,又救灯明,佛亦不平。

佛言语如我不平下,第七。

佛言:善男子,如我不平能破汝不平,是故汝平,我之不平即是吉也。我之不平破汝不平,令汝得平,即是我平。何以故?同诸圣人得平等故。先尼言:瞿昙,我常是平,汝云何言坏我不平?一切众生平等有我,云何言我是不平耶?

明我之不平,破汝不平,令汝得平,即是我平。同诸圣人得平等者,始是大平。先尼救云:一切众生平等有我,即是我平。

汝亦说言下,第八、佛更逐破平等之义。

善男子,汝亦说言,当受地狱,当受饿鬼,当受畜生,当受人天。我若先遍五道中者,云何方言当受诸趣?汝亦说言,父母和合然后生子。若子先有,云何复言和合已有?是故一人有五趣身。若是五处先有身者,何因缘故为身造业?是故不平。

既言当受五道之身,我岂得等?

汝意若谓我是作者下,第三、破作者,有六。善男子,此初文者,约受苦破。

善男子,汝意若谓我是作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我作者,何因缘故自作苦事?然今众生实有受苦,是故当知我非作者。若言是苦非我所作,不从因生,一切诸法亦当如是不从因生,何因缘故说我作耶?

若我是作者,那自作苦?若苦非我作,一切诸法应非我作。

众生苦乐下,第二、明忧喜。

善男子,众生苦乐实从因缘,如是苦乐能作忧喜,忧时无喜,喜时无忧,或喜或忧,智人云何说是常耶?

汝说我常下,第三、明有十时。

善男子,汝说我常,若是常者,云何说有十时别异?常法不应有歌罗罗乃至老时,虚空常法尚无一时,况有十时?善男子,我者非是歌罗罗时乃至老时,云何说有十时别异?

若我作者下,第四、明有盛衰。

善男子,若我作者,是我亦有盛时衰时,众生亦有盛时衰时。若我尔者,云何是常?

众生亦有盛衰,众生既即我,我应盛衰,岂是常耶?我若作者下,第五、明不应利钝。

善男子,我若作者,云何一人有利有钝?

那得此人于书利,于棋钝;彼人于棋利,于书钝。余例皆尔。

我若作者下,第六。

善男子,我若作者,是我能作身业、口业、意业。若是我所作者,云何口说无有我耶?云何自疑有耶?无耶?

明汝自说无我,而疑我有无。

汝意若谓离眼有见下,第二、破余三义,故言别破。此中有三:初、破见者,次、破受者,三、破知者。初破见者,自复有三,此初、正破。

善男子,汝意若谓离眼有见,是义不然。何以故?若离眼已别有见者,何须此眼?乃至身根亦复如是。汝意若谓我虽能见,要因眼见,是亦不然。何以故?如有人言:须曼那华能烧大村。云何能烧?因火能烧。汝立我见亦复如是。

若谓离眼有见者,此谓我是能见。卫世师执:神使智知,而神异智。此义同僧佉所计,神即能知,故言离眼有见。是义不然。若离眼有我而能见者,何须此眼?若离我见,用眼能见者,如言华能烧村,但因华裹火掷在屋上,故云华烧者。神因眼见亦复如是,终是眼见,神不能见。

先尼言下,第二、救。

先尼言:瞿昙,如人执镰则能刈草,我因五根见闻至触亦复如是。

云:如人执镰则能刈草,譬我因眼则能见色。就正义中,乃是假我令眼能见,必无实我须因眼见。

善男子!镰人各异下,第三、重破。

善男子,镰、人各异,是故执镰能有所作。离根之外更无别我,云何说言我因诸根能有所作?善男子,汝意若谓执镰能刈,我亦如是,是我有手耶?为无手乎?若有手者,何不自执?若无手者,云何说言我是作者?善男子,能刈草者即是镰也,非我非人。若我人能,何故因镰?善男子,人有二业:一则、执草,二则、执镰。是镰唯有能断之功。众生见法亦复如是,眼能见色从和合生。若从因缘和合见者,智人云何说言有我?

镰人不同,可得刈草;若离根外,无别有我,故不为例。

汝意若谓身作我受下,第二、破受者是我。

善男子,汝意若谓身作我受,是义不然。何以故?世间不见天得作业、佛得受果。若言非是身作,我非因受,汝等何故从于因缘求解脱耶?汝先是身非因缘生,得解脱已,亦应非因而更生身。如身,一切烦恼亦应如是。

身作即是我,作下乃自显。

先尼言:我有二种下,第三、破知者是我。于中有二,此先明执。

先尼言:瞿昙,我有二种:一者、有知,二者、无知。无知之我能得于身,有知之我能舍离身。犹如坏瓶,既被烧已,失于本色,更不复生;智者烦恼亦复如是,既灭坏已,终不更生。

佛言:善男子!所言知者下,正破。

佛言:善男子,所言知者,智能知耶?我能知乎?若智能知,何故说言我是知耶?若我知者,何故方便更求于知?汝意若谓我因智知,同华喻坏。善男子,譬如刺树,性自能刺,不得说言树执刺刺;智亦如是,智自能知,云何说言我执智知?善男子,如汝法中我得解脱,无知我得、知我得耶?若无知得,当知犹故具足烦恼。若知得者,当知已有五情诸根。何以故?离根之外别更无知。若具诸根,云何复名得解脱耶?若言是我其性清净离于五根,云何说言遍五道有?以何因缘为解脱故修诸善法?善男子,譬如有人拔虚空刺,汝亦如是。我若清净,云何复言断诸烦恼?汝意若谓不从因缘获得解脱,一切畜生何故不得?

我因智知,同华喻坏者,还是前义。华能裹火,火能烧屋,名华烧者。神虽能知,而复更用智为知者,终是智自能知。神不能知,前已破竟,故言同华喻坏。佛法正义,亦有假我御智知义,但不同实我因智能知。

先尼言:若无我者下,第三、论义。上佛句句破先尼义,邪义既除,今更与佛共论此义,为定有我、定无我耶?一者、亦是难佛无有我义;二者、复立我义,难佛无我义。佛义不立,有我义显,自有五番。此先尼第一问。

先尼言:瞿昙,若无我者,谁能忆念?

若无我者,谁能忆念?

佛告先尼:若有我者,何缘复忘?善男子,若念是我者,何因缘故念于恶念,念所不念,不念所念?

佛答:若以忆故,知有我者,今以忘故,知应无我。汝以有念,证有我者,既有忘失,证知无我。若暂时忆,显有我者,亦应暂忘,显无有我。我既自在,云何念恶,而不念善?又云:念所不念,正在定中,应当思惟,忆念定境,何故更缘其余事耶?又云:不念所念者,正作恶时,复存善法,既其有我,何得不定?

先尼;谁见谁闻下,第二问。

先尼复言:瞿昙,若无我者,谁见?谁闻?

若无我者,谁能见闻?

佛言:善男子,内有六入,外有六尘,内外和合生六种识,是六种识因缘得名。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木得故名为木火,因草得故名为草火,因糠得故名为糠火,因牛粪得名牛粪火;众生意识亦得如是,因眼、因色、因明、因欲名为眼识。善男子,如是眼识不在眼中乃至欲中,四事和合故生是识,乃至意识亦复如是。若是因缘和合故生,智不应说见即是我乃至触即是我。善男子,是故我说眼识乃至意识,一切诸法即是幻也。云何如幻?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善男子,譬如酥、面、蜜、姜、胡椒、荜茇、蒲萄、胡挑、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离是和合无欢喜丸;内外六入是名众生、我、人、士夫,离内外入无别众生、我、人、士夫。

佛答意者,根尘和合故有见闻,实不由我而能见闻。自举二譬:

先尼言:若无我者下,第三问。

先尼言:瞿昙,若无我者,云何说言我见、我闻、我苦、我乐、我忧、我喜?

意,以名责之:云何为我见、我闻?世人并云:我见、我闻,我苦、乐、忧、喜等。

佛言:善男子,若言我见我闻名有我者,何因缘故,世间复言汝所作罪非我见闻?善男子,譬如四兵和合名军,如是四兵不名为一,而亦说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是内外入和合所作亦复如是,虽不是一,亦得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我苦、我乐。

佛答:有二意:一者、却反还之,言我见闻知有我者,如他作罪,云不见闻亦应无我;次如四兵下,复举假名合我见闻。

先尼言如汝所说下,第四、更问。

先尼言:瞿昙,如汝所言,内外和合,谁出声言我作我受?

若内外和合者,谁出声耶?

佛言:先尼,从爱、无明因缘生业,从业生有,从有出生无量心数,心生觉观,觉观动风,风随心触喉舌齿唇,众生想倒声出说言我作、我受、我见、我闻。善男子,如𣄢头铃,风因缘故便出音声,风大声大,风小声小,无有作者。善男子,譬如热铁投之水中出种种声,是中真实无有作者。善男子,凡夫不能思惟分别如是事故,说言有我及有我所、我作、我受。

佛即答言:因无明者,即是因十二因缘和合成身。以有身故,觉观动风,风击唇舌,出声说我。如大论云:风名阿优陀,触脐而上,去至牙齿,唇舌鼓动故出声。风铃、热铁,亦复如是。

先尼言:如瞿昙说下,第五问。

先尼言:如瞿昙说无我、我所,何缘复说常乐我净?

明:若随理者,全无有我,如来何缘得有常乐?由有我故,有常等法;若无我者,何得此法?

佛言:善男子,我亦不说内外六入及六识意常乐我净,我乃宣说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之为常,以是常故名之为我,有常我故名之为乐,常我乐故名之为净。善男子,众生厌苦,断是苦因,自在远离,是名为我。以是因缘,我今宣说常我乐净。

佛答:意者,得常我者,须灭身后尔乃得之,岂即此身得常我耶?

先尼言;唯愿大慈下,第四、归伏,复有四番。此初,请佛说。

先尼言:世尊,唯愿大慈为我宣说,我当云何获得如是常乐我净?佛言:善男子,一切世间从本已来,具足大慢,能增长慢,亦复造作慢因、慢业,是故今者受慢果报,不能远离一切烦恼得常我乐净。若诸众生欲得远离一切烦恼,先当离慢。

佛广为说,因说慢义,欲弹斥彼,本慢之心。

先尼言如是如是下,第二、领旨。

先尼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教。我先有慢,因慢因缘故称如来、称瞿昙姓。我今已离如是大慢,是故诚心启请求法,云何当得常乐我净?

如来因此重说,又二:先诫,次说。

佛言:善男子,谛听!谛听!今当为汝分别解说。

善男子,若能非自、非他、非众生者,远离是法。

言非自、非他、非众生者,明法与众生同一平等。

先尼言我已解已下,第三、自获得解。

先尼言:世尊,我已知解得正法眼。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言知已解已得正法眼?

如来因更责出其相。

世尊所言色者下,第四、出己所解,又二:先自述。

世尊,所言色者,非自、非他、非诸众生,乃至识亦复如是,我如是观得正法眼。世尊,我今甚乐出家修道,愿见听许。

次,佛命善来,得慧眼净。

佛言:善来!比丘。即时具足清净梵行,证阿罗汉果。

言法眼者即是初果,言慧眼净是第四果,但其与佛言论之时已得初果,后命善来得第四果。

外道众中复有姓迦叶下,第四、外道。文为三:初缘起,次论义,后归伏。

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姓迦叶氏,复作是言:瞿昙,身即是命,身异命异。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复如是。

此初三问,皆默以为缘起,是故不答,如来欲令彼出己义。

梵志复言下,第二、论义,自有五番。此初,彼先立义。

梵志复言:瞿昙,若人舍身,未得后身,于其中间岂可不名身异、命异?若是异者,瞿昙何故默然不答?

明身异命异,如人舍身,未及后身受中阴时,尔时身命异,先身命非因所得。

次,善男子,我说身命下,如来破。

善男子,我说身命皆从因缘,非不因缘。如身命,一切法亦如是。

明万法从缘,不但身命,诸法悉然。阴死之时,此命假缘,续其中阴。

梵志复言:我见世间下,第二番,出彼立义。

梵志复言:瞿昙,我见世间有法不从因缘。佛言:梵志,汝云何见世间有法不从因缘?

彼明有法不从缘生,如来复责。

梵志言:我见大火下,第三、彼因立事。

梵志言:我见大火焚烧树木,风吹绝𦦨堕在余处,是岂不名无因缘耶?佛言:善男子,我说是火亦从因生,非不从因。

言凡明绝炎,是不从缘,如来复破,明亦从缘。其中榛木之字,或以为臻音,或以为愁申反,今以臻音为正。诗云:树之榛栗。传云:榛栗,枣羞。说文云:榛似梓,实如小栗。

梵志言:绝炎去时下,第四重,申明不因薪炭。

梵志言:瞿昙,绝𦦨去时,不因薪炭,云何而言因于因缘?佛言:善男子,虽无薪炭,因风而去,风因缘故,其𦦨不灭。

佛即破之,明因风而至。

瞿昙,若人舍身下,第五、复出彼难。

瞿昙,若人舍身未得后身,中间寿命谁为因缘?佛言:梵志,无明与爱而为因缘,是无明、爱二因缘故寿命得住。善男子,有因缘故,身即是命,命即是身;有因缘故,身异命异。智者不应一向而说身异命异。

明两身中间,谁为因缘?佛即答言:终以烦恼而为其缘。言有因缘,身即是命,命即是身。此据一期果报,一业所得,有因缘故。身异命异者,据色心连持,谓之为命。五阴名身,其义异也。

梵志言:唯愿为我下,第三、归伏,又有三番。此初,请说。

梵志言:世尊,唯愿为我分别解说,令我了了得知因果。

次佛答,又二:先答。

佛言:梵志,因即五阴,果亦五阴。

次牒计非之,亦名印述。

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然火者,是则无烟。

世尊我已知已下,第二领解,次佛重徴。

梵志言:世尊,我已知已,我已解已。佛言:善男子,汝云何知?云何解?

次世尊火即烦恼下,第三、委陈己解。

世尊,火即烦恼,能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烧然;烟者即是烦恼果报,无常不净,臭秽可恶,是故名烟。若有众生不作烦恼,是人则无烦恼果报,是故如来说不然火则无有烟。世尊,我已正见,唯愿慈矜,听我出家。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梵志出家受戒。时憍陈如受佛敕已,和合众僧听其出家受具足戒,经五日已得阿罗汉果。

经五日已得罗汉果者,说其证果赊促、机悟早晚。外道众中复有富那下,第五、外道。彼之所执即是边见,虽有其执,恐有屈滞,不敢述之,故且举问。就文有二:初论义,后归伏。此初,论义自有四番,此即初番举六十二见问。

外道众中复有梵志,名曰富那,复作是言:瞿昙,汝见世间是常法已,说言常耶?如是义者,实耶?虚耶?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亦有边无边、非有边无边,是身、是命、身异、命异,如来灭后,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佛言:富那,我不说世间常、虚、实,无常、亦常无常、非常非无常,有边、无边、亦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是身、是命、身异、命异,如来灭后,如去、不如去、亦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

六十二见有二解:一云:身见、边见,共六十二。何者?身见五十六,边见有六。约于五阴,各有四执:即色、离色、亦即亦离、不即不离。余四例然,则为二十。欲界、色界,则为四十。无色、无色,但说四阴,四四十六。故知身见有五十六。边见六者,谓三界中,各有断、常,以足身见,成六十二。故大品云:譬如我见,摄六十二见。二、直就边见,自六十二。现在世中,即色为我,则色灭我断;离色为我,则色灭我常;亦即亦离,亦断亦常;不即不离,则不断不常。四阴亦然,则成二十。去、来例然,则成六十。虽有六十,不出断、常,故以断、常而标其首,为六十二。今文中云:常、无常者,则是过去;有边、无边,则据未来。此言边者,非谓横论阔狭,竖论分际,故是彼边。如去、不如去者,据佛灭后,乃计如来即色涅槃,毕竟永灭,此是如去。若身不灭,是不如去,亦如去亦不如去等(云云)。足前成六十。复云:是身、是命,即常见;身异、命异,即断见。合成六十二见。而此文云:如来灭后者,他人不见。此既不许,约如来作二十计,即自解云:我如色来,即如色去、不如色去,故云如去、不如去。佛即答之:我不作此说。

梵志言:今者见何罪过下,第二问。

富那复言:瞿昙,今者见何罪过,不作是说?佛言:富那,若有人说世间是常,唯此为实,余妄语者,是名为见。见所见处,是名见行,是名见业,是名见着,是名见缚,是名见苦,是名见取,是名见怖,是名见热,是名见缠。富那,凡夫之人为见所缠,不能远离生老病死,回流六趣受无量苦,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亦复如是。富那,我见是见有如是过,是故不着,不为人说。

此有何过而不为说?佛答:明此是见取之过,故不作此说。

瞿昙,若见如是罪过下,第三问。

瞿昙,若见如是罪过,不着不说。瞿昙,今者何见何着?何所宣说?佛言:善男子,夫见著者名生死法,如来已离生死法故,是故不着。善男子,如来名为能见能说,不名为着。

如来何所见着,何所说耶?佛答之:先遣见着之言,后明就见能说。

瞿昙,云何下,第四、重责见说。

瞿昙,云何能见?云何能说?

佛乃广答,又二:先正答。

佛言:善男子,我能明见苦集灭道,分别宣说如是四谛。我见如是故,能远离一切见、一切爱、一切流、一切慢。是故我具清净梵行,无上寂静获得常身,是身亦非东西南北。

后更反责,以出其相。

富那言:瞿昙,何因缘故,常身非是东西南北?佛言:善男子,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于意云何?如于汝前然大火聚,当其然时,汝知然不?如是,瞿昙。是火灭时,汝知灭不?如是,瞿昙。富那,若有人问:汝前火聚,然从何来?灭何所至?当云何答?瞿昙,若有问者,我当答言:是火生时赖于众缘,本缘已尽,新缘未至,是火则灭。若复有问:是火灭已,至何方面?复云何答?瞿昙,我当答言:缘尽故灭,不至方所。善男子,如来亦尔,若有无常色乃至无常识,因爱故然,然者即受二十五有,是故然时可说是火东西南北;现在爱灭,二十五有果报不然,以不然故不可说有东西南北。善男子,如来已灭无常之色至无常识,是故身常;身若是常,不得说有东西南北。

富那言:请说一喻下,第二、归伏。

富那言:欲说一喻,唯愿听采。佛言:善哉!善哉!随意说之。世尊,如大村外有娑罗林,中有一树,先林而生足一百年,是时林主灌之以水随时修治。其树陈朽,皮肤枝叶悉皆脱落,唯贞实在;如来亦尔,所有陈故悉已除尽,唯有一切真实法在。世尊,我今甚乐出家修道。佛言:善来比丘。说是语已即时出家,漏尽证得阿罗汉果。

譬云如大村外者,此譬佛果涅槃。有娑罗林者,有人譬金刚心,今譬众生心。中有一树者,譬佛性。足一百年者,是一数之圆名,譬中道佛性圆满端正。文云一树先林而生,一树既譬佛性,可云佛性在众生前,无众生而已,有众生即有佛性,今何以云先林而生?若言佛性众生有先有后,若其若离,皆悉不可,并须破之。性执破已,方得假说有前有后,此之前后则不相乖。既不相乖,乍可义说佛性在前。何以故?佛性本有,以本有故,故义云先,即不失理。林主修治者,即修持人。其树陈朽,皮肤悉脱者,譬烦恼诸恶一切都尽,唯贞实在,即是万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

日东天台沙门本纯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三十五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