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清代文言小说集《夜雨秋灯录》介绍

《夜雨秋灯录》及其续录,是晚清流传较广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宣鼎(1835—1880?),字瘦梅,安徽天长县人,生于殷实之家。自叙:“先慈诞鼎之前夕,梦一道者来叩首膝下,已而生鼎。口不茹荤者十九年,性好佛老。闻人有谈玄者,听之忘倦,而尤爱仆妪说果报鬼怪逸事”。(《夜雨秋灯录·自序》) 家庭的影响和早年的教育,为他后来创作《夜雨秋灯录》打下了基础。他自幼博览群书,工书善画,自称:“年十一习楷书,扁额屏幛,居然挥洒。十五解为文。&rdquo 查看详情>>

《礼记》是什么书

战国及西汉各种礼仪著作选集,后列为儒家经典。二十卷,四十九篇。西汉戴圣编辑。约成书于西汉宣帝时。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活动于西汉宣、元两帝时期。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官至九江太守。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西汉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仪。时称“小戴”。孔子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学生,后六艺为七十子后学奉为“六经”。六经之一的《礼经》即今所见的《仪礼》。孔子之后,孔门后学在以六经授徒传道的过程中,对六经进行了 查看详情>>

儒学制度化的得失

从时间序列来说,千百年前的传统离开我们已经很遥远了。要使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必须使其与当今社会建立制度性的联系。否则,即使非常优秀的传统也只能是当代社会的“游魂”,即只是一种论说,而与当代现实社会关系甚少。因此,考察传统社会儒学制度化的得失,对于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传统社会在汉代以后的2000多年里,儒学始终作为核心价值始终指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就是说,儒学作为核心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培育与践行。这其中的重要经验是以礼仪为重要抓手,即 查看详情>>

章太炎论经子关系

经子关系与经史关系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命题,章太炎对这两个命题均有所论述,然学界研究较多的是章氏对经史关系的认识,他对经子关系的思考,学者关注甚少。在此,我们选取三个问题来讨论,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首先,史学与哲学。晚清因回应东渐之西学的冲击,传统学术在转型中发生了知识门类的分化,出现了依循西方现代学术规范而进行知识分科的现象。那么,四部类目中哪些可转化为史学,哪些可转化为哲学呢?章太炎结合经子关系来思考这些问题。他在《诸子学略说》一文中,从宏观的视角来定义经学与子学的知识性质,提出“ 查看详情>>

《台战演义》小说介绍

《台战演义》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原名《台战实纪》。两集十二卷。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刊本,藏台北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翻刻本。大将军刘渊亭,军安南时百战百胜,屡立奇功,后移镇台湾。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把台湾送与倭人。清廷派观察李伯行到台交割,李风闻台湾兵民义愤可畏,于是和倭首桦山氏转至澎湖移交。倭兵入台,攻占台北,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刘大将军闻台北失守,亲统大军,会同观察林荫堂,斩倭奴三千余人。基隆失陷后,林观察 查看详情>>

清代台湾的民间械斗与官方治理探究

所谓民间械斗,一般不带有政治色彩,它是解决群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暴力冲突且不与官府为敌,不依赖官府解决。由于台湾特殊的移民化社会进程,在清代中晚期,岛内出现了“分类械斗”这一社会现象,即不同祖籍居民间的械斗,“分类械斗”给台湾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的因素,而且在械斗频繁发生的地区,民众起义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基于台湾社会的特殊性,清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秩序,曾经多次进行镇压。一、台湾民间械斗的历史根源性清代台湾社会时常动荡不安,械斗被时人称为台湾的三大患之一。 查看详情>>

近代小说《文明小史》介绍

《文明小史》李伯元著,六十回。光绪癸卯(1903)五月《绣像小说》创刊号至乙己(1905)第五十六号连载。在众多的晚清小说中,《文明小史》一向受到推崇,它从全民族的角度描绘了面对来自西方的文明的冲击,所呈现出来的既主动引进,又强烈反弹的复杂图景。《文明小史》在楔子中,针对“老大帝国,未必转老还童”与“幼稚时代,不难由少而壮”两种对时势截然相反的观点,借“太阳要出,大雨要下”为喻,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据在下看起来,现在的光景 查看详情>>

《同文算指》作品介绍

数学书籍。明李之藻与利玛窦合作编译。《前编》二卷,《通编》八卷,《别编》一卷。完成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仁和(今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与利玛窦友善,共同译书多种,《同文算指》乃其编译书籍之一。经日人小仓金之助考证,《同文算指》之底本乃克拉维斯(C.Clavius)之《实用算术概论(EpitomeAr ithmeticae Praticae)》。又参考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一书,编译而成;其《同文算指前编》共两卷,主要论述整 查看详情>>

什么叫“骚体诗”?

骚体诗,就是指《离骚》一类的诗。骚体,亦称楚辞体,在《汉书•艺文志》属“诗赋”一类。它起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屈原创立的。屈原以及其他诗人用这种文体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这也就是骚体诗的基本特征。这种“骚体诗”,较之于屈原以前的诗歌形式,究竟有些什么不同呢?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以前的诗歌句式,基本上是四言体,如《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民。但是 查看详情>>

文史典籍名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l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