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明代小说《英烈传》介绍

《英烈传》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等。写的是朱元璋和其他“开明英烈”反抗元朝统治、战胜割据势力、建立明代王朝的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以赞许的口吻评论道:“叙一时故事而特置于一人或数人者……《水浒传》即其一,后出者尤夥,较显者有《皇明英烈传》……”,由此可见《英烈传》既属于讲史类小说,它搜罗故实,写了众所瞩目的明朝开国史,又属于英雄传奇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调风月》

《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主要写婢女燕燕与小千户的爱情婚姻纠葛。一次,主人的亲戚小千户前来探望主人,主人命燕燕前去伏侍,并说:“别个不中,则你去”,这既是主人对燕燕的赏识(因为她“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虽是搽胭粉,只争不裹头巾”,说明她聪明能干),另方面也使她感到做婢之“苦”,做婢之“难”。而那些懒懒散散的婢女既不为主子赏识,也就少许多“苦差”。心性高强的燕燕对这些人是很反感的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看钱奴》

《看钱奴》全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主要写周荣祖一家由富变贫、由贫变富的过程。剧本写了两个因果报应的故事。第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是周荣祖家的变故:第二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是贾仁的荣枯。周荣祖是汴梁曹州人氏,先世广有家财,因祖父周奉记敬重释门,起盖一座佛院,每日看经念佛,祈保平安。至其父亲,一心只做人家,为修理宅舍,无处取办木石砖瓦,遂将那所佛院尽毁废了。比及宅舍工完,他父亲得了一病,医治无效而亡,人皆以为这是他父亲不信佛教之过。神佛报应还没有到此为至,又延及到周荣祖。周荣祖学成满腹诗书,为了应举得官,把祖财埋在 查看详情>>

元杂剧剧本《金钱记》

《金钱记》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主要写韩翃(hóng宏)的风流韵事,批判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韩翃答过卷子,未曾除授。他是个才子,满腹文章,指望一举登第,名扬天下,“宴琼林,饮御酒,插宫花”;他贪恋酒色,三月三日在好友贺知章家饮酒至半酣,听说九龙池上,贵家妻妾美女都在赏杨家一捻红,带酒逃席,到九龙池去赏玩,被那才子佳人、翠拥红遮、歌舞吹弹的好景致所陶醉。俺则见香车载楚娃,各刺刺雕轮碾落花。王孙乘骏马,朴腾腾金鞭袅落花。游人指酒家,虚瓤瓢青旗飏落花。宽绰绰翠亭 查看详情>>

一生定要知道的40条国学经典名句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 查看详情>>

儒家经典《尚书》中的10句精华,指引人生的大智慧

《尚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又称《书》或《书经》,原有100篇,分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1、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出自《尚书·商书·太甲下》。罔:无,没有。上天没有一直关爱的亲人,只会亲近那些能敬爱上天的人;人民没有时常思念的国君,能过爱戴人民的,人民就会思念他。2、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出自《尚书·商书·盘庚上》。人要追求旧的交情,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的才好。 查看详情>>

老子的无为概念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理解无为这一概念?这是决定我们是否能正确解读经文内容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首先,我们要知道无为这一概念是老子学说中特有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说明我想要了解这一概念的意义我需要立足于老子,立足于《道德经》的经文,要看看老子使用这一概念时代表着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为这一概念的定义我们只能从经文中去找而不能跑到经文之外去。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都有创造新概念和新词汇的现象,而那些属于作家自己新创造的概念和词汇的含义我们也只能从作家本人的作品中去找,不可能到他们的作品之外去找寻。比如,我 查看详情>>

《西汉演义》简介

沛县泗上亭长刘邦,字季,胸怀大志,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从沛县发兵反秦,人称沛公。手下有萧何、樊哙、张良等一班良臣拥护。项梁出身楚国贵族,乃名将项燕之后,杀会稽郡守殷通,聚众起义。立楚怀王之孙为王,以收买人心,集四万人马抗秦。其侄项羽,武艺盖世,力举千鼎,又有谋士范增、大将英布等人佐助,声势浩大。后项梁为秦将章邯所杀,项羽遂代之统帅三军,尊范增为亚父,发兵攻秦,九败章邯。秦朝赵高不发救兵,章邯乃归降项羽。楚王与刘邦、项羽定约,兵分二路攻取咸阳,先入关中者称王。刘邦军队西进,一路纪律严明,深得民心,又得张良、 查看详情>>

传统文学的本源探求及现代阐释

自晚清“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论便被纳入“中西古今”的全新格局之中。在这一格局之下,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也就免不了西方文论的参照。在论述中国古代文论经典之作《文心雕龙》中的“文心”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状和背景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为“文心”这一关键词的研究提供方法路径。一中西文论在文化机制上的根本差异,以及研究者有意无意的误读,使中西文论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互相参照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查看详情>>

三家分晋——诸侯失位,世卿掌权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魏、赵三家(三卿),利用旧君刚死、新君幼弱之机,瓜分了公室的土地和户口。这就是春秋大变动时期发生的“三家分晋”的著名历史事件。   晋国是与周王室同姓的诸侯国。周公灭掉唐国以后,将土地分封给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叔虞的儿子继位,改国号为晋。晋在春秋前期发生了几十年的公族内乱。晋国的君主采取不给公族子弟封地和官职的办法.消除了公族内部对君位的威胁。可是,这样一来,政权就渐渐落到卿大夫手中了。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已经是“政出家门”,由卿大夫主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