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1053年—1110年11月8日),字无咎,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晁端友子。十七岁时从其父至杭州,以所著《七述》谒苏轼,苏轼谓其文辞“博辩隽伟,绝人远甚”,许其后必显于世。元丰二年进士及第,授澶州司户参军,转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召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五年,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出知齐州。绍圣中,坐党籍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复著作佐郎,迁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国史院编修官。出知河中府,徙湖、密、果诸州。崇宁间,蔡京为相,党论复起,奉祠家居,慕陶渊明而修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晁补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苏轼之门,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创“江西诗派”,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作有《山谷文集》等。幼警悟,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他是宋代继苏东坡之后的另一大家,并且他是苏东坡的得意弟子兼知心朋友,历来都是“苏黄”并称。他在17岁时便和周越学书,坚持学书20余年,深受其影响;后又以苏舜钦为师。他主张学习书法当重在“悟”,当然这里的“悟”要从书法作品本身中去参悟,穷微测妙,推求奥赜。他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江苏高邮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最为苏轼所友善。初见苏轼于徐州。献《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原、宋玉之才。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得苏轼推荐,于元祐初年,除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因为与苏轼的关系,坐党籍,出杭州通判,贬监处州酒税。削除官俸,徙郴州。后又编管横州,再迁徙雷州。徽宗继位,复宣德郎,放还,行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饮而卒。先自作挽词,甚哀,及苏轼闻其死,叹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年五十一。 秦观知音律,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亦善
张耒[lěi](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幼颖悟能文,游学陈州,苏辙时为陈州学官,器重之,遂得从苏轼游。熙宁六年进士及第,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为寿安尉,迁咸平丞。哲宗继位,入为太学录。范纯仁荐试馆阁,迁秘书省正字、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八年,迁起居舍人。绍圣元年,出知润州,入党籍,徙宜州。四年,谪监黄州酒税矾务。元符二年,徙复州。徽宗即位,起为黄州通判,知兖州。建中靖国元年,召为太常少卿,旋出知颍、汝二州。崇宁元年,复坐党籍落职,管勾亳州明道宫。在颍州时闻苏轼讣讯,为苏轼举哀行服,至是言者论劾之,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得自便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