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既得六国之同意,乃代表赵王,会韩人、魏人、齐人、楚人、燕人盟于洹水(出河南林县西三十里林虑山,东取迳安阳、临漳至内黄县入卫河)。其辞曰:“秦以牧马贱夫(秦始祖非子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封为附庸而邑之秦),恃强凌弱,思并诸侯,惟众可以御寡,六国为一,众莫加矣。自今以后,凡我同盟,结为兄弟,一国背盟,五国共击之。”于是六国合纵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此周显王三十六年事也(民国前二千二百十四年)。

当此时也,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方其归自洹水,北报赵王也,革车百乘,锦绣千纯(音遯,束也),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二十四两曰镒),以随其后。过洛阳故里,山川云树,依然如故,低徊今昔,荣枯异状,固已感慨系之矣。

周显王闻苏秦将至,特为除道,使人郊劳(古者宾至近郊,君主使卿朝服用束帛劳之)。至家,兄弟妻嫂,皆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笑谓其嫂曰:“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读若威姨)蒲伏(读若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惧之,贫贱则父母恶之。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负,背也,枕也,近城之田,最为膏腴,百亩为一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丰沛之鸡犬(汉高祖十二年,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帝击筑自为大风歌),南阳之子弟(世祖十七年,帝幸章陵,置酒作乐,赏赐与宗室诸母相酣悦),古之英雄,亦以富贵还乡,为人生第一得意事。此时苏秦之顾盻自雄,不可一世,为如何也。留洛阳数日,散千金,以分赠宗族朋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在燕国时,负旅舍之人百钱,报以百金。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白。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于易水之上(易水有三,皆出易州,自定兴西南合拒马河者曰中易,西为西易,亦名涉河,南为南易,亦名雹河,并合卫河,及呼沱入海,苏秦所渡,及太子丹送荆乡所渡之易水皆中易也)。是时我方困,故望子深,子今亦得矣。”

苏秦归赵,赵封为武安君,乃缮纵约一通投秦,意若曰尔毋轻量天下士,今有以报尔矣。盖未忘金尽裘敝之恨也,自是秦兵不敢出函谷关者十五年。

【批评】

自苏秦以合纵困秦,天下始畏说士,景春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者也。《史记苏秦传》“乃投纵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者十五年”,然周显王三十七年,秦以齐魏之师伐赵,苏秦去赵适燕,通鉴考异以为妄,故不载秦兵不敢出函谷关语。然考张仪说楚赵,范睢说秦,并有此语,则非无因也。古史(宋苏辙撰)书齐魏伐赵,纵约皆解。然诸侯宗秦之策,时相与合纵,或合或解,秦人病之,兵不敢大出者十五年,此言得之。

为六国谋者,即不能行孟子之言,而能行苏秦之计,亦足求一时之安,其故则苏子由论之详矣。曰:“秦之所与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齐楚燕赵四国,宜助韩魏,使之拒秦,乃计不出此,而贪目前之小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秦还乡时事,国策摹写最足。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家庭之中,已若此之甚矣。三代淳朴之风,至战国时,已凌夷至此耶。是知善良之风俗,百年培之而不足者,一旦败之而有余。无怪二千年来,世风日下,酿成今日争名夺利之社会也。

苏秦得到六国同意以后,就代表赵王,会同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等诸国代表在洹水结成盟约。盟约说:“秦国本来是放牧的卑贱人的后代,依仗军事力量欺凌弱国,意图兼并诸侯。各国只有达成一致才可以对抗秦国,如果六国行动一致,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从今往后,凡是参与盟约的国家,都结为兄弟之国,如果一个国家背弃盟约,另外五个国家一起讨伐它。”于是六国结成合纵盟约共同对抗秦国,苏秦做了纵约长,担任六个国家的宰相。这是周显王三十六年的事情。

这个时候,天下虽大,民众虽多,但君王的威仪,谋臣的权略,都取决于苏秦的计谋。当他从洹水回来,到北方向赵王汇报的时候,百辆战车,一千匹锦锈,百双白璧,万镒黄金,跟在他的后面。苏秦经过洛阳故里的时候,看到周围的景物还跟以前一样,仔细想想现在和以前兴衰的情形,本来就感慨万千了。

周显王听说苏秦将要到来,特意为他清扫道路,派人到郊外迎接慰劳。苏秦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妻子嫂子都侧着头不敢抬头看他。苏秦笑着对嫂子说:“嫂子,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啊。”苏秦感慨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的时候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父母也会轻视我。一个人活在世上,权力地位和财富,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现在我还能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

丰沛的民众,南阳的宗室子弟,古代的英雄,向来都把衣锦还乡作为人生中最得意的事。这个时候苏秦得意洋洋,不可一世,跟刘邦和世祖一样。苏秦在洛阳停留了几天,拿出千金,分给宗族里的朋友,到处去报答那些曾受到过恩惠的人。在燕国的时候,苏秦欠了旅店主人一百钱,就回报给他一百金。随从人员中,唯独有一个人没得到报偿,他就上前去为自己申说。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当初您跟我到燕国去,在易水边上,您再三要离开我(易水有三个,都源自易州,从定兴西南方与拒马河合流的是中易;西南是西易,也名涉河;南面是南易,也叫雹河,与卫河、呼沱河一起合流入海。苏秦过的,与太子丹送别荆轲的都是中易)。那时正当我困窘不堪,所以我深深地责怪您,所以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回到赵国后,赵国封他为武安君,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意为你们秦国不要轻视天下英雄,现在有合纵盟约来对抗你们了。大概苏秦还没忘记金子花光衣服破烂的耻辱吧?从此秦国的士兵十五年不敢迈出函谷关。

【评论】

自从苏秦用合纵的战略使秦国受困,天下人才开始害怕说客,景春所说的说客一生气那么诸侯都害怕,说客不活动那么天下就少了很多纷争。《史记·苏秦传》中记载“于是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长达十五年之久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然而周显王三十七年,秦国联合齐国和魏国的军队攻打赵国,苏秦离开赵国去了燕国,《通鉴考异》认为是假的,所以没有记载秦兵不敢从函谷关出来这样的话。然而考证张仪游说楚国和赵国,范雎游说秦国,都有这样的话,所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古史中记载齐国魏国攻打赵国,合纵盟约就解散。然而诸侯们对秦的策略,有时候联合起来合纵抗秦,有时候盟约解散,秦国人受此困扰,兵马十五年间不敢大举越过函谷关,这句话说得对啊。

那些替六国打算的人,即使无法实行孟子的主张,如果能按照苏秦的计策行事,也足以求得一时的安宁,其中的原因苏辙说的已经很详细了。他说:“秦国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边境;诸侯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在韩、魏的边境。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齐楚燕赵四个国家,应该相助韩魏抵御秦国,他们却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只贪图边境上一些微小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感到悲哀啊!”

苏秦回到家乡的事情,《战国策》中描写最充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一个家庭中就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夏商周三代淳朴的风气,到战国时已经衰败至此了。这才知道善良的社会风俗,用百年的时间来培养也不够,却只用一天就能衰败下来了。怪不得两千年来,社会风气日渐衰败,造就了今天这个争名逐利的社会啊。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