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记

北征后录 [ 金幼孜 ]

明金幼孜撰。一卷。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北征瓦剌答里巴、马哈木太平与把秃孛罗,幼孜扈从出塞。自三月十七日出征至八月一日回京,在行军途中逐日记行程道路、山川要塞、气候、见闻。所记往还主要内容,均与史载相合。本书即撰成于行军途中。分为前后两录,分别详记两次北征期间成祖言行,行军作战情况,以及行军路程、山川胜迹、见闻趣事等,可为研究明与蒙元残部战争的参考。 查看详情>>

清史通俗演义 [ 蔡东藩 ]

《清史演义》共有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凡294年。满清入关后,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的第二个外来政权,中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国版图大致确定。当西方世界因工业革命下而瞬息万变之时,而处于停滞状态的清帝国终究未能逃避现实。帝国疆域中,百姓们因着种种原因,不断对着帝国挑起战争的开端,而帝国外缘则遭受西方世界不时的觊觎。一场不名誉的鸦片战争,将中国史拉到近代史范畴之中。接着的半个世纪,清帝国处于内忧外患而不知所措。由鸦片战争而太平天国,加以捻、回之变乱,元气丧失殆尽,后虽有洋务、维新等变法改革实行,却因守旧派势力的阻挠而告终。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导致八国联军的入侵,庚子赔款后清帝国己无力再振。武昌一役,不仅结束了清帝国的国脉,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 查看详情>>

蜀燹死事者略传 [ 余澜阁 ]

《蜀燹死事者略传》,内容略同《蜀乱述闻》,但以表彰、纪念“蓝、李之乱”中:死难诸贤”为主,资料更为丰富。此书是在余澜阁《蜀燹述略》的基础上略加增删而成的,民国年间曾被编入《满清野史编》中,现据此标点整理。 查看详情>>

东塘日札 [ 朱子素 ]

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发令,东南人民云集反抗,邑绅侯峒曾、黄淳耀聚民守嘉定,及城破后李成栋兵屠嘉定事。首记钱谦益纳降,豫王发兵吴中,乡兵聚而反抗,以侯峒曾为首,杀汉奸,戳清兵,李成栋军受创。又记清军与嘉定守城义兵激战,侯峒曾、黄淳耀死难经过,李成栋兵于城内外烧杀奸淫抢掠情形。书用日记体,朱子素身历其境,故纪之颇详。记其亲见杀人情形,刀声刮刮然,悬梁赴井者,断肢者,血面者,砍死手足尤动者,骨肉狼藉,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投河死者不下万人,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之处。《东塘日札》与《嘉定屠城纪略》为一书而两名,经后人传抄,因语涉嫌讳而改题《东塘日札》。书中称“大清”、“清帅”,已非著者口吻,且于《嘉定屠城纪略》有所删润增补,或为子素自改,或为后人所为。《东塘日札》有《荆驼逸史》本,分为二卷,卷末多总论一则。又有 《纪载汇编》本。 查看详情>>

双槐岁钞 [ 黄瑜 ]

笔记。明黄瑜(1426—1497)撰。十卷。瑜字廷美,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景泰举人,官长乐县知县,有惠政,后因刚直弃官。瑜自景泰七年起,每遇所见所闻,辄自抄录,积四十年成此编,以其曾植双槐,筑亭吟咏其间,自称双槐老人,书因以名。弘治八年(1495)书成,所载洪武至弘治初朝野故事,凡二百二十篇,十万余字,其中洪武初科第及永乐庶吉士两篇,为瑜孙黄佐补。其记科举、军政、边备等条,皆可补史志之缺。亦载朝野轶事琐闻,多资参考。全书首尾贯穿,文采可观,在明人野史中颇有体要,钱谦益极称此书记载之核(见《绛云楼书目》)。惟略失于剪裁。有明嘉靖重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六册,善本。《岭南遗书》、《丛书集成初编》及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本。 查看详情>>

哀台湾笺释 [ 佚名 ]

本书(一册八○面四八、○○○字)全一卷,原题为「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抄本;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但凭所题,殊难断定李鹤田为「哀台湾」作者,抑为笺释者。至鹤田为何许人?亦无法查考。本书正文为一首古诗,长达一千零二十七字;咏自甲午战后割让台、澎至台民抗日失败,凄怆感慨,充分宜达故国山河之沉痛。笺释之文,除引据旧籍以明诗中所用典故之外,并采取「中日战辑」及「中东战争始末」所记指陈事实。书末,今附录古今体诗七十一首,乃选自曲阜鲁阳生(孔广德)编「普天忠愤集」按甲午之役割地赔款,国内舆论愤激,对当事者颇多责难。孔编博采此类文字,次为章奏、论议、诗赋三门。选诗中「吊台湾四律」之作者陈季同,乃为当日「台湾民主国」从事抗日之外交主持者。 查看详情>>

治镜录集解 [ 张鹏翮 ]

清代官箴,二卷,清张运青撰,隋人鹏集解。官箴书是古代的官员读物,基本内容是阐述为官道德和总结从政经验。其中不但蕴含着足资借鉴的中国优秀行政文化传统,而且还保存了大量有关历代地方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收入官箴书集成。 查看详情>>

五权宪法 [ 孙中山 ]

孙中山著。该书发表于1924年。其基本内容在1906年12月于东京举行的纪念《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就已提出。它是“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具体内容之一,并准备在推翻清王朝以后,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予以施行。该书是作者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心得,是他理想政府结构的蓝图。他从选举问题入手,指出了欧美国家宪政中的弊病和缺陷,并援引一些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设计了一种能补西方国家宪法之不足的“五权分立”的宪法方案。但是,这一“五权宪法”思想。虽与欧美国家的宪法及“三权分立”原则有所差异,但就其实质而言,却是从后者演化而来的。“五权宪法”将国家政权划分成: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弹劾权和考试权;每种权都是独立的。书中设置的国家机构由五个主要部分——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组成。其实质仍是以欧美国家宪法为蓝本,再加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考试和监察机构的职能,从而为“五权宪法”披上古色古香的外衣。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强调实施“民治”的主要手段是地方自治。要求行使直接民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认为直接民权是五权宪法的关键。虽然,作者把“自由”和“权力”的“平衡”,作为“五权分立”、“五权宪法”的基础,但在具体的政治方案中,却着重于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的完满解决,致力于政体的规划,而将“人民权利的保障”问题从属于前者。该书提出的“五权宪法”思想,是企图超越西方资本主义“三权分立”政体方案的尝试,是作者不懈地追求民主主义的理论结晶,从而使民主主义的思想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查看详情>>

明孝宗宝训 [ 刘健 ]

明孝宗朱祐樘语录汇编。刘健、谢迁、焦芳等编纂。正德四年(1509)成书,与《孝宗实录》同进。十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三卷。凡四十八子目。前有明武宗序。 查看详情>>

清朝前纪 [ 孟森 ]

又称《满洲开国史》。近人孟森编纂。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记载了满族兴起的历史。共13篇。其内容“既为明史所削而不存,又为清史所讳而不著。则此一编,正为明、清两史补其共同之缺也。”是研究清朝前期历史的重要资料。记述满族入关以前至明末天启七年(1627)即努尔哈赤死(死于1626)为止数十年间的史事,包括部族变动、世系形成与发展等情况。考核比较翔实。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