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

叙州

望常州毗陵郡军事治晋陵武进禹贡扬州之南境周封吴国之西陲延陵季子之旧邑至汉改曰毗陵初周大王长子泰伯以王季有圣子昌逊之乃与仲雍奔荆蛮荆蛮之人谊而君之号句吴泰伯卒仲雍继立武王克访其后得周章因封焉 【史记吴世家泰伯仲雍季简叔达周章凡五世】 至寿梦称王 【周章至寿梦又十有四世】 四子季曰札贤寿梦欲立之兄弟皆以国逊札固辞弃室而耕余祭立封诸延陵其地是已至夫差为越所灭后楚并越秦并楚天下既一乃置三十六郡浙江东西为会稽郡汉因之领县二十有六毗陵无锡阳羡丹徒曲阿在焉高帝六年废楚王韩信分其地以东阳鄣郡吴郡五十三城封刘贾为荆国 【汉书文颖曰东阳今下邳鄣郡今丹阳吴郡今会稽辨见郡县表】 十一年九江王英布反杀贾十二年更名为吴王兄子濞景帝时反前四年封皇子非为江都王武帝元封五年置刺史部十三州仍属扬州后汉顺帝永建四年析会稽为吴郡凡十三城五县隶焉吴析无锡以西为屯田置典农校尉嘉禾三年改丹徒为武进曲阿为云阳宝鼎元年置吴兴郡以阳羡属焉晋太康元年平吴隶扬州二年初置毗陵郡复以武进为丹徒云阳为曲阿别分曲阿丹徒置武进县分曲阿延陵乡置延陵县分无锡毗陵置暨阳县并毗陵无锡凡七县治毗陵怀帝永嘉元年元帝以琅琊王出镇建业承制行事析吴兴郡之阳羡置国山临津阳羡三县长城之北乡置义乡县析丹阳之永世置平陵永世县凡六县立义兴郡永世寻还丹阳又以东海王越世子毗没于石勒命哀王继其后避世子讳并县改为晋陵治丹徒大兴元年郡及丹徒徙治京口江北乱离又尝侨置南兰陵郡于武进成帝咸和间复徙治丹徒咸康七年析暨阳盐署置南沙县安帝义熙九年还治晋陵宋武帝永初三年又置绥安县于义兴郡文帝元嘉八年于京口置南徐州并置南东海郡为治析我丹徒武进二县归之于是晋陵南兰陵二郡亦属南徐州南齐析南沙置海阳县又尝更革南兰陵郡 【史志阙书辨见年表】 至梁天监初乃改南东海为兰陵郡武进为兰陵县以南沙置信义郡并以海阳属以暨阳置江阴郡县陈复改南兰陵为东海郡隋平陈废南徐州改郡为州以晋陵郡置常州又省南东海郡并丹徒县入延陵兰陵县人曲阿且以二县属扬州省义兴江阴二郡并国山临津义乡三县入阳羡与江阴县皆来属故隋志载晋陵无锡阳羡江阴四县大业初废州为毗陵郡末年窃据不常唐武德二年杜伏威归款三年复改为常州以故兰陵县地置武进以江阴县置暨州置暨阳利城二县六年复陷于辅公祏七年平以义兴县置南兴州置临津阳羡二县八年省并省二县以义兴县来属九年又省暨州及二县以江阴县来属太宗贞观元年分天下为十道属江南道八年并武进于晋陵武后垂拱二年复分置元宗开元二十一年增置十五道属江南东道天宝初尝改为晋陵郡肃宗至德二载复为常州干元元年统以浙江西道节度使代宗大历间又合浙江东西置都团练观察使德宗建中元年分浙江东西道各置使二年合浙江东西道观察为节度使寻赐号镇海贞元三年复置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宪宗元和元年升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为镇海节度常州皆尝属焉武宗会昌四年升常州为望僖宗光启以后又复窃据昭宗景福元年归于伪吴后晋天福二年逊于南唐又改江阴县为军后周显德三年取常州未几复入于唐

皇宋开宝八年乃隶职分江阴军废而复置者三今领县四境壤道里各附焉

州境

州在东京一千九百八十三里西京二千八百三十三里行在五百四十里东西二百里南北二百七十里是为提封之境东百五十里入平江府常熟县 【自界首又五十里至平江】 西五十里入镇江府丹阳县 【自界首又一百二十里至镇江】 南一百八十里入安吉州长兴县北九十里入扬州泰兴县扬子江中流是为四正之境东南九十里入安吉州西南百八十里入溧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入江阴县西北八十里入丹阳县是为四隅之境

叙县

晋陵

望晋陵县古延陵邑杜佑通典言之详矣秦隶会稽前汉改曰毗陵新莽改曰毗坛后汉复旧名隶吴郡晋隶毗陵郡避世子讳改曰晋陵隋置常州复隶焉

县境

县在州东南四里东西四十九里南北百七里是为提封之境东四十七里入无锡县五牧桥西二里入武进县新坊桥南八十里入宜兴县万金乡北九十里入扬州泰兴县扬子江中流是为四正之境东南百四十里入大湖无锡县开化乡西南五十里入武进县惠化乡东北三十五里入江阴县良信乡西北五十里入武进县仁孝东乡是为四隅之境

武进

望武进县曲阿丹徒旧境吴析丹徒为县晋废归丹徒寻析二县复置隶毗陵郡后又尝侨立南兰陵郡于是县南齐太祖四世祖淮阴令萧整自东海兰陵避地来居县之东城里梁改为兰陵县隋开皇九年并入曲阿县唐武德三年以故兰陵县地复置贞观八年省入晋陵垂拱二年复置后唐大同间伪吴据其地时江盗旁午民不奠居徙附郡城

县境

县在州西南一里东西五十二里南北百八十里是为提封之境东二里入晋陵县新坊桥西五十里入镇江府丹阳县永安乡铺南九十里入宜兴县神安乡臧墓桥北九十里入扬州泰兴县扬子江中流是为四正之境东南四十里入晋陵县永胜西乡西南五十里入镇江府丹阳县桂仙乡东北三十里入晋陵县德泽乡西北六十里入丹阳县永安乡是为四隅之境

无锡

望无锡县泰伯旧国阖庐未城姑苏皆都此其后楚并粤考烈王元年相黄歇以淮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越十五年歇言淮北边齐请徙封江东王许之因城故吴墟 【越绝云北城泰伯所筑寰宇记云泰伯西城去县四十里高三丈舆地志吴城梅李平墟李或作里】 县名昉见汉志 【陆羽慧山寺记云是山当周秦间大产鈆锡汉兴方殚故名】 王莽改曰有锡后汉复旧名至顺帝隶吴郡 【时有樵者于山下得铭日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乂天下济】 吴析为屯田县废晋太康元年复置隶毗陵郡焉

县境

县在州东南九十里东西百十五里南北百二十七里是为提封之境东六十五里入平江府常熟县苑山西四十七里入晋陵县五牧桥南七十七里入平江府吴县乌山北五十里入江阴县陈沟是为四正之境东南四十三里入平江府吴县乌角溪西南五十一里入晋陵县白石塘东北七十四里入江阴县岭村西北五十里入晋陵县五湖口是为四隅之境

宜兴

望宜兴县荆吴旧境战国入楚秦灭楚避庄襄王讳易楚为荆一曰荆邑一曰阳羡汉高帝五年荆令尹灵常以功封阳羡侯隶会稽郡永建四年邑人周嘉上书谓县僻左难应期会请析隶诏以浙江东为会稽郡西为吴郡遂属焉吴宝鼎元年析吴郡九县置吴兴郡以县属晋怀帝朝又析吴兴之阳羡并长城之北乡置义乡国山临津与阳羡为四析丹阳之永世置平陵及永世凡六县立义兴郡以表周三举义兵之功寻以永世归丹阳宋永初三年析宣城之广德吴兴之故鄣长城及阳羡义乡五县各割地增置绥安县复领县六元嘉六年省平陵归永世八年隶南徐州梁末即绥安置大梁郡隋平陈郡废归义乡于长城省国山临津合阳羡为义兴县隶常州寻复为郡唐武德七年改南兴州置阳羡临津二县八年复为义兴县并废二县入焉

国朝太平兴国元年避熙陵御名下一字改今名

县境

县在州南百二十里东西百六十五里南北百十四里是为提封之境东九十三里入平江府吴县太湖中沂洲西阳 【一云洞庭西山】 西七十二里入建康府溧阳县葑埭村南六十里入安吉州长兴县垂脚岭分水北五十四里入晋陵县孙墅村是为四正之境东南八十四里入长兴县义乡山西南百里入广德军广德县伏牛岭东北六十五里入晋陵县百渎口 【旧志六十里入武进陵台村】 西北九十里入镇江府金坛县是为四隅之境

陆程

东自通吴门至江阴常熟两县

南自德安门至长兴县

西自朝京门至丹阳县

北自青天门至大江南岸

东南自通吴门至望亭

西南自石幢门至建平溧阳县

东北自东钦门至江阴县

西北自朝京门至金坛丹阳县

水程

运河东自通吴门至望亭驿风波桥西自朝京门至丹阳县分界铺

西蠡河自南水门一入滆湖沙子至宜兴县一入太湖西至长兴县东至吴江县

扬子大洋江西起镇江东抵江阴南岸横六十里地名于塘魏浦大港小河中流与泰兴县分界

申港在晋陵县德泽乡北接江阴无锡两县入大江

利港自青山门外河东北至江阴县入大江

戚墅港在通吴门外十八里南通直湖港皆晋陵无锡接境入太湖

分埜

周官保章氏以星士辨九州岛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可观妖祥郑注谓大界曰九州岛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其书亡堪舆虽有入度非古数盖大界易知细度难明毗陵一郡类郑氏所谓诸国中之封域诸史亦罕言入度且互有异同史记谓扬州属牛女分 【史记天官书牵牛婺女扬州】 前汉志谓吴地斗分仍指会稽郡属焉 【前汉地理志吴地斗分埜今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 后汉志谓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为星纪之次吴越分晋隋志同但晋志指会稽为牛一度 【后汉郡国志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须女日星纪之次于辰在丑谓之赤奋若今吴越分埜晋天文志斗牵牛须女吴越扬州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埜属扬州隋地理志自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吴越得其分又晋志引魏大史陈卓言郡国所入度云会稽入牛一度阙吴郡盖仍据前汉郡名也】 大概可定者次在星纪埜在扬郡之所入细度则未详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