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界闽粤西南徼,崇岗复岭,深溪窈谷。山联脉于章贡,水趋赴于潮阳。千山腾陵余五百里,然后融结为卧龙山;四水渊汇几数百折,然后环绕而流丁。于是山之斗绝者宽舒而端重,水之湍激者清泚而深沉。隽游名宦,例以山水郡称赏,昔元丰郡守陈公轩诗云:“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又云:“山遭庾岭为南徼,水与潮阳作上流。”郡倅郭公正祥诗云:“城池影浸水边水,鼓角声传山外山。”诵者可以想见山川胜概云。

郡城内

卧龙山山脉分支于赣之宁都东北为虎头山,历石城界,走五百里为大琴坪,为茅坪,又为上、下三田,过瑞金界,委蛇至石含源过脉。白鹤仙云:“汀洲地脉艮来,常二龙过水,石含当是也。”由长龙、温地、翠峰、狮岩直渡横溪,屹然平田中一山盘踞,不与群阜属,如龙卧状,实州治主山也。登山椒洞见井邑,他山皆拱揖俯伏其下。旧经云:“亦名无境山。”《郡县志》:“在州治之后,实为主山。州之四山环卫拱揖,皆朝此也。”

东山在城内正东,乃卧龙山之首。古松偃蹇,鹤鹳来巢。上有鄞江台,旁有五显庙,乃古迹。

横冈岭在汀州城内东北,乃卧龙山之左支,横于中路,故名。

金乳泉在汀州宅堂东,卧龙书院之右,即三瑞堂旧基。大中祥符间,郡守赵公遂良就州后创庵,延定光佛往来憩息,赵指庵前枯池曰:“劳师出水。”师即以石书偈四句投池中。“山矿生金乳,地官辟开门,石矿水直出,供养天心尊。”未信宿间,清泉衍出,郡人采偈语中语,名曰“金乳”。池心甃为一井,绍兴间,郡守张公宪武字演翁,创小亭覆之,仍为之铭,曰:“六祖卓锡,曹溪发源;定光说偈,卧龙涌泉。”见匾曰“演翁泉”。

魁星井在仪门外西南州院前。

巨星井在州厅西甲仗库内。

禄星井在州后园西北东山堂前。

文曲井在州厅东南佥厅前。

廉星井在州东南判厅前左。

武曲井在州东南省仓后。

开星井在州东北塔院前。旧传白鹤仙迁郡之初,谓形如斗,令于城内按斗象掘地为七井,以七星名之。

邓长史井在福寿楼南街城下。郡人邓正己开凿。掘至丈余,遇盘石,闻其下有泉声,邓令匠者甃之,工毕,以铁杵撞石,石穿泉迸,四时不竭。

长汀县

南山在长汀县南三里。山脉自石含分支,由湘洪峡过鸡笼嶂,历高坑,起鹦鹉石,又里许秀峙为南山,实州治朝山也。白鹤仙云一龙湘洪峡里过,却在南山饮水浆”是也。文殊院、同庆寺,左翼军驻扎寨在其下。元丰间,郡守陈公轩有诗云:“渡溪缘石磴,问寺转松岗。”又有与郡倅郭公祥正游南山倡和长篇。见《鄞江集》。豫章洪刍有诗云:“烟花淡荡连三里,云树低迷过一州;冈献卧龙春色老,气横野马日光浮。”

拜相山在长汀县东南二里。俯挹卧龙山如人拜状,故名。白鹤仙云“谭子岗头拜相山”是也。

圆珠山在长汀县正南三里。白鹤仙云“二龙争珠”是也。绍兴间,郡守张公宪武有诗云:“万叠崇岗揖卧龙,一峰圆顶翠连空。”今为六祖道场。绍定间,郡守李公华书匾“倚松”二字。

玉女山在长汀县南十五里。四时花卉不绝,月明籁寂,隐有音乐声,旧传王氏女修真之所。下有通仙桥。《郡县志》:“高插青云。”

灵蛇山在长汀县南百八十里。山旧多蛇,下有佛庐及蛇山庙。《九域志》载为胜迹。《寰宇记》:“在州南三百八十里。”

马鞍山在城之巽方五里。

展旗山在长汀县西七里。

莲花山在长汀县东十里。

笔山在长汀县东十五里。

鸡笼山在长汀县北五十里。旧经云:“高十五里。”《九域志》载为古迹,本郡富国先生王中正成道之所〔1〕。马鞍而下,五山皆以形得名。《舆地纪胜》郡倅郭公祥正诗:“神仙之府名鸡笼,千寻翠玉擎寒空;秀色凌风入城郭,半衔晓日金濛濛。”〔1〕

濑溪障山在长汀县西三十里。

赤坑障山在长汀县南五十里。

翠峰山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壁立千仞,绀碧可爱。

七宝山在长汀县东南二百里。旧出七宝,故名。下有上宝场,今废。

西峰在长汀县西,乃卧龙山之右支。上有西峰、法林、罗汉三刹。

宣岩在长汀南五里。崇、观间,宣明隐居之地。洪刍有诗云:“一纶涵碧磻溪钓,千穗垂黄谷口耕。”又云:“路侧似逢君子屩,岁寒空老大夫松。”

石燕岩在长汀县南。昔有遇骤雨于其下者,见飞燕数十集石上,雨止视之,皆化为石,故名。《舆地纪胜》:“石燕岩在城南七里。”

通济岩在长汀县东十里。大观中,僧惟秀奉伏虎香火于其间,祈祷响应。

狮子岩在长汀县东南九十里宣德南。双石为门,定光佛常振锡于此。云:“后百年有天火发,非吾久居之地。”遂去之。自是僧徒不遑宁处。

霹雳岩在长汀县拜相山限。旧传迅雷一声,岩洞遂辟,中有丹灶犹存。今为佑圣道院。

云谷岩在长汀县驻扎寨中南山之趾。

朝斗岩在长汀县南山崦。缘石扪萝而上,俯视城市。有佑圣、广祐、福善王祠,祈祷必应。长汀宰陈显伯有诗云:“分明贮秋汀一角。”三山林乔有诗云:“醮坛夜朝斗在目,石室昼卧云生胸。”

佛岭在长汀县东南五里。乃邓长史趺视之处。

东庄岭在长汀县东五里。下有民田千顷,故名。

白叶岭在长汀县南十五里。上有白鹤庵。

枣木岭在长汀县南二十里。

构木岭在长汀县东二十里。

大息岭在长汀县东五十里。

归岭在长汀县东南五十里。往莲城路。

分水岭在长汀县南五十里。

白头岭在长汀县西二十里。旧经云:“常有白云笼其巅。”故名。

新路岭在长汀县西六十里,抵瑞金县,乃汀赣分界之所。嘉定间,郡守邹公非熊修隘以备赣寇,名罗坑隘。《郡县志》:“新路岭,在县西六十里。峭险壁立,砂砾崎岖,行者病焉。岭背即隶江西,此乃天所以限闽中也。”

湘溪岭在长汀县东南三十五里。

流源大岭在长汀县东南四十里。

蘘荷岭在长汀县南百余里。地产蘘荷,故名。见《九域志》。

桑溪岭在长汀县南百五十里。

苍玉洞在长汀县东三里,东禅寺前道旁。两石对峙如门,中间玲珑岌嶪,奇怪万状,不减灵隐天竺。石有数名:曰石门、烟屿、仙掌、鹤巢、抱云、二老峰、狮子、马鞍之类。名胜篇章最多,姑举其概:运使蒋公之奇绝句云:“苍玉门径阔,白云庭院深。鄞江一丈水,清可照人心。”郡倅郭公祥正云:“片片水崖裂,淙淙雪浪深。举头看白鹭,相伴洗尘心。”郡守谢公洞云:“溪瘦玉声小,山横翠色深。”郡守陈公轩云:“截断苍山百尺崖,峥嵘相倚洞门开。天生只隔红尘路,不碍溪云自往来。”蔡隽云:“向来曾醉呼猿洞,乱石穿云拥坐隅。谁料七闽烟瘴底,半岩风物似西湖。”旧东庄潭沿其旁,后湮塞,今远徙教场后矣。

仙隐洞在长汀县云骧阁下。石径沿溪,嶔崎深窈。外有两石夹一小石,天然成门,内颇宽博。嘉定间,郡守赵公崇模开辟,以发天秘,创溪堂及数小亭其间。继而郡守林公岊创洞天书院及白鸥亭。今并废,惟有《白鸥亭记》脍炙人口。

乌石鼻在长汀县惠民桥之上流。

石壁在长汀县南二十里。下有庵。

白面石在长汀县西五十里。

寅湖在长汀县东二里。周回百步,以其居郡寅位,故名。中有小山,虽水溢不没。湖光绀碧可鉴,春生冬涸。郡人钟伯澹有诗云:“百丈平湖一点山,碧琉璃涌小蒲团。”长汀宰钱厚濒湖创亭。宝祐间,郡守周公留重创。

辛湖在长汀县西一里。周七十步,居郡辛位,故名。

子地湖在长汀县东十五里。居郡子位,故名。乃东禅寺常住,今垦为田。

青草湖在长汀县东五十里象牙林。深不盈尺,广不盈丈,生草四时常青,故名。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地无一勺水,安得有湖名?世事果如此,风波平地生。”

正溪自宁化界李地发源,出石含,历谢地、新桥、湘洪峡,迤逦至东庄潭分为二派。其一派流有年桥〔2〕,一派流济川桥。至高滩角复合。阴阳家谓之随龙水是也。

东溪自翠峰发源,会鄞坑水,流高洋桥,至张陂与正溪合。

北溪自横坑发源,曰横溪。过攀桂桥而下,与正溪合。

西溪自大原发源,过杉岭至南拔桥东流。白鹤仙云“辛兑抱城归巽辰”是也。尤一郡风水所关。治平五年,筑城堑濠,官砌石陂于南拔桥下,引一派东注迄崇善坊兴云桥,与正溪合。一派又东至于西田,过富文坊洲湖庙前与正溪合。

小湘溪自长汀县东南原发源,至湘洪庙前与正溪合。

梓步溪在长汀县东五十里大息岭左发源,至南田与正溪合。

南溪在长汀县南二十五里。其流不一,至侧桥合。溪归西南,过普济桥至南口与正溪合。《寰宇记》:“溪水在长汀,去州东四十里,地名石涵内流出,从城过,直至广南潮州。通小船。”

龙潭在城东云骧阁下东岸。建龙王庙,遇旱则筑坛而雩。祥符间,数为民害,郡守赵公遂良请定光佛书偈正之。偈云:“天风毗地势,地水转势头;沙石立未堆,水心主巨州。”其患遂止。

东庄潭旧在东庄岭下,今水徙流于都教场后。

百步潭在长汀县东十里。

麻潭在长汀县南十里,郡之众流皆会于此。山势蟠亘,过此折为九曲。

曲潭在长汀县南三十五里。

大潭在长汀县南六十五里。

鱼梁滩在长汀县东二十里。

法林袈裟泉在长汀院西法林院。旧传有老僧讲《法华经》。一夕,窗牖皆明,出见龙蟠石上,僧以袈裟覆之。蚤作,袈裟入石丈余,石裂为泓如袈裟状,甘泉坌溢。自郡守陈公轩、郡倅郭公祥正烹茗泉上,倡和长篇凡八,郭命名“新泉”,泉价顿高。陈诗云:“逗石无声下无冗,停之不盈酌不竭。银瓶送响落清甃,镜奁破碎冰壶冽。”又云:“奇哉江南郭夫子,一顾能令泉价美。”郭云:“惜哉无名人不闻,惟有寒泉弄清泚。”后守、倅多有题咏,不能尽纪。嘉泰间,郡守赵公彦橚游此,庖流触以腥秽,泉流遂竭。后醮谢之,阅日乃复澈清,有碑记其异。

汤泉在长汀县南四十五里,曰何田市。周数十丈,能熟生物。绍兴间,县丞江灏力请于郡,层石池之,钩流渠之,又疏寒泉以破其烈,异向为两浴室,使男女有别。旁结庵,名“无垢”,环绕皆汤,惟佛殿后正中有井泉清冽,后因作露台于其上,泉遂堙塞,识者惜之。长汀尉李格为之记。一在长汀县南百里安仁保,由石窦中涌溢如拖绅,溉田甚袤。

玉泉在长汀县东南七十里。清泚而甘,流为瀑布。有僧卓庵其下,前后植茶,其品甚高,与建溪相伯仲,号玉泉茶。

鄞江井在长汀县东金花坊。深仅三尺许,溉田甚袤。秤之,重于他水。春秋则外水入而不溢,夏冬则内水出而不竭,人甚异之。

南亭井在长汀县南富文坊。甃为八角,阔丈许,引手可掬。

郑家陂在长汀县东二里。

西田陂在长汀县西一里。

南拔桥陂在长汀县西二里。以石障堤,引水入官濠东流。

官陂在长汀县东二里。积水之所。

中陂在长汀县东二十五里。横截鄞坑水,下灌民田,广袤数十里。

张家陂在长汀县东十五里。

何田大陂障刘源溪水;又曰中陂,障黄坑涧水;抱山数曲。三水合流出何田市心,疏为数十圳,分溉民田,皆成膏沃,不减白渠之利。

放生池因长汀县东云骧阁下龙潭为之,刻三大字于石。

磜角在长汀县东五里。高岩怒湍,溉田甚广。

磜头在长汀县南四十里。峭壁数十仞,瀑布之声如雷。

上渡在长汀县南三里。后创桥,名镇南桥,俗号上渡桥。

游绳渡在长汀县南五里。后创桥,名南安,俗号下渡桥。

宁化县

南山在宁化县南。《郡县志》:“南山在宁化县南,高百余仞。”

翠华山在宁化县北。

宝山在宁化县北四十里。

凤凰山在宁化县北三十里。

瑞花岩在宁化县灵隐洞东北十里。旁有僧舍,谓之下岩。

龙池岩在宁化县南四十里。旧经云:“昔有龙蟠于此。”运使蒋公之奇有诗云:“苍龙蜕骨去已久,山根一穴如天开。寄言俗客不可入,往往白昼生风雷。”

西岩在宁化县东北五十里。由林田寺而南行五里许,渡小涧,登石梯,循羊肠而上,一门呀豁,石龙当户,旁有xiao穴,外险中广若龙之势。又有石笋屹立如晨门,石乳下垂,俯映笋末,有泉涓涓自乳而笋,无毫发差。由门而入,空洞如砥,可坐千人。中有数石室:其一若僧龛,置观音像,谓之宝陁石;其一如方丈,初入黮暗,坐久忽明;又其一曰乳穴,非烈炬不可入,中横石案,旁有泉一泓,其音琮净,乡人祷旱,取水于是,出岩即雨,谓之“圣水”;又其一,匍匐乃入一xiao穴,其间宽明,丹灶俨然,谓之“丹室”;其旁有龙井,尝有人以绳坠石下闯,其深叵测;又其一如堂奥,冷气逼人,不容久伫。

东岩在宁化县西岩之侧。其窈窱空阔、梯飚磴藓之状,不减西岩。中亦有数石室:始入隐隐有像,谛视无有,谓之“仙影洞”;旁有碧莲数朵,大如车轮,垂于高盖之上。左有石龛,置经其中,谓之经龛”;旁有石如玉壶,高可二丈,泉涌壶口,循壶而流,皆成钟乳;下有芝田五六区;上有响石,撞之如钟。西有石柱,高峙如青琅玕。其南有水自石中出,潺湲迅急,复入于石,竟不知所之。又南最高处有石鹤,若奋翼而飞;旁亦有丹室二岩,前此固有新旧之名。自隆兴改元,邑士伍倅始作是游,表而出之。

狮子岭在宁化县南三十里。有石类狮子状。

金船岭在宁化县东三十里。长老相传:尝有金船夜光,乡人求之弗得,故名。

罗汉岭在宁化县南五十里。

苦竹岭在宁化县北五十里。

神王岭在宁化县北七十里。

南桥岭在宁化县北九十里。

黄连洞在宁化县东五里。地多黄连,故名。旧县名取此。

灵隐洞在宁化县北五十里,旧号洞源岩。长老相传:治平间,夜率有异僧祖庆结庵其中,后芟辟其地。重岗叠巘,小涧横绝,有烟云缥缈之状。群石诡异,若窗若龛,若设筵席,若列钟磐,若虎斗乌励,且有野花殊草,香气蓊葧。一石拔地而起,表有洼樽,若盆若盂,乳泉滴沥,满而不溢,乡人祷旱辄应,病者饮之即瘥。

宝池石在宁化县北七十里宝池寺之侧。杰出群山之上。一名威胆山。

危石在宁化县北六十里。突然一峰,四壁斗绝,人迹不能到。绍兴间,僧祖月爱其孤高,结庵其上,名曰“翠峰”。

狮子石在宁化县北登荣乡田间。以象得名。

狂波石在宁化县东七里赤岗潭中。长老相传:旧有二龙蟠石上,水涨之时,汹然湍怒,故名。

石龙在宁化县北五十里灵隐洞之中。以象得名。

蛟湖在宁化县北六十里。深不可测。旧经云:“昔有僧结庵其上,一日昼晦,见白龙卧波。乡里遇旱辄投败铁,则暴雨怒涛,涌出其铁乃已。”嘉泰间亢旱,郡守陈公暎差官祈祷,应期而雨,岁乃大熟。令置龙王庙于旁。

柘湖去蛟湖不远。未尝损竭,溉田甚多,故名。

羊鸦湖亦在柘湖之侧。旧传鸦噪于木,羊跪于地,忽成此湖,故名。

县之溪,在宁化县。发源有六:其正西抵赣州石城界,自崭岭九十里至县与大溪合;其西南抵长汀县界,自狐栖岭百二十里至小吴与大溪合,又四十里至县;其西北亦抵石城界,自长放百里至李田与大溪合,又二十里至县。此三水,县之上流也。其东北抵邵武之建宁,南剑之将乐,远者派入泰宁而东,近者入县与上流合。且以近者言之:其一东北,自台田岭与建宁分水百四十里,至县与大溪合;其一正北,自苦竹岭六十里至马家渡与大溪合,又三十里至县;其一正东,自热水窑头百里至侧潭与大溪合,又四十里至县东溪渡上二里,与上流三溪合为一,然后东至清流县,达于剑、福以入于海。《郡县志》:“县界水发源有六:东经清流,至南剑福州入海,漕运通焉。”

神头潭在宁化县南五里。

龙门潭在宁化县南二里。

院子坑潭在宁化县西二里。

龙潭在宁化县东一里。旧有庙,今废。

赤岗潭在宁化县东北七里。

斑竹潭在宁化县南七里。

万斛泉在宁化县北五十里。石洞中坌涌而出,流为小涧,下溉田数千亩顷。

甘泉在宁化县鹫峰院佛殿前。

洁溪泉在宁化县南四里。清泚甘冽。一名“滴龙泉”。

周家井在宁化县东百步,虽旱不竭。

大陂在宁化县东百二十里。先是,田亩燥瘠,旱即荒莱,居民协力障溪以成,至今为利。

吴陂在宁化县西四十里。有居民吴氏出力为之,灌溉甚广,人思其惠,故名。

放生池在宁化县南。

蓝布池在宁化县北二十里。旧名“水丰池”,生藕最佳。

雷鸣磜在宁化县南五里。其声如雷。

龙潭磜在宁化县西北四十里。旧传有鼋浮水面,溪即涨,乡人异之。

东渡在宁化县东五里。

马家渡在宁化县北二十里。

石马渡在宁化县北二十五里。溪有石,其状如马。

程步冈渡在宁化县西北十五里。

留口渡在宁化县西三十里。

禾口渡在宁化县西三十五里。

《寰宇记》:“铁石山,在宁化县东一百五十里。”

上杭县

横琴山在上杭县南。

金山〔3〕在上杭县北。有石峰并立,号“双髻山”。康定间,产黄金,故名。《郡县志》:“金山下,水清泚可爱,暑月如冰霜。”《舆地纪胜》:“金山在县之西一十里。”

南宝山在金山之阳。《郡县志》:“南宝山下水凡合七水入本州大溪。”《舆地纪胜》:“南宝山在上杭县北七里,据金山之阳,故号南宝。望之,如笔插空。”

袍山在上杭县西南。未县之前,山林之木茂盛,有阴阳家谓郭坊之民曰:“袍山苍苍,青紫盈坊。”未几,遭迁于兹。

冷洋山在上杭县东三十五里,高出众山,俯见县治,结庵其上。

高唐山在上杭县南九十里。

羊厨山在上杭县西南百里外。高可百丈,盘桓百余里,跨汀、潮、梅三州界,危峰怪石,千态万状。山巅常有群羊栖止乱石间,人迹不能到,故名。《郡县志》:“羊厨山,在县西南二百余里,高百余丈。”

铜鼓山在上杭县东南百里外。拔地特起,高数十仞,广周数里,民居其下。有岩窦井泉,石壁有倒书“千年”两字,字径尺。旧传有铜鼓从空而堕至山腰击石,石裂泉迸,溢为巨井,阔丈余,其深莫测。时有双鱼出游,或施网罟,竟不可得。铜鼓声闻,岁则大稔。

黎公岩在上杭县南二里。

黄杨岩在上杭县东铜鼓之下。地产黄杨木,故名。

仙女岩在上杭县东鳖沙团炭山间。负岗瞰溪,中广三丈,天窗透日,松篁蓊翠。旧传有仙女居,故名。

宝兴岩在钟寮场西北三里,近南宝山。

管公岩在上杭县钟寮场西数里,去金山半途间。深广数丈,有石鼓,以石击之则鸣。又有石观音像,昔传姓管人修行于此。

石钟岩在上杭县南太平乡。中有石乳,旁一巨石,击如钟声。

东安岩在上杭县北五十里来苏团深山中。旧有定光尝栖息于此,后徙南安。今有不斋戒而往者,必遇虎狼。

青峰岩在上杭县南一百五十里。

石冷洋岭在上杭县东十五里。

三层岭在上杭县南十五里。

大磜岭在上杭县西十五里。

罗括岭在上杭县东五十里。

双溪岭在上杭县东五十里。

石排岭〔4〕在上杭县西七十里。

香岭在上杭县东百里鳖沙团。旧有檀香木数本,故名。

缘岭在上杭县南百八十里兴化乡,接漳州界。

莲花石在上杭县南兴化乡。屹起大溪中,高广寻丈,波浪湍急,舟过其下,差之毫厘则有覆溺之患。状如莲花,故名。《舆地纪胜》:“莲花石,状如莲花,屹然起大溪中。石壁间有山嶂隐然,如画一鹅,妇人逐之。”

石龙在上杭县北百二十里。横亘大溪中。背有鳞文,遇旱,乡人以沙石叠其背,必有大雨,水荡去乃已。

香炉石在上杭县之南,地名“九曲”。

狮子石在上杭县东二十五里梅溪寨之西水口山巅。高数十丈,长亦称是。形相具足,俨然而卧,数里皆见之。

马迹石在上杭县南八十里胜运乡小涧中。广二尺余,厚四之一。两面皆有马迹,居其阴者差小。每岁大水,巨石皆漂动,失其故址,惟此不移,人故异之。

铜鼓湖在上杭县南太平乡铜鼓山下。夹山左右有两湖,皆广袤数丈。其一或涸,其一虽亢旱不涸。

天井湖在上杭县南胜运乡。阔五十余丈,旧传谓莫测深浅,渔者辟易。一日,水忽涸,于十五里外涌出。后春盈秋涸为常。

鬼湖在上杭县北安丰上里。广丈有奇,深不可测,旁无寸草,莫敢狎近。旧传下通大溪,乃蛟龙窟穴。

大溪发源自长汀,众泉汇合入县界,又与旧州、语口水会,至县治之南山下,西流五十步而南,经潭口至潮入海。

金山下溪其声泠泠,清泚可爱。东流数里,渗入地中,惟有沙石,号“干坑”,数百步外,忽涌出长流。

南宝溪出南宝山下。行数里,微有矾水杂之,故绝无鱼。与金山溪合,至钟寮场与南桥小涧、竹林坊水合而东流。

矾溪赤水出钟寮场之东,与南宝溪合。

新田溪出钟寮场之西,与南宝溪合。四溪会流至通贤铺,过龙蛇山,会语口溪,南流至旧州与大溪合。

佛岭泉在上杭县东十五里。自石眼中流出,其清如镜,往来掬饮未尝少减。

汤泉在上杭县。兴化、金丰、胜运三乡皆有之,惟在胜运者最热。沸如蟹眼,可熟生物,旁有冷泉以济浣濯。

灵原井在上杭县西一里。大旱不枯,淫雨不溢。

碧泉井在上杭县南三十步。

普济井在上杭县西一百步。

吴公井在上杭县东二百步。庆元间,有龙见于中。

甘泉井在上杭县钟寮场旧治之南故天王院后岭下。阔三尺,深二尺。熙宁间,部使者经行,取诸水较之,惟此最重。

铜鼓井事见铜鼓山。

梁陂在上杭县西二里。有田数百亩顷,荒旱相仍,乡民梁姓者募众为石陂,方广数十丈,为经久利。陂成,归功于梁,故名。

高陂在上杭县南太平乡。其长寻余,其高倍蓰,浸灌甚广。

金船塘在胜运乡。阔三丈余,长十倍有奇,形如巨舰,澄深四时不涸。

放生池在上杭县西通驷桥下。

御天池在上杭县南隔溪。蓄水备旱,澄深不竭。

百丈磜在上杭县北金山之侧。高可百丈,一线之溜发自石罅,其声潀潀然。旧有黄金坑,崄不容足,樵者或往焉。

水西渡在上杭县东五里〔5〕。

水南渡在上杭县南一里。

语口渡在上杭县东五十里。

丁口渡在上杭县南三十里。

斑竹渡在上杭县西二十五里。

苦竹渡在上杭县东一十五里。

赤水渡在上杭县南七十里。

石钟渡在上杭县东八十里。

黄坑渡在上杭县南七十里。

三架渡在上杭县南八十步。

《舆地纪胜》:“香岭山,在上杭县界。有木乳膏,居人采而焚之。”《九域志》有香山岭〔6〕。

武平县

梁野山在武平县东三十五里。俗传高五千余仞,分十二面,绝顶有白莲池。昔乡民采茗,误至一岩,见垂龙须草幕其门。披蒙茸而入,中有佛像、经帙、钟磬、幢盖,俨然如新。欲再往,迷失故路。按《梁野山》记:“古迹,有素书三百卷。瀑布奔入千秋溪,旁垂石如覆釜。”〔7〕

蛟湖侧又有石龛、铁冢。唐开元中,福僧持铁钵驻锡三峰侧,毒蟒恶象为之扰伏。大历中,泉州僧灵悟驻山间,演法导俗,自后龛岩遂芜。〔8〕

灵洞山在武平县西十里。上有仙洞,为洞天之一。山有仙人上马石、蛟池、石龟之类,旁有灵洞院、洞元观,皆因山得名。《郡县志》:“灵洞山上有灵石汤泉,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九域志》、《图经》所载。《鄞江志》无之。〔9〕

双荐山在武平县西十里。

十二峰在武平县南安岩前。定光偈云“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是也。玉华孙璋有诗云:“苍峰十二碧岩隈,岂是飞从海上来。灵境莫将巫峡比,但令云雨下阳台。”

南安岩在武平县八十里〔10〕。形如狮子,旧为龙鼋窟宅,俗呼为“龙穿洞”。后定光佛卓锡于此。书偈云:“八龙归顺起峰堆,虎啸岩前左右回,好与子孙兴徒众,他时须降御书来。”中有二洞:南岩为正,窈窕虚旷,石室天然,又有石门、石窗、石床、石鼓、石虎、龙、龟、猫之属,即佛之正寝;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即佛宴坐之地。详见《均庆院》。

当峰岭在武平县北三十里。凿石为路,其长五里。

黄公岭在武平县北一百五十里。与长汀分境,修阻几二十余里。

象洞在武平县南一百里,接潮、梅州界。林木蓊翳,旧传象出其间,故名。后渐刊木诛茅,遇萦纡怀抱之地,即为一聚落,如是者九十有九,故俗号“九十九洞”。其地膏沃,家善酝酿,邑人之象洞洞酒。洪刍有《老酒赋》,正谓此。但僻远负固,多不乐输,故置巡检寨以镇焉。

绿水湖在武平县南安岩数十里间。水色深绿,可以彩画。旧传定光佛创院岩中,彩画大绿,皆取诸此。

化龙溪在武平县前百步。源出清平乡,水南流合归顺乡小溪入梅州,又名南安溪。

千秋溪在武平县东。发源梁山,自东团经忠孝里入化龙溪。

禾丰溪在武平县东北。出当峰岭下,经渔溪、九潭,合径口水入化龙溪。

露溪在武平县东北一百里。一溪九湾,俗号“露溪七渡”。

壕坑溪源于赣州安远县界南北岭,西南流入梅州界。

渔溪在当峰岭下。

顺明溪在大岭下。小溪西流出会昌县界人大溪。

大顺岭小溪流至露溪保,北流入长汀界七里河。

九潭在武平县东北。众水所聚。

龙溪潭在武平县西六十里。怪石嵌岩,旧传龙穴其间,祷旱辄应。

圣公泉在武平县北一百二十里黄公岭上。泉迸石中,旧传定光佛过此偶渴,卓锡而出。视其所有,仅杯勺,一日,千兵过之,饮亦不竭。

双井泉在武平县北三十里当峰岭上。泉两泓自石眼出,故名。

热水泉在武平县南三十里。

龙泉井在武平县禅果院佛殿后,乃定光佛所凿。水色澄澈,重于他水。旧志云:“后因欲行经界,造薄院中,或有污浊触之,一夕,龙斗于井,飞腾而去,自是色味俱变。庆元间,龙复见,水泉汹涌,少顷莹彻。尝之,果甘冽如故。”

灵洞山石井三。旧传葛真人炼丹井。

黄田陂在武平县西七里。

放生池在武平县西门外。

云磜在武平县东二十里,亦名“白水磜”。水色如练。

清流县

屏山在清流县北。隔溪之主山。

南极山在清流县南四里。县之朝山。

东华山在清流县东三里。

方山在清流县溪西四五里。

铁石山在清流县东百里。旧产铁,故名。《郡县志》:“在县东七十里。旧来〔11〕产铁,因以名之。”

梦溪山在清流县东南百二十里梦溪团。

丰山在清流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罗村团。昔人以其丰大而顶如磨,故呼为丰山。磨上常有云雾蒙翳,秋霁全体方露,崭岩峭绝,人迹不到,惟采石耳、龙须者间及阿麓。淳熙间,邑有道人刘姓者,一日,与其徒五人奋身欲登绝顶。于是嬴十日粮,腰斤秉燧,诛棘扪萝以进。可半日,见美棕数千章,已而渐有迂径,若人所经行之地。凡六日乃至。其巅坦平如砥,可坐数十人。上有田池、棋局、丹灶,池有珍禽异藻,平地有础石散乱如故居废址。纵目遐眺,仿佛见宁化、将乐、沙县之远,真神仙宅。刘尝挟毫楮而往,每遇佳处,辄赋一诗,惜其不传耳。

灞涌岩在清流县东北七里。有深泉怪石,茂林修竹,为一方胜概。旧有精舍,创于未县之前。岩乃定光古佛命名。邓远举有诗云:“翠云卧石千岩冷,黄叶呼风万里秋。”

蒋公岩在清流县北五里。丛石嵯峨,外险中宽。绍兴初,有蒋道人居其所,能辟谷,后不知所往。

狮子岩在清流县北归仁里。

七峰岩在清流县东六十里。环列七峰,故名。

黄杨岩在清流县南三百三十里,与沙县接境。岩有三:其一在淳化寺中,有石龙,鳞爪具备;其二在半山,有虚白洞,上通天日,中架钟楼,最上为第三岩,有龙井,下透两岩,深不可测。左右前后多产黄杨木,故名。

侍郎岩在清流县,去黄杨岩仅二三里。〔12〕

滴水岩在清流县明溪之侧。有石大如牛心,中有滴水,虽亢旱不竭,故名。

艰隔岭在清流县东一百十里。下有九龙滩,鹾运往来,陆逾是岭二十五里,乃复登舟。

玉华西洞在清流县东北六十里曰嵩溪,介石燕、灵龟二洞间。巑岏聱岈,腾突撑拒,如猛兽蹲伏。中有石窗、石龛、石莲,又有观音、狮子、象。乾道间,道人晏荣圣始开辟,创为佛庐。绍兴间,提刑刘公峤按行,有诗云:“洞南石燕接灵龟,狮子峥嵘气与齐。碧眼方瞳人不识,三山正在玉华西。”绍定间,招捕使陈公鞾平寇经过,名刻于石。郡守林公岊、长汀宰陈显伯、天台戴复古皆有题咏。《汀州志》:“石燕洞在其西,灵龟洞在其东。”《舆地纪胜》:“玉华洞在清流县东北六十里,曰玉华西洞。”

石燕洞在清流县玉华洞之西。

灵龟洞在清流县玉华洞之东。

狮子洞在清流县东北一百里小安铺之侧。怪石蹲踞,宛如怒猊。中有数石室,一柱屹立,文如雕镂。洞外草木葱笼,真有尘外景象。

正溪源于宁化县。过县下梦溪,经九龙滩,趋沙县而东。

梦溪在清流县南一百二十里。

沙溪在清流县归仁里。通沙县。

六龙滩在清流县东一百一十里。乱石聱牙,横亘盘互,舟楫不能通。清流县溪,滩濑栉比。环县数里有十二滩。仓盈团有九滩,梦溪团除六龙滩外,犹有五滩。

汤泉在清流县东南者三:曰“池溪”,曰“丘源”,曰“嵩口”。

东庵泉在清流县庵山之麓。清冽胜于他泉,最宜烹茗。

放生池在登真观前。

《舆地纪胜》:“佛日洞,与石燕洞相望。中有石观音圣像。九龙滩,在清流县,乃溪水最险处。纲船过者必遵陆空舟而行。”

莲城县

白云山在莲城县南一百二十里。《舆地纪胜》:“白云山,在莲城县西一百里”。

金鸡山在莲城县南一十五里。

龙子岗在莲城县西十里。

天马山

三仙山

狮子山

金柜山

已上四山,皆在莲城县东七里。

笔架山在莲城县南五十里。

石门岩在莲城县东五里。两石对峙成门。绍兴间,雪峰僧倚岩结庵,名曰“宿云”。绍熙间,令黄荦创总宜亭,令赵汝樵创悠然阁。邑士李仲虺题《如梦令》小词云:“门外数峰围绕,帖石路儿弯小。花老不禁风,委地乱红多少?人悄,人悄,隔叶数声啼鸟。”多为识者称赏。《舆地纪胜》:“石门岩,在莲城县东七里。双石对峙,壁立万仞。”

鹫峰岩在莲城东南七里。势如腾云,旁有瀑布泉,又有石仓。

灵峰岩在莲城县南二十五里。巨石巍峨,清溪环绕,中有洞穴,成于天然。

西宝岩在莲城县西十五里。淳熙间,始创佛庐其中。

滴水岩在莲城县东北七里。石窦有线溜,直透泻岩下。又有石井,深不盈尺,储不溢,汲不竭。旧传定光古佛尝驻锡于此。

南峰岩在莲城县南百里。淳熙间,结庵其中。

虎忙岭在莲城县西南六十里。半山有庵为行人茇憩之所。山峻且长,谓虎过之亦仓皇也,故名。

东田石在莲城县东五里。峭壁巉岩,高插霄汉,盘礴数十里,溪流环绕其下。绝顶坦夷,石泉流溢,宋朝开国侯彭孙居焉。外有石梯、石苍,仅容一人。官置三寨其上,每遇寇警,必移民于此,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有定光道场,名曰“白云洞天”,及彭侯庙、及三君子堂。堂奉招捕使陈公鞾、郡守李公华、郡倅王公杆。〔13〕

迎春石窠在莲城县东田石上。

清溪在莲城县南。发源长汀磜,由新林院前过北团入清流界。

瑞泉在莲城县前东畔。

汤泉在莲城县南九十里。

三龙井在莲城县南二十里。有云雾腾起,雨即至。旧传有三龙居其间,故名。

南团陂三。

北团陂六。

席湖围陂三。

姑田团陂五。

河源下里陂七。

放生池在莲城县西一里。

校注:

〔1〕查《舆地纪胜》最后一句作“半街晓日金濛濛”。

〔2〕“有年桥”系“惠民桥”之误。

〔3〕乾隆《汀州府志》作“紫金山”。

〔4〕乾隆《汀州府志》作“石牌岭”。

〔5〕乾隆《汀州府志》作“在县东北在城里”。

〔6〕《九域志》作“香岭”。

〔7〕《舆地纪胜》载:“梁山,在武平县东三十里。嵯峨险峻,其形叠出耸云霄间。山上有仙岩,有天莲池,有覆釜石。”

〔8〕《舆地纪胜》载:“蛟塘,在武平县。其水无源,其深无际。昔常有蛟为民患,洎南安师建院于岩下,其毒遂弭。”

〔9〕《舆地纪胜》载:“灵洞山,在武平县。下有灵石、汤泉,大洞三十六,小洞二十八。见《九域志》,而《鄞江志》无之。”

〔10〕《舆地纪胜》载:“去武平县八十里。”《鄞江志》云:“定光佛所开。”

〔11〕《九域志》载:“宁化有铁石山。”清流县置于绍圣、元符间,故《临汀志》中,宁化无铁石山,清流县则记有铁石山。因清流县乃分长汀、宁化地所置。

〔12〕《舆地纪胜》载:“侍郎岩,在清流县。旧传熙、丰间侍郎张公驾、杨公时、谏议陈公雍读书,故名。”按“读书”后应增一“处”字。

〔13〕乾隆《汀州府志》载:“莲峰山,在县东北。高峻险绝,石壁巑岏,盘亘数十里。其上平旷,可容万人,宋彭孙常居之。有石梯、石巷,仅容一人。官置三寨于此,遇寇警,则移民以避之。又有定光道场,号曰‘白云洞天’。元马周卿标为十三景,隶书岩壁间:曰苍玉峡’,曰‘豸冠’,曰‘云栈’,曰‘天梯’,曰‘桃源’,曰‘清如许’,曰‘芙蓉波’,曰‘金字泉’,曰‘白云深处’,曰‘天光咫尺’,曰‘苍谷’,曰‘凌虚’,曰‘小崆峒’。又有香炉石、九老亭、迎春石。立春日,人皆诣石祷祝。刘玉成诗序云:‘汀郡诸胜,紫金弘而敞,朝斗窈而清,滴水奇而秀,语大观则不若莲峰也。’”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