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山

明史」「鸡笼山传」曰:『世宗嘉靖末,倭寇扰闽;大将戚继光败之,倭遁居于鸡笼山之淡水洋,其党林道干从之。已道干惧为倭所并、又惧官军追击,扬帆直抵浡泥,攘其边地以居;号道干港。而鸡笼遭倭焚掠,国残破。初,悉居海滨;既遭倭难,稍稍避居山后。忽中国渔船从魍港飘至,遂往来通贩以为常。至万历末,红毛番泊舟于此;因事耕凿、设阛阓,称台湾焉。崇祯八年,给事中何楷陈靖海之策,言「自袁进、李忠、杨禄、杨策、郑芝龙、李魁奇、锺斌、刘香相继为乱,海上岁无宁息;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台湾在澎湖岛外,距漳、泉止两日夜程;地广而腴。初,贫民时至其地,规鱼盐之利;后见兵威不及,往往聚而为盗。近则红毛筑城其中,与奸民互市,屹然一大部落。墟之之计,非可干戈从事,必严通海之禁;俾红毛无从谋利、奸民无从得食,出兵四犯,我师乘其虚而击之,可大得志。红毛舍此而去,然后海氛可靖也」。时不能用』。

又曰:『鸡笼山,在澎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迩。地多深山大泽,聚落星散;无君长。有十五社,社多者千人,少或五、六百人。无徭赋;以子女多者为雄,听其号令。虽居海中,酷畏海,不善操舟;老死不与邻国往来。永乐时,郑和遍历东西洋,靡不献琛恐后;独东番远避不至。和恶之,家贻一铜铃,俾挂诸项;盖拟之狗国也。四时,以草青为岁首。土宜五谷,而不善水田。地多竹,大至数拱,长十丈。以竹构屋,覆之以茅,广且长;聚族而居。中多大溪,流入海;水淡,故其外名淡水洋』。

又曰:『其地北自鸡笼、南至浪峤,可一千余里;东自多罗满,西至王城,可九百余里。水道,顺风自鸡笼淡水至福州港口,五更可达;自台湾港至澎湖屿,四更可至;自澎湖至金门,七更可达;东北至日本,七十更可达;南至吕宋,六十更可达。盖海道不可以里计,舟人分一昼夜为十更;故以更计道里云』。

——录自「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