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楷(1594~1645),南明隆武帝时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今属福建)人。博综群书,深于经学。天启五年(1625)进士。时宦官魏忠贤专权,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曾纠劾巡抚杨一鹏、辅臣温体仁、王应熊等,又请赠东林党人高攀龙官,赐左光斗诸臣谥。屡迁工科都给事中。崇祯十一年(1638),兵部尚书杨嗣昌历引前史,主张和款,他力言其非。旋又因弹劾杨嗣昌“夺情”入阁时忤旨,贬为南京国子监丞。以母丧归里。南明弘光帝时,擢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又命兼工部右侍郎。弘光元年(1645),清军南下,南京陷落,走至杭州。从唐王朱聿键入闽,唐王在福州即帝位,擢户部尚书。旋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掌都察院事。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以翊戴元勋自居,专横跋扈,他指责其无人臣礼,两人发怒。他知难以相容,连请告归。郑芝龙使部将装扮成贼,在中途割去其一耳。漳州被清兵攻破,忧郁而卒。著有《古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
二十八卷。明何楷撰。楷字元子,镇海卫(今属浙江省)人。楷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间迁科给事中,举劾无所避。杨嗣昌夺情入阁,楷劾之,忤旨贬二秩。福王命掌都察院,几为忌者所害。漳州破,抑郁而卒。着有《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是书论《诗》专主孟子“知人论世”之旨,依时代为次,故名曰“世本古义”。始于夏少康之世,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终于周敬王之世,以《曹风·下泉》之诗殿后。计三代有诗之世,凡二十八王,各为序目于前。又于卷末仿《序卦传》例,作属引一篇,用韵语排比成文。凡名物训诂,考证详明,典据精确,有可取之处。然于史实颇多舛误,读者当引以为鉴。是书有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谢氏刻本。清徐时栋校并跋,另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明何楷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训解经传,大致以古《易》上下经、《十翼》之篇次为本,杂采汉、魏以来旧注以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成于崇祯癸酉,盖其筦榷江南时所作。卷末附以《答客问》一篇,借诂经以言时事也。观其《自序》,论分经合传之非古,然复引魏淳于俊对高贵乡公语,则又未始不以分附为便。故其前分上下经为六卷,而《彖》、《象》、《系辞》诸传之文仍随卦分列,犹祖费直之意;而七卷后则仍列《十翼》原文,以还田何之旧。盖分《经》分《传》以存古本,而《经》下所列《十翼》之文则引以互证,故皆低一格书之,以别於后之正文。其仍以“古周易”标目,盖以是也。惟於《上、下经》内又别立初、中、终诸名,则自我作古耳。楷之学,虽博而不精。然取材宏富,汉晋以来之旧说,杂采并陈,不株守一家之言。又辞必有据,亦不为悬空臆断、穿凿附会之说,每可以见先儒之馀绪。明人经解,空疏者多,弃短取长,不得已而思其次,楷书犹足备采择者,正不可以驳杂废矣。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