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谭峭著。道教哲学著作。六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凡一百一十篇。《嘉兴府志》及宋道士陈景元(碧虚子)《化书后序》载:峭著《化书》成后,求南唐大臣宋齐丘为序问世,齐丘遂据为己有而序之,题名《齐丘子》,后经康末道士陈抟揭露,始得纠正,改题为《谭峭化书》,即《化书》。其中或有宋齐丘增处。在对治乱原因和救世之道的探求中,体现出把道家理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倾向。提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道”于体言“虚”,于用言“化”。“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道化》)。有形的万物始源于虚又还原于虚,杳无的虚既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归宿。认为“食为五常之本,五常为食之末”(《鸱鸢》),道德教化的实施必须以人民衣食温饱的满足为前提;对统治者夺民之食表示极大愤慨,认为这是天下重大的“不平”、“不义”(《七夺》),“非兔狡,猎狡也;非民诈,吏诈也”(《太和》)。人民备受剥削压迫,走投无路时必然奋起反抗,统治者是祸由自取。提出“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奢僭》),向往君主与百姓共同劳动,完全平等的“太和之化”(《蝼蚁》)的理想社会。其思想具有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意识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有平均主义观念的局限。收入《道藏》、《宝颜堂秘籍》等。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