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安康和谐

泰卦意味着万事通泰、平和安宁。

【题解】

易家主张:小心地履行各项礼仪,人类社会自然就康泰和谐了。所以接着履卦的是泰卦。“泰”字与太、极、最诸字意义相通,其在中华文化的辞典中,主要是安宁、平安的意思。“泰”字含义十分吉祥,如安泰、富泰、康泰、和泰、福泰、通泰等等。

如果我们将此太平时代,称之为古人赞美的尧舜盛世,那么,泰德,即是万古称颂的尧舜之德,是一种高尚无私,求贤禅让,造福大众,万民景仰的美德。可以说,正因为尧舜修养了这种美德,才有了天人合一,社会和泰的局面。要而言之,“泰”时的祥和局面,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是天下的温暖阳气逐渐上升,地上阴湿之气逐渐退缩,冷暖二气交融汇和,催化万物生长;从人类社会角度看,是泰德发扬,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和气生财,安康和谐的时代。关键在统治者要能够观察并辅助天地化生万物的神妙机宜,修养泰德,任人唯贤,虚位尊贤。

【原文】

泰①,[王弼注:“泰者,物大通之时也。上下大通,则物失其节,故财成而辅相,以左右民也。”]小往大来,吉亨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蜀才曰:“小,谓阴也。大,谓阳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

【注释】

①泰:通畅,平安,太平,安泰等。

②亨:通顺。

【译文】

泰卦象征亨通太平,阴柔者往外,阳刚者入内,表示吉祥,顺利。

【解说】

“泰”意为通,所谓“通泰”,守礼即可通泰平安,所以履卦之后就是泰卦。泰卦是三阴三阳且阴阳相互交流通达的卦,是阴阳平衡最和谐的卦,故泰字极为吉祥,如开泰、泰山、否极泰来等。小即是阴柔,大即是阳刚,“小往大来”,就是阴阳交泰,非常吉祥亨通。

【原文】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①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此明人事也。阳为君子,在内,健于行事。阴为小人,在外,顺以听命。”]君子道长②,小人道消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此就卦爻释‘小往大来吉亨’也。‘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者,更就人事之中,释‘小往大来吉亨’也。”]

【注释】

①天地交:这是以泰卦的卦象为说的。泰卦下乾上坤,也就是内乾外坤。乾表天,坤表地,乾在下位,要往上行,故言“天地交”。下文的下上、内外、阳阴、建顺、君子小人等几组概念均由乾坤二卦而来。

②长:生长。

【译文】

《彖传》说:“泰卦象征亨通太平,阴柔者往外,表示阳刚者入内,吉祥,顺利。”这表明了天地的阴阳交合,万物的生养畅通,君臣上下交相沟通,志同道合。本卦卦象内阳刚而外阴柔,内刚健而外柔顺,内为君子而外是小人。这表明了君子之道渐长,小人之道渐消。

【解说】

乾天清阳在下趋上,地阴浑厚在上趋下,所以泰卦里乾坤、天地、阴阳相交,犹如清阳之气蒸腾而上,阴雨之水绵绵而下,万物得以滋润化生。上卦为外,下卦为内,所以泰卦是内刚健(乾)外谦和(坤)的君子。阳在下而成长,阴在上而消退,非常祥和。

外柔内刚,道出了中国文化里极为重要的“君子”的基本的面貌风骨。

泰卦图

泰卦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天大地小,阴气从上往下降,阳气自下往上升,天地相交,所以“小往大来”。从卦象看,天在地下,地在天上,是天地错位。泰卦三阴三阳,阴阳两两应合,阴气下行,阳气上升,阴阳交汇,“三阳开泰”,所以该卦既吉祥又亨通。

【原文】

《象》曰:天地交,泰。[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荀爽曰:“坤气上升,以成天道。乾气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气,若时不交,则为闭塞。今既相交,乃通泰。”]后①以财②成天地之道,辅相③天地之宜④,以左右⑤民。

【注释】

①后:君主,帝王。

②财:通“裁”,剪裁。

③相:辅佐。

④宜:适宜。

⑤左右:支配,调节。

【译文】

《象传》说:天地相互交合,象征着亨通太平。君王应效法此道,适当裁剪运用,掌握安排天地化生的规律,从而调节管理天下百姓。

【解说】

泰卦上坤地,下乾天,称为地天泰。天地相交而万物化生。所以帝王要效法天地交流感通的法则,制定人伦交往秩序,推行天道,以领导民众。

【原文】

初九,拔茅茹①,[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以其汇②。[欧阳维诚《周易新解》:“汇,草木茂盛的样子。”]征③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④也。

【注释】

①茹:茅根,一说为相牵引貌。

②汇:类,族类。

③征:前进。

④志在外:外卦坤为帜,以“帜”通“志”。

【译文】

初九,拔起茅草时,根系牵连,是因同类汇聚相互牵动。往前进发,可获吉祥。

《象传》说:拔起茅草时,往前进发,可获吉祥。说明是志向在向外发展的缘故。

【解说】

此句爻辞意象和语义都相对模糊,就连断句都有差别,有的版本作:“拔茅茹,以其汇”。茹字有很多意思可以讲通,认识上难免分歧。

茅是一种草本植物,一般认为拔茅象征向上生长,表现“君子道长”。泰卦的下乾是健进不息之象,征为行进,故为“征吉”。初九在地下,欲突出地面,其志向在外。

【原文】

九二,包①荒②,用冯河③。[《尔雅·释训》:“冯河,徒涉也。”]不遐遗④,朋亡。得尚⑤于中行⑥。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注释】

①包:借作匏,即葫芦。

②荒:空,虚。泰卦上坤为川,下乾为木果,喻义为葫芦漂在水上。

③冯河:渡河。

④不遐遗:不遗遐的倒装。遗,弃。

⑤尚:佑助。

⑥中行:道中,途中。

【译文】

九二,有包容污秽的胸怀,涉越大河的气概,广纳远方贤哲的德性,不结党营私,这一切都是得之于光明正大的原则。

《象传》说:“包容污秽”,“得之于光明正大的原则”,说明九二可凭此发扬光大。

【解说】

包为包容,荒为荒远广大,冯河即涉水过河。取象于九二、九三、六四爻组成的互兑,兑为泽为河;九三、六四六五组成互震,震为足,足在水中为涉水过河。遐是远,平时常说的遐迩就是远近的意思,“不遐遗”,就是不遗弃偏远地方。朋指朋友、同类。朋亡指坤阴消退,借指大公无私。

泰卦上坤下乾,都是最广大深远的卦象,天地交往,无所不包。九二上行(尚通“上”)中正无私,光明正大(以光大也)。本爻旨在强调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相互交流感通是天地万物的存在的法则。

【原文】

九三,无平不陂①,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②其孚③,[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艰,险。贞,正。恤,忧。孚,信也。”]于食④有福⑤。

《象》曰:“无往不复⑥”,天地际⑦也。

【注释】

①陂:山坡,斜坡。

②恤:忧。

③孚:诚信。

④食:食物,引申为广义的生活来源。

⑤福:此处指福气。

⑥复:返。

⑦际:会合,交会。

【译文】

九三,没有平原不起波坎的,没有一味前往而不返回的。只要在艰难中能坚守正道,就可免遭祸患。不要担心,能取信于人生活就会有福庆。

《象传》说:“没有一味前往而不返回的”,这就是位处天地交接的九三爻反映出的自然规律。

【解说】

三位是反复道,乾来坤往,“无往不复”,泰卦阴阳是平衡,但乾长坤退,平衡在打破,变得不平,陂就是不平,所以说“无平不陂”。九三处在健进与消退的前沿,自然不会容易,所以“艰贞”,但因于上六正应,又“无咎”。阴阳即消长又相互依赖(有孚),这种交往进退是自然现象,不必担心(勿恤其孚)。九三在互兑中,兑为口(见履卦),坤为众为多,乾为福祉,所以说“于食有福”。九三在乾坤交界处,所以说“天地际也”。

就如骑自行车,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动态中才能保持平衡和前进。改革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其中发展是硬道理。

【原文】

六四,翩翩①,[欧阳维诚《周易新解》:“翩翩,不踏实、往来轻浮的样子。”]不富以其邻,不戒②以孚③。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注释】

①翩翩:轻快飞舞的样子。

②戒:戒备。

③孚:信任。

【译文】

六四,轻浮者,不再殷实富有,而近邻也受到影响不存戒心,心存诚信。

《象传》说:“轻浮者,不再殷实富有”,说明失去了实际的态度。“心存诚信,没有戒心”,这是发自内心的意思。

【解说】

六四进入上坤,坤为虚在上,所以说“翩翩”,刚爻为实,坤为三阴,所以说“皆失实也”。六四“失实不富”,与初九正应,与九三亲比,与乾接触相吸引,不存戒心而诚信相待(不戒以孚),是发自内心的(中心愿也)。

泰卦阴阳交往处理得非常好,相互沟通、理解、信赖,所以事情进展很顺利。

【原文】

六五,帝乙①归②妹③,[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五者,帝位,震象称乙,是为帝乙。六五以阴处尊位,帝者之姊妹。五在震后,明其为妹也。五应于二,当下嫁二。妇人谓嫁曰归。故言‘帝乙归妹’。”]以祉④元⑤吉。[《说文》:“祉,福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⑥以行⑦愿也。[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中以行愿’者,释‘以祉元吉’之义,正由中顺,行其志愿,故得福而元吉也。”]

【注释】

①帝乙:殷代帝王名,即殷王纣的父亲殷高宗。

②归:嫁。

③妹:少女。据史载,帝乙曾经嫁少女给周文王。

④祉:福祉。

⑤元:大。

⑥中:正。

⑦行:实现。

【译文】

六五,帝乙嫁出少女,这给他带来福祉和大吉。

《象传》说:“这给他带来福祉和大吉”,是说他把握中庸原则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解说】

帝乙是商朝的一个帝王,是商纣王和微子的父亲。帝乙下嫁自己的妹妹给周王季,生周文王。《易经》的这一爻辞也是这段史事的一个有力佐证。六五与九二阴阳正应,心愿相合。天子嫁妹是莫大的福祉(以祉元吉)。归妹卦为上震下兑,震为长男,兑为少女为妹。有嫁娶之象。泰卦中有互震在上,互兑在下的归妹卦象(见九二爻解说),六五居中能推行心愿,可谓皆大欢喜。

【原文】

上六,城复①于隍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隍,城下沟。无水称隍,有水称池。”]勿用师③,自邑④告命。贞⑤吝⑥。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注释】

①复:通“覆”,倾倒。

②隍:城外的护城壕沟,有水称为池,无水称为隍。

③师:军队。

④邑:聚居之地,这里指某诸侯的国邑。

⑤贞:占卜。

⑥吝:困难。

【译文】

上六,城墙倾覆进城壕里,命令是不可以动用武力,要在自己的邑中祷告天命。占卜结果是知道有一定困难。

《象传》说:“城墙倾覆城壕里”,说明国家的政令已陷入混乱。

【解说】

坤阴消亡,首先是上六,上六在最上,物极必反,天地消长是自然规律。城墙要塌在护城河里不是人力能及,不必兴师动众来抵抗。命令不从国都发出,而发自士大夫的邑地,其命乱也,乾天本亲乎上,就要上复,坤本亲乎下,就要下返,此大势所趋。

历代亡国之君中,明代的崇祯帝死得最凄凉。当时,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们,无一人出现,早就作鸟兽散了。只有太监王承恩陪在旁边。真正成了孤家寡人的崇祯帝用剑砍伤了长公主,然后吊在紫禁城煤山上的一棵槐树上。明朝的灭亡,正是“城复于隍”,大势所趋,无可避免。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