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产后头痛

〔《大》〕

一奇散

治产后头疼,用当归、川芎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丹〕产妇年三十余,身热头痛肚痛。

陈皮白术白芍(各二钱)黄芩(二钱半)川芎(一钱)干姜牡丹皮甘草(各一钱半)荆芥(半钱)分四帖煎服。

〔《保》〕治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厥、皆令头痛,

加减四物汤

苍术(一两六钱)羌活川芎防风香附(炒)白芷(各一两)石膏(二两半)细辛(一两半)当归甘草(各五钱)上粗末,每一两水煎,服无时。如有汗者,知气弱头痛也,方中加芍药三两,桂一两半,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生姜煎。如热痰头痛,加白芷三两,石膏三两,知母一两。如寒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半,生姜三片,煎服。

〔《大》〕

芎附散

治产后败血作梗,头痛,诸药不效。

上大附子一枚,酽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尽,去皮脐,加川芎一两,并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下。

郭茂恂嫂金华君,产七日不食,始言头痛,头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刺,更作更止,相去无瞬息间。每头痛甚,欲取大石压,良久渐定,心痛作,则以十指抓壁,血流满掌,痛定目复痛,又以两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众医无计。进黑龙丹半粒,疾少间,中夜再服下,瞑目寝如平昔,至平旦下一行,约三升许,如蝗虫子,三疾减半,巳刻又行如前,则顿愈矣。(黑龙丹方见产后血不下条。)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偏头风

头半边痛者是也,当与前头痛相参用之。

〔丹〕偏头风。有痰者多。

左属风:荆芥薄荷。左属血虚:川芎当归。

右属痰:苍术半夏。右属热:黄芩。

〔罗〕

川芎散

治偏头痛,神效。

甘菊石膏川芎白僵蚕(生。各六钱)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

〔洁〕治头痛连睛痛。

石膏鼠粘子(炒)上为末,茶清食前调下。

〔垣〕

细辛散

治偏头风。

细辛(二分)川芎(七分)柴胡(二钱)黄芩(酒炒,一钱)生黄芩(五分)瓦粉(二分)甘草(炙,一钱半)黄连(酒炒,七分)芍药(半钱)上咀,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之。

〔《经》〕治偏头痛绝妙。荜茇为末一两,于食前用清粥饮调半钱服。

〔《本》〕治风寒客于头中,无时疼痛,牵引两目,遂至失明,宜

白附散

白附子(一两)麻黄(不去节)川乌南星(各半两)全蝎(五个)干姜朱砂麝香(各一分)上为细末,酒调一字服,略睡少时效。

一族人患头痛不可忍,一服瘥。

治偏头风。

猪牙皂角(去皮筋)香白芷白附子(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右疼右边卧,左疼左边卧,皆疼仰卧,食后服。

〔丹〕偏头风,荜茇、猪胆搐鼻中。

〔《本》〕治偏头风,用好萝卜自然汁一蚬壳许,令患人仰卧,左疼注左,右疼注右,或两边皆疼皆注之,虽十年患者亦效。王荆公患十二年,用之立效。后医数人皆愈,此禁中秘方。

〔《灵》〕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厥病篇)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雷头风

头痛而起核块者,是也。

〔子和〕凡雷头懒于俗呼之,谬名也。可用茶调散吐之,次用神芎丸下之,然后服乌荆丸及愈风饼子之类。衰者,可用凉膈散消风散热。

茶调散方(见上下部,即二仙散是也。)

神芎丸

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滑石(各四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愈风饼子

川乌(炮,半两)川芎甘菊白芷防风细辛天麻羌活荆芥薄荷甘草(炙。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剂,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细嚼茶酒送下,不计时候。

凉膈散(方见前寒热条。)〔《保》〕夫治雷头风者,诸药不效,为与证不相对也。盖雷头风者,震卦主之,震仰盂,故予制药内加荷叶者,象震之形,其色又青,乃述类象形,当煎《局方》中升麻汤主之。

升麻汤

治头面疙瘩,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升麻苍术荷叶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食前后。或烧全荷叶一个,研细调药,服之妙。

〔子和〕雷头风者,是头上有赤肿结核,或如酸枣状,可用针出血则愈矣。

〔《素》〕雷头风:上囟百会风池。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大头痛

头痛如肿,大如斗是也,大率多是天行时疫病。

〔垣〕泰和年,东垣以监纳济源税,时长夏多疫疠,初觉憎寒体重,次传面目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如染之多不救。张县丞亦得此证,至五六日,医以承气汤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或曰李明之存心于医,可以请治,遂命诊视,具说其由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

此虽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以承气下之,泻胃中之实热,是诛罚无过,殊不知适其病所为故。遂处方用黄连、黄芩,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为君。橘红、玄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子、薄荷叶苦辛平,板蓝根味甘寒,马屁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新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不得伸,桔梗味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共为细末,用汤调,时时服之,拌蜜为丸,噙化之,服尽良愈。因叹曰:往者不可追,来者尤可及。凡他所有是病者,皆书方以帖之,全治甚众。

普济消毒饮子

黄芩黄连(各半两)人参(三钱)橘红玄参甘草(生。各二钱)连翘鼠粘子板蓝根马屁勃(各一钱)白僵蚕(炒,七分)升麻(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钱)上为细末,服如前法,或加防风、薄荷、川芎、当归身,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热服之,食后时时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肿热甚者,宜砭刺之。

〔海〕大头病者,虽在身半以上,热伏于经,以感天地四时非节瘟疫之气所着,以成此疾。至于溃裂脓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谓之疫疠也。大抵足阳明邪热太甚,实资少阳相火为之炽,多在少阳,或在阳明,甚则逆传。视其肿势在何部分,随其经而取之,湿热为肿,木盛为痛,此邪发于首,多在两耳前后,所先见出者,为主为根,治之宜早,药不宜速,恐过其病。所谓上热未除,中寒已作,有伤人命矣。此疾是自外而之内者,是为血病,况头部分受邪,见于无形之处,至高之分,当先缓而后急。先缓者,谓邪气在上,着无形之部分,既着无形,所传无定,若用重剂大泻之,则其邪不去,反过其病矣。虽用缓药,若又急服之,或食前,或顿服,咸失缓体,则药不能除病矣。当徐徐渍无形之邪,或药性味形体据象服饵,皆须不离缓体及寒药,或酒炒浸之类皆是也。后急者,谓前缓剂已经高分,泻邪气入于中,是到阴部,染于有形质之所,若不速去,反损阴也。此却为客邪,当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当缓者,谓阳邪在上,阴邪在下,各为本家病也。若急治之,不惟不能解其纷,而反致其乱矣,此所以治主当缓也。治客当急者,谓阳分受阳邪,阴分受阴邪,主也。阴分受阳邪,阳分受阴邪,客也。凡所谓客者当急去之,此治急以客也。假令少阳阳明之为病,少阳为邪者,出于耳前后也。

阳明者,首面大肿也。先以黄芩、黄连、甘草,通炒过,锉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服毕,再用大黄或酒浸或煨,又以鼠粘子新瓦上炒香,咀煎去渣,纳芒硝各等分,亦细细呷之。当食后用,徐得微利。及邪气已,只服前药。如不已,再服后药,根据前次第用之,取大便利,邪已即止。如阳明渴者,加石膏。少阳渴者,加栝蒌根汤。阳明行经,加升麻、葛根、芍药之类。太阳行经,加羌活、防风、荆芥之类。选而加之,并与上药均合,不可独用散也。

〔洁〕

黑白散

治大头病如神。

乌黑蛇(酒浸)白花蛇(去头尾,酒浸)雄黄(二钱)大黄(煨,半两)上为极细末,每服一二钱,白汤调无时。

〔海〕疫毒头肿者,甘桔汤加鼠粘子、大黄、芒硝。

〔丹〕大头天行病。

羌活酒芩酒蒸大黄〔《素》〕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全文见厥。)〔《山》〕大头风,用井底泥调大黄、芒硝涂之。(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里者宜之。)运气大头病皆属火,盖经所谓上肿者,即其属也。经云:少阳司天之政,风热参布,太阴横流,寒乃时至,民病上,怫肿色变。又云:少阴司天之政,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民病嗌干肿上,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其治方,东垣普济消毒饮子得之矣。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眉痛

〔丹〕眉痛,属风热与痰,作风痰治。类头风,用白芷、酒黄芩末,酒调下。

又方川乌草乌(二味为君,童便浸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各等分,为佐)〔垣〕

选奇汤

眉骨痛不可忍。

防风羌活(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不用,如能食热痛者加之)甘草(三钱,夏生冬炙用)上咀,每服三钱水煎,稍热服,食后时时。

《撮要》、《摘英》眉攒内痛:解溪〔《玉》〕眉间痛:攒竹(泻出血,沿皮透鱼腹。)头维(一分,沿皮斜向下透悬颅,选而用之,不必尽取。)眉棱骨痛:攒竹合谷神庭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头重

〔垣〕

红豆散

治头重如山,此湿气在头也。

麻黄根(炒,半钱)苦丁香(半钱)红豆(十粒)羌活(烧)连翘(各三钱)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又方羌活根(烧)连翘(各三钱)红豆(半钱)上为末,搐鼻。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全文见针灸。长强穴在脊,即尾骨端也。)〔《撮》〕头重如石:印堂(一分,沿皮透攒竹,先左后右,弹针出血。)

卷之十五肝胆部头风痛

头风屑

〔罗〕肝经风盛,木自摇动。《尚书》云:满招损。老子云:物壮则老。故木凌脾土,金来克之,是子来为母复仇也。使梳头有屑皮,见肺之证也,谓肺主皮毛。大便实,泻青丸主之;虚则消风散主之。(泻青丸方见治虚实法。)

消风散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痛,肌肉蠕动,目眩旋运,耳箫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燥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骨疼,旋欲倒,痰逆恶心。

芎羌活人参茯苓(去皮)白僵蚕藿香(去土)荆芥甘草(炒)蝉壳(去土。

各二两)浓朴(去皮,姜制)陈皮(去白。各半两)防风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如久病偏头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身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调下半盏,不拘服之。小儿虚风,目涩昏倦,及急慢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下亦得。

〔丹〕头痒风屑发黄,用酒炒大黄茶调服。

〔海〕万病紫菀丸治头多白屑,每服三丸至五七丸,姜汤下。(方见积块条。)〔《本》〕治风屑极燥痒无时,此乃气虚,风邪侵于皮表而生。用藜芦不拘多少为末,先洗头,须避风,候未至十分干时,用末糁之。须用入发至皮方得,紧缚之两日夜,次日即不燥痒。如尚有些少,可再用一次立效。

禹锡按陈藏器云:盐麸子,主头风白屑,效。(俗名麸盐桃,其末结五倍子。)〔《经》〕患头上白屑极多,山豆根油浸涂,以孩儿乳汁调涂效。

〔《本》〕又方白芷零陵香(各等分)上为末,如前法用之,候三五日篦去,敷三二次,终始不生。

卷之十五肝胆部

多卧、不得卧

〔《灵》〕黄帝曰:病而不得眠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又曰:病目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大惑论)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以跷脉考之,当作“目内”。)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寒热论)帝问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陷”当作“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瞑。黄帝曰: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渣,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邪客篇按:本草秫米即所谓糯米是也。)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寐,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目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则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大惑篇)〔海〕胆虚不眠,寒也,酸枣仁炒,竹叶汤调服。(《圣惠方》)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用末,茶姜汁调服。(《济众方》一法酸枣仁一两生用,腊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七分盏,煎六分,温服,无时。)

卷之十五肝胆部多卧、不得卧

不得卧

〔仲〕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汤

主之。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茯苓芎(各二两。一方加生姜二两)上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本》〕治胆虚不得眠,四肢无力,

鳖甲丸

鳖甲酸枣仁羌活牛膝黄人参五味子(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杵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送下。

〔《圣》〕治骨蒸劳,烦心不得眠。用酸枣仁一两,水一大盏半,研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煮过,不计时服之。

〔《素》〕帝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之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精有所寄之则安,《太素》作“精有所倚则卧不安”是也。)〔海〕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酸枣仁,六物煮服。

〔《本》〕

真珠母丸

治肝经因虚,内受风邪,卧则宽散而不收,状若惊悸。

珠母(三分,研细用碾)当归熟地(各一两半)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苓(各一两)沉香龙齿(各半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四五十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后卧服。

独活汤

独活羌活人参前胡细辛半夏五味子沙参白茯苓酸枣仁甘草(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同煎至七分,去渣,不拘时候。

绍兴癸丑,予待次四明,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更医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肝气因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者也,游魂为变。平人肝不受邪,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飞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去体矣,愿求治之。予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

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议古今方,无与病相对者。故予处此二方以赠,服一月而病悉除。此方用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真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同类也。龙齿虎睛,今人例以为镇心药,殊不知龙齿安魂,虎睛定魄,各言其类也。盖东方苍龙木也,属肝而藏魂,西方白虎金也,属肺而藏魄。

龙能变化,故魂游而不定。虎能专静,故魄止而有守。予谓治魄不宁者,宜以虎睛,治魂飞扬者,宜以龙齿,万物有成理而不失,在夫人达之而已。

〔垣〕羌活胜湿汤加柴胡,治卧而多惊,邪在少阳厥阴也。(方见腰痛)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全文见水肿。)《内经》半夏汤治不得卧,乃去饮之剂也。(方见前阴阳条。)〔无〕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兼治惊悸。(方见惊悸。)〔丹〕烦不得眠,六乙散加牛黄服之。(即益元散。)〔子和〕一富家妇人,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得寐,无药可疗,其夫求戴人治之。戴人曰:两手脉俱缓,此脾受邪也,脾主思故也。乃与其夫议以怒激之,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一法而去。

其妇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食进,其脉得平。(此因胆虚不能制脾之思虑而不寐,今激之怒,胆复制脾故得寐也。)〔《素》〕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逆调论)喘不得卧,以喘法治之。

厥不得卧,以脚气法求之。

〔《素》〕帝曰:人之不能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肺大,肺大则不得偃卧。

〔《撮》〕胆寒不得卧:窍阴(一分,补之灸。)〔《甲》〕惊不得眠,善,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阴交主之。不得卧,浮主之。

卷之十五肝胆部多卧、不得卧

多卧

〔子和〕陈州长史一小儿病,寐而不寤三日。诸医作睡惊治之,或欲以艾火灸之,或以大惊丸及水银饼子治之。其父曰:此子平日无疾,何骤有惊乎?以子之病问戴人,戴人诊其两手脉,皆平和。

戴人曰:若惊风之脉,当洪大而强,今则平和,非惊风也。戴人窃问其乳母,尔三日前曾饮酒醉否?蘧然笑曰:夫人以煮酒见饷,酒味甚美,三饮一罂而睡。夫陈酒味甘而恋膈,酒气满乳,儿亦醉也。

乃锉甘草、干葛、葛花、缩砂仁、贯众煎汁,啜之立醒。

运气多睡皆属内热。经云: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阴始凝,气始肃,病中热,善眠是也。

〔《怪穴》〕困睡多:无名指第二节尖。(灸一壮,屈手指取之。)

卷之十五肝胆部

咽喉

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又云: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故以喉咽入肝胆部。

〔《素》〕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太阳阳明论)地气通于嗌。(全文见五脏。咽喉下接连胸中肺叶之间。嗌即咽之低处也,咽即嗌之高处也。)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悬壅者,音声之关也。(全文见喑。)〔子和〕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纳食,故咽气通于地。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辟,掩其喉,则其食下。不掩之,其喉错。必舌抵上,则会厌能闭其喉矣。四者交相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喉痹

凡经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不能兼喉痹也。今以喉咽俱病诸方,并入喉痹门中。

喉痹恶寒,及寸脉小弱于关尺者,皆为表证。宜甘桔汤、半夏桂枝甘草汤,详寒热发散之。

若水浆不得入口者,用解毒雄黄丸四五粒,以极酸醋磨化灌入口内,吐出浓痰,却服之。间以生姜自然汁一蚬壳噙下之,神效。

按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姜汁散其外寒,则内热得伸而愈矣。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结不伸;又忌硝黄等寒剂下之,反使其阳下陷入里,则祸不旋踵矣。

韩和云:寸脉弱小于关者,宜消阴助阳。垣云:两寸脉不足,乃阳气不足,故用表药提其气,升以助阳也,或三部俱小弱,亦可用其法也。

喉痹,乡村病皆相似者,属天行运气之邪,治必先表散之,亦大忌酸药点之,寒药下之。郁其邪于内,不得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属火。经云:少阳所至为喉痹。又云:少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喉痹。治宜仲景桔梗汤,或面赤斑者,属阳毒,宜阳毒诸方汗之。

其二属湿。经云: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喉痹。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病嗌肿喉痹。

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草汤,或面青黑者,属阴毒,宜阴毒诸方汗之。

〔仲〕桔梗汤治伤寒客热咽痛。(方见伤寒咽痛。海藏治咽痛甘桔汤加鼠粘子、竹茹妙。)〔无〕

荆芥汤

治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咽之痛甚。

荆芥(半两)桔梗(二两)甘草(一两)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温服。

〔《活》〕半夏桂枝甘草汤治暴寒中人咽痛。(方见伤寒咽痛。)〔无〕治卒喉痹不得语。小续命汤加杏仁七个煎,甚妙。(续命汤方见中风门。)〔和〕

五香散

治喉咽肿痛,毒瓦斯结塞不通。

木香沉香鸡舌香薰陆香(各一两)麝香(另研,三钱)上为末,入麝香研匀,每二钱,水一盏,煎服不拘时。

〔《本》〕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白僵蚕捣筛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喉立愈。(丹溪云:僵蚕属火而有土与木,老得金气而僵,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疾。)〔陈〕附子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和〕

如圣胜金锭

治咽喉急闭,腮颔肿痛。并单蛾,结喉,重舌,木舌。

硫黄(细研,一两半)川芎(一两)腊茶薄荷(去根梗。各半两)贯众(二两)硝石(研,四两)荆芥(二两)上为末,生葱汁搜和为锭,每服先用新汲水灌漱,次嚼生薄荷五七叶,却用药一锭,同嚼极烂,井水咽下。

甚者连进三服,并以一锭安患处,其病随药便消。

〔罗〕征南帅不邻吉歹,病咽痛下利。(方见表热里寒门。)洪武戊辰春,乡村病喉痹者甚众,盖前年终之气,及当年初之气,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汤,加黄连、半夏、僵蚕、鼠粘子根等剂发之。挟虚者,加参、、归辈。水浆不入者,先用解毒雄黄丸,醋磨化之灌喉,痰出,更用生姜汁灌之,却用上项药无不神验。若用胆矾等酸寒点过者,皆不治,盖邪郁不出故也。

〔罗〕

解毒雄黄丸

治缠喉风,及急喉闭,卒然倒仆,牙关紧急。

雄黄郁金(各一分)巴豆(去皮油,十四个)上为细末,醋糊为丸绿豆大。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如至死者,心头犹热,灌药不下,斡口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治。如小儿惊热,痰涎壅塞,或二丸三丸,量小大加减。

(一法用雄黄丸三粒,醋磨化灌之尤妙,其痰立出即瘥。)〔《大》〕治缠喉风。雄黄一块,新汲水磨,急灌吐,瘥。

〔丹〕缠喉风属热痰,宜用鹅翎蘸桐油探吐之。又法,用射干逆流水吐之。

〔世〕远志去心为末,每半钱,水小半盏调服,口含竹管,吐痰涎极捷,治喉痹如神。

乌犀角膏

治咽喉肿痛,及一切结喉、烂喉、遁尸、缠喉、痹喉、急喉、飞丝入喉、重舌、木舌等证。

皂荚(两条,子捶碎,用水三升浸一时久,挪汁去渣,入瓦器内熬成膏)好酒(一合)焰硝百草霜(研,一钱,同皂角膏搅匀令稠)人参(一钱,为末)硼砂白霜梅(各少许。并研入膏中)上拌和前药,用鹅毛点少许于喉中,以出尽顽涎为度。却嚼甘草二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以粗布蘸水,揩舌冷,次用生姜片擦之,然后用药。

〔《山》〕缠喉风。皂角揉水灌下,得吐愈。

〔《斗》〕治缠喉风喉痹,饮食不通欲死者。用反魂草根一茎,净洗,纳入喉中,取寒痰出即瘥,神验。

更以马牙硝津咽之,即绝根。反魂草,一名紫菀。

〔世〕治咽痛。用土乌药,即矮樟根,以醋两盏煎一盏,先噙后咽,吐出痰涎为愈。

〔杜〕治缠喉风,束气不通。用蛇蜕炙黄、当归等分为末,温酒调下一钱匕,得吐愈。

〔罗〕

备急如圣散

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细研)藜芦(生用)白矾(飞)猪牙皂角(去皮,炙黄)上等分,为细末,每用一豆大,鼻内搐之,立效。

〔世〕

一字散

治喉闭,气塞不通,饮食不下。

雄黄(另研,一分)蝎梢(七枚)白矾(生研)藜芦(各一钱)猪牙皂角(七锭)上为末,每用一字,吹入鼻中,实时吐出顽涎为愈。

治喉咽痛,牙关紧急,用巴豆去壳,以纸压出巴豆油在纸上,以此纸作捻子,点火吹灭,以烟熏入鼻中,实时口鼻涎流,牙关开矣。

喉痹不恶寒者,及寸脉大滑实于关尺者,皆属下证,宜硝石、青黛等寒药降之,或白矾等酸剂收之也。韩祗和云:寸脉大于关尺者,宜消阳助阴。东垣云:两寸脉实,为阴盛阳虚,下之则愈。

故予每用此法,治急喉痹,如鼓应桴,或三部俱实,亦可用其法也。

〔无〕

玉钥匙

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焰硝(一两半)硼砂(半两)脑子(一字)白僵蚕(一分)上为末,以竹管吹半钱入喉中,立愈。

〔世〕治喉痹咽痛,用蒲黄、甘草、青黛、芒硝,等分为末,时时咽豆许,神效。

〔《外》〕疗喉痹神验。朴硝一两,细细含咽汁,立愈。

〔无〕

玉屑无忧散

治缠喉风,咽喉疼痛,语声不出,咽物有碍。或风涎壅滞,口舌生疮,大人酒,小儿奶癖,或误吞骨屑,哽塞不下。

玄参贯众滑石砂仁黄连甘草茯苓山豆根荆芥(各半两)寒水石()硼砂(各三钱)上为末,每服一钱,先抄入口,以清水咽下。此药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疗渴。

〔丹〕治喉痹,呼吸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水升半,煎取二盏去渣,细细呷之,立通。(《外台秘要》本草云:络石味苦温微寒无毒,主风热。)治喉痹。白瑞香花根寸许,研细调灌之妙。(白瑞香药性未详。)〔葛〕卒喉痹。取黄柏片含之。又黄柏一斤,咀,酒一斗,煮二沸去渣,恣饮便愈。

〔世〕喉痹,水谷不下。萝卜汁咽之甚佳。(萝卜下气甚速。)〔丹〕又方李实根一片,噙口内佳。

治风热痰喉痹,先以千缗汤,次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养阴则火降矣。

〔《灵苑》〕治急喉闭,逡巡不救者,蠡鱼胆,腊月收,阴干为末,每用少许点患处,药至即瘥。病深则水调灌之。

〔丹〕用李实根研,水敷顶上一遭。

治喉痹卒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人鸡犬,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赤,敷之。(《千金方》)又方焰硝枯矾(各五分)硼砂(一钱)杜牛膝调敷上降之之剂。

〔罗〕

开关散

治喉风气息不通。

白僵蚕(炒,一两)枯白矾(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水调下,细细服之。

〔《本》〕治缠喉风。用白矾末半钱,乌鸡子清一个,二味调匀,灌入喉中,立效如神。此方活人不计数,幸毋忽。

〔《山》〕喉闭。用枯矾末吹纳喉中,急用灯盏底油脚灌下。

〔世〕治喉痹。马屁勃、白矾等分为细末,以鹅翎吹入喉中,吐痰二升愈。(马屁勃味辛平。)治喉闭。一握金一握,烧灰,拌白矾末炒青色为度,用箸三四根,压下舌,看喉中端的,吹入患处妙。此药一名八角荷,一名山荷叶,如川芎样生深山。诗云:一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硫黄怕我死,水银化成砂。

〔无〕

神效散

荆芥、蓖麻肉等分为末,蜜丸皂子大,绵裹含化,治喉痹语声不出者佳。

〔丹〕又方猪牙皂角,和霜梅为末噙之。

〔世〕治喉痹咽肿,手足不和恶寒者,用鸭嘴胆矾末,以箸蘸药点患处,药至即瘥,神效。

上收之之剂。

〔海〕治喉痹。取蛴螬虫汁,点在喉中,下咽即开。

〔崔〕治喉痹壅塞不通。取红蓝花,捣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可浸干者,浓绞取汁,如前服之极验。咽喉塞,服之皆瘥。

〔丹〕又方用茜草一两煎服,降血中之火。

〔世〕治咽肿。杜牛膝捣自然汁,和醋服之。(本草云:杜牛膝主血结及血块。)〔无〕

马鞭草散

治患喉痹咽肿连颊,吐气数者。

马鞭草(本草云:马鞭草味辛凉,破血主癖血瘕,通月经。)上捣自然汁,每服咽一合许。又一法,用马衔铁,煮汁服,亦妙。

〔丹〕治喉痹。射干切一片,含咽汁。(《外台秘要》)本草云:射干破血消。治疗老血在心脾间,味辛凉微温有毒。)〔孙〕押班都知潘元从喉闭。急召孙至,于夹袋中取药末半匕,吹入喉中,少顷潘吐出脓血立愈。翌日,潘诣孙谢曰:火急之难,非明公不能救,救人之急,非药不能疗,赠金一百两,愿求方以济非常之急。

孙以其方授之,用猪牙皂角、白矾、黄连等分细锉,新瓦上焙干为末,每用半钱吹入喉中。因曰:神方无价,安用以利易哉。遂不受所赠。

急喉痹,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间者,此为肺绝之候,速宜参膏救之。用姜汁、竹沥放开服,如未得参膏,或先煎独参汤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四五,迟则十不全一也。

〔《素》〕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阳别论)〔海〕治喉闭逡巡不救方。

皂荚(去皮弦子,生,半两,为细末,以箸头点少许在肿痛处,更以醋糊调药末浓涂项上,须臾便破血出,立瘥。丹溪以鸡毛蘸敷肿处尤妙。)又用远志去心,水调敷项上一遭。

〔丹〕治喉痹。青艾和茎叶一握,用醋同杵敷痹处,冬月用干者。(李亚方)一法用青艾汁灌下。

〔《山》〕喉闭。用蛇床子烧烟,熏入喉中愈。

〔《本》〕喉中卒被毒瓦斯攻痛者,切商陆根炙热,隔布熨之,冷辄易,立愈。

〔丹〕有人患缠喉风,食不能下,大麦面作稀糊咽之,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衍义》云:以此代粥食也。若能食者,不必用此。)〔《山》〕挫喉气不通者,以冷水徐灌之。

《内经》刺灸喉痹法有四。今以经脉所过,咽喉取之验者,及他病相干,而致喉痹取之者,通六经也。

其一,取手足阳明。经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又云:胃足阳明脉,从大迎前下人迎,附循喉咙。所生病者颈肿喉痹,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

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取之所别也。又曰:大肠手阳明脉,所生病者喉痹,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手少阳。经云:三焦手少阳之脉,出缺盆,上项系耳后,是动则病嗌肿喉痹,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曰:邪客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壮者立已,老者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是也。

其三,以经络所过喉咽者有二。经云: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故喉之后疼者,取之累验也。又云:肾足少阴之脉,上贯肝鬲,循喉咙,窦汉卿所谓必准者,照海治喉中之闭塞是也。

其四,他病相干致喉痹者有一。经云:心咳之状,喉仲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取心之俞,盖大陵穴是也。

〔孙〕文潞公一日喉肿,翰林咽喉科治之,经三日愈甚,上召孙治之。孙曰:病得相公书判笔一管,去笔头,水笔管点药入喉便愈。孙随手便刺,相公昏仆,不省人事,左右皆惊愕流汗。

孙乃笑曰:非我不能救相公,须臾呕出脓血升余,旬日乃平复如故。见上,上喜曰:孙召良医,甚有手段。予尝治一男子喉痹,于太溪穴刺出黑血半盏而愈。由是言之,喉痹以恶血不散故也。凡治此疾,暴者必先发散,发散不愈,次取痰,取痰不愈,次去污血也。

〔《摘》〕治喉痹:丰隆涌泉关冲(甚者,以小三棱针藏笔锋中,诈言点药于喉痹上,乃刺出紫血,顿下立愈。)〔《撮》〕喉痹乳蛾:少商(针入一分,卧针向后三分。)照海太冲〔洁〕喉闭不通:少商隐白少冲涌泉〔《摘》〕喉痹颔肿如升,水粒不下:少商(出血。)手大指背头节(三棱折刺三针,出血。)阳谷(三分。)〔《甲》〕喉痹,完骨及天容、气舍、天鼎、尺泽、合谷、商阳、阳溪、中渚、前谷、商丘、然谷、阳交悉主之。喉痹胸中暴逆,先取冲脉,后取三里、云门(皆泻之。)〔《脉》〕喉痹刺少阴,少阴在手腕,当小指掌后动脉是也,针入三分补之。

〔《甲》〕喉痹咽如梗,三间主之。喉痹不能言,温溜、曲池主之。喉痹气逆,口,咽喉如扼状,行间主之。喉痹咽肿,水浆不下,璇玑主之。喉痹食不下,鸠尾主之。

白色粗理者肺大,肺大则多饮,善病喉痹。(全文见诊。)心脉大甚为喉。(全文见治虚实法。)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咽嗌痛(咽嗌不能纳唾与食是也)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全文见治法。)〔丹〕咽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者,必用玄参。

气虚人参加竹沥。血虚四物加竹沥。

咽痛,有阴气大虚,阳气飞越,痰结在上,遂成咽痛。脉必浮大,重取必涩,去死为近。

宜补阴阳,人参一味浓煎汤,细细饮之。(此证皆是劳嗽日久者有之,如用实喉痹条下诸方,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咽疮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宜用人参、蜜炙黄柏、荆芥治之。

润喉散

治气郁夜热,咽干梗塞用。

桔梗(二钱半)粉草紫河车香附(各三钱)百药煎(一钱半)上为细末,敷口内。

咽喉生疮损了,不用生姜,用之辛辣痛,又能散不收。

咽痛实热者。

黄连荆芥薄荷蜜姜汁调噙。

咽中疮肿,蓖麻子一粒去皮,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丹溪云:蓖麻子属金,性善收,能遣毒肿。又似属水,当是外科要药。)〔罗〕

龙麝聚圣丹

治心脾客热,毒瓦斯攻冲,咽喉赤肿头痛,或成喉痹,或结硬不消,愈而复发,经久不瘥。或舌本肿胀,满口生疮,饮食难咽,并宜服之。

川芎(一两)生地犀角屑羚羊角琥珀(研。各五钱)马牙硝(研,三钱)硼砂(研,一两)人参赤茯苓(各三钱)玄参桔梗升麻铅白霜(研)连翘(各五钱)朱砂(水飞,二钱)牛黄(研,二钱)麝香(研,三钱)脑子(研,三钱)金箔(为衣)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用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水化下,或细嚼,或噙化。

如无薄荷,新水亦可,临卧用之。

祛毒牛黄膏

治大人小儿咽喉肿痛,舌本强硬,满口生疮,涎潮喘急,饮食难进,咽膈不利。

牛黄(研,三钱半)人参琥珀犀角(取细末)桔梗生地硼砂(各半两)雄黄(一两)玄参升麻(各三钱)蛤粉(水飞,四两)寒水石(,二两)朱砂(飞研,七钱)铅白霜脑子(各一钱)金箔(为衣)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金箔为衣。用磁石器内收贮,每服一丸,浓煎薄荷汤化下,或新汲水服亦得。日进二三服,噙化亦得。

咽喉备急丹

青黛芒硝白僵蚕(各一两)甘草(四两)上为细末,用腊月内牛胆有黄者,盛药其中,荫四十九日,多时为妙。

〔《经》〕患喉痛。含山豆根一片,细咽津极妙。

〔丹〕咽痛。硼砂或和胆矾、白僵蚕、白霜梅和噙。又方,百药煎去黑皮、硼砂、甘草、生白矾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细细咽下。

〔《肘》〕咽喉卒肿,食饮不通。黄柏捣敷肿上,冷复易之。用苦酒和末佳。

〔丹〕妇人患咽疼。用桔梗一两,生甘草半两,分三帖,水二碗煎取一小盏,稍热饮之。先与蚤休末,细咽之。(蚤休末即金线重楼是也。)〔罗〕

增损如圣汤

治风热攻冲会厌,语声不出,咽喉妨闷肿痛,并治之。

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半)枳壳(汤浸,去穣)防风(各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渣,入酥如枣许搅匀,食后温服。

〔《本》〕治虚烦上壅,脾肺有热,咽喉生疮,

利膈汤

鸡苏叶荆芥防风桔梗人参牛蒡子(隔纸炒)甘草(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如咽痛口疮甚者,加僵蚕一两。

〔垣〕

桔梗汤

治咽肿微觉痛,声破,季冬合之。

麻黄(不去节,半钱)桔梗(一钱)黄芩(三钱)甘草(一钱)白僵蚕(三钱)马屁勃(一两)桂枝(少许)归身(三分)上咀,水二盏,煎去渣,稍热服,食后,可徐徐呷之。

〔罗〕

发声散

治咽痛妨闷,咽物则微痛,不宜寒凉药过泄之,此妨闷虚热也。

栝蒌(一个)白僵蚕(微炒,半两)桔梗(七钱半)甘草(炒,二钱)上为细末,每用少许,干糁咽喉中。若肿痛,左右有红,或只一壁红紫长大,水米难下,用此散一钱,朴硝一钱和匀,糁喉中咽津。如喉中生赤肿,或有小白头疮,用前散一钱匕,白矾细研半钱,干糁。

〔丹〕姜汁调僵蚕末,治咽痛神效。(详见喉痹。)〔无〕蜜附子治感寒,咽门闭,不能咽。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脐,切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津,甘味尽,更以附子片涂蜜炙用之。

〔丹〕治咽痛,用诸药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条红线如发,悬一黑泡,大如樱珠垂挂,到咽门而止,口中饮食不入。须用深取牛膝根,直而独条者,洗净,入好醋三五滴,同研细,就鼻孔滴二三点,入去则丝断珠破,其病立安。

〔《素》〕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奇病论)〔世〕咽痛,用倒摘刺根,净洗,入好酒醋同研,滴在喉中,耳若痒,即安。

〔《范汪方》〕治喉中肿痛,不得饮食。烧笔头灰,浆水饮下方寸匕。

〔《广》〕主咽喉塞,鼻中疮出,及干呕头痛,食不下。生鸡子一个,开头取白去黄,着米酢煨拌,火顿沸起,擎下沸定,须顿三度,就热饮酢尽,不过一二次瘥。

运气,咽喉嗌痛,皆属寒。经云: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嗌痛颔肿是也。

《内经》灸刺咽喉有二:其一,取足少阴。经云:肾足少阴之脉,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痛。又云:嗌中肿,不能纳,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又云:邪客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纳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林亿云:贲,膈也。谓气上走膈上也。)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是也。

其二,取手太阳。经云: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视虚实寒热陷下取之也。

〔《甲》〕咽中痛,不可纳食,涌泉主之。咽肿难言,天柱主之。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乳蛾

〔《竹》〕

咽喉乳蛾方

雄黄郁金(各五钱)白矾(生用,二钱半)胆矾(五分)上为细末,以竹管吹入喉中,立能言语。

粉香散

吹乳蛾即开。

白矾(三钱)巴豆(三粒,去皮油)轻粉麝香(各少许)上于铁器上飞白矾沸,入巴豆在矾上枯去,不用巴豆,为细末。三味和合吹喉中。

〔孙〕治悬痈垂长,咽中妨闷。白矾一两烧灰,盐花一两,二味细研,以箸头点药在上。

〔《竹》〕

罗青散

治单双乳蛾。

蒲黄(五钱)罗青盆硝(研。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冷蜜水调,细细咽之,吞不下,鸡翎蘸药喉内扫之,立效。

〔《本》〕

玄参散

治悬痈,痛不下食。

玄参(一两)升麻射干大黄(各半两)甘草上为细末,用水煎至七分放温,时时含咽良验。

〔无〕

干姜散

治悬痈,热卒暴肿大。

干姜半夏(汤洗去滑,等分)上为细末,以少许着舌上咽津。

〔世〕乳蛾。用杜牛膝根红者研调,男用女乳汁,女用男乳汁,纳鼻吸之。

〔丹〕治喉中卒生肉。绵裹箸头蘸盐揩,一日六七次易之。(孙真人方。)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咽仲介介如梗状

〔仲〕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浓朴汤

主之。

半夏(一升)浓朴(三两)茯苓生姜(各四两)苏叶(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

〔丹〕痰结核在咽,此湿痰,必用痰药中咸能软坚之味。

栝蒌实青黛杏仁海蛤粉桔梗连翘风化硝上为末,姜蜜丸,噙化。

《内经》灸刺咽嗌介介如梗状,有二:其一,取阳陵泉。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嗌仲介介然数唾,取阳陵泉是也。

其二,取大陵。经云:心咳之状,喉如然,如梗状,取心之俞是也。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诸物梗喉

〔无〕治诸哽。煮薤白令半熟,以线缚定,手执线头,少嚼薤白咽之。度薤白至哽处,便牵引哽即出矣。又法,用绵一小块,以蜜煮,用如食薤法。

〔世〕治骨哽入喉。

缩砂甘草(各等分)上为末,以绵裹少许噙之,旋旋咽津,久之即出。

骨哽,以乳香烧烟,吸入喉即吐出。

〔《本》〕治诸鱼骨哽久不出方。以皂角少许,吹入鼻中,得嚏哽出。多秘此方。

〔陈〕獭主鱼骨哽不可出者。取獭足于项下爬之,亦可煮汁食之。

〔《外》〕治哽,蝼蛄胆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古金录》〕疗鱼骨横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鲤鱼鳞皮合烧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再服。

上治骨哽。

〔子和〕一小儿误吞一钱在喉中不下,诸医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净白表纸,令卷实如箸,以刀纵横乱割其端,作之状,又别取一箸,缚针钩于其端,令不可脱,先下咽中,轻提轻抑探之,觉钩入于钱窍,然后以纸卷纳之咽中,与钩尖相抵,觉钩尖入纸卷之端,不碍肌肉,提之而出。

〔葛〕误吞钗。取薤白曝令萎黄,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钗即随出。

〔丹〕治误吞钱钗及环。用饴糖一片,渐渐食之,自出。(《外台秘要》)上治钱哽。

〔世〕治骨哽。槿树叶油、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为丸,噙化累效。

治骨哽喉痛。用水牛屎上生出蕈,晒干为末,用砂糖为丸,徐徐咽吞下,仍用砂糖为衣,不然损牙。

〔《外》〕治鱼骨哽在喉中,以少砂口咀嚼,咽之立下。

〔世〕治鱼骨哽,用玉簪花根,研细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着齿,着则齿酥。骨哽。用萱草根汁服之传者云,可立视骨下。(邵云:萱草即鹿葱也,又名宜男。)又方,鱼骨哽,细嚼萝卜,徐徐咽之愈。

〔丹〕治鱼骨哽,百法不能疗者。饧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立出。(《肘后方》)治诸哽。生艾数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热服之。(《外台》)〔世〕鱼骨哽。楮子捣自然汁,滤去渣服,或收晒干为末,水和汁服亦可。(楮子即谷树子也。)一方用楮树皮。

〔《衍》〕橄榄味涩,食久则甘,嚼汁咽,治鱼哽。

〔《外》〕治哽。以瞿麦为末,水调方寸匕服。

〔《本》〕治骨哽。白茯苓一味,临时细切为末,以所哽骨煎汤调下。

〔世〕治鸡骨哽,用水帘草捣汁,饮之骨自消。治骨哽,以野苎根洗净,捣烂如泥,每用龙眼大。

如被鸡骨所伤,以鸡羹化下。如鱼骨所伤,鱼汤化下。治一切骨哽,用金凤花子,嚼烂噙下,无子用根亦好。

〔《山》〕误吞稻芒麦芒咽间者,急取鹅口中涎灌之,或取荐头草嚼亦妙。

〔丹〕鱼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盏饮之,骨软而出。(《食疗》)〔丹〕治吞钱。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顿服便下。(钱氏《箧中方》)治吞钱及铁物在喉者,不得下。南烛根,烧细末,汤调一钱下之。

〔《山》〕误吞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一升,日再服之。(《外台秘要》)又方,误吞铜钱。用家茨菰取汁,呷饮自消。(见《山居方》)〔《外》〕误吞钱并金银等物。以糊粉一两,捣调之,分再服。如吞金银物在腹中,以水银服之,令消烊。

〔无〕凡治哽之法,皆以类推。如鸬治鱼哽,磁石治针哽,发灰治发哽,狸虎治骨哽,亦各从其类也。

卷之十五肝胆部咽喉

项颈强痛

〔《灵》〕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当缺盆中央动脉是也。)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挟喉二旁之动脉是也。)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挟喉动脉之后,曲颊之前一寸后是。)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手阳明之后,当曲颊之下是也。)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曲颊之后,当耳之下是也。)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耳后当完骨上是也。)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挟项大筋中是也。)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足阳明,挟喉之动脉也,其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外,不至曲颊一寸。太阳当曲颊。

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挟项,大筋之中。(俱本输篇)〔《内经》〕刺灸项颈痛有二。

其一,取足手太阳,治项后痛。经云: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项如拔,视虚盛寒热陷下取之。

又云: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又云:大风项颈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又云: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立已。不已则刺外踝下三,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是也。

其二,取足手阳明,治颈前痛。经云: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颈肿。又云: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颈肿,皆视盛虚寒热陷下取之也。

〔《玄》〕颈项痛:后溪。

〔《玉》〕项强:承浆风府。

〔《甲》〕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百会主之。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多,鼻鼽衄,目内赤痛,气厥,耳目不用,咽喉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项肿,不可俯仰,颊肿引耳,完骨主之。项强刺喑门。颈项痛不可以俯仰,头痛,振寒,螈,气实则胁满,侠脊有并气,热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在颈项。(全文见五脏。)〔《本》〕治筋急,项不得转侧,

木瓜煎

木瓜(两个,取盖去穣)没药(研,二两)乳香(研,二分)上二味,纳木瓜中用盖子合了,竹签签定,饭上蒸三四次,研烂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黄酒化下,生地黄汁半盏,无灰酒二盏和之,用八分一盏,热暖化服。

有人患此证,自午后发至黄昏时定。予曰:此患先必从足起,经言足十二经络各有筋,惟足太阳之筋,自足至项,大抵筋者肝之合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又曰,阳中之阴肺也,自离至兑,阴旺阳弱之时。故《灵宝毕法》云:离至干,肾气绝而肝气弱,肝肾二脏受阴气,故发于是时。予授此方三服而愈。

〔丹〕男子项强不能回顾,动则微痛,诊其脉弦而数实,右手为甚。予作痰热客太阳经治之。用二陈汤加酒洗黄芩、羌活、红花,服后二日愈。

〔垣〕

养神汤

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项筋肿急难伸,禁甘温,宜苦寒。

黄(一钱)人参(三分)甘草(七分)苍术(五分)白术(三分)柴胡(四钱)升麻(四钱)归身(五分)麦芽(五分)木香(一分)川芎(三分)半夏(七分)橘皮(一钱)黄连(五分)黄芩(酒二分)黄柏(一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去渣,稍热服,不拘时。

〔《本》〕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移,

椒附散

大附子(一枚,六钱上者。炮去皮脐,末之)上末,每二大钱,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面填满,水一盏半,生姜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盐,空心服。

予一亲戚,患项筋痛连背髀,不可转移,服诸风药皆不效,予尝忆《千金》髓有肾气攻背强一证,予处此方与之,一服顿瘥。自尔与人,皆有验。盖肾气自腰夹脊上至曹溪穴,然后入泥丸宫。

曹溪一穴,非精于搬运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归经则安矣。气上达,椒下达,故服之愈。

〔《千》〕治风项强,不得顾视。穿地作坑,烧令通赤,以水洒之令冷,纳生桃叶铺其席下卧之,令项在药上,以衣着项边,令气上蒸,病患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治头项强,不得顾视。蒸大豆一升令变色,纳囊中枕之。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全文见诊法,治法见伤寒项强条。)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