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流注第十

素问云。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天恐人字)常数。(新校正云。甲乙经。

十二经水篇。血气多少与素问不同太阳多血多气。太阴多血少气)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

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难经云。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

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医种子曰。足三阴经。胸腹无脉。铜人图。强为阴经者。非也。然人手之阴经。自腋而出。

足之阴经。自髀而入。入者。入于腹内。故能属脏络府。上膈挟咽。连舌入脑。非在皮肤肌肉之外者也。注图者。惑于甲乙。强膺俞胸俞冲脉之穴。以为属足三阴经。脉气所发。十四经发挥。尤为谬甚。真千古之长夜矣。遍考阴阳离合。气府。气穴。经脉。经别等篇。深知所列之穴。的非阴经。故表而出之。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手太阴肺经

(左右凡二十二穴)

经脉篇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云门中府)下循HT 内。(天府侠白)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入寸口。(经渠太渊)上鱼循鱼际(即鱼际)出大指之端。(少商)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又云。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取之去腕半寸。(马莳曰半寸。当作寸半。)别走阳明。

经别篇云。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缪刺论云。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

邪客篇云。手太阴之脉。出于大指之端。内屈循白肉际。至本节之后太渊。留以澹。外屈上于本节之下内屈与阴诸络会于鱼际。数脉并注。其气滑利伏行壅骨之下。外屈出于寸口而行。上至于肘内廉。入于大筋之下。内屈上行 阴。入腋下。内屈走肺。此顺行逆数之屈折也。

经筋篇云。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

结肘中。上 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 。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贯贲合贲。下抵季胁。

中府(手太阴之会。○气穴论。新校正曰。手足太阴之会。类经同。)云门(手太阴肺气所发。)天府(同上)侠白(手太阴之别。)尺泽(手太阴之所入也。)孔最(手太阴之 。)列缺(别走阳明。)经渠(手太阴之所行)太渊(手太阴脉之所注。)鱼际(手太阴脉之所溜○圣济曰。所流。)少商(手太阴脉之所出。)

按千金。有 会。(大肠经)注曰。铜人经。属三焦。外台。无中府云门二穴。(入脾经。)程衍道曰。论行不论经也。 穴折衷曰。诸家皆以为本经之穴。始于中府。标幽赋。蠡海集

锦囊秘录。并曰。本经之穴始于云门。今考其经行之势。则以云门为始者是也。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手阳明大肠经

(左右凡四十二穴)

经脉篇云。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商阳)循指上廉。(二间三间)出合谷两骨之间。(合谷)上入两骨之中(阳溪)循臂上廉。(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曲池)上外前廉(肘 五里臂 会)上肩出 骨之前廉。(肩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巨骨秉风)下入缺盆(天鼎)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扶突)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地仓)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禾 )上挟鼻孔(迎香)

又云。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 。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气府论云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次注谓迎香扶突二穴也)大迎骨空各一。(大迎穴名也。)柱骨之会各一(谓天鼎二穴也) 骨之会各一。(谓肩 二穴也)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各六俞。(谓三里阳溪合谷三间二间商阳六穴也。)

经别篇云。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 。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经筋篇云。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商阳(手阳明脉之所出)二间(所溜○宝鉴作所流非)三间(所注)合谷(所过)阳溪(所行)偏历(别走太阴)温溜( )下廉 上廉(抵阳之会○外台作阳明之会)三里 曲池(所入)肘 五里臂 (阳明络之会○聚英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会(络○气府论云。手少阳之会。次注曰手阳明少阳二络气之会。聚英曰。阳维会。)肩 (跷脉之会○聚英曰。足少阳阳跷之会。

)巨骨(同上)天鼎(所发)扶突(同上)禾 (同上)迎香(手足阳明之会○气府论曰。手阳明脉气所发。次注曰。谓迎香扶突。)

按千金。无 会(入肺经)发挥同。(入三焦经)外台曰。两旁四十二穴并下三单穴共四十五穴。无迎香。(入胃经)有肩 。(三焦)兑端。龈交。水沟(共督脉)甲乙经曰。兑端手阳明脉气之所发。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足阳明胃经

(左右凡九十二穴)

经脉篇云。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迎香)纳太阳之脉。(睛明)下循鼻外。

(承泣。四白。巨 。)入上齿中。还出挟口。(地仓)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下关)过客主人循发际。(悬厘。悬颅。颔厌。头维。)至额颅。(神庭)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水突气舍)入缺盆下膈属胃。(上中脘)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下。(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挟脐(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入气街中。(气冲)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阴市。梁丘。犊鼻。)下循胫外廉。(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下足跗。(解溪。冲阳)入中指内间。(陷谷内庭厉兑)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丰隆)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又云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

下络喉咙。气府论云足阳明脉气所发者六十八穴。额颅。发际旁各三。(次注谓悬颅。阳白。头维左右共六穴也)面鼽骨空各一。(谓四白穴也。)大迎骨空。各一。(大迎穴名也。)人迎各一。(人迎穴名也。)缺盆外骨空各一(谓天 二穴也。)膺中骨间各一(谓膺窗等六穴也。气户库房。屋翳。乳中乳根)挟鸠尾之外。当乳下三寸。挟胃脘各五(谓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一五穴也)挟脐广三寸。各三。(谓滑肉门天枢外陵也)下脐二寸挟之各三。(谓大巨。水道归来也)气街动脉各一(气街穴名也。)伏兔上各一。(谓髀关二穴也)三里以下。至足中指。

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谓三里。上廉。下廉。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八穴也。)

经别篇云。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额。还系目系。合于阳明。

经筋篇云。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斜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 结于尻。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 。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动输篇云。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 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

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承泣(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四白(所发)巨 (跷脉之会)地仓(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明之会○次注曰。手足少阳。足阳明。三脉之会。)下关(足阳明。少阳之会。○气府论云。

足少阳。脉气所发。)头维(足少阳。阳维之会○聚英阳维。作阳明)人迎(所发○聚英曰。足少阳之会。)水突(所发)气舍(同上)缺盆(气府论云。足少阳脉气所发。○次注曰。足阳明脉气所发。○新校正曰。骨空注。作手阳明。)气户(所发。○以下直行。)库房(同上)屋翳(外台曰。足阳明脉气所发。)膺窗(次注曰。足阳明脉气所发。)乳中(同上)乳根 不容 承满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乳根以下十三穴。

足阳明脉气所发。归来一穴。甲乙无说。次注曰。足阳明脉气所发。)髀关(气府论云足阳明脉气所发。伏兔上各一。次注曰。髀关二穴也。○以下支。)伏兔(所发)阴市(同上)梁丘()犊鼻(所发)三里(所入○气府论云。足阳明脉气所发。)上廉(与大肠合。)条口(所发)下廉(与小肠合。)丰隆(别走太阴)解溪(所行)冲阳(所过)陷谷(所注)内庭(所溜○宝鉴曰。所流。

)厉兑(所出)

按中指外间。冈本曰。足中指者。大指之次指。不与手中指同焉。按手足五指。以在其中。曰中指。足而以大指次指为中指者可疑。入中指外间之中指盖误字。何则本输篇云。厉兑者。足大指次指之端也。内庭次指外间也。以次指言之。未尝言之中指。至陷谷乃曰。中指内间。

上行二寸。夫陷谷在第三指内间。若此中指为大指次指则与厥阴经行间。同处也。凡曰中指者。手足共以第三指。为中指也。又类经曰。大指次指。谓大指之次指。即食指也。足亦同。

古人不必以大指次指为中指。中指。当作次指。

按颊车。大迎。缺盆。气冲四穴。经脉篇。胆经条。明说足少阳之会焉。甲乙等。不记者。遗脱也。外台曰两旁九十三穴。去下承浆一单穴。共九十二穴无头维(入胆经)缺盆。(入三焦经。)有迎香(大肠)耳门(三焦)承浆。(任脉)大全。有膝眼四穴。(载奇穴部)发挥。以下诸书。无上关。(入胆经)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足太阴脾经

(左右凡四十二穴)

经脉篇云。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隐白)循指内侧白肉际。(大都)过核骨后。(太白公孙)上内踝前廉。(商丘)上 内。(三阴交)循胫骨后。(漏谷)交出厥阴之前。(地机。

阴陵泉。)上膝股内前廉。(血海。箕门。)入腹(冲门。府舍。腹结。大横。)属脾络胃上膈(腹哀。日月。期门。大包。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又云。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之后一寸。别走阳明。其支者。入络肠胃。

经别篇云。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经筋篇云。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隐白(足太阴脉之所发。)大都(所溜○宝鉴作流)太白(所注)公孙(别走阳明。)商丘(所行)三阴交(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漏谷(络)地机( )阴陵泉(所入)血海(所发)箕门(太阴内市。太阴脉气所发。)冲门(足太阴厥阴之会○外台。厥阴。作阴维。)府舍(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此脉上下入腹。络胸结心肺。从胸上至肩。比太阴 。三阴阳明支别。○外台。无厥阴二字。此脉以下二十六字。○资生。作此三脉上下三入腹。又比。作此。○聚英。作入腹络肝肺。结心肺。)腹结 大横(太阴。阴维之会)腹哀(同上)食窦(所发○次注曰。手太阴脉气所发。)天溪(所发)胸乡(同上)周荣(同上)大包(脾之大络。布胸胁中。出九肋间。及季胁端。别络诸阴者。○外台。无别络诸阴者五字。○聚英。作总统阴阳诸络。由脾灌溉五脏)

按外台。无大包。(入胆经。)

图 图 中府 期门 日月(本经之会) 下脘 关元 中极(本经之会)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手少阴心经

(左右凡十八穴)

经脉篇云。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

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极泉)下循 内后廉。(青灵)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少海)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灵道。通里。阴 。神门。)入掌内后廉(少府)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少冲)

又云。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经别篇云。手少阴之正。别入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 。

此为四合也。

经筋篇云。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

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臂下系于脐。

气府论云。手少阴各一。(次注。谓手少阴 穴也。)阴阳跷各一。(阴跷一谓交信穴也。阳跷一谓趺阳穴也。)

邪客篇云。黄帝曰。少阴独无 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经病而脏不病。故独取其经于掌后锐骨之端。其余脉出入屈折。其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阴心主之脉行也。(少阴。铜人作厥阴。)

极泉(手少阴。脉气所发○以下直者)青灵 少海(所入)灵道(甲乙或云。手少阴脉之所行也为经。)通里(少阴经。别走太阳。)少阴 神门(所注)少府(所溜)少冲(所出)

按古书无青灵穴。左右一十六穴也。本输篇曰。心出于中冲。手少阴也。是手厥阴而言少阴。说见于第四卷中。

图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手太阳小肠经

(左右凡三十六穴)

经脉篇云。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少泽)循手外侧。(前谷后溪)上腕。(腕骨阳谷)出踝中。(养老)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出肘内侧两筋之间。(小海)上循 外后廉。

出肩解。(肩贞)绕肩胛( 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肩中。大椎。大杼。)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天窗)上颊。(颧 )至目锐 (瞳子)却(和 )入耳中。(听宫)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睛明)斜络于颧。

又云。手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 。

气府论云。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 各一。(次注谓睛明二穴也。)目外各一。

(谓瞳子 二穴也。)鼽骨下各一。(谓颧 二穴也)耳廓上各一。(谓角孙二穴也。)耳中各一。(谓听宫二穴也。)巨骨穴各一。(巨骨。穴名也。)曲掖上骨空各一。(谓 俞二穴也。)柱骨上陷者各一。(谓肩井二穴也。)天窗上四寸各一。(谓天窗。窍阴。四穴也。)肩解各一。

(谓秉风二穴也。)肩解下三寸各一。(谓天宗二穴也。)肘以下。至手小指本。各六俞。(谓小海。阳谷。腕骨。后溪。前谷。少泽。六穴也。)

经别篇云。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经筋篇云。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

少泽(手太阳脉之所出。)前谷(所溜)后溪(所注)腕骨(所过)阳谷(所行)养老( )支正(络。

别走少阴)小海(所入)肩贞(气府论云。手少阳脉气所发。甲乙次注作手太阳) 俞(太阳阳维。跷脉之会。○外台。作手足太阳。聚英。作阳跷。)天宗(所发)秉风(手阳明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所发)颧 (手少阳太阳之会)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按外台。二十六穴。无肩贞。曲垣。肩外。肩中。颧 。听宫六穴。(共入三焦经。)而有睛明。(膀胱)发挥。有天容。(胆经)诸书从之。非也。铜人图曰。天容。十四经。为手太阳经。

甲乙经言。手少阳脉气所发。灵枢二篇。二条。俱为足少阳。五篇曰。足少阳根于窍阴。入于图 大椎 大杼(本经之会) 上脘(本经之会) 下脘(本经所生)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凡百二十六穴)

经脉篇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睛明)上额(攒竹。神庭。曲差。五处。承光。

通天。)交巅。(百会)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天冲。率谷。曲鬓。浮白。窍阴。完骨。)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络却玉枕)别下项。(天柱大椎陶道)循肩膊内挟脊。(大杼。风门。

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中膂俞。白环。)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上。次 。中 。下 。会阳。承扶。殷门。)入 中。(委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附分。魄户。膏肓。神道。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

胞肓。秩边。)过髀枢。(环跳)循髀外从后廉。(浮 委阳)下合 中。以下(合阳承筋)贯 内。(承山。飞阳。跗阳。)出外踝之后。(昆仑。仆参。申脉。金门。)循京骨。(京骨束骨)至小指外侧。(通谷至阴)

又云。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经别篇云。足太阳之正。别入于 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

气府论云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次注谓攒竹穴也。)入发至项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谓大杼风门。各二穴也。○新校正。后人误认将顶为项。)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中行则囟会。前项。百会。后项。强间五。督脉气也。

次挟旁两行则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各五。本经气也。又次旁两行。则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各五。足少阳气也)项中大筋两旁各一(谓天柱二穴也。)风府两旁。

各一。(谓风池二穴也)挟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五间。各一。(今中诰孔穴图所存者。十二穴。左右共二十六。谓附分。魄户。神堂。 。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十三穴也。)五脏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大肠俞。胃俞。三焦俞。小肠俞。膀胱俞。)委中以下。至足小指。

旁各六俞。(谓委中。昆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六穴也。)

经筋篇云。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

上循跟结于 。其别者。结于 外。上 中内廉。与 中拜。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

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 。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于 。

睛明(手足太阳足阳明之会○外台作手足太阳阳明。次注。加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攒竹(足太阳脉气所发。)曲差 五处 承光 通天 络却 玉枕 天柱(以上七穴。与攒竹同。)大杼(手足太阳之会○次注曰。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之会。外台。作足太阳手少阳之会。

聚英。作手足太阳少阳之会。)风门(督脉。足太阳之会)肺俞(五脏之俞。○次注曰。并足太阳脉之会。)厥阴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胆俞(所发)脾俞 胃俞 三焦俞(所发)肾俞 大肠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所发)上 (足太阳少阳之络。)次 中 (次注曰。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踝下。挟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 。下 。○发挥曰。足少阴少阳。聚结之会也。聚英。少阴作厥阴。)下 (次注曰。足太阴之络。从前合阳明上贯尻骨中。与厥阴少阳。结于下 。新校正曰。详王注曰。足太阴之络。按甲乙经。乃太阴之正。非络也。王氏谓之络者。未详其旨。)会阳(督脉气所发。)承扶 殷门 浮委阳(太阳之别络)委中(所入)附分(太阳之会○外台。作手足太阳之会。)魄户(以下除膏肓之外。十三穴。皆太阳脉气之所发。)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所发)承山 飞扬(别走少阴。)跗阳(阳跷之)昆仑(所行)仆参(同上○聚英曰。阳跷之本。)申脉(阳跷所生○聚英曰。阳跷所出。)金门(太阳 。阳维所别属也。)京骨(所过)束骨(所注)通谷(所溜○聚英所流。)至阴(所出)

按气府论曰。手太阳脉气所发者。三十六穴。目内 各一。次注曰。谓睛明二穴也。千金。

无跗阳(入胆)外台曰。两旁一百二十(恐脱二字)穴。注曰。并二十二单穴及膏肓附穴。共一百四十四穴。程衍道曰按本经原六十三穴。此少二穴睛明入小肠。厥阴俞缺。只六十一穴。

左右共一百二十二穴。又加督脉二十二穴。共一百四十四穴。督脉本二十七穴。今少五穴。龈交。

兑端。水沟。三穴。入大肠。灵台。入□□。阳关入胆经。故只二十二穴也。今按:外台。

不载灵台穴。程注。为入□□者。缺订也。入门。有眉冲。气海俞。关元俞。今入奇穴部。

图 大椎 陶道(本经之会)

环跳(次注曰手少阳足太阳之会)

天冲 曲鬃 窍阴 完骨(本经之会)

率谷 浮白 脑户(本经之会)

风府(聚英曰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足少阴肾经

(左右凡五十四穴)

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然谷之下。(然谷)

循内踝之后。(照海水泉)别入跟中。(太溪太钟)以上 内。(复溜。交信。三阴交。筑宾。)出内廉。(阴谷)上股内后廉。贯脊。(长强)属肾络膀胱。(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

肓俞。关元。中极。)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 中。俞府。)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又云。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

气府论云。足少阴舌下。厥阴mao中急脉。各一。(次注。足少阴舌下二穴。在人迎前陷中。动脉前是曰舌本。左右二也。急脉在阴髦中阴上两旁。)

经别篇云。足少阴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

经筋篇云。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涌泉(足少阴脉之所出。)然谷(所溜○外台作留。○聚英曰别于太阴。跷脉之 。足少阴脉气所流。)太溪(所注)大钟(别走太阳。足少阴络。)照海(阴跷脉所生。)水泉( )复溜(所行)交信(阴跷之 )筑宾(阴维之 )阴谷(所入)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石关 阴都 通谷 幽门(自横骨以下。至此十一穴。冲脉。足少阴之会。)步廊 神封 灵墟神藏 中 俞府(自步廊以下。六穴。共足少阴脉气所发。)

按骨空论云。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甲乙经。自横骨至幽门十一穴。皆云冲脉之会者。原于此。俞穴折衷。有廉泉。

图 三阴交(足太阴厥阴心阴之会)

图 长强(本经所结) 关元 中极 天池(本经之会)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手厥阴心包经

(左右凡十八穴)

经脉篇云。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天池)上抵腋下。循 内。(天泉)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曲泽)下臂行两筋之间。( 门。间使。内关。大陵。)入掌中。(劳宫)循中指出其端。(中冲)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又云。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经别篇云。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

经筋篇云。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臂。

邪客篇云。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伏行两骨之间。外屈出两筋之间骨肉之际。其气滑利。上二寸外屈出行两筋之间。上至肘内廉。入于小筋之下。留两骨之会。上入于胸中。内络于心脉。

天池(手厥阴。足少阴之会。○聚英曰。手足厥阴。少阴之会。)天泉 曲泽(心主脉之所入)门( )间使(所行)内关(络。别走少阳。○千金。作太阳。)大陵(所注)劳宫(所溜)中冲(所出)

按外台。两旁一十六穴。无天池。(入胆)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手少阳三焦经

(左右凡四十四穴)

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上出两指之间。(腋门。中渚。)

循手表腕。(阳池)出臂外两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上贯肘。(天井)

循外。(清冷渊。消泺。 会。)上肩(肩 。肩贞。秉风。)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天 )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肩井)系耳后。

(天牖。翳风。 脉。颅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孙。悬厘。颔厌。)以屈下颊。至 。(颧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听宫)出走耳前。(听会。耳门。和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瞳子 )

又云。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气府论云。手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鼽骨下。各一。(次注。谓颧 二穴也。)眉后各一。(谓丝竹空二穴也)角上各一。(谓悬厘二穴也。)下完骨后各一。(谓天牖二穴也。)项中足太阳之前各一。(谓风池二穴也。)挟扶突各一。(谓天窗二穴也。)肩贞各一。(肩贞穴名也。)肩贞下三寸分间各一。(谓肩 。 会。消泺。各二穴也。)肘以下。至手小指次指。

本。各六俞(谓天井。支沟。阳池。中渚。液门。关冲。六穴也。)

经别篇云。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经筋篇云。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 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 。上乘颔结于角。

本输篇云。三焦下 。在于足大指(甲乙。作太阳)之前。少阳之后。出于 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

又云。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

卫气篇云。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也。

关冲(手少阳脉之所出。)液门(所溜)中渚(所注)阳池(所过)外关(络别走心主)支沟(所行)会宗( )三阳络 四渎 天井(所入)清冷渊 消泺 肩 (所发)天 (手少阳。阳维之会○千金。手作足。次注。作手足少阳。阳维三脉之会。)天牖(所发)翳风(手足少阳之会) 脉颅息(足少阳。脉气所发○足当作手。)角孙(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气府论云。手太阳脉气所发。

太恐少之误。次注。聚英。阳明作太阳。)耳门 听会(所发○次注曰。手阳明脉之分。)和(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次注。无手阳明三字。)

按外台曰。两旁五十六穴无肩 (入大肠)颅息(入胆)耳门(入胃)而有肩井(胆)听宫(小肠)天容(胆)颧 。肩贞。肩外俞。肩中俞。曲垣(共小肠)缺盆(胃)九穴。发挥有 会。(大肠)

图 肩井 秉风(本经之会) 肩贞(气府论云手少阳脉气之所发) 会(气府论云手少阳之会)

图 颔厌 悬颅 悬厘 听宫 上关 瞳子 颧 (本经之会)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足少阳胆经

(左右凡八十六穴)

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瞳子 )上(丝竹空)抵头角。(头维。颔厌。悬颅。

悬厘。曲鬓。率谷。天冲。)下耳后。(浮白窍阴。完骨。角孙。本神。阳白。临泣。目窗。

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肩井)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大椎。大杼。大 。秉风。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颊车)下颈(天容)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日月)络肝。属胆循胁里。(章门)出气街(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环跳)其直者从缺盆下腋(渊腋辄筋)循胸过季胁。(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中渎阳关)出膝外廉。(阳陵泉)下外辅骨之前。(阳交。外丘。光明。)直下抵绝骨之端(阳辅悬钟)下出外踝之前(丘墟)循足跗上(临泣。地五会。)入小指次指之间。(侠溪窍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又云。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

气府论云。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两角上各二。(次注。谓天冲左右各二穴也。)直目上发际内。各五。(谓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左右是也)耳前角上各一。(谓颔厌二穴也。)耳前角下各一。(谓悬厘二穴也。)锐发下各一。(谓和 二穴也。)客主人各一。(客主人穴名也。)耳后陷中各一。(谓翳风二穴也。)下关各一。(下关穴名也。)耳下牙车之后。各一。(谓颊车二穴也。)缺盆各一。(缺盆穴名也。)腋下三寸。胁下至 八间各一。

(腋下。谓渊腋。辄筋。天池。胁下至 则日月。章门。带脉。五枢维道。居 。九穴也。

左右共十八穴也。)髀枢中傍。各一。(谓环跳二穴也。)膝以下。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谓阳陵泉。阳辅。丘墟。临泣。侠溪。窍阴。六穴也。)

经别篇云。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 也。

经筋篇云。足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上循胫外廉。结于膝外廉。其支者。

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直者上乘 季胁。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结于缺盆。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

上结于 。支者。结于目 。为外维。

热论云。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又云。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瞳子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丝竹空(足少阳脉气所发。)颔厌(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明之会。)曲鬓(足太阳。少阳之会。)率谷(同上)天容(手少阳脉气所发。手当作足。说见手太阳条下。)天冲(足太阳。少阳之会。)浮白(同上)窍阴(同上○外台曰。手足太阳。少阳之会。聚英。作足太阳。手足少阳。)完骨(同上)本神(足少阳。阳维之会。○聚英曰。阳维脉所止。)阳白(同上○次注曰。足阳明。阴维二脉之会。新校正曰。按甲乙经阳白。足少阳阳维之会。今王氏注云。足阳明阴维之会。详此在足阳明脉气所发中。则足阳明近是。然阳明经手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临泣(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外台。无阳维。)目窗(足少阳。阳维之会。)正营(同上)承灵(同上)脑空(同上)风池(同上○气府论云。足少阳脉气之所发。)肩井(手少阳。阳维之会。○手。外台。作手足。)环跳(所发○次注曰。足少阳。太阳之会。)渊腋(次注曰。足少阳脉气之所发)辄筋(所发○聚英曰。足太阳。少阳之会。)日月(足太阴少阳之会。○类经曰。太阴少阳。阳维之会。)京门(肾募也。)带脉(次注曰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五枢(次注曰。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维道(足少阳带脉之会。)居 (阳跷足少阳之会。)中犊(所发○聚英曰。络。别走厥阴。)阳关 阳陵泉(所入)阳交(阳维之隙)

外丘(隙。少阳所生。)光明(络别走厥阴。)阳辅(所行)悬钟(足三阳络○外台曰。大络。)丘墟(所过)临泣(所注)地五会 侠溪(所溜)窍阴(所出)

按外台曰。两傍一百四穴。无肩井(入三焦经)日月(入脾经)而有头维(胃经)颅息(三焦经)大包(脾经)天池(心包经)章门(肝经)后腋。转谷。饮隙。应突。胁堂。旁庭。始素。(此七穴今入奇穴部)千金。丘墟下。有跗阳。

(膀胱经)资生。神应。入门。大全。宝鉴。有风市。(今入奇穴部)聚英。阙日月。发挥。聚英。无丝竹空。(入三焦经)天容。(入小肠经)而有听会。(三焦经)宝鉴。有角孙。(重复也。)

按胆经流注。据经脉篇。则其经穴。有所不经沥者。冈本氏。实如所辨。但丝竹空。天容。二穴。(说见于小肠经。)甲乙云。足少阳脉气所发。外台。既属此经。听会一穴。甲乙云。手少阳脉气所发。外台。亦属之三焦经。不言其会。发挥。以曲差。睛明为会者。诸书所不说也。又颊车。大迎。气街。三穴。经脉篇。明言其会。甲乙。以下不记者盖。遗脱也。

图 头维 下关 听宫 和 角孙 翳风(本经之会) 缺盆(气府论云足少阳脉气所发)

图 图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足厥阴肝经

(左右凡二十八穴)

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大敦)上循足跗上廉(行间太冲)去内踝一寸(中封)上踝(三阴交。蠡沟。中都)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膝关。曲泉)循股阴。(阴包。五里。阴廉)入毛中。(急脉。冲门。府舍。)过阴器。抵小腹(曲骨。中极。关元)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章门。期门)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会于巅下。甲乙经注。有一云其支者。从小腹结于腰髁挟脊下。第三第四骨孔中之文)

又云。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结于茎。

经别篇云。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

卫气篇云。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 也。

经筋篇云。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

热论云。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

大敦(足厥阴脉之所行。)行间(所溜)太冲(所注)中封(所注○聚英。作所行。)蠡沟(络别走少阳。)中都( )膝关(所发○千金曰。足厥阴 )曲泉(所入)阴包(络。别走○注曰。此处有缺。)五里 阴廉 急脉(次注曰厥阴之大络)章门(足厥阴少阳之会。)期门(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

按类经曰。急脉自甲乙经以下诸书皆无。外台。二十二穴。无章门(入胆经)期门(入脾经)入门。大全。有羊矢详于奇穴部。

图 三阴交(本经之会)

图 府舍 冲门 曲骨 中极 关元(本经之会)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督脉

(凡二十八穴)

气府论云。督脉气所发者。二十八穴。(次注今少一穴。)项中央二(谓风府哑门也。)发际后中八。(谓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八穴也。)面中三。(谓素。

水沟。龈交。三穴也。)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脊椎之间。有大椎。陶道。身柱。

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命门。阳关。腰俞。长强。会阳。十五俞也。)至胝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

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营气篇云。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 。是督脉也。

经脉篇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长强(督脉别络。少阴所结○聚英曰。足少阴少阳结会。督脉别走任脉。)腰俞(所发)阳关(所发)至阳(同上)灵台(次注曰督脉气所发)神道(所发)身柱(同上)陶道(督脉。足太阳之会)

大椎(三阳督脉之会○聚英。有手足二字)哑门(督脉阳维之会)风府(同上○聚英曰足太阳督脉阳维之会。)脑户(督脉。足太阳之会。)强间(所发)后顶(同上)百会(督脉足太阳之会○聚英曰。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前顶(所发)囟会(同上)上星(同上)神庭(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素 (所发)水沟(督脉手足阳明之会○外台。次注。无足字。)兑端(手阳明。脉气所发)

龈交(次注曰任督二经之会○聚英曰。任督足阳明之会。)

按甲乙。千金。外台。无阳关。中枢。灵台。外台。无兑端。(入大肠经。)折衷。有会阳。曰。气府。甲乙。本穴明系督脉。至铜人经。系之足太阳经。盖推其意。甲乙。千金无嫌他经之相混以本穴。列于足太阳第三行之末。故遂袭取之耳。今系之于督脉。以复其旧。比之他经之有络穴者发挥穴歌。作二十七穴。无会阳。滑寿曰。按内经。督脉所发者。二十八穴据法十椎下一穴。名中枢。阴尾骨两旁二穴。名长强。共有二十九穴。今多龈交一穴少中枢一穴。会阳二穴则系督脉别络。与少阳会。故止载二十七穴。此说谬误不可读也。又长强一穴。为两傍者。古所无也。不可从焉。

图 风门(本经之会) 会阳(督脉气所发)

图 

卷之六 经脉流注第十

任脉

(凡二十四穴)

气府论云。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次注。今少一穴)喉中央二(谓廉泉。天突。二穴也。)膺中骨陷中各一。(谓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六穴也。)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新校正云。详。一字疑误。)腹脉法也。(鸠尾。巨阙。

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脐中。阴交。脖 。丹田。关元。中极。曲骨。十四俞也。

)下阴别一。(谓会阴一穴也。)目下各一。(谓承泣二穴也。)下唇一。(谓承浆穴也。)龈交一。(龈交穴名也。)

骨空论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按骨空论。督脉者。起少腹之条。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贯心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之文。宜合考。)

营气篇云。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马莳曰。此任脉也。)

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经脉篇云。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难经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咽。

会阴(任脉别络。挟督脉波脉之会。)曲骨(任脉。足厥阴之会。)中极(足三阴任脉之会。)关元(同上)石门(所发)气海(同上)阴交(任脉气冲之会○外台曰。任脉波脉。少阴之会。次注作任脉。阴冲之会。铜人曰。任脉气所发。)神阙 水分(所发)下脘(足太阴任脉之会)建里中脘(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次注曰。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三脉所生。任脉气所发也。)上脘(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巨阙(所发)鸠尾(任脉之别)中庭 膻中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中庭以下六穴。任脉气所发。)天突(阴维任脉之会。)廉泉(同上)

承浆(足阳明任脉之会。)

按气府论云。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王冰曰。今少一穴。乃今所载二十四穴也。

加承泣龈交二十七穴。外台。无承浆。(入胃经)折衷。无廉泉。(入肾经)据口齿类要。舌下廉泉此属肾经也。气府论云。足少阴舌下。厥阴mao中急脉。各一。王冰曰。足少阴舌下二穴。

在人迎前。陷中。动脉前。是曰舌本左右二也。又类经曰。按刺疟论所载曰。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气府论曰足少阴舌下。各一。卫气篇曰。足少阴之标在背 与舌下两脉。然则廉泉非一穴。当是舌根下之左右泉脉。而且为足少阴之会也。

图 承泣(本经之会) 交(次注曰任督二经之会)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