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部第十一

奇穴者。乃所谓阿是天应是也。而无共名目者。及此土灸法。传汉地者。载在神应经。

圣济总录。总收诸主治部中。不录于此。以无其名目也。冈本氏阿是要穴曰。皇甫士安甲乙经。素问气府论。王注。及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所载俞穴。今所存。惟有三百五十六穴。此佗四花。

风市。腰眼。痞根。等诸穴。以为之奇俞亦皆阿是也。内经。无奇输。灵枢刺节直邪论有奇输二字而非云三百五十六穴之外。别有奇输也。又阿是名素灵所无。千金方。始见之。经筋篇云。以痛为输。马玄台。注证发微曰。俗曰天应穴者。是也夫输穴。本系经络者。而奇输阿是。岂有外经络之理乎。风市者。足少阳胆经之所注。腰眼者。足太阳膀胱经之所流。其佗可类推也。崔氏四花穴。四明高武考之为足太阳第二行膈俞胆俞四穴。凡奇俞。明所属之经络及本穴。而针灸之效始可照然也。乃今以阿是要穴。所载遗漏不为不少。更辑奇输名目。散在诸书者。以录之。又只浅见寡闻。何能尽于此乎。又以俟后进君子。而如马莳所谓其奇穴。必系经络者间有与诸书所载。不符者云。

卷之七 奇穴部第十一

头面第一

天聪 伤寒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壮以绳度鼻正上。尽发际。中屈绳断去半。便从发际。入发中灸绳头。名曰天聪。(千金)

按千金翼。聪。作 。胸。作匈。

神聪四穴(资生) 前神聪后神聪(类经)百会四面。各相去一寸。(资生)去前顶五分。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后神聪去百会一寸(类经)神聪百会四花求。各取一寸。(大全)以百会穴为中四边各开二寸半。(银海精微)

按资生经曰。明堂。有此四穴。而铜人无之。其穴治头风目眩。狂乱风痫。亦所不可废者。

明堂 鼻直上入发际一寸。(资生)

按资生曰。按铜人明堂。及诸家针灸经。鼻直上入发际一寸。皆云上星穴。明堂经。于此复云明堂穴不知何所据。所谓疑以传疑也。大全曰。府下五分。(府下言风府)哑门中。门下五分发际终。更有明堂一穴差。

大门 猥退风。半身不随。灸大门。脑后尖骨上一寸。(千翼)

发际 两眼小 上发际(资生)平眉上三寸。(类经)

按资生曰。岐伯。灸头旋目眩。及偏头痛不可忍。牵眼 不远视。灸一壮立瘥。类经曰。主治头风眩晕疼痛延久不愈。灸三壮又曰治衄血。于项后发际。两筋间宛中穴。灸三壮。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故灸立止。

寅门 从鼻头直入发际。度取通绳分为三断绳。取一分。入发际。当绳头。针。是穴。

治马黄疽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针。作 。

阳维 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在耳后引耳令前弦弦筋上是。(千翼)

囟中(千金)

额上(千金)

耳上(千金)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

亦尽两边。折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从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

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次灸当额上入发际二寸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

直上入发际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开动张陷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在项后两辕动肋(肋恐当作脉)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亦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次灸头两角。两角当回毛两边。起骨是也。(千金)

耳尖 按耳尖上。卷耳取尖上。(大成)

耳孔中 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疽。寒暑疫毒等病。又治卒中风口 不正。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令燃。灸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传。耳病亦可灸之。(千金)

郁中 耳前两边(云林神谷)

按云林神谷曰。灸哮吼神法。患者耳前两边名郁中。二穴寿世保元。耳前。作胸中。未知孰是。

颞 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千金)

按与脑空异。千金曰。针灸之。治四时寒暑所苦疽气温病等。

当阳 眼急痛。不可远视。灸当瞳子上入发际一寸。随年壮。(千金)去临泣五分。(类经)

按资生曰。铜人。无当阳穴。而明堂下经有之。亦不可废者。其穴与临泣相近。大全曰。当阳二穴当瞳人。

当容 肝劳邪气眼赤。灸当容。百壮两边各尔。穴在眼小 近后当耳前。三阳三阴之会处。以两手按之。有上下横脉。则是。与耳门相对。是也。(千金)

按千金翼。无小 近三字。外台。耳前下。有客主人三字。

眉冲 一名小竹。当两眉头。直上入发际。(资生) 禁灸。(入门)

按资生曰。明堂上经有眉冲穴。而铜人经。无之。又曰。其穴与曲差相近。入门曰。直眉头上。神庭。曲差之间。大全曰。眉冲二穴两眉头。直上入发际相求。针灸大成。作直眉头。

神庭。曲差之间。膀胱经攒竹后有此穴。

曲眉 两眉间。(千翼)

按面风游风云云。灸二百壮。

鱼腰 眉中间。(大成)

印堂 两眉中间(大全)陷中(大成)

按此穴曲眉鱼腰穴同处。盖异名也。针之治目疼灸之治急慢惊风。大全曰。两眉角痛不已。

太阳 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大成)

按丝竹空也。洗冤录曰眉际之末者。太阳穴。宜与瞳子 合考。奇效良方曰。太阳二穴。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顶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

鱼尾 目 外头。(类经)

按银海精微曰小 横纹尽处。大全曰眉外头。小字是外之误。眉字是目之误。此穴似瞳子。疑是其穴。千金曰。眼戴精上插。灸目两 后。二十壮。盖指鱼尾。

睛中 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水淋一刻(吴文炳。作冷水)方将三棱针。于目外角离黑珠一分许。刺入半分之微。然后入金针。约数分深。旁入(吴文炳。无旁入二字。)

自上层转拨向瞳人轻轻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见物。一饭顷。(吴文炳。作一法要。)出针轻扶偃卧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针之时正坐盘膝。将筋一把两手握于胸前。宁心正视。其穴易得。治一切内障。年久不能视物顷刻光明。神秘穴也。(大成)

光明 对瞳人上。眉中。是光明穴。(银海精微)

内迎香 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恶血。效。(大成)

鼻交 中 鼻孔 中一穴。针入六分。得气即泻。留三呼。泻五吸。不补。亦宜灸。然不如针。(千翼)

按经脉篇曰。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是其名称所出。

鼻准 鼻柱尖上是穴。专治鼻上生酒酢风宜三棱针出血效。(大成)

鼻柱 治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千金)

夹上星 治鼻中息肉。夹上星相去三寸。各百壮。(千金)

上龈里 正当人中及唇。针三 。治马黄黄疽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作三分 。

上 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 。治马黄黄疽四时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脉下有上字。

舌下 挟舌两边。针治黄胆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灸黄法。作舌下挟舌两边针 。次注曰足少阴。舌下二穴。在人迎前是曰舌本。不与是同。口齿类要曰。舌下廉泉。此属肾经。说已见。

唇里 正当承浆里边。逼齿龈。针三 。治马黄黄疽寒暑温疫等病。(千金)

按内经集注曰。任脉之龈交。入下齿。详龈交下。

侠人中 火针。治马黄黄疽。疫。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千金)

侠承浆 去承浆。两边各一寸。(千金)

燕口 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赤白肉际。各一壮。(千金)

按千金。风喑狂邪。口眼相牵等往往灸之。宜据本类考之。千金曰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鬼神语。灸口吻头赤白际一壮。又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

颊里 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针主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颊两边同法。(千金)

按千金翼。针作 。

聚泉 舌上。当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缝。陷中是穴。治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则不过七壮。灸法用生姜薄切一片。

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如热嗽。用雄黄末少许。和于艾炷中。

然后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为末和艾炷中。灸之。灸毕以清茶连生姜细嚼咽下。又治舌苔。舌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 舌下两旁紫脉上。(类经)卷舌取之。(大成)

按大全曰。金津一穴。在舌边。玉液一穴在舌下右边。医经国小曰。舌底紫脉。有二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奇效良方曰。在舌下两脉。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

海泉 舌下中央脉上。(类经)

按大全曰。在舌理中。奇效良方曰。在舌下中央脉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疟论曰舌下两脉。廉泉也。海。疑是廉字之误。廉泉之说既见。

舌柱 舌下之筋如柱者(类经)

按终始篇曰。重舌刺舌柱。又按海泉。舌柱疑是同处。

悬命 一名鬼禄。鬼邪妄语。灸悬命十四壮。穴在口唇里中央。弦弦者。是也。又用刚刀决断弦弦者。乃佳。(千金)

按千金翼。刚。作钢。明堂。作上唇中央弦上。

头缝 额角发尖处。治头目昏沉太阳痛。(大全)

按是头维穴欤。

下颐 颐下骨陷中。(次注)

按骨空论云。髓空。在脑后五分。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次注曰。当颐下骨陷中。有穴。容豆。中诰图经。名下颐。

面八邪穴 外科全书云。面八邪。

一承光 两穴在发际。

二攒竹 两穴在眉心。

三禾 在口上唇人中兑端左右。

四人迎 在口下唇回发五处 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千翼。有中字)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而灸。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

又灸壮数如前。若连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

若指面为瘢。则缺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千金)

按千金翼。连灸。作速灸。

督脉 卒癫。灸督脉三十壮。三报。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千金)

左角结喉维角舌根按以上四穴。出千金翼方。杂法篇中。无穴注。

额顶按出大全鹤膝风条。无穴注。未知何处。

中矩 一名垂矩。在HT 下骨里曲骨中。此一穴。出□华佗传也。主中风舌强不能语。及舌干燥。(丹波康赖医心方

按燥。一本作□ 。误也。

卷之七 奇穴部第十一

背腰部第二

肩头 灸癣法八月八日。日出时。令病患。正当东向户长跪。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解宛宛中。灸之两火俱下。各三壮。若七壮。十日愈。(千金)

按资生经。云。灸愈。灸毕顷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亲病齿痛。百方治不验。用此瘥。

肩柱骨 肩端起骨尖上。(大成)

按与肩头穴同处。

巨阙俞 第四椎。名巨阙俞主胸膈中气。灸随年壮。(千翼)第四椎名厥阴俞。主胸中膈气。积聚好吐随年壮灸之。(同上)

按与腹部巨阙同名异穴。千金曰。胸膈中气。灸阙 。注曰。扁鹊云。第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名阙 。详于背部二行中。

臣觉 背上甲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痛者是也。(千金)骨芒穴上六分按千金注曰。臣觉亦作巨搅。千金翼云。狂走喜怒悲泣灸巨觉。而甲作侠。注曰。一云巨阙俞又杂法篇作巨览。注曰。一作觉。千金头注曰。骨芒疑膏肓之误。

胃脘下俞三穴 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 三穴。灸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

灸之。(千金)

背甲中间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鬼神语。灸背甲中间三壮。报灸之。仓公法。神效。(千金)

腰目 消渴小便数。灸腰目。在肾俞下三寸。亦挟脊骨。两旁。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千金)以指按陷中。(千翼)

按千金曰。消渴小便数。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

腰目 腰痛。灸腰目 。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千金)

腰眼 一名鬼眼。(大成)一名癸亥。(阿是要穴)令病患平眠。以笔于两腰眼宛宛中。点二穴。各灸七壮。此穴诸书所无。而居家必用载之云。累试累验。(类经)

按腰目以下三穴。盖同穴也。针灸大成曰。鬼眼。专主痨虫。令病患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上有两陷。居家必用云。治诸痨瘵。已深难治者。以癸亥日。二更尽入三更。令病患平眠。以筋于两腰眼。点两穴。各灸七壮。累试累验。类经曰。癸亥二更后将交夜半。乃六神皆聚之时。勿使人知。令病者解去下衣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间两旁。自有微陷。可见。是名鬼眼穴。即俗人所谓腰眼也。正身直立用墨点记。然后上床合面而卧。用小艾炷。灸七壮。

或九壮。十一壮尤好。其虫必于吐泻中而出。烧毁远弃之可免传染。比四花等穴。尤易。且效。冈本。阿是要穴。一名癸亥。

顶椎(千金)

脊梁中央 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趾头。并灸顶椎佳。又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千金)

按千金翼。灸黄法。脊中椎上。七壮。盖同处。

督俞 一名高盖(资生)在六椎下。两旁各半寸。通灸。(资生入门)正坐取之。(金鉴)禁针(资生)

按资生。背俞第二行。载此穴曰。铜人经。缺此穴。明堂经有之。今根据明堂入在此。恐铜人本不全也。类经。寸半作二寸。入门。灸三壮。主寒热心痛。腹痛。雷鸣。气逆。高盖。与肾俞同名。

气海俞 在十五椎下。两旁各寸半。通灸。(资生入门)正坐取之。(大成)

按类经。寸半。作二寸。入门。入足太阳经。主腰痛痔漏。资生曰。明堂。有气海俞。

而铜人无之。恐铜人本不全。

关元俞 在十质椎下。两旁各寸半。通灸。(资生入门)伏而取之。(大成金鉴)

按类经。寸半。作二寸。入门。入足太阳经。主风劳腰痛。泄痢虚胀。小便难。妇人瘕聚。诸疾。资生曰。明堂。有关元俞。而铜人无之。恐铜人本不全。

骨(次注新校正)见肩 下。

中枢(次注)

灵台(次注)

阳关(次注)

阙俞(千金) 一名厥阴俞(资生)

以上四穴。载背部中行部。

督脊 小儿惊痫。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 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右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千金)

五 俞(素问) 见 下。

精宫(入门) 见志室下。

痞根 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入门)以指揣摸自有动处即点穴灸之。大约穴与脐平。(类经)

中空 从肾俞穴。量下三寸。各开三寸。是穴。此即膀胱经之中 也。(大成)

按不当中 。是注误。

下极俞 第十五椎。名下极俞。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 饮注下。随年壮灸之。(千翼)

难经下极之 。滑寿曰。两阴之间。屏翳处也。不与此同。千金。无第十五椎及中字。

肩上 脾俞下四寸。挟脊梁。一寸半。二穴。(千翼)

脊背五穴(类经) 治大人癫。小儿惊痫法。灸背第二椎及下极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此绳作三折令各等。而三合如 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挟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以丹注所灸。五处灸百壮。削竹为度。胜绳也。(侠脊 治霍乱转筋。令病患正合面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两肘尖头。根据绳下挟脊骨两旁。相去一寸半。灸一百无不瘥者。(千翼)

按注曰。肘后方云。此华佗法。

浊浴 挟胆 旁行相去五寸。(千金)

按千金曰。治胸中胆病。千金翼同。

下腰 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数多尤佳。三宗骨。是忌针。(千金)

按千金曰。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千金翼。无央字。又按八魁三宗骨未详。东医宝鉴。魁作 。稍通。

荣卫四穴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千金。千翼)

按背脊四面。未知何处。恐脱语。医学纲目云。在背脊四面各一寸八分。腰眼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灸十壮至百壮。

回气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千金)赤白肉下。(类经)

按千金翼回作 。曰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在脊穷骨上。赤白下。灸穷骨。惟多为佳。赤白下。盖言下秽物。类经。加肉字曰脊穷骨上赤白肉下。更按穷骨上。似无赤白肉。果夫。

张氏之是乎。

团冈 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间寸。灸之。(千金)

按千金翼腹作腹中似中膂穴。医学纲目。东医宝鉴。作环冈。

后腋 治颈漏。背后两边。腋下后纹头。(类经。引千金。)腋后廉际两筋间。主腋外相引而痛。手臂拘挛急不得上头。(外台)

按类经。作后腋下穴。阿是要穴曰。颈漏今所谓气肿。一曰瘰 漏也。

接脊 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肚疼。不可忍者。灸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灸一壮。如小麦大(明堂)

胛缝 背端骨下。直腋缝尖。及臂取二寸半。泻六吸。主治肩背痛连胛。(医纲)

按玉童赋曰。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宝鉴。无二寸半三字。

背篮 治疟如神。令病患跣足。于平正处。并脚立。用绳一条。自脚枝。周匝截断。却于顶前。般过背上两绳尽处。脊骨中。是穴。先点记。待将发。急以艾灸之三七壮。其寒热自止。此法曾遇至人传授。妙不可言。名曰背篮穴也。(寿世保元)

尾翠 骨上三寸骨陷间。(明堂)

按与长强同名。骨上。盖言穷骨上。

身八邪穴 外科全书云。身八邪。

一肩井 在两颈侧。

二风门 挟脊对第四节。

三肺俞 挟脊对第五节。

四曲泽 在两臂曲。

按四节五节。当作二节三节。

第二十二椎两傍 主腰背不便。筋挛痹缩。虚热闭塞。灸随年壮。两旁。各一寸五分。

(千翼)

按脊椎二十一节。古今通说。今言二十二椎者。连数项骨者欤。恐有误。

四花患门 一名六花(幼幼新书

苏沈良方曰灸三十种骨蒸法。崔丞相。灸劳法。外台秘要。崔相家传方。及。王宝臣经验方。悉编载。然皆差误。昆陵郡。有石刻。最详。余取诸本。悉校成此一书。此古方。极为委曲。根据此治人。未尝不验。往往一灸而愈。予在宣城久病虚羸用此而愈。

唐中书侍郎崔知悌序曰。夫含灵受气禀之于五行(外台。作常同义)构生。申理降之以(万安方。作于。)六疾。岐黄广记蔚。(外台作抑)有旧经。攻灸兼行。显著斯术。骨蒸病者又名传尸。又谓 。又称伏连(万安方。作死败)又曰无辜。(万安方。无此四字。)大夫以癖气为根。妇人以血气为本。无问长(万安方作老。)少。多染此病。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耸。(而耸。万安方作露耳。)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虽自(外台万安方。作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或上气食少。

渐就沉羸。纵延日时。终于 尽。余昔忝洛(十药神书。作潞。)州司马。尝三十日。灸治(外台。万安。作活。)一十三人。前后瘥者数逾二百。至于狸骨獭肝。徙闻曩说。金牙铜鼻。

罕见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拯急。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痨。或邪。或患状既广。

灸治(万安。作活。)不可具述。略陈梗概。又恐传授讹谬。以误将来。今故具(万安。作具故。)图形状。庶令览者易悉。使所有(外台。万安作在。)流布颐(外台。万安。作颅。)用家藏。未暇外请名医。旁求上药。还魂返魄。何难之有。遇斯疾。可不务乎。(陈仕贤济世良方曰。青囊经云。此四花穴法。医者图要精于点取。患者全在慎于保养。不然何能取效。男女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盗汗。形容憔悴。咳嗽痰喘。五心烦热。诸虚体衰。腹中积聚久病痼疾。凡所有见。悉皆治之。)

取穴法先定(万安方。作两。)穴。令患人平立正。取一细绳蜡之勿令展缩。(以上六字。圣济总录。

万安。细注)顺脚底贴肉。坚蹈之。男左女右。(以上四字。圣济万安细注。)其绳前头与大拇指端齐。后头令当脚根(圣济万安。作跟)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胫(万安。作肚。)贴肉直上至曲 (外台。作 )中大横纹截断又令患人解发分(济世良方有开字。)两边。令(济世良方作要。)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一头令与鼻端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两头至(圣济有两字)吻。却抱(圣济万安作钩。)起绳子中心至鼻柱根下。令如Λ。此便齐两吻。截断。将此绳展令直。于前来(医学正传。作量。)脊骨上墨点处。横量。取平。勿令高下绳子先中折当中。以墨记之。却展开绳子横量以绳子上墨点。正压脊骨上墨点为正。两头取平。勿令高下。于绳子两头以白圈记。白圈是灸穴也。(以上六字。万安。细注。)

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按大全曰是灸穴。名曰患门二穴。患门名创于此。入门曰。如妇人足小难以准量。可取右手肩穴。贴肉。量至中指头齐。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灸之亦妙。次灸四花。无有不效。类经。又载此说曰。庶乎得宜。然不当患门。不可从。又曰。妇人以膏肓穴代之。亦可也。不当患门。不可从。十药神书曰。妇女缠脚者短小。非自然也。若以量脚绳子。加之首。必不及也。今移附于右肩 穴。点定。引绳向下。至中指尽处。截断以代量足之用。

次二穴。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济世良方有蜡字。)绳。绕项向前。双垂。与鸠尾齐。鸠尾是心岐骨。人有无心岐骨者。至从胸前两岐骨下。量取一寸即鸠尾也。即是双截断。

却皆(圣济。作脊)翻绳头。向顶后。以绳子中停取心。正令当喉咙结骨上其绳两头。挟项双垂。循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穴。)又取一绳子。令其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济良方。有如一字样之四字)截断。还于脊骨上(万安。有以字。)墨点。(圣济。有处字。)横量始(圣济。作如上。)法。绳子两头。以白圈记之。白圈是灸穴处。(类经曰。是四花。左以上是第二次点穴。通前。共四穴。同时灸。日别灸七壮。至二七壮。累灸至一百壮。

或一百五十壮。为妙。候灸疮欲瘥。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当脊骨。直上下。竖点中。停(医学正传。令绳中停。作其绳子三字。)中心。在墨点上。于上下绳尽头。(正传。

作处)以白圈两穴。白圈是灸穴处。

以上是第三次。点两穴。谓之。四花。灸两穴。各百壮三次共六穴。各取离日。量度讫。唯须三月三日艾最佳。病瘥百日内。忌饮食房室。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圣济。作百日)后。觉未瘥。复初穴上再灸。

按四花灸穴。诸书所载不一。苏沈良方。校成诸本。序文如所言。而鲁鱼居多。今以万校之。他书之文大不同。始取其句差异者注之。再阅颇觉其烦。仍悉削去之。只注一二字异而义易通者。崔氏序曰具图形状而其图不载。诸书亦无焉。今据万安方所图省其无用。而其文一从圣济万安二书。记图上入门曰。灸此六穴。亦要灸足三里。以泻火气为妙。是古书所不论图 图 图 以上第一次。点二穴。

图 图 图 以上是第二次点二穴图 以上是第三次点二穴。以上图状。

图 按资生曰。凡取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断其长多少。以如此长。裁纸四方中剪小孔。别用长稻秆。蹈脚下前取脚大指为止。后取脚曲 横纹中为止。断了却环在结喉。

下垂向背后看秆止处。即以前小孔纸。当中安分。为四花。盖灸纸四角也。今按此法世俗所谓略四花。针灸聚英曰。初疑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根据此法点穴。果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难经曰。血会膈俞。 曰。血病治此。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取此补之。胆者肝之腑。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根据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四花亦不准。更按。高武说崔氏四花而不据其法。漫为膈胆二俞。学人思诸。又资生曰。一医传一法。先横量口吻。取长短。以所量草。就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尽处。两头用笔。点了。再量中指长短为准。却将量中指草。横直量两头。用笔圈四角。其圈者是穴。是又略法不可从。

经门四花 入门曰。即崔氏四花穴。不灸背上二穴。各开两旁。共成六穴上二穴共阔一寸。

下四花相等。俱吊线比之以离卦变作坤卦。降心火生脾土之意也。然此皆阳虚所宜。华佗云。风虚冷热惟有虚者。不宜灸。但方书又云。虚损痨瘵。只宜早灸膏肓四花。乃虚损未成之际。如瘦弱兼火。虽灸亦只宜灸内关三里。以散其痰火。早年欲作阴火。不宜灸论而未果。

骑竹马灸法 用薄篾。量患人手上尺泽穴横纹比起循肉至中指尖止截断。外用竹杠一条。以竹杠两头。置凳上。令患人去衣骑竹杠。以足微点地以先比篾安杠上。竖篾循背。直上篾尽处以墨点记。只是取中。非灸穴。更以薄篾量手中指节两横纹为一寸。将篾于所点墨上。两旁各量一寸是穴。各灸五壮或七壮。止不可多灸。此法灸之。无不愈者盖此二穴心脉所过。凡痈疽之疾。皆心气留滞。故生此毒。灸此则心脉流通。实时安愈。可以起死回生有非常效。(神应)

按类经曰。一本作各开二寸。聚英曰。根据法量穴在督脉脊中至阳。筋束二穴中。外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肝俞之内。非正当穴也。疑必后人传讹以三寸为二寸耳。岂有不得正穴。徒破好肉。

而能愈病哉。此不能疑也。阿是要穴曰。此穴出诸书未知其始。

卷之七 奇穴部第十一

胸腹部第三

气堂 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未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甲骨中。是亦名气堂。(千金)

按气堂恐气冲之误。甲。千金翼。作寅。

通关 中脘旁。各五分。主五噫针入八分左捻能进饮食。右捻能和脾胃。此穴一针有四效。凡下针后。良久觉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又次觉气流行腰后骨空间。为四效(医纲)

龙颔 心痛冷气上灸龙颔百壮。在鸠尾头上行一寸半。不可刺。(千金)

天瞿旁穴 瘿。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千金)

按天瞿即天突一名东洋先生曰。按瞿疑当作衢。千金明堂云。天衢在耳上如前三寸。此解不是。说见天冲。

胸堂 上气厥逆。灸胸堂百壮。穴在两乳间。(千金) 不刺。(千金)

按千金曰。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又出惊痫篇。千金翼。堂。作膛。并无穴注。此穴似指膻中。医学纲目以为膻中。然千金既言灸膻中次灸胸堂。则非膻中。

疰市 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神良。一名疰市(千金)

按疰。千金翼。作注。与旁廷同名。其处不远。

石关 在心下二寸。两旁各五寸。灸五十壮。主产后两胁痛。不可忍(卫生宝鉴)

按与腹部石关。同名异穴。

转谷 在旁二骨间。陷者中。主胸胁支满。不欲食。谷入谷不化。呕吐复出。举腋取之。

(外台)

按此穴。在后腋条后。在旁。盖指后腋欤。似有脱字。后腋见背部。外台。以后腋。饮。应突。胁堂。旁廷。始素。七穴。入足少阳经。今移入于奇穴。

饮 食门下一寸。骨间。陷者中。主腹满胪肿痛。引脐旁腹鸣濯濯。若中有水声。仰腹取之(外台)

按食门。未知何处。盖指转谷欤。

应突 饮 下一寸。主饮食不入。腹中满。大便不得节。腹鸣泄注。仰腹取之。(外台)

胁堂 腋阴下二骨。陷者中。主胸胁支满。胪胀贲 。噫哕喘逆。胆视目黄。举腋取之。

(外台) 忌针。(千翼)

按东洋先生曰。胆。疑当作瞻。千金翼曰。吐血唾血。灸胁堂百壮。资生曰。在腋下。

引明堂下经。居 下。载此穴。大全曰。居 合。取八寸三。胁堂二骨门腋下。

按门腋。盖指章门渊腋。而不的。是作歌括之弊也。

旁廷 一名注市。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尸注。胸胁满。(千金)胁堂下二骨间。陷者中。

举腋取之。(外台)

按廷。外台。作庭。与前条疰市。同名。其处亦不远。

始素 腋胁下廉下二寸。骨陷者中。主胁下支满。腰痛引腹。筋挛阴气上缩。举臂取之(外台)

九曲中府 旁廷注市下三寸。(千金)刺入五分。灸三十壮。主恶风邪气。遁尸。内有瘀血。(千金)

帝门 脾胃之间。名曰帝门。在季肋下。前一寸半。(脉经

按类经所载九门。无此穴。

腋门 一名大阳阴。一名腋间。腋下攒毛中一寸。灸五十壮。主风。(千金)

按手少阳液门。易混。又与大巨。同名异穴。千金。渊腋穴下。注。引中风篇曰。腋门在腋下攒毛中。一名泉液。即渊腋是也。今本无此文。

气门 妇人绝嗣。不生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百壮。(千金)

按类经。载九门曰。气门溲溺之门。居前阴中。由气化而出。故曰气门。不与此同。大抵与水道相似。

薜息(千金)见乳根下。

神府 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千金)

按千金翼。作附鸠尾正当心。

肓募 结气囊里。针药所不及。灸肓募。随年壮。肓募二穴。从ru头。邪度至脐中。屈去半从乳下行度头。是穴。(千金)

按千金翼。邪。作斜。行下有尽字。肓。一本作胃。非也。

乳上 以绳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千翼)

按千金。治卒癫。灸两ru头。三壮。又曰。小儿暴痫。灸两ru头。女儿灸乳下二分。又幼科准绳曰。小儿喘胀。俗谓马脾风。又谓之风喉者。以草茎。病儿手中指里。近掌纹至中指尖截断。如此二茎。自乳上微斜直立两茎。于稍尽头横一茎。两头尽头点穴。灸三壮。此法。

多曾见愈。

通谷 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千金)

按与腹部二行。通谷。同名异穴。

魂舍 小肠泄痢脓血。灸魂舍。一百壮。小儿减之。穴在挟脐两边。相去各一寸。(千金)

按千金翼。无各字。天枢云魂魄之舍。不可下针。盖天枢之异名。分寸稍差。大抵似肓俞穴。暂俟再考。

肋头 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千翼)

肋罅 以绳量病患两乳间。中屈之。又从ru头。向外量。使当肋罅。于绳头灸。随年壮。(千翼)

长谷 一名循际。泄痢。不嗜食。虽食不消。灸长谷五十壮。三报。穴在挟脐相去五寸。(千金)

按千金。天枢注。以长谷为天枢一名。说已见。千金翼曰。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长平五十壮在挟脐相去五寸。不针。按长平章门一名。而此穴似章门。说见章门。医学纲目。作循元。

腋下 噫哕。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千金)

按千金又云。一切瘰 。灸患人背两边腋下后纹上。随年壮。千金翼曰灸瘿法。垂两手。

两腋上纹头。各灸三百壮。针亦良。千金又曰。一切瘰 。灸两胯里。患 处。宛宛中。日一壮。七日。止。神验两胯。外台。作两腋。

直骨 灸远年咳嗽不愈者。将本人乳下大约。离一指头。看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此名为直骨穴。如妇人。即按其ru头直向下。看其ru头所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之地位。灸艾三炷。其艾只可如赤豆大。男灸左。女灸右。不可差错。其嗽即愈。如不愈。则其病再不可治矣。(寿世保元○绿竹堂简便方同。)

按乳根也。

乳下 小儿癣。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千金)

按灸乳下者。多其穴处又小异。并录于此。千金曰。治反胃。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又灸干呕。三十壮。又灸五尸。随病左右。多其壮数。灸卒吐逆。七壮。又嗽。灸两乳下。黑白际。

各百壮。又转筋四厥。灸两乳根黑白际。各一壮。又曰。小儿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

又妇女人。月经不尝来。服黄芩牡丹汤。后灸乳下一寸黑圆际。各五十壮。千金翼曰。一切恶注。气急不得息。欲绝者。及积年不瘥者。男左手虎口纹。于左ru头。并四指。当小指节下间灸之。妇人以右手也。活人书间咳逆曰。若服药不瘥者。灸之必愈。其法妇人屈。ru头向下尽处骨间。灸三壮。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为牵正。以男左女右。艾炷如小豆许。与乳相直间。陷中动脉处是。资生云灸咳逆法。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

中胞门 太仓左右三寸。(脉经)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二寸。名子户。(千金)

按脉经。胞。又作膀。

子户 关元穴旁右二寸。(金鉴)

按胞门子户者。气穴之别名。详于第三卷中。

子宫 中极两旁各开三寸。(大成)

按医经国小曰。治妇淋。关元两旁。各开三寸半。济世良方云。子宫虚冷。不能成孕。灸子宫三穴。各七壮。揣心坎中高骨以墨记之。用草心一条。从墨记至胸中。折断。揩作七分。以四分量脐上灸之。补血。三分。量脐中灸之。补气。仍以脐下三分折半。正子宫穴。灸之温暖精气受孕之所。有神效。

钱孔 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疽。(千金)

脐四边穴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千金)又治小儿卒腹皮青黑。灸脐上下左右。去脐半寸。并鸠尾骨下一寸。凡五处。各三壮。(同上)

脐上下 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千金)又疗黄疽。当灸脐上下两边。各一寸半。一百壮。(外台。引崔氏。)

鸠尾骨穴 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及。鸠尾骨端。各一壮。(千金)漏。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同上)又少年房多短气。灸鸠尾头。五十壮。(同上)

按医学纲目。引田氏云。胸下骨尖上。灸三壮。主小儿疳瘦。

身交 胞落颓。灸身交。五十壮。三报之。脐下横纹中。(千翼)

遗道 遗溺。灸遗道。挟玉泉五寸。(千金)

按千金翼。作遗尿针遗道。入二寸。补之。灸随年壮。

肠遗 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千金)

按宝鉴。作肠逵。千金翼作二寸半。类经从之。

玉泉 男阴卵大。 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及泉阴穴。亦在其外。(千金)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儿斟酌以取之。(同上)

按玉泉。与中极。同名异穴。

泉门 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报。穴在横骨当阴上际。(千金)

按千金翼作漏下。

泉阴 阴卵偏大 病。灸泉阴百壮。三报。在横骨边(千金)

按边字上当有两字。千金翼。边下。有三寸二字。千金又曰。 病灸横骨两边。二七壮挟茎是。盖指此穴。类经。边。作旁。

尿胞 一名屈骨端。(千金)见曲骨下。

金门(千金) 见会阴下。

按与四肢部金门同名异穴。

羊矢 气冲外一寸。(入门)会阴旁三寸。股内横纹中。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类经)

按入门。入足厥阴经。

兰门 曲泉两旁。各三寸。(大全)归来下。茎根毛内旁五寸。(国小)毛际玉jing旁开二寸。针入二寸半。主治水肾红肿。如升大不痛。(医纲)

按宝鉴曰。兰门。在玉jing旁二寸。治疝气冲心欲绝。

男阴缝 一名鬼藏。拔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疽等病。若女人。玉门(十三鬼穴。并千金翼。有头字。)是穴。男女针灸无在。(千金)

按千金风癫篇。灸阴囊缝。三十壮。令人立。以笔正注当下。已卧核卵上灸之勿令近前胎中所有。在后生者。于茎中肾囊前中间弦子上。灸七壮。立愈。此法相似在囊前缝上。

关门 玉jing旁二寸。针入二寸半。灸二七壮。主治疝气冲心欲死(医纲)

鬼门 牛钓。弄舌撮口。灸鬼门。穴在乳下一麦粒。七壮。(幼幼新书

按与十三鬼穴鬼门。同名异穴。

气冲 一名气中。(医纲)气冲。在气海旁。各一寸半。针入二寸半。灸五十壮。主治腹痛肠鸣。又名气中主治妇人血溺气喘。(医纲)

按与胃经气冲。同名异穴。千金曰。失欠颊车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壮。满三日不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气堂。此气冲。亦是异穴。说既见。

水分 在水分旁各一寸半。针二寸半。灸五十壮。主治单蛊胀气喘。(医纲)

食仓 食关 治脾胃。在中脘旁寸半位。(国小)

血门 血门中脘旁三寸。(国小)

神庭 在龟尾。注曰一作鸠尾下五分。(脉经)

水道 三焦膀胱肾中热气。灸水道。随年壮。穴在挟屈骨相去五寸。(千金)屈骨在脐下五寸屈骨端。水道挟两旁。各二寸半。(千翼)

按屈骨横骨之一名。说既见。水道与腹部三行水道。同名异穴。宜合考。

囊底 一名海底(医纲)阴囊十字纹中。(大成)

按千金曰。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阴囊下第一横理。十四壮。灸卒死。亦良。盖此穴纲目奇效良方等。皆云。治阴中湿痒。外肾生疮。小肠疝气。小儿疝卵偏重。

龙门 妇人胞落颓。灸龙门。二十壮。三报。在玉泉下。女人入阴内外之际。此穴卑。

今废不针灸。(千金)阴中上外际。(千翼)

按玉泉。见上。非中极之一名。千金曰。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灸横骨当阴门。七壮。

阴jing 卒癫。灸阴jing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千金)治卒 。牵阴头正上。灸茎头所极。又牵下向谷道。又灸所极。又牵向左右髀直行。灸茎所极。(同上)当尿孔上。

是穴。(千翼)又灸阴jing头。三壮。(千金)

按千金又曰。凡男 当骑碓轴。以茎伸置轴上。齐阴jing头前。灸轴木上随年壮。此他灸法多多不集录。

冲门 去大横五寸。在府舍下横骨端。约中动脉。(外科大成)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