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老子章句》校订二卷

《河上公章句》僅有天禄琳瑯藏南宋本,及鐵琴銅劍樓南宋本、《正統道藏》本,而世德堂六子本爲最下。兩南宋本文字時多刊落,復有誤字,兹於唐據强、顧兩家所引,於宋據梁迥序《集注》本,益以諸家徵引之文,至若《羣書治要》、《意林》引《河公注》皆已及其半,而《一切經音義》、《文選》李注、《太平御》各書所引亦不少,薈集校正,不僅可補兩宋本之訛失,而唐本之舊庶可見之,增益文句,無慮百事。巴黎所藏敦煌卷子《河上公章句》下經幾備,以與校本對看,十符其九,信《河上公章句》以此爲最佳之校本也。

《老子王弼注》校訂二卷附陸德明《老子音義校正》一卷

王《注》世無善本,四庫本從張之象三經晉注録出,張本雖有晁、熊兩跋,但誤字奪句全與《正統藏》同,是張所據乃《道藏》本,非宋元舊刊,《道藏》本固有晁、熊二跋也。浙江局刻云:據華亭張氏本,亦僅據浙江聚珍本,非依張氏本也。武英殿本校以《永樂大典》,仍不能佳。至《古逸叢書》集唐字《老子》王《注》,僅依日宇佐美惠考訂,而日人之本亦不外依於《道藏》,世傳王《注》不過如此,王《注》竟無善本可言。檢《正統藏》有《老子四家集注》,全載王《注》,未知集者誰氏,首有梁迥序文,作於元符六年,則此獨爲北宋本,自高於一切王《注》本。諸本義不安處,此本文句皆異,視浙刻溢出注文頗多,校以劉惟永《集義》所載王《注》,一一能合,洵王《注》之最佳本。兹從《集注》録出,而以宋人《老子》著述所徵王《注》校之,亦間取《道藏》王《注》之是者著於篇。《古文舊書考》云:有嘉禎二年鈔本,則在南宋時,亦將求以校正,俾成王《注》最佳校本。彭耜有《道德經音義》備取陸氏《釋文》,前此校《釋文》者皆未取彭書,兹校一過,備録異同,以資考證。

《遂州本〈老子〉校文》

《正統藏》有《老子次解》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篇首有《序》言:先者經過遂州,見龍興觀石碑上《道》、《德》二經,與今本又别,字多差錯,事既異同,義皆向背,云云。今以與敦煌所存《老子》十數本校之,知此即所謂張係師本也。此本文僅五千,異字復多,敦煌所寫既多,訛奪難以校正,此爲歴久治敦煌《老子》者一大難事。今得此本,則於訛字之與異文、奪文之與損字,一一可辨,正統本訛失,亦得依敦煌辨之,五千字本之真,於此可以復見。

《玄言新記明老部》二卷

清唐《志》有《玄言新記道德經》、《玄言新記明部》各書,此卷爲敦煌卷子本,巴黎國民圖書館所藏,首有叙文,略舉老子事迹,及經義大旨,題顏伷字師古名字,豈以此卷爲顏監所作:卷中僅言每章相次之故,體同於《成玄英疏》之《序诀》,始《道經》一章終十二章爲一卷,始十三章終廿四章爲二卷,始二十五章終卅七章爲三卷;始《德經》一章終十三章爲第四卷,始十四章爲五卷,第二十章以下,似爲疏王弼之《注》者,《日本見在書目》有《老子義疏》八卷,王弼;宜即此書,其爲師古作否,則不能考。陸德明亦疏《老子》王《注》,惟卷帙稍多,不與此合。此書以前四卷章數計之,則八十一章似爲七卷或八卷也。一一訂其訛奪,删其羨文,亦庶乎可讀也。下經二十章以下原,《正統藏》中有趙志堅《道德經疏義》六卷,前三卷已佚,第四卷佚第九章以下,唯第五卷爲完書,第六卷復佚第三十八章,此當即杜光庭所稱法師趙堅作《講疏》六卷者也,人名、書名、卷數皆合。惑者不察,列之宋人,誤也。此唐人佚著,每章之首亦言相次之故,今爲録出,合於前篇之後,以皆唐人之書而俱不完,特合而存之,以備法式。又强思《纂疏》每章之前皆有儷文一則以贊全章宏旨,八十一首完整無,念其伏而未發,不可棄置,并爲録出,以附於前編之後,以《玄言新記明老部》之名,固可以被以此篇而無嫌也。原文作者不可考,《隋志》有《道德經章門》一卷,劉遺民撰,未審即此篇否?

【編者附記】此“簡議”爲先君長四川省圖書館報上級請校理八種道書時所擬,與《校理〈老子成玄英疏〉叙録》篇末所列“得書八種”之目全合(具體名稱或稍異),然此八書前四種已先後完成刊布,後四種則雖成而尚未刊布,“十年浩劫”初,紅衛兵來家抄走稿件高達尺餘,後竟不知下落。既而先君子棄養,亦無法清理所損種類。幸此“簡議”稿尚存,言雖簡略,大綱具在。苟有有意於此校事者,此稿或猶可供參考也。原稿計爲書八種,前四種既已成書,故僅布其餘四稿於此。

蒙 默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