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夫人(家下事一切以谨厚朴俭为主)

筠心夫人览者:

鄂中大旱,秧田枯拆,首种①不入。民间日夜避兵,啼呼满道,深可伤悯②。我之迟回于此,亦欲为中原销此巨患耳。

试馆已动工,凡工师工费赏犒之需少从宽裕,俾乐于从事。孝威主之,不必问之二伯。家下事一切以谨厚③朴俭为主。秋收④后还是移居柳庄,耕田读书,可远嚣杂,十数年前风景想堪寻味也。

四月二十日樊城书(寄)

今译

湖北地区旱灾严重,田里的秧苗都干枯而死,最先播种的庄稼也没有什么收成。老百姓一天到晚都在躲避军队,道路上到处都是啼哭声,十分令人伤心怜悯。我迟迟没有回家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原地区的百姓解决这一巨大的灾祸。

试馆已经开始动工,凡是工匠的工钱及犒劳费用应该稍微给得充足一点,使他们愿意花力气修好试馆。孝威主持这件事就可以了,不必去咨询二伯。家中诸事开销都应该遵循谨慎、笃厚、朴素、节俭的原则。秋天收获农作物之后,全家还是搬到柳庄去住吧,耕田读书的生活可以远离喧嚣,十几年前在柳庄的耕读生活还很让我回味呢。

简注

①首种:最先播种的庄稼。

②伤悯:伤心、怜悯。

③谨厚:谨慎笃厚。

④秋收:秋天收获农作物。

实践要点

左宗棠虽然要求家人生活俭朴寒素,但是对于修建家乡试馆的工匠费用还是要大方一点,这也是在践行“崇俭以广惠”的经世之道。

与孝威(读书增其识解,治事长其阅历)

孝威知之:

我军车队既精,再得所调塞马①辅之,贼不足平也,可见古今事理并无二致。读书增其识解,治事②长其阅历,自少差谬③,岂独兵事然哉!尔曹勉之!

五月初七日樊城营次

今译

我军的车辆和士卒本来就是精锐之师,再加上调来塞上军马作为辅助,扫除贼寇不足为虑,可见古往今来任何事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读书增长见识,经历世事增加阅历,差错自然就少了,难道只有用兵是这个道理吗!我特意拿出来分析与你们听,希望能对你们起到勉励的作用!

简注

①塞马:塞上的马。

②治事:处理事情。

③差谬:差错。

实践要点

累月在外征战的左宗棠,不时将军营中的事情与家人共同分析,既缓解了家人的担心和牵挂,同时也扩充了子女的见识,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更好地激励和教育子女。虽然父辈和子女各自面对的事情和责任不同,但是世间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相通的,读书和治事是相辅相成的。虽然找到治事方法最快最好的途径是通过书本,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中的观点还要靠实践去证明和发展,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和预测。善于学习的人,总会将读书和治事紧密结合起来去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

这种父母与子女平等交流的场面是何等温馨!父母将所经历的事情与子女共同分享是对晚辈莫大的尊重,父母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出来的道理是多么有说服力,并且将让子女永远记忆犹新。不得不说,左宗棠教子是严、慈、平等的,花了不少心血,而且有不少方法。稍晚于他的安徽庐江人刘声木在《苌楚斋五笔·论左宗棠家书二篇》中高度评价道:“其家书告诫子侄之言,皆镂心刻骨而出,披肝沥胆而谈,而字字确凿,语语谆实,千载下,如闻见其声音笑貌,非可伪为。今虽时移事变,其书固可旷百世而不废也。所论学文读书之法,比之《曾文正公家训》,诚为不逮,然亦有独到之处,不可磨灭。”

当前,若父母不在子女身边,父母是否也可以学学曾国藩、左宗棠、梁启超傅雷、刘再复等人,不只是打电话和发微信,而是字斟句酌地与子女娓娓道来,见字如面的家书是否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呢?是否能给子女留下一笔多年后还值得回味和珍藏的精神财富呢?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