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沙门最澄

释曰。无量义经者。法华开经分也。十七名中之第一名也。故举开经分。为合经序。言无量义者。随所生义。以得其名。故下文云。善男子。是经譬如从一种子生百千万。百千万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从于一法生百千义。百千义中一一。复生百千万数。如是展转。乃至。无量无边之义。是故。此经名无量义。是则第二功德不思议力也。无量者。数名也。义者。所生义名也。言经者。圣教都名也。言德者。道德。万二千比丘。略有三德。杀贼之德·应供之德·不生之德。八万菩萨。略有六度·四摄·四无量德。三身如来。亦有断德·智德·恩德。亦有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今此品中。说小乘之德·菩萨之德·如来之德故云德也。言行者。谓小乘之行·菩萨之行·如来之行。亦此品内。略说其行。故云行也。言品者。类别之义。言第一者。此经有三品此品居首故云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释曰。示现序分成就。言如是者。举所闻法体。指一部能诠。即信顺之辞言。我闻者。举能闻之人。示阿难结集言一时者。释迦成正觉四十余年后说无量义经及说法华经时也。言佛者。称能说主示金口说。佛者。梵语略。若具应言佛陀。唐翻觉者。言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者。举所说处示二种胜。一者法门胜。如王城胜。二者功德胜。如崛山胜。言王舍城者。中印度境。摩竭提国寒林城名也。梵语应云伽罗阇吉栖只城。言耆阇崛山中者王城东北山。新翻鹫峰山。正说开经及合经处也。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释曰。自下示现众成就。言与者共义。谓共阿难闻开合经也。言大者。三义之中。是大之义举一兼二。言比丘众者。标类也。比丘者梵语。唐翻净命。离四口食。乞食净命言众者。三人以上即众类也。言万二千人俱者。是数成就也。

菩萨摩诃萨八万人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菩萨之类也言菩萨摩诃萨者。梵语略也。若具应言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唐翻觉有情。八万人者。数成就之中菩萨之数。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八部之类也。言天者二十八天等部。言龙者。西天所领八龙等部。言夜叉者。北天所领部。言乾闼婆者。东天所领四乾闼婆部。言阿修罗者。六道之中一道。四修罗等部。言伽楼罗者。六道之中一道。畜生四迦楼罗鸟等部。言紧那罗者。三十三天乐神部也。言摩睺罗者。疑神部也。天龙二部称唐名。自余六部存梵号也。

诸比丘·比丘尼·及优婆塞·优婆夷俱。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三众类也。言比丘尼众者。举八敬标崇离染众。即大爱道等比丘尼也。言优婆塞者。举满分居家修正众。即阇王眷属等。言优婆夷者举推城康志孤贞众。即韦提希等类。三众之名。俱在梵语也。

大转轮王·小转轮王·金轮·银轮·诸轮之王。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轮王之类也。言大转轮王者。领大千界。名大转轮。言小转轮王者。领小千界名小转轮。总领四洲。名金轮。除北领三。名银轮。除北及西名铜轮。除三领南名铁轮。今此经文铜铁合称。为诸轮王也。

国王·王子·国臣·国民·国士·国女·国大长者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而自围绕。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烧香散华。种种供养已。退一面坐。

释曰。众成就之中。标五印度王众之类也。言国王者。五印度诸国王。得一通三也即阇王等类。言王子者。太子等类。言国臣者。左右仆射·左辅·右弼·三公·宰相等类也。言国民者。无位贡调八方兆民。言国士者。有艺之男言国女者有才之娘。言国大长者者。有威富者。言各与眷属百千万数者。轮王以下所将眷属。百千万数者。举多分数。言而自围绕者。谓君臣上下各有礼节。言来诣佛所者。动机发心。至亲友家。言头面礼足者恭尽敬极。头面者。能礼贵体。足者所礼底下。以所贵头接底下足表求法敬。言绕百千匝者。谓瞻仰无厌。言烧香散华者。熏五分身。去五住臭开七觉华。期三德果。言种种供养者。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言退坐一面者。正向佛面。坐待法雨。

其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大威德藏法王子·无忧藏法王子·大辨藏法王子·弥勒菩萨·导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华幢菩萨·华光幢菩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精进菩萨·宝印首菩萨·宝积菩萨·宝杖菩萨·越三界菩萨·毗摩颰罗菩萨·香象菩萨·大香象菩萨·师子吼王菩萨·师子游戏世菩萨·师子奋迅菩萨·师子精进菩萨·勇锐力菩萨·师子威猛伏菩萨·庄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列名唱数。初唱文殊者。三世觉母故。终置大庄严。以正对扬故。言法王子者。举第九住位。即圆教位也。言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者结也。言八万人俱者唱数。现列二十九人。四法王子。依位表名。二十五菩萨名依自愿及以行德以为其号。

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

自下叹德言是诸菩萨。莫不皆是。法身大士者。明所成就身。即法性身也。言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所成就者。明能成就法。即五分法身。一者戒身。二者定身。三者慧身。四者解脱身。五者解脱知见身也。

心禅寂。常在三昧恬安憺怕。无为无欲。颠倒乱想。不复得入。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

次明定德。言其心禅寂常在三昧者。一明不起灭定德。言恬安憺怕无为无欲者。二明灭定常寂德。言颠倒乱想不复得入者。三明灭定离倒德。即四倒八倒等也。言静寂清澄志玄虚漠者。四明灭定实相德。离十散故名静寂。安一实故为清澄。不期权果名志玄。游心性海为虚漠。言守之不动亿百千劫者。五明守定长劫德。守首楞严。名为守之。不起此定故为不动。不但小时。故为亿百千劫。言无量法门悉现在前者。六明依禅发惠德。十界威仪。不但一种。是故名为无量法门也。

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有无长短。明现显白。

自下叹智德也。言得大智惠者。谓诸佛二智。言通达诸法者。谓十法界法。言晓了分别性相真实者。晓了千如性相等。分别三千世间法。言有无长短明现显白者。明现妙有真空体。显白实长权短用。初定叹止德。次智叹观德。自利之行。在上已说利他之行。在下当说也。

又善能知诸根性欲。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诸佛转法轮。随顺能转自下明利他德。即承佛加。转乳法轮说别圆教。照山王机也。言又善能知诸根性欲者能知界外别圆两根过现性欲。言以陀罗尼无碍辩才者。谓四陀罗尼·四无碍辨。陀罗尼者。是印度语。唐翻总持。言诸佛转法轮随顺能转者。因分法轮。被加能转。

微渧先堕。以淹欲尘。开涅槃门。扇解脱风。除世恼热。致法清凉。

次于鹿苑。听四谛教。为小乘根。说酪味教。言微渧先堕以淹欲尘者。先堕苦空之微渧。以淹五欲之五尘。言开涅槃门扇解脱风者。开化城门。扇息苦风。言除世恼热致法清凉者。除苦集热。致道灭凉。

次降甚深十二因缘。用洒无明老病死等猛盛炽燃苦聚日光。

次大宝坊中及吠舍厘。是诸菩萨。闻生酥教。降十二缘甚深法雨。用洒四机。五浊众生。无明老死。八苦日光。言次降甚深十二因缘者。次降者。酪味之后。次生酥。故云次降也。甚深者。难解难入义。十二因缘者。一者无明支。二者行支。三者识支。四者名色支。五者六入支。六者触支。七者受支。八者爱支。九者取支。十者有支。十一者生支。十二者老死支。言用洒无明等者。用洒者。散洒义。对境无觉为无明。五阴衰损名为老。四大违变名为病。一息不返名为死。内外不一故云等。轮转不停为猛盛。相应五浊为炽燃。八苦集心名为聚。常热火宅为日光。

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普令一切发菩提萌。智慧日月方便时节扶蔬增长大乘事业。

次十六会中是诸菩萨闻熟酥教注大乘流润五姓根令诸穷子领知家业也。言尔乃洪注无上大乘者指般若教。尔乃者生酥之后以相续故名为尔乃。洪注者五乘共润故名洪注。无上者熟酥圆教无有过上故云无上。大乘者大人所乘故名大乘。言润渍众生诸有善根者明人天得益。润渍者润成之义。众生者求势人等。诸有者除四趣有举余之有。善根者人天善根。言布善种子遍功德田者谓二种佛性。布善种子者谓了因佛种。遍功德田者谓缘因佛种。言普令一切发菩提萌者谓正因佛种。萌者种子未牙皮内发动。言三乘五性共闻般若性德三种无明壳内三性令动。言智慧日月方便时节者明佛父母。智慧日月者举般若母明定慧运。方便时节者举方便父明伏受化。言扶蔬增长大乘事业者明为菩萨而说般若。扶蔬者蔬支义。转教般若即大乘事业故。

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住快乐微妙真实无量大悲救苦众生。

次明证果。言令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明所化得果。令众者举所化人。疾成者以不引导纡回历劫小侄险路故云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印度语。阿者唐翻为无。耨多罗者唐翻为上。三者借梵音唐翻为正。藐者唐翻遍知。三者亦唐翻为正。菩提者唐翻为觉。总应言之无上正遍知正觉。今存梵音故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常住快乐微妙真实者明内证果。永离四相故名常住。自受法乐故云快乐。性德显现故称微妙。非妄依他故为真实。言无量大悲救苦众生者明外化果。苦数不少故云无量。拔二死苦故称大悲。影垂三土随类拔济故云救苦众生。

是诸众生真善知识。是诸众生大良福田。是诸众生不请之师。是诸众生安稳乐处。

自下叹诸菩萨利他之德。非邪僻友故云真善知识。即明第一善友德。无犯戒失故云大良福田。是明第二福田德。言不请之师者不过时故是明第三应时德。言安稳乐处者夺八苦危故云安稳与无尽灯故为乐处。是明第四安稳德处也。

救处护处大依止处。处处为众生作大良导师大导师。

第五明救护依止德。苦者归依能救苦。是故菩萨名救处。畏者归依能拥护。是故菩萨为护处。拔苦与乐除佛无等。是故名为大依止处。言处处为众生作大良导师大导师者。普门示现俱为众生如应说法故为导师。三界九居名为处处。能居有情故号众生。作字入声开五乘道造化城故称大良之导师。能知通塞达宝所。是故名为大导师也。

能为众生盲而作眼目。聋劓哑者作耳鼻舌。诸根毁缺能令具足。颠狂荒乱作大正念。

第六明令具六根德。言能为众生盲而作眼目者明令具眼根。生盲者显色形色都不见知名为生盲。言龙劓哑者作耳鼻舌者。举三根缺不了三声名为聋。不了三香名为劓。舌根不转名为哑。已上三者举所具根失。作耳鼻舌者举能具三根。作字去声。言诸根毁缺能令具足者是明身根之缺具也。诸根者调头等六分内外身体。毁缺者矬陋?躄侏儒等类。言颠狂荒乱作大正念者明其意根之缺具也。颠狂者鬼病名也。对境不正名荒乱。作大正念者谓令得八正道。非小权故名大正念也。

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度生死河置涅槃岸。

第七明能度二死德也。度分段河故名船师。度变易河名大船师。造六度船浮二死海从此梦岸到彼觉岸。是故名为运载群生。言度生死河置涅槃岸者谓能度七种生死河安置四种涅槃岸。

医王。大医王。分别病相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药服。

第八明应病授药德也。能治世间出世病。是故名为医王也。无余已死二乘人再生名为大医王。言分别病相者谓能知膏亡六弊病。言晓了药性者能知一乘三乘药。随病授药者。为多贪者说不净观。为多瞋者说慈悲观。为多愚痴说因缘观。令众药服者。说法应机必机令修惠也。

调御大调御。无诸放逸行。犹如象马师能调无不调。

第九明调放逸德也。调人天二乘故曰调御。调四教菩萨故云大调御。所化人天三乘众无有三业诸掉悔。是故无诸放逸行。能化法身菩萨众。六度四摄如说修行。是故犹如象马师。应机能导。是故云能调无不调。

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俎坏。

第十明伏外导德也。言师子勇猛感伏众兽者。举喻叹德。师子者印度兽名。于众兽中都无畏心。菩萨亦如是。于外道中都无畏心。师子之威能伏从兽。菩萨之威能伏外道。师子勇猛难可俎坏。菩萨勇猛难可俎坏。俎者败心。

游戏菩萨诸波罗蜜。于如来地坚固不动。

自下重叹自利德也。言诸波罗蜜者谓十波罗蜜也。言如来地者谓忍辱地也。

安住愿力广净佛国。

次明四弘德。言愿力者谓四弘誓愿力。言佛国者随缘心也。

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明金刚心位也。言不久者居补处阶成佛不远故云不久。

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斯不思议德。

次明总结也。言是诸菩萨摩诃萨者。总结人也。言皆有如斯不思议德者。总结德也。

其比丘名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连·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弥多罗尼子富楼那·阿若憍陈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优婆离·侍者阿难·佛子罗云·优婆难陀·离波多·劫宾那·薄?罗·阿周陀·莎伽陀·头陀大迦叶·优楼频蠡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如是等比丘万二千人。皆阿罗汉尽诸结漏无复缚着真正解脱。

次列小乘向大众也。凡有二十尊者等。言大智舍利弗者释迦世尊智慧第一之弟子也。三根之中先觉一乘故云大智。舍利弗者印度略语应具足言舍利弗多罗。今略多罗之两字但存舍利弗三字。舍利者鸜鹆鸟名亦名鹙鸟。弗多罗者唐翻子也。舍利弗母眼精似鸜鹆眼。故立母名号为鸜鹆鸜鹆女之子。故称鸜鹆子。今存印度语故导舍利子。言神通目揵连者。神通者六通通称。目揵连者印度语。唐翻赞诵。即母姓。言慧命须菩提者。慧命者慧人所命故言慧命。唐翻善现。言摩诃迦旃延者凡有五字。印度之语。唐翻大思胜。论议第一弟子也。言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者。弥多罗尼者印度语也。唐翻慈行女。即是其母名也。言子一字是唐语是儿子义也。富楼那者翻满愿。是儿号也。言阿若憍陈如者。阿若者印度语唐翻初智。即是其名。憍陈如者印度语也。唐翻火器。即是其姓。五比丘中最初得智。言天眼阿那律者。天眼者六通之中第一通也阿那律者印度语也。唐翻如意。是甘露饭王之子即佛堂弟。天眼第一弟子也。言持律优婆离者。持律者举持戒德也。优婆离者印度语唐翻上首。持律第一弟子也。结集之时结集毗尼藏者也。言侍者阿难者于佛堂弟调达之弟也。侍者者生年二十为佛侍者。阿难者印度语也。唐翻庆喜。即多闻第一弟子也。言佛子罗云者释迦世尊未出家时所生王子耶输之子也。罗云者罗睺罗之别号也。罗者梵语略。应具言之罗睺罗唐翻覆障。云一字唐语。取覆障之义以加梵。罗云即忍辱第一弟子也。言优波离陀者凡有四字。印度语也。唐翻净信欢喜。言离波多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假和合。言劫宾那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房宿。言薄狗罗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善容。言阿周陀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蛇奴。言莎伽陀者凡有三字。印度语也。唐翻善来。言头陀大迦叶者。头陀二字印度语也。唐翻斗薮。大一字唐语迦叶二字印度语也。唐翻饮光。释尊头陀第一弟子也。言优楼频螺迦叶者。凡有六字。印度语也。唐翻木菰林。言伽耶迦叶者。伽耶者印度语也。唐翻铁林城。迦叶是姓如前。言那提迦叶者凡有四字。印度语也。唐翻河畔。迦叶如上。以姓加名。故云那提迦叶。二十尊者随母随行随处随姓得名不同。非要不繁也。如是等下结叹也。言如是等比丘者结类也。言万二千人者结数也。皆阿罗汉下叹德也。言皆阿罗汉者叹位也。言尽诸结漏者。结者谓五上分结五下分结亦九结也。漏者谓欲涌有漏无明漏。言无复缚著者。谓无三缚故无四着故无见思故。复字入声。三界之中无复往来故言。真正解脱者心善解脱故云真。惠善解脱故云正也。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遍观众坐各定意已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

自下别序。别在此经故。言大庄严者。此菩萨有二种毕竟。一究竟毕竟。二庄严毕竟。今举庄严毕竟以为其名也。今是菩萨问大中大直道义。是故称大。言摩诃萨者简自觉有情加称摩诃萨。言遍观众坐各定意已者。为举大问先观众心内机已熟外仪亦定。故云遍观众坐各定意已。言与众中八万菩萨摩诃萨俱从坐而起来诣佛所者。历劫等菩萨未知大直道。是故必应问人天大导师。言从坐而起者谓弟子取敬。曾子避席。其意所同也。言来谐佛所者谓表近佛果也。言头面礼足绕百千匝者于印度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指。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远则稽颡拜手近则舐足摩踵。凡其致辞受命褰裳长跪。尊贤受拜必有慰辞。或摩其顶或拊其背善言诲导以示亲厚。出家沙门既受敬礼。唯加善愿无上跪拜。随所宗事多有旋绕。或唯一周或复三匝。宿心别请数则从欲。今此菩萨屈尊致敬故言头面礼足。忘浅请深故云绕百千匝。百者即百界千者即千如。致敬之道虽世俗法而来法初门。是故列数字。

烧散天华天香。天衣天璎珞天无价宝珠从上空中旋转来下。四面云集而献于佛。

言天者第一觉天表非七方便人。花者表法性七觉。香者表法性五分。衣者表法性寂灭。璎珞者表法性四摄。无价宝珠者表法性圆珠。上者指寂光土下者示同居土。空者法性即空中者法性即中。旋转来者现法性随缘是即假义。此五种供内饰法身外除垢秽也。言四面者谓住行向地。言云集者八万外众。言而献于佛者谓献五种供也。

天厨·天钵器天百味充满盈溢。见色闻香自然饱足。

言天厨者一心即中谛。天钵器者一心即空谛。天百味者一心即假谛。本来有故名为充满。即用不尽故名盈溢。言见色者谓见法性色。言闻香者谓闻法性香。法性色香皆是中道虽离四食而能长四大也。非所作食故云自然。更无求食故称饱足。

天幢·天幡·天轩盖·天妙乐具处处安置。作天妓乐娱乐于佛。

言天幢者表不变三谛。即动不动故。言天幡者表随缘三观。即不动动故。言天轩盖者表无缘慈。言天妙乐具者谓无尽灯法乐也。众心非一故名处处。今日新熏故名安置。言作天妓乐者法性菩萨作第一义乐故云作天伎乐。伎者菩萨舞伎即金刚舞等身密印也。乐者菩萨音声即金刚歌咏等口密真言也。言娱乐于佛者。第一义天所作伎乐寂光一佛自受法乐。故云娱乐于佛也。

即前䠒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

为求直道先赞师德。言即前者八万同前导师佛前。言胡跪者谓右膝着地。言合掌者十二合掌中三补陀合掌也。言一心者。三界唯心义。言俱共同声者八万俱动八万同声。言说偈赞言者。偈颂觇息义赞者赞叹义。即前胡跪表身敬。合掌一心表心敬。说偈赞言表口敬。

大哉大悟大圣主。无垢无染无所著。天人象马调御师。道风德香熏一切。

法身之体无所不遍犹如虚空。故言大哉。三谛之境无所不照犹如大日。故言大悟。四圣之中佛圣为主。故称真佛为大圣主。永离六垢故名无垢。永离六染故名无染。无著诸界无著诸地。无著诸分无著诸乘。是故真佛名无所著。言天人象马调御师者。三界之天。三界之人。如未调象如未调马。唯佛一人能调能御。是故名佛为调御师。言道风德香熏一切者。一道之风三德之香扇于五性熏于一切。是故名法为风香熏。

智恬情泊虑凝静。意灭识亡心亦寂。永断梦妄思想念无复诸大阴入界。

泯梦四智故名智恬。雪虚妄六情故为情泊。言虑者静虑。离世静虑名为凝静。离思量意故名意灭。离了别识故为识亡。离集起心名心亦寂。生死巨夜觉无明眠名永断梦。言思者七寻思。言想者八妄想。言念者杂念。离如是等思想念故云妄思想念。言无复诸大阴入界者。谓离无明所起四大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故名无复大阴界入。

其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非方非圆。非短长。非出非没。非生灭。非造非起。非为作。非坐非卧。非行住。非动非转。非闲静。非进非退。非安危。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来。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已上六行明内证身。离常有故名非有。离断无故名非无。离十因故名非因。离四缘故名非缘。离四性故名非自他。非北洲面故名非方。非东洲面故为非圆。非西洲面名非短。非南洲面名非长。内证色身离外形色故言非方非圆等也。言非出非没非生灭者。内证色身离四生故名非出。离二死故名非没。三种常故非生灭。三种义常义诸说不同。今约法性三种常。故三佛俱常俱体俱用。言非造非起非为作者。离四大等诸所造故名非造。离无明等诸缘起故名非起。离四相故名非为作。言非坐非卧非行住者约四威仪辨法界身。随缘坐故名非坐。随缘卧故名非卧。随缘行故随缘住故名非行住。言非动非转非闲静者约动静仪叹内证身。如影动故名非动。如影转故名非转。应群机故名非闲静。言非进非退非安危者。遍法界故名非进。遍法界故名非退。离小涅槃离幻生死名非安危。言非是非非非得失者约是非等叹内证身。离我见等故名非是。离邪见等故名非非。离有所得故名非得失。言非彼非此非去来者约彼此去来叹内证身。不天游故名非彼。不起树故名非此。不离觉树不到四天名非去来。言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者约此显色叹内证身。随缘色故名非青。随缘色故名非黄。随缘色故名非赤白。随缘色故名非红。随缘色故是故名非紫种种色也。

戒·定·慧·解·知见生。三昧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众生善业因缘出。

言戒·定·慧·解·知见生者约五分身明修法身。言三昧六通道品发者约定慧等明修报身。言慈悲十力无畏起者约力无畏明修胜应。言众生善业因缘出者约所化缘明修劣应。已上四身本来具有众生心中。理即之位俱名性得三佛陀也。名字即位俱名名字三佛陀也。观行即位俱名观行三佛陀也。相似即位俱名相似三佛陀也。分真即位俱名分真三佛陀也。究竟即位俱名究竟三佛陀也。是究竟即三佛陀等者唯有一人。修显得体周遍法界居常寂光。三千世间依正宛然自受法乐。如一众生本来具有三佛陀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已显为佛陀。未显为众生。分显为菩萨。言戒者谓戒身。即佛身中虚空不动戒。又一金刚宝戒。又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言定者谓定身。即佛身中虚空不动定。又首楞严定·又金刚三昧定。又无量义处定。言慧者谓慧身。即佛身中虚空不动慧。又如来自行权实二智慧。又金刚五智慧。又毗卢遮那阿字心慧。言解脱者谓解脱身。即佛身中性净解脱·圆净解脱·方便净解脱。言知见者谓解脱知见身。即佛身中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言知者佛知。言见者佛见。言生者不新而新故名为生。言三昧者谓佛身中因德果德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言六神通者谓佛身中因德果德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宿命通·漏尽通·言道品者谓佛身中因德果德三十七种助菩提品。即四念处者身·受·心·法。四正勤者已生恶法令除灭未生恶法不令生已生善法令增长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四如意足者欲如意足·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五根者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者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觉者择法觉·精进觉·喜觉·除觉·舍觉·定觉·念觉。八正道者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言发者。本来具足性功德中三十七品种菩提分法于佛身中究竟开发故云发也。言慈悲者谓四无量。即佛身中性功德中无缘慈无量·无缘悲无量·无缘喜无量·无缘舍无量。今此偈中文局七言。是故存略二种无量。言十力者谓即佛身中性功德之是处非处力·业智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言无畏者谓四无畏。即佛身中性功德之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言起者缘起。依万行缘起性功德故云起也。言众生善业因缘出者自名字即所化众生善业因缘于究竟即能化佛身众德出现故云尔也。

示为丈六紫金晖。方整照曜甚明彻。毫相月旋项日光。旋发绀青顶肉髻。净眼明镜上下眴。眉绀绀舒方口颊。唇舌赤好若丹华。白齿四十犹珂雪。额广鼻修面门开。胸表万字师子臆。手足柔软具千辐。腋掌合缦内外握。臂修肘指长直纤。皮肤细软毛右旋。踝膝露现阴马藏。细筋锁骨鹿膊胀。表里映彻净无垢。浊水莫染不受尘。如是等相三十二。八十种好似可见。

已上十行偈约四八相叹内证身。言示为丈六紫金晖者总叹紫金法身体。示者示现为者为作。丈六者一丈六尺。当用周尺。准唐代尺当八寸也。紫金者谓紫摩黄金。晖者谓日光。此紫金光如日光以表一心金光明。言方整照曜甚明彻者总叹相好得所用。言方整者。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万相海各各得所故云方整。各各放光故言照曜。各各澄彻名甚明彻。言毫相月旋项日光者。此句两相。言毫相者谓眉间白毛。月喻毛光。旋即毛形。项者头后。日光者以喻圆光。言旋发绀青顶肉髻者。此句两相。旋发者发形。绀青者发色也。顶者头上。肉髻者顶上肉埵。言净眼明镜上下眴者。此句两相。净眼者六根初根。无翳等患名为净。照色无著以喻明镜。上下眴者眼孔放光名上下眴。言眉睫绀舒方口颊者。此句两相。眉者眼上额下左右毛所。睫者眼孔上下所生之毛。绀者毛色。舒者毛形。言方口颊者。方者方整。口者七窍之一。颊者鼻左右面。夫口小颊大不端正相。今如来面口颊得所故方口颊也。言唇舌赤好若丹华者。此句两相。言唇者面门两扇。舌者口里枢机。赤好者唇舌之色。若丹华者。丹者赤。丹华者赤华。以喻两相。又丹者华色也。取丹华色喻唇舌赤。言白齿四十犹珂雪者。此句两相。白者鲜白即齿之色。齿者口里上下所生牙齿。言四十者举齿大数。夫少数齿广即鬼齿相。今举四十令知齿美。犹珂雪者珂者珂贝。雪者白雪。即以喻齿色。或云珂雪两字一宝之名。言额广鼻修面门开者。此句三相。额者眉上发际下。广者额之形相。鼻者人口上眉间下两颊中。修者长义。夫短鼻鬼面瞋相。是故以长为端正也。面门开者。面门者口异名也。开者开唤。言佛离瞋相常似慈唤也。言胸表万字师子臆者。此句两相。胸表万字者。胸者颈骨之下乳房之上现字之处。表者表示。万者借音之字。胸上表示梵满之字。其梵字者应作卍字。此经借音作此万字即表果满也。言师子臆者。师子者兽名兽中之王都无怖畏。师子二字印度之语唐翻无畏。或云师子无畏者梵汉俱举也。臆者师子胸臆以喻佛臆。夫师子之臆无洼凹弱相有凸强相即表无畏相也。言手足柔软具千辐者。此句两相。手足柔软者。自腕至指名为手。自踝至指名为足。软者柔软。具千辐者。手里足底有轮文。轮幅数千。故云具千辐。言腋掌合缦内外握者此句三相。腋者左右臂根胁上膊下。掌者指掌。合缦者网缦。言腋里前后有合缦。指掌指岐有合缦。内外握者。握者卷握。握掌名内握背名外。言臂修肘长指直纤者。此句三相。臂者肘上肩下。修字长也。肘者臂下腕上。长者左右之肘立过膝。指直纤者。指者手指。直者正直。纤者修纤。言皮肤濡润毛右旋者。此句二相。皮者外皮。肤者内皮。濡者柔濡。润者润泽。毛者身上孔毛。右旋者毛形。言踝膝露现阴马藏者。此句两相。踝者左庙右庙足上胫下中间之节膝者左庙右庙胫上髀下中间前节。露者显露。现者现相。夫踝膝不露似有病。是故露现为端正。阴马藏者是即能喻也。阴者势峰。马藏者势峰外皮能覆势峰令不现见。举能覆相所覆之势况佛峰藏。言细筋锁骨鹿膊肠者。此句三相。细者小细。筋者五体肉里九百之筋。锁者拘锁。骨者骸骨。筋细之故无现见失。骨锁之故有强力相。鹿膊肠者是即喻名也。鹿者兽名也。膊者肩膊。肠者肠胃。言鹿膊如鹿修纤。尘肠无胀满相。今取鹿体端正之相况佛身体端正之相。言表里映彻净无垢浊水莫染不受尘者。此二句中叹四八相清净之相。表者相皮之表。里者相皮之里。映者光映。彻者通彻。净无垢者俱明内净。浊水者。浊者秽浊也。水性虽清净而缘泥等故名为浊水。紫金之体清净无垢。是故浊水不能污染。不受尘者。清净之体犹如莲华。是故众相不受尘也。言如是等相三十二者。今此一句略举机见。是故经论所说不同。不可执一非余所说。言八十种好似可见者。今此一句叹相上好也。言八十种好者。谓一者无见顶。二者鼻直高好孔不见。三者眉如初生月同绀琉璃色。四者耳轮埵成。五者身坚实如那罗延。六者骨际如钧锁。七者身一时回如象王。八者行时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现。九者爪如赤铜色薄而细泽。十者膝骨坚着圆好。十一者身净洁。十二者身柔软。十三者身不曲。十四者指长纤圆。十五者指文庄严。十六者腋深。十七者踝不现。十八者身润泽。十九者身自持不逶迤。二十者身满足。二十一者识满足。二十二者容仪备足。二十三者住处安无能动者。二十四者威震一切。二十五者一切乐观。二十六者面不大长。二十七者正容貌不挠色。二十八者面具足满。二十九者唇者如频婆果色。三十者音响深。三十一者脐深圆好。三十二者毛右旋。三十三者手足满。三十四者手足如意。三十五者手文明直。三十六者手文长。三十七者手文不断。三十八者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三十九者面广姝好。四十者面净满如月。四十一者随众生意和悦与语。四十二者毛孔出香气。四十三者口出无上香。四十四者仪容如师子。四十五者进止如象王。四十六者行法如鹅王。四十七者头如摩陀那果。四十八者一切声分具足。四十九者身和。五十者舌色赤。五十一者舌薄。五十二者毛红色。五十三者毛洁净。五十四者广长眼。五十五者孔门相具。五十六者手足赤白如莲华色。五十七者脐不出。五十八者腹不现。五十九者细腹。六十者身不倾动。六十一者身持重。六十二者其身分大。六十三者身长。六十四者手足软净滑泽。六十五者边光各一丈。六十六者光照身而行。六十七者等视众生。六十八者不轻众生。六十九者随众音声不过不减。七十者说法无著。七十一随众语言而为说法。七十二者一发音报众声。七十三者次第有因缘说法。七十四者一切众生不能尽观。七十五者观无厌足。七十六者发长好。七十七者发不乱。七十八者发旋好。七十九者发色如青珠。八十者手足有德相。言似可见者。见影像身四八相故名为可见。不是内证法身相好是故称似。

而实无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对绝。无相之相有相身。众生身相相亦然。

此二行偈明遣有相诸相好。示现无相诸相好也。而者然而也。实者真实。言无相非相色者遣二相色。相者染分相色。非相者净分相色。待染分色有净分色。是故俱遣不存似有也。言一切有相眼对绝者。此句明相空。一切有相者。相涉染净故云一切。非无影相故名有相。染分净分有为眼识不变随缘无为有相都不能对故名对绝。言无相之相者谓实相之相也。实相之境离有为相故名无相。不动本性随缘现相故称之相。言有相身者谓性功德身随缘显现。言众生身相者谓性染分身随缘显现。言性净随缘性染随缘两俱不异。是故名为相亦然也。

能令众生欢喜礼投心表敬成殷勤。因是自高我慢除。成就如是妙色躯。

此二行偈叹相用也。言能令众生欢喜礼者。即此一句叹相可爱。言投心表敬成殷勤者。亦此一句叹相威严。言因是自高我慢除者。次叹能成就。自高者谓慢体也。我慢者八慢之一。举一例诸。言成就如是妙色躯者。次叹所成就。成就者圆满义。寂光真躯故云妙色躯也。

今我等八万之众俱皆稽首咸归命善灭思相心意识象马调御无著圣。

自下明归敬叹。言今我等八万之众者。我等者即大庄严菩萨。世流布我也。等者等大庄严菩萨若干眷属。八万之等众者。八万者举上首数。之等众者等各与若干诸眷属众。者俱皆稽首咸归命者明能敬者之威仪。俱皆者谓八万之众进退同仪故云俱皆。稽者至也。首者头首也。是尽礼极也。咸者皆也。归者归奉。命者谓出入息。夫有心众生以命为宝。一切宝中命宝第一。今八万众第一命宝归实相佛故云归命。言善灭思相心意识者谓叹所敬佛之实德。观行相似两即位中善伏思想心意识分证即中四十一位善灭思想心意识故云尔也。所化能化俱无所著。是故名为象马调御无著圣也。

稽首归依法色身戒定慧解知见聚。

此一行偈明敬能说。言法色身者兼敬两身。言戒定慧解知见聚者谓五分法身也。

稽首归依妙种相。稽首归依难思议。梵音雷震响八种。微妙清净甚深远。

此二行偈明一乘法轮。言妙种相者谓叹近于一佛乘也。言难思议者谓叹因分可说别圆两教。言梵音雷震响八种者。梵者梵天。音者十四音。雷者雷云。震者震动。响者音响。八种者八转声。梵音和雅名微妙。雷震远闻为深远。八响无浊为清净也。

四谛·六度·十二缘随顺众生心业转。若有闻莫不意开无量生死众结断。

此二行偈叹三乘法轮也。言四谛者。一者苦谛。二者集谛。三者灭谛四者道谛。即生灭四谛为声闻乘所说法门也。言六度者。一者施度。二者戒度。三者忍度。四者进度。五者禅度。六者智度。言十二缘者。过去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两果。言随顺众生心业转者。随他意说故名随顺。众生心者乐欲心。业者所作业。转者轮转。言若有闻莫不意开者叹轮智用。有闻者举能闻机。心意者俱迷心意。开者开发。言三乘根机闻三乘教开发自乘之智慧。言无量生死众结断者叹轮断用。无量者数名。生死者七种生死。众结者谓五上五下九结等。断者断除也。

有闻或得须陀洹·斯陀·阿那·阿罗汉·无漏无为缘觉处·无生无灭菩萨地。或得无量陀罗尼·无碍乐说大辨才。演说甚深微妙偈。游戏澡浴法清渠。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

此五行偈叹法轮相也。言有闻或得须陀洹斯陀阿那阿罗汉者。此二句明四沙门果。有闻者举所化之人也。一者须陀洹。此翻预流。预是入义。流者流类。永断三界见所断惑入圣人类故名预流。二斯陀含。此云往来。断欲界中下品修所断惑得第二果于人中一往一来而般涅槃名一往来。三阿那含。此云不还。永断欲界余三品惑决定不受欲界生故名为不还。四者阿罗汉此有三义。一者杀贼。永断三界烦恼贼故。二者应供。能作福田受供养故。三不生。永不复受三界生故。如是四果闻声悟道故曰声闻。言无漏无为缘觉处者。此一句叹缘起教用。无三漏故名无漏。离四相故名无为。闻因缘教悟缘起道。是故名缘觉。处者处位也。今闻佛教。是故不称名为独觉。言无生无灭菩萨地者。此一句叹六度教用。界内之理本来不生故名无生。今亦不灭故名无灭。菩萨地者通别等地。言或得无量陀罗尼者。此一句叹三陀罗尼。无量者数名。一者无量旋陀罗尼。二者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者法音方便陀罗尼。言无碍乐说大辩才者。此一句叹四辨才。四无碍中举乐说无碍辨才。非小乘辩故名为大。言演说甚深微妙偈者此一句叹所化智德。言游戏澡浴法清渠者此一句叹所化定德。浮游禅渠故名游戏。定水去垢名为澡浴。言或跃飞腾现神足出没水火身自由者。此二句叹所化神通德也。跃者举足。飞腾者腾空。现神足者示难思事。出没水火者作十八变。身者身两上身两下身大身小等。自由者大唐俗语。文语云为自在也。

如来法轮相如是清净无边难思议。

此一行偈结叹法轮相。言如来法轮相如是者。此一句结叹所化法轮相。言清净无边难思议者。此一句结叹轮相德。法轮无垢名清净。轮转无穷名无边。轮用难测名难思。

我等咸复共稽首归命法轮转以时。稽首归依梵音声。稽首归依缘谛度。

此二行偈归叹能说所说也。言我等咸复共稽首者。此一句举能敬人也。我者大庄严菩萨我也。等者等八万等。咸者皆也。复者重也。共者俱时义。稽首者致敬也。言归命法轮转以时者。此一句归叹能化应时之德。言稽首归依梵音声者。此一句归叹能说能诠言巧易领之德。言稽首归依缘谛度者。此一句归叹能化所诠之理易悟之德。缘者十二缘起教。谛者四谛教。度者六度教。

世尊往昔无量劫勤苦修习众德行。

自下叹佛因行德。今此一行总叹因行。世尊者举能说主。言往昔者举行因世。无量劫者明因行时。勤行精进名勤苦。求学止观名修习。十法成乘名众行。德者智断等德。

为我人天龙神王普及一切诸众生。

此一句举所化众生。我者大庄严我。人者四洲人。龙者四生龙神。王者冥道神王。普者遍普。及者施及。一切者悉数义。诸众生者总举六道也。

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于法内外无所吝。头目髓脑悉施人。奉持诸佛清净禁乃至失命不毁伤。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嗔。历劫挫身不惓惰。昼夜摄心常在禅。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

此六行偈叹佛自行六波罗蜜。初二行偈明施波罗蜜。言能舍一切诸难舍财宝妻子及国城者。此二句叹外施。言于法内外无所吝头目髓脑悉施人者。此二句叹内施。言奉持诸佛清净禁乃至失命不毁伤者。此二句叹戒波罗蜜。言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嗔者。此二句叹忍波罗蜜。言历劫挫身不惓惰者。此一句叹精进波罗蜜。言昼夜摄心常在禅者。此一句叹禅波罗蜜。言遍学一切众道法智慧深入众生根者。此二句叹般若波罗蜜也。

是故今得自在力于法自在为法王。我复咸共俱稽首归依能勤诸难勤。

此二行偈举果满结归也。言是故今得自在力于法自在为法王者。此一行叹果满。言我复咸共俱稽首归依能勤诸难勤者。此一行明结归。

无量义经注释卷上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