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邪正品第九(卷第七)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晋沙门慧严、慧观、谢灵运重治。

邪正品(六卷云分别邪正品)

邪者,魔也。正者,圣也。邪魔多种,谓邪恶、邪俗、邪偏、邪渐。邪恶者,阐提、谤法、四重、五逆、十恶、四趣等果是也。文云:听畜八种不净,即谤佛。执九部经,谓无方等,即谤法。若欲行淫,应脱法服,即犯四重。此等名为邪恶。邪俗者,通谓二十五有、因、果、烦恼、业、阴、天魔等是。文云: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爱即烦恼,是身即阴。以有漏形,作无漏身,即是天魔。往昔苦行,即是业等。即其义也。邪偏者,谓声闻、缘觉,无常、苦、空、邪曲、涅槃等是。文云:如来无常变异,宣说无我。即其义也。邪渐者,谓分别、历别,弃舍二边,别求中道,亦三昧魔、菩提心魔等是。文云:如来于诸外道邪论无所知,于世间汤药无所知。无所知故,故名如来。于刀割香涂,不生憎爱,唯能处中,故名如来。即是其义。正者,名圣。圣正多种,谓执正、善正、真正、方正。对于四邪,以论四正。四邪既出于文,翻邪即正,不俟更论。此四邪四正,即四悉意。邪恶尤重,众邪之根,即世界也。邪俗之邪,为清升者,立此名字,即为人也。邪偏偏破生死,入涅槃,即对治也。邪渐所到之处,即是常住,从历别门,立此邪名,即第一义。正亦如是,执正是魔,是欲界主,执正欲界,即世界也。善正是世间之善,为成众善,即为人也。真正是出世之法,对破世间,方乃名正,是次第大乘,能到实相,实相是第一义。通途邪正,其相如是。今经所指两法两人,谓魔经、魔律、持魔经律,是为四魔,此意则宽,该前诸邪。正亦四种,佛经、佛律、持佛经律,是为四正,则冠前四正。从此立名,故言邪正品。此品答前迦叶问:云何知天魔,为众作留难?如来波旬说:云何分别知?然四依有广大之德,邪正有分别之能,虽二义相成,而四依答广大,邪正答分别。两品备有形声两伪,而前品多明形乱,后品多明声乱(云云)。文为五:一、略明邪正,二、广明邪正,三、论义,四、领解,五、述成。初略中,有问有答。

尔时,迦叶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四种人等应当依耶?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说应当依止。何以故?有四魔故。何等为四?如魔所说诸余经律能受持者。

问则牒上四依,答则出邪三宝。魔即邪佛,所说即邪法,受持者即邪僧。如百论迦毗罗自谓为佛所说,弟子等为此惑乱,须上四依。

迦叶白佛去,二、广说邪正,有问有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有四种魔。若魔所说及佛所说,我当云何而得分别?有诸众生随逐魔行,复有随顺佛所教者,如是等辈复云何知?

问中双问邪正三宝云何分别,如文。上问云何知天魔为众作留难,是问形乱。如来波旬说云何分别知,此问声乱。今问魔及所说,即上两问。而言随魔行者,即是徒党还随魔作形声两乱。

广答为二:先答形乱,次答声乱。

佛告迦叶: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譬如猎师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复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优婆塞像、优婆夷像,亦复化作须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坏我正法。

初云七百年者,正法千年,由度女人,减五百年、六百、七百入像法时。摩耶经云:六百年马鸣出,七百年龙树出。是时魔盛,即有四依。魔有有漏,通能变为四部、四果及佛色像。犹如猎师,外被袈裟,内怀杀害;魔亦如是,外为圣像,内挟邪谋。夫无漏在心,不在于色,云何言作无漏之形?圣人有无漏威仪,亦是无漏五阴,故魔学之。

从是波旬当作是说下,二、是明声乱。文为五:一、乱佛身,二、乱结戒,三、乱佛德,四、乱经律,五、乱罪福。初乱佛身者,又四:一、乱生,二、乱行,三、乱入庙,四、乱纳妃。初文者。

是魔波旬坏正法时,当作是言:菩萨昔于兜术天上没,来在此迦毗罗城白净王宫,依因父母爱欲和合生育是身。若有人生于人中,为诸世间天人大众所恭敬者,无有是处。又复说言:往昔苦行,种种布施头目髓脑、国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缘,为诸人、天、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之所恭敬。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悉是魔之所说。善男子,若有经律作如是言:如来正觉久已成佛,今方示现成佛道者,为欲度脱诸众生故,示有父母依因爱欲和合而生,随顺世间作是示现。如是经律,当知真是如来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若言实生是魔说,言不生生是佛说,

若有说言:如来生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魔所说。若复有说:如来出世,于十方面各行七步。此是如来方便示现,是名如来所说经律。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次就行中,亦应例尔。今不尔者,明不行是魔说,行是佛说。何者?魔邪常欲隐佛之德,显佛之过,名乱佛行。

若有说言:菩萨生已,父王使人将诣天祠,诸天见已悉下礼敬,是故名佛。复有难言:天者先出,佛在其后,云何诸天礼敬于佛?作是难者,当知即是波旬所说。若有经言:佛到天祠,是诸天等,摩醯首罗、大梵天王、释提桓因,皆悉合掌敬礼其足。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若有经律说言:菩萨为太子时,以欲心故,四方聘妻,处在深宫,五欲自娱,欢悦受乐。如是经律,波旬所说。若有说言:菩萨久已舍离欲心、妻息之属,乃至不受三十三天上妙五欲,如弃涕唾,何况人欲?剃除须发,出家修道。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经律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即是菩萨。

入庙、纳妃,皆如文。

从佛在舍卫去,是乱结戒,如文。

若有说言:佛在舍卫祇洹精舍,听诸比丘受畜奴婢、仆使、牛、羊、象、马、驴、骡、鸡、猪、猫、狗、金、银、琉璃、真珠、颇梨、砗磲、码瑙、珊瑚、琥珀、珂贝、璧玉、铜、铁、釜鍑、大小铜盘所须之物,耕田种植,贩卖市易,储积谷米。如是众事,佛大慈故,怜悯众生,皆听畜之。如是经律,悉是魔说。若有说言:佛在舍卫祇陀精舍,那黎楼鬼所住之处,

尔时,如来因婆罗门字羖羝德及波斯匿王,说言:比丘不应受畜金、银、琉璃、颇梨、真珠、砗磲、码瑙、珊瑚、琥珀、珂贝、璧玉,奴婢仆使,童男童女,牛、羊、象、马、驴、骡、鸡、猪、猫、狗等兽,铜、铁、釜鍑、大小铜盘,种种杂色床敷卧具,资生所须,所谓屋宅,耕田种植,贩卖市易,自手作食,自磨自舂,治身咒术,调鹰方法,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占相男女,解梦吉凶,是男是女,非男非女,六十四能。复有十八惑人咒术,种种工巧,或说世间无量俗事,散香、粖香、涂香、熏香,种种华鬘,治发方术,奸伪谄曲,贪利无厌,爱乐愦闹,戏笑谈说,贪嗜鱼肉,和合毒药,治压香油,捉持宝盖及以革屣,造扇箱箧种种画像,积聚谷米、大小麦豆及诸果蓏,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及诸女人,高声大笑,或复默然,于诸法中多生疑惑,多语妄说长短好丑或善不善,好着好衣,如是种种不净之物,于施主前躬目赞叹,出入游行不净之处,所谓沽酒、淫女、博奕。如是之人,我今不听在比丘中,应当休道还俗役使,譬如莠稗悉灭无余。当如是等经律所制,悉是如来之所说也。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六十四能者,佛有三十二相,外道夸毗,谓陪胜佛,故云有六十四能。又佛有三十二相并业,外道攀对求等,故立六十四能。

三、从若有说言去,是乱佛德。

若有说言:菩萨为欲供养天神故入天祠,所谓梵天、大自在天、韦陀天、迦旃延天。所以入者,为欲调伏诸天人故。若言不尔,无有是处。若言:菩萨不能入于外道邪论,知其威仪、文章、技艺,仆使斗争不能和合,不为男女、国王、大臣之所恭敬,又亦不知和合诸药,以不知故乃名如来。如其知者,是邪见辈。又复如来于怨亲中其心平等,如以刀割及香涂身,于此二人不生增益损减之心,唯能处中,故名如来。如是经律,当知是魔之所说也。若有说言:菩萨如是示入天祠外学法中出家修道,示现知其威仪礼节,能解一切文章技艺;示入书堂技巧之处,能善和合仆使斗争;于诸大众童男童女、后宫妃后、人民长者、婆罗门等,王及大臣、贫穷等中最尊最上,复为是等之所恭敬。亦能示现如是等事,虽处诸见不生爱心,犹如莲华不受尘垢。为度一切诸众生故,善行如是种种方便,随顺世法。如是经律,当知即是如来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大菩萨。

此中明佛不知好恶,不别怨亲,刀割香涂,悉不忻恶,如即人云刺眼不瞬,此以痴意乱德。

四、从若有说言如来为我者,是乱经律。初通就经律作乱,后就常、无常作乱,如文。

若有说言:如来为我解说经律。若恶法中轻重之罪及偷兰遮,其性皆重,我等律中终不为之。我久忍受如是之法,汝等不信,我当云何自舍己律就汝律耶?汝所有律是魔所说,我等经律是佛所制。如来先说九部法印,如是九印印我经律。初不闻有方等经典一句一字,如来所说无量经律,何处有说方等经耶?如是等中,未曾闻有十部经名。如其有者,当知必定调达所作。调达恶人以灭善法造方等经,我等不信。如是等经是魔所说。何以故?破坏佛法相是非故。如是之言,汝经中有,我经中无。我经律中,如来说言:我涅槃后,恶世当有不正经律,所谓大乘方等经典。未来之世当有如是诸恶比丘。我又说言:过九部经有方等典。若有人能了知其义,当知是人正了经律,远离一切不净之物,微妙清净犹如满月。若有说言:如来虽为一一经律演说义味如恒沙等,我律中无,将知为无。如其有者,如来何故于我律中而不解说?是故我今不能信受。当知是人则为得罪。是人复言:如是经律我当受持。何以故?当为我作知足少欲、断除烦恼、智慧涅槃、善法因故。如是说者非我弟子。若有说言:如来为欲度众生故说方等经。当知是人真我弟子。若有不受方等经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不为佛法而出家也,即是邪见外道弟子。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不如是是魔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复次,善男子,若有说言:如来不为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无常变异,以得空法宣说无我,不顺世间。如是经律名魔所说。若有人言:如来正觉不可思议,亦为无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是故常住无有变异。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

五、从复有人言去,是乱罪福。文为三番:初明正,次明邪,三更明正。

复有人言:或有比丘实不毁犯波罗夷罪,众人皆谓犯波罗夷,如断多罗树。而是比丘实无所犯。何以故?我常说言:四波罗夷若犯一者,犹如析石不可还合。若有自说得过人法,是则名为犯波罗夷。何以故?实无所得,诈现得相故。如是之人退失人法,是名波罗夷。所谓若有比丘少欲知足,持戒清净,住空闲处。若王、大臣见是比丘,生心念言谓得罗汉,即前赞叹恭敬礼拜,复作是言:如是大师,舍是身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比丘闻已,即白王言:我实未得沙门道果,王莫称我已得道果。唯愿大王,勿为我说不知足法。不知足者,乃至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默然受。我今若当默然受者,当为诸佛之所诃责。知足之行,诸佛所赞,是故我欲终身欢乐奉修知足。又知足者,我定自知未得道果。王称我得,我今不受,故名知足。时王答言:大师实得阿罗汉果,如佛无异。尔时,其王普皆宣告内外人民、中宫妃后,悉令皆知得沙门果,是故咸令一切闻者心生敬信,供养尊重。如是比丘真是梵行清净之人,以是因缘普令诸人得大福德。而是比丘实不毁犯波罗夷罪。何以故?前人自生欢喜之心,赞叹供养故。如是比丘当有何罪?若有说言是人得罪,当知是经是魔所说。复有比丘说佛秘藏甚深经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一阐提。若王、大臣作如是言:比丘,汝当作佛、不作佛耶?有佛性不?比丘答言:我今身中定有佛性,成与不成未能审之。王言:大德,如其不作一阐提者,必成无疑。比丘言:尔,实如王言。是人虽言定有佛性,亦复不犯波罗夷罪。复有比丘即出家时作是思惟:我今必定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之人虽未得成无上道果,已为得福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假使有人当言是人犯波罗夷,一切比丘无不犯者。何以故?我于往昔八十亿劫,常离一切不净之物,少欲知足,威仪成就,善修如来无上法藏,亦自定知身有佛性,是故我今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名为佛,有大慈悲。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不能随顺是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是大菩萨。

初比丘自知非圣,答云非圣,是则无犯。

次,从复有说言:无波罗夷去是邪。

复有说言:无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法、四忏悔法、众多学法、七灭争等,无偷兰遮、五逆等罪及一阐提。若有比丘犯如是等堕地狱者,外道之人悉应生天。何以故?诸外道等无戒可犯,此是如来示现怖人,故说斯戒。若言佛说:我诸比丘若欲行淫,应舍法服,着俗衣裳,然后行淫。复应生念:淫欲因缘非我过咎。如来在世,亦有比丘习行淫欲得正解脱,或命终后生于天上,古今有之,非独我作。或犯四重,或犯五戒,或行一切不净律仪,犹故得具真正解脱。如来虽说犯突吉罗,如忉利天日月岁数八百万岁堕在地狱,是亦如来示现怖人。言波罗夷至突吉罗轻重无差,是诸律师妄作此言,言是佛制,必定当知非佛所说。如是言说是魔经律。

三、从若复说言于诸戒中去,更明正。

若复说言:于诸戒中,若犯小戒乃至细微,当受苦报无有齐限。如是知已,防护自身如龟藏六。若有律师复作是言:凡所犯戒都无罪报。如是之人不应亲近,如佛所说。

若过一法,是名妄语,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是故不应亲近是人。我佛法中清净如是,况复有犯偷兰遮罪,或犯僧残及波罗夷而非罪耶?是故应当深自防护如是等法。若不守护,更以何法名为禁戒?我于经中亦说,有犯四波罗夷乃至微细突吉罗等,应当苦治。众生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因见佛性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九部经中无方等经,是故不说有佛性耳。经虽不说,当知实有。若作是说,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若过一法者,说戒时,最初问清净不?三唱不答,即成妄语(云云)。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者,佛性是正因,持戒是缘因(云云)。

迦叶白佛去,是第三论义。文有三番:一、论佛性,二、论过人,三、论梦觉。初番先问(云云)。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说,一切众生有佛性者,九部经中所未曾闻。如其说有,云何不犯波罗夷耶?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实不毁犯波罗夷罪。善男子,譬如有人说言:大海唯有七宝,无八种。者,是人无罪。若有说言:九部经中无佛性。者,亦复无罪。何以故?我于大乘大智海中说有佛性,二乘之人所不知见,佛故说无,无有罪也。如是境界,诸佛所知,非是声闻、缘觉所及。善男子,若人不闻如来甚深秘密藏者,云何当知有佛性耶?何等名为秘密之藏?所谓方等大乘经典。善男子,有诸外道,或说我常,或说我断;如来不尔,亦说有我,亦说无我,是名中道。若有说言:佛说中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若有能作如是说者,当知是人不犯四重。若有不作如是说者,是则名为犯波罗夷。若有说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今已得成就菩提。当知是人则名为犯波罗夷罪。何以故?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未见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义故,佛法甚深不可思议。

次答中,如来或说我说无我,是名中道者,中论云:诸法实相中,无我非无我,我无我皆是假名。言我是假,言无我是实,非我非无我即是中道。

次第二番问答,先问次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有王问言:云何比丘堕过人法?

答中,先明犯,次明不犯,后重明犯,如文(云云)。

佛告迦叶:若有比丘,为利养故,为饮食故,作诸谀谄邪伪欺诈:云何当令诸世间人,定实知我是真乞士?以是因缘,令我大得利养名誉。如是比丘多愚痴故,长夜常念:我实未得四沙门果,云何当令诸世间人谓我已得?复当云何令诸优婆塞、优婆夷等,咸共指我作如是言:是人福德真是圣人。如是思惟,专为求利,非为求法,行来出入进止安庠,执持衣钵不失威仪,独坐空处如阿罗汉,令世间人咸作是言:如是比丘善好第一,精勤苦行修寂灭法。以是因缘,我当大得门徒弟子,诸人亦当大致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令多女人敬念爱重。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作如是事堕过人法。

复有比丘,为欲建立无上正法住空闲处,非阿罗汉而欲令人谓是罗汉、是好比丘、是善比丘、寂静比丘,令无量人生于信心。以此因缘,我得无量诸比丘等以为眷属,因是得教破戒比丘及优婆塞悉令持戒。以是因缘建立正法,光扬如来无上大义,开显方等大乘法化,度脱一切无量众生,善解如来所说经律轻重之义。复言:我今亦有佛性,有经名曰如来秘藏。于是经中,我当必定得成佛道,能尽无量亿烦恼结。广为无量诸优婆塞说言:汝等尽有佛性,我与汝等俱当安住如来道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无量亿诸烦恼结。作是说者,是人不名堕过人法,名为菩萨。

若言有犯突吉罗者,忉利天上日月岁数八百万岁,堕地狱中受诸罪报,何况故犯偷兰遮罪?此大乘中若有比丘犯偷兰遮,不应亲近。何等名为大乘经中偷兰遮罪?若有长者造立佛寺,以诸华鬘用供养佛,有比丘见华贯中缕,不问辄取,名偷兰遮;若知不知,亦如是犯。若以贪心破坏佛塔,犯偷兰遮,如是之人不应亲近。若王、大臣见塔朽故,为欲修补供养舍利,于是塔中或得珍宝即寄比丘,比丘得已自在而用,如是比丘名为不净,多起斗争。善优婆塞不应亲近、供养、恭敬,如是比丘名为无根,名为二根,名不定根。不定根者,欲贪女时身即为女,欲贪男时身即为男,如是比丘名为恶根,不名为男,不名为女,不名出家,不名在家,如是比丘不应亲近、供养、恭敬。于佛法中沙门法者,应生悲心覆育众生,乃至蚁子应施无畏,是沙门法;远离饮酒乃至嗅香,是沙门法;不得妄语,乃至梦中不念妄语,是沙门法;不生欲心,乃至梦中亦复如是,是沙门法。

第三番问答中二:先问,次答。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梦行淫欲,是犯戒不?

佛言:不也。应于淫欲生臭秽想,乃至不生一念净想,远离女人烦恼爱想。若梦行淫,寤应生悔。比丘乞食受供养时,应如饥世食子肉想。若生淫欲,应疾舍离。如是法门,当知是佛所说经律。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名菩萨。若有说言:常翘一脚,寂默不言,投渊赴火,自坠高岩,不避险难,服毒断食,卧灰土上,自缚手足,杀害众生,方道咒术,旃陀罗子、无根、二根及不定根、身根不具,如是等事,如来悉听出家为道。是名魔说。佛先听食五种牛味及以油蜜、憍奢耶衣、革屣等物。除是之外,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棱伽,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我亦不听常翘一脚,若为法故听行住坐卧,又亦不听服毒断食、五热炙身、系缚手足、杀害众生、方道咒术、珂贝、象牙以为革屣、储畜种子、草木有命、着摩诃棱伽。若言世尊作如是说,当知是为外道眷属,非我弟子。我唯听食五种牛味及油蜜等,听着革屣、憍奢耶衣,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当知是人是大菩萨。善男子,魔说、佛说差别之相,今已为汝广宣分别。

梦淫无罪,悟已应悔;若悟已,赞叹得罪。大品中意亦尔(云云)。摩诃楞伽,此云赤色,与下文被服赤色相违,云何通?解云:下文说未制戒时,此中说制戒后。又一解:赤亦多种,大赤则遮,如乾陀轻赤,此则不遮(云云)。

迦叶白佛去,第四是领解。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魔说、佛说差别之相,因是得入佛法深义。

第五,述成。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晓了分别,是名黠慧。

大般涅槃经四谛品第十

四谛品

此品答:上云何诸调御心喜说真谛?旧云:佛昔随情,但说有量四谛,止在界内,圣心不畅。今缘常住,说无量四谛,出三界外。故佛心喜,亦名有为无为四谛,亦名有作无作四谛。今问:有量出分段,不出变易,无量亦不出变易。不出既同,俱是有量。量与无量,是对小大两缘,何足为喜?又有量是有为者,那言三是有为,一是无为?若尔,有为义不成。若无量是无为者,那得犹有变易生死?解言:不为分段身命所为,故言无为,不无三相。若尔,实非无为,无为不成,无作亦坏。胜鬘虽有此之名教,别为一缘,不得用彼无量四谛释此经文,义不相会。旧又明五时四谛。初时约事,如苦是逼迫相(云云)。第二时至第四时约理,如五受阴洞达空无所有,是苦义,义即是理。解言:入观之时,亡名绝相,无此四事,藉四方便,故言四谛。如见谛入真,无八忍八智,但缘一灭。言忍智者,从方便为名。为此义故,四时不明佛性,佛心不喜。第五时以智为谛。文云:无苦而有真实,故说佛性,佛心则喜。今问:若还是前有量、无量,已如前难。若非有量、无量,复是何谛?则无别名。既无别名,则无别理,复何用此以释今经?今明此品与圣行品有同有异。圣行具明四种四谛,今文但明一实四谛。其相云何?佛性实相遍一切处,能于四事明了实相,乃可称谛。若不了者,倒而非谛。经有明文,何须致惑?谓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名之为谛。此乃亦举佛果为端,实通一切畜生、地狱、阴、界、诸入,悉了常住,法身不变,名苦圣谛。于不净中而生真智,不坏正法,名集圣谛。于断灭中识如来藏,名灭圣谛。明识三宝及正解脱,名道圣谛。谛非四数,约四了谛,故名四谛。如来出世,元为说此覆相,今开涂乳毒洗,故言心喜说真谛。从此立名,故言四谛。品文为二:初、明四谛,二、领解。初四谛即为四章,四章各六,但有次第、不次第之殊。苦谛六者:一、明惑,二、明惑果,三、明解,四、明解果,五、结解,六、结惑。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名不思议,此文明矣。初明惑又两:先直明苦,后不解故。苦

佛复告迦叶:所言苦者,不名苦圣谛。何以故?若言苦是苦圣谛者,一切畜生及地狱众生应有圣谛。

善男子,若复有人不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谓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来道德威力,是名为苦。何以故?以不知故,法见非法,非法见法。

下文明苦有三种:一、是苦非谛非实,二、是苦是谛非实,三、非苦非谛是实(云云)。

当知是人必堕下,是明惑果。

当知是人必堕恶趣,轮转生死,增长诸结,多受苦恼。

若有能知下,是明解。

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或闻常住二字音声,

若一经耳下,是明解果。

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既证知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昔,曾闻是义,今得解脱,方乃证知。我于本际,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周回无穷,始于今日,乃得真智。

若如是知下,结解。

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

若不知下,结惑。

若不知者,虽复勤修无所利益,是名知苦,名苦圣谛。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苦,非苦圣谛。

次集章亦六,次第如前。此初,明惑。

苦集谛者,于真法中不生真知,受不净物所谓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断灭正法不令久住。

以是不知下,明惑果。

以是因缘,不知法性;以不知故,轮转生死,多受苦恼,不得生天及正解脱。

若有深智下,明解。

若有深智,不坏正法,

以是因缘下,明解果。

以是因缘,得生天上及正解脱。若有不知苦集谛处,而言正法无有常住,悉是灭法,以是因缘,于无量劫流转生死受诸苦恼。

又牒昔迷,举非显是。

若能知下,结解。

若能知法,常住不异,是名知集,名集圣谛。

若人不能下,结惑。

若人不能,如是修习,是名为集,非集圣谛。

次灭谛章亦六,次第小异,初明惑。

苦灭谛者,若有多修习学空法,是为不善。何以故?灭一切法故,坏于如来真法藏故。作是修学,是名修空。

言多修空者,一是二乘沈空,二是外道拨无,即是多修空。

次修苦灭者,是明解。

修苦灭者,逆于一切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灭谛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应有灭谛。若有说言:有如来藏虽不可见,若能灭除一切烦恼,尔乃得入。若发此心一念因缘,于诸法中而得自在。

亦应言:逆声闻而偏语外道,有二义:一、前来以诃声闻;二、声闻乖理,即是外道。

若有修习下,明惑果。

若有修习,如来密藏,无我空寂,如是之人,于无量世,在生死中,流转受苦。

若有不作下,明解果。

若有不作如是修者,虽有烦恼疾能灭除。何以故?因知如来秘密藏故。是名苦灭圣谛。

若能如是下,结解。

若能如是,修习灭者,是我弟子,

若有不能下,结惑。

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非灭圣谛。

道谛章亦六,还如前次第,但后结小异,初即明惑。

道圣谛者,所谓佛、法、僧宝及正解脱。有诸众生颠倒心言:无佛、法、僧及正解脱,生死流转犹如幻化。修习是见。

先出所惑,次正明惑。

以是因缘下,明惑果。

以此因缘,轮转三有,久受大苦。

若能发心下,明解。

若能发心见于如来常住无变,法、僧解脱亦复如是。

乘此一念下,明解果。

乘此一念,于无量世自在果报随意而得。何以故?我于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计法,受于无量恶业果报。我今以灭如是见故,成佛正觉。是名道圣谛。

若有人言三宝无常下,结惑。

若有人言:三宝无常,修习是见,是虚妄修,非道圣谛。

若修是法下,结解。

若修是法为常住者,是我弟子,真见修习四圣谛法,是名四圣谛。

实结道灭。言四谛者,道灭是四谛之后,当于第四。迦叶白佛去,二、是领解。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习甚深四圣谛法。

大般涅槃经四倒品第十一

四,倒品。

倒者,惑也。上云醉人眩乱,日月回转,况显惑业?但倒数不定,或一、二、三、四、八,乃至众多。一者,只是无明虚妄,罗笼自绕;二者,见想取着,而致毁伤;三者,痴心心倒,狂狷想倒,分别见倒;四者,常、乐、我、净,伪艺无实;八者,无常、乐、我、净,瓦砾非真。众多者,但涅槃佛性,毕竟清净,非倒非谛。从解惑因缘,而说倒谛。先佛出世,破倒之教,遗法在世,时去圣远,执字亡旨,不知方便,药变成毒,即起常、乐、我、净四倒。佛初出世,投无常药,而倒泻之,病去药存,执之为是,迷佛方便,起无常等。佛观是病,应用常等,以治其病。若后末世,常等为病,传付后佛,乃能治之。通互前后,皆名四倒。若治常等,则如昔教;治无常等,如哀叹品。此品但明迷惑之病,若其解病,即能解药。离倒无谛,缘宜别说,故明四倒。文明八倒,以四题品,经家从略,就合为四。今从合题者,欲对四谛,便相成故。近论三品相成,魔说、佛说,总论邪、正。四谛别明正解,四倒别明邪惑。若但解谛倒者,如偏识人入单知杌,人非具足知,不名正善具成就,不能作善业。双解邪、正,倒谛俱通,即是正善具成就,能作善业。业者,即如来性。次第相成,合为四倒,其义则便,故言四倒。品文为二:先明四倒,后领解。初就四倒,即为四章。初章为三:一、出苦境,二、出苦体,三、结

佛复告迦叶:谓四倒者,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名曰颠倒。

非苦者名为如来生苦想者,谓诸如来无常变异。若说如来是无常者,名大罪苦。若言如来舍此苦身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是名非苦而生苦想,是名颠倒。我若说言如来常者即是我见,以我见故有无量罪,是故应说如来无常。如是说者,我则受乐。如来无常即为是苦,若是苦者,云何生乐?以于苦中生乐想故,名为颠倒。乐生苦想,名为颠倒。乐者即是如来,苦者如来无常。若说如来是无常者,是名乐中生于苦想。如来常住,是名为乐。若我说言如来是常,云何复得入于涅槃?若言如来非是苦者,云何舍身而取灭度?以于乐中生苦想故,名为颠倒。

于佛果非苦为苦,此即是惑,应招苦报,遂言是解,即是苦中生于乐想。无常变异者,谓佛行苦。舍身入灭,谓佛坏苦。彼言如来是常谓为倒,无常谓为谛。我若说言下,正是倒心乐生苦想(云云)。

是名初倒。

无常常想,即第二倒境中双举二想,体中偏释一想。上已双举,不欲烦文亦出倒境;后明倒体,并结,可见。

无常常想、常无常想,是名颠倒。

无常者名不修空,不修空故寿命短促。若有说言不修空寂得常寿者,是名颠倒。

所言不修者,即是不修般若空慧。

是名第二颠倒。

后二倒可寻。

无我我想,我无我想,是名颠倒。

世间之人亦说有我,佛法之中亦说有我。世间之人虽说有我,无有佛性,是则名为于无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颠倒。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是名我中生无我想。若言佛法必定无我,是故如来敕诸弟子修习无我,名为颠倒。

是名第三颠倒。

净不净想、不净净想,是名颠倒。

净者即是如来常住,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是肉身,非是筋骨系缚之身。若有说言如来无常,是杂食身乃至筋骨系缚之身,法、僧、解脱是灭尽者,是名颠倒。不净净想名颠倒者,若有说言我此身中无有一法是不净者,以无不净定当得入清净之处,如来所说修不净观,如是之言是虚妄说,是名颠倒。

是则名为第四颠倒。

第二、领解,又二:先领解,后述迷。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今日始得正见。

世尊,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见之人。

别论:取拨无因果名邪见,迦叶久无;通取一切倒心为邪,迦叶犹有(云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

涅槃经疏卷第五

日东天台沙门本纯分会

南本大般涅槃经会疏卷第七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