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龙猛”、“龙胜”
  • 性别:
  • 国籍:印度

龙树,亦作“龙猛”、“龙胜”,音译“那伽阏刺树那”、“那伽阿周陀那”。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据《龙树菩萨传》、《付法藏因缘传》卷五等,为南印度人,属婆罗门种姓。自幼“诵四韦陀(即‘四吠陀’)典各四万偈,偈有四十二字”,并领解其义。青年时即为著名婆罗门教学者,“世学艺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练”。曾学“隐身”术行奸,后皈依佛教,先学小乘,精通三藏。入雪山佛塔,遇一老比丘授大乘经典,后周游诸国,更求他经。与“外道”辩论,皆获胜利。传说曾入海受“大龙菩萨”赠“方等深奥经典,无上妙法”,确立并系统阐述了中观理论。时南天竺王信奉婆罗门教,攻击佛法。龙树前往教化,使之放弃婆罗门教信仰,皈依佛教。此后大力传教,进一步发挥《般若经》“性空”的思想,成为佛教大乘思想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传说他死于“小乘法师”的逼迫。弟子有提婆等。著作甚多,有“千部论主”之称。保存在汉译本中的约有二十种,藏文译本则有一百十八种。汉译本主要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回诤论》、《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论》等。其译介始自公元5世纪初之后秦鸠摩罗什,后有北魏毗目智仙、瞿昙般若流支、菩提留支,南朝宋僧伽跋摩、陈真谛,以至隋达磨笈多、唐义净,北宋施护、日称等。以鸠摩罗什所传影响最大,三论宗、天台宗均以龙树为印度之祖师。他的哲学有强烈的怀疑论色彩,认为人的认识不具有把握客观真实的能力,感觉经验和名言概念都是虚妄臆想的表现,由此认识因缘所了知的对象,虚伪不实,故谓之“空”。其采用的方法,多为否定式,通过批判“一切有部”和“恶趣空”,提倡真俗“二谛”说,并以“实相涅槃”说论证“入世”的必要。

龙树作品

回诤论 [ 龙树 ]

梵名Vigraha -vya^vartani^ (论破质疑之意)。全一卷。龙树(梵Na^ga^rjuna )着,汉译系后魏毗目智仙与瞿昙流支于兴和三年(541),在邺都金华寺所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论为龙树所著五部论之一,有七十二偈,每一偈均有龙树所作之注释。内容分二部分:一为反对论者之质疑,二为对质疑之批驳。前者乃对大乘教学‘一切法空无自性’(缘起)之根本命题,加以反驳论难者;后者则系龙树对此论难一一加以论破,而明一切法无自性,为因缘所生之学说。以上论项有十种,其中最主要之部分为有关无自性之阐述,以及自性(实体)成立不成立之论述,对反对论者之正理学派而言,本书可谓系正理学派与龙树间之论诤。
查看详情>>

大智度论 [ 龙树 ]

佛教论书。简称《智度论》、《智论》、《大论》、《释论》,亦译《摩诃般若释论》。为论释《大品般若经》之作。传说古印度龙树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00卷。卷首所载僧叡之序称:“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弘,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论中引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传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最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此论先举出法相的各种不同解释,以此为尽美;最后归结为无相实相、法性空理,以此为尽善。但此论系依经而作,解释毕竟不能完全穷尽义理,故龙树又著《中论》、《十二门论》作为补充。 查看详情>>

大乘破有论 [ 龙树 ]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略说诸法无生,从分别起。 查看详情>>

顺中论 [ 龙树 ]

凡二卷。龙胜(梵Na^ga^rjuna ,龙树)菩萨造,无著菩萨释,北魏般若流支译。全名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本论系解释龙树所造中论一书中之根本问题‘八不’及‘戏论’之要义,并破斥偏执空、有二端之迷执。 查看详情>>

因缘心论释 [ 龙树 ]

佛典注疏。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龙树对自撰《因缘心论颂》的疏释。释文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颂》的偈颂,重点解释了既然“无我”,则“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这一佛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龙树认为:“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从于空法,遂生于空法。从无我、我所、烦恼、业、五种空因,还生空、无我、我所、七种苦果之法。”并举了师徒传经、镜、灯、印、火精、种、梅、声等八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论证所谓轮回,实际是“从于虚妄分别习气而生”。从而在印度佛教的这一重大问题上别树一帜。本书中国历代经录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北丽83号题记谓“大唐中和五年(885)三月十八日”,可视为《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译出时间之下限。 查看详情>>

壹输卢迦论 [ 龙树 ]

龙树菩萨造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明一切法无常自体空,自体空不离无常,非离诸行而有无常。 查看详情>>

因缘心论颂 [ 龙树 ]

佛教论典。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本颂由七首偈颂组成,每颂五字四句,共计一百四十字。内容系论述十二因缘与烦恼、业、苦的关系。认为除了因果理法之外,既无“人我”,也无“法我”,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跳出轮回,得到解脱。本颂在历代经录中均无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亦未收载,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 查看详情>>

六十颂如理论 [ 龙树 ]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明诸法离有无二边,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等。 查看详情>>

大乘二十颂论 [ 龙树 ]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略明第一义无生,随转而无性义。 查看详情>>

十二门论 [ 龙树 ]

梵名Dva^das/amukha -s/a^stra 。全一卷。龙树着,鸠摩罗什(344~ 413)于弘始十一年(409)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本书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书。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本书虽由二十六偈颂与注释组成,然其中有二偈援引著者之空七十论,有十七偈引用中论者,其余之偈颂亦与中论颇多类似,故本论是否为龙树所造,古来多有论说。本书与中论、百论合称三论,历来受到我国与日本佛教界之重视。或更合大智度论,而称四论。注释有吉藏疏六卷、略疏一卷、元康疏二卷、法藏宗致义记二卷。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